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理解能力不强,读文章时会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字,这很容易让他们对阅读产生畏难情绪。作为低年段的语文教师,应该理解孩子们的苦衷,教给他们轻松而简洁的阅读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低年段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书的好处。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入门阶段,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的形式
1. 以图画再现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放大的挂图、剪贴画、粉笔画、课文插图以及电教画面等形式,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让孩子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可利用插图讲解“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2. 以音乐渲染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结合起来,使选取的音乐与教材的语言在基调或意境上达到和谐、统一。当它们互相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 以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分为进入角色和扮演角色两种。让学生进入角色,扮演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这样能使低年级的学生带着角色转换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很自然地加深内心的体验。
4. 以语言描绘情境
运用语言描绘情境,无论是与直观手段结合,还是单独运用,教师运用语言除有示范作用外,还具有主导性、形象性、启发性和可知性。
(二)创设教学活动,以趣促读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体裁的多样性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把画、唱、演、说等活动形式引进课堂,使学生体验阅读教学的乐趣。寓教于乐,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
二、变换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
为了达到以读促解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就要采取多种读书形式。其中最能引起低年级学生朗读兴趣,让他们感受朗读乐趣的有以下几种朗读形式:
(一)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读课文描述的不同角色。如《比尾巴》一课,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公鸡、猴子、孔雀等,各自朗读有关的语句。此时,学生已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
(二)表演式朗读
学生走进课文,用繪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比尾巴》一课,用连续的形容词“弯”“扁”“短”“长”等把各种动物的尾巴形状描写得非常形象。在朗读时,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以此深化他们对课文的感悟及理解。
(三)竞赛式朗读
比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比赛,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四)想象式朗读
想象式朗读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把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五)配乐朗读
在教学古诗和儿歌时都适合采用配乐朗读这种方法。用优美的音乐旋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的方法
(一)注重初读,强调情感的酝酿和储备
崔峦先生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中指出:在每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要体现这样的教师指导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即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太通顺、流利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为了使学生切实地读准字音,教师要做到朗读指导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结合,让学生凭借课文语言理解词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
(二)激活形象,促进情感的形成
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给学生铺垫一个情感基调的同时,还要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境界,激活形象思维,让学生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让孩子们在理解课文、真切地感受艺术形象、获得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再分别安排各种形式的读,让其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入境,常读常新。
(三)淡化技巧,张扬个性化的朗读
有感情朗读是个体阅读活动中的一种情感体验,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老师不应该只从朗读的技法上指导,还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朗读。
四、注重积累,进行拓展性阅读
积累是学习的前提条件,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学习语文,要注重积累和运用,只有储存大量的优美语句和名篇佳作,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背诵是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自觉背诵的欲望,指导背诵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课上读、课下背,校内读、校外背,在读中笑、笑中读”的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培养语感。
(二)提倡“教、学、做”合一,积累好词好句
在“我会读”“读读说说”“我会说”“读读画画”这些题目中,有词语的练习、句子的练习等。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完成。总之,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加强课内,延伸课外
教师可通过一篇带多篇,引导并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读的语言生动浅显的童话、故事等课外读物;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等指导学生主动读书,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和处理信息。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量自然会增加。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学会读书,内化语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五、读后仿说,说后仿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听、说、读、写等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渗透,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低年段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书的好处。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入门阶段,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的形式
1. 以图画再现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放大的挂图、剪贴画、粉笔画、课文插图以及电教画面等形式,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让孩子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可利用插图讲解“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2. 以音乐渲染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结合起来,使选取的音乐与教材的语言在基调或意境上达到和谐、统一。当它们互相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 以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分为进入角色和扮演角色两种。让学生进入角色,扮演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这样能使低年级的学生带着角色转换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很自然地加深内心的体验。
4. 以语言描绘情境
运用语言描绘情境,无论是与直观手段结合,还是单独运用,教师运用语言除有示范作用外,还具有主导性、形象性、启发性和可知性。
(二)创设教学活动,以趣促读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体裁的多样性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把画、唱、演、说等活动形式引进课堂,使学生体验阅读教学的乐趣。寓教于乐,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
二、变换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
为了达到以读促解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就要采取多种读书形式。其中最能引起低年级学生朗读兴趣,让他们感受朗读乐趣的有以下几种朗读形式:
(一)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读课文描述的不同角色。如《比尾巴》一课,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公鸡、猴子、孔雀等,各自朗读有关的语句。此时,学生已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
(二)表演式朗读
学生走进课文,用繪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比尾巴》一课,用连续的形容词“弯”“扁”“短”“长”等把各种动物的尾巴形状描写得非常形象。在朗读时,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以此深化他们对课文的感悟及理解。
(三)竞赛式朗读
比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比赛,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四)想象式朗读
想象式朗读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把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五)配乐朗读
在教学古诗和儿歌时都适合采用配乐朗读这种方法。用优美的音乐旋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的方法
(一)注重初读,强调情感的酝酿和储备
崔峦先生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中指出:在每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要体现这样的教师指导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即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太通顺、流利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为了使学生切实地读准字音,教师要做到朗读指导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结合,让学生凭借课文语言理解词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
(二)激活形象,促进情感的形成
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给学生铺垫一个情感基调的同时,还要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境界,激活形象思维,让学生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让孩子们在理解课文、真切地感受艺术形象、获得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再分别安排各种形式的读,让其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入境,常读常新。
(三)淡化技巧,张扬个性化的朗读
有感情朗读是个体阅读活动中的一种情感体验,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老师不应该只从朗读的技法上指导,还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朗读。
四、注重积累,进行拓展性阅读
积累是学习的前提条件,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学习语文,要注重积累和运用,只有储存大量的优美语句和名篇佳作,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背诵是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自觉背诵的欲望,指导背诵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课上读、课下背,校内读、校外背,在读中笑、笑中读”的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培养语感。
(二)提倡“教、学、做”合一,积累好词好句
在“我会读”“读读说说”“我会说”“读读画画”这些题目中,有词语的练习、句子的练习等。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完成。总之,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加强课内,延伸课外
教师可通过一篇带多篇,引导并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读的语言生动浅显的童话、故事等课外读物;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等指导学生主动读书,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和处理信息。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量自然会增加。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学会读书,内化语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五、读后仿说,说后仿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听、说、读、写等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渗透,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