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独特性强,其舆情反映也表现出特殊属性。这里的学生舆情,是指高职院校学生在特定时期、特定范围内对某社会事项产生的思想认知、情绪反馈、价值判断和意见建议等综合表现。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念体系还处于建立阶段,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不够理性和全面。因此,以学生舆情监测为依托,及时有效采取措施加强学生思想舆情引导,显得尤为必要。文章从这个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的必要性,对于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机制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与引导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舆情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022-02
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准舆情关键节点,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引导舆情朝着正确合理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在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机制构建过程中,树立高职院校学生舆情引导的理念,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一、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生源广泛且多样,学生群体更加复杂,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的特殊属性。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在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性地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二,引导学生以更加积极正面的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让学生群体的主流价值观更加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执行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完善人格与认知素养,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特点、学历背景、国内国际视野、社会关注热点方向、意识倾向等因素分析,探讨舆情产生变化的社会影响、经济影响和文化影响因素,以此把握舆情变化的主要影响变量和内在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的影响因素,可以将其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从舆情主体的角度来分析。在高职院校舆情形成过程中,高校舆情的主体主要包括师生以及员工,无论是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还是行政管理人员,或者是师生,乃至校园后勤服务人员,只要是参与校园实践活动的个体或群体,都可能附带着自身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在相互交融的过程中相互碰撞,在螺旋交织的过程中逐步酝酿发生舆情,并由此带来舆情热点话题。从高职院校学生的角度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知识水平总量总体偏低,文化基础也不是很扎实;学生群体结构比较复杂,有较为明显的贫富差距;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心理问题,没有人生目标,缺乏信心,并且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大多数缺乏政治信仰,社会责任意识比较淡薄。在积极因素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爱好比较广泛,社交与实践应用能力强,个体“交流圈”不仅仅局限于系或学校。在这种环境下,开展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和引导,将为研究和实际教学管理带来更多意义。
2.从舆情客体的角度来分析。舆情客体,辐射面积比较广泛,无论是国内外社会发展背景,还是社会重大事件,都可以将其归结到舆情客体的范畴,舆情客体虽然不是构建舆情的核心要素,但是在舆情舆论渗透到高职院校学生生活和学习之后,他们免不了会受到种种外在价值理念的影响,进而成为这种价值理念的忠实粉丝。而此时这种价值理念的正确性,就可能成为影响舆情发展方向的诱因。简单来讲,舆情客体是营造舆情的外在条件,但是在高职院校学生自身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树立的背景下,舆情客体很有可能在舆情形成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进而成为舆情的主题内容。
3.从舆情运行的角度来分析。舆情运行过程也是影响舆情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在高职院校舆情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多样的敏感性信息,这会使得高职院校的师生产生特定的情绪,不同群体在结合自身的利益之后,做出了正面或者负面的情绪反馈,在多种舆论、多种情绪相互融合和传播的过程中,公众情绪、公众认知、公众态度之间的差异也会慢慢消失,并且渐渐的形成一种群体性的情绪。至于这种情绪和意见是怎样的,就要看在这样的群体意见交汇的过程中,领导意愿的是哪种理念,在这种意见和建议成为主导的时候,也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舆情方向和内容,此时的舆情就会展现出稳定性的特点。
三、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存在的不足
为了能够对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情况实现全面了解,笔者采取问卷调查法来对于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不同系别的2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开展了个案访谈。通过现状分析与调查结果发现,在学生舆情引导工作中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一,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理念落后,舆情引导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调查发现,61.50%的学生认可高职院校对学生舆情引导给予重视,但也有37.00%的学生认为“很少重视”,50%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对学舆情引导没有重视。舆情监测的目的性不强,不知道应该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舆情监测工作的开展;其二,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组织体系不健全,各部门的责任划分不明确,舆情监测规章制度不健全。调查结果表现出舆情监测工作行为的明显随意性和自由性,往往难以保证良好的舆情监测工作效益的发挥。其三,当前从事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的任务都被纳入到兼职的范畴,或者是辅导员来进行,或者是任课教师来进行,或者是行政管理部门成员来进行,往往都是在没有进行专业培训的情况下,无论是舆情监测方式,还是舆情引导方案,都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难以保证实际舆情监测工作实际成果。
四、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机制构建策略
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既然如此重要,就需要以机制化的方式来建立和健全,以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机制构建为契机,在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的过程中,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1.确立正确的高职院校舆情监测理念。正确的高职院校舆情监测理念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明确高职院校舆情监测机构构建的目标,以形成信息通畅的舆情监测渠道,建立快速的舆情监测反应机制,引导学校方针政策因势调整,可以使得高职院校舆情监测工作朝着目的性的方向发展;其二,找到高职院校舆情监测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对于当前高职院校舆情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树立舆情预防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以高职院校校纪校规为辅助,实现高职院校舆情监测工作的导向性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消除不良的影响。
2.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舆情监测的规章。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舆情监测的规章制度,是引导高职院校舆情监测工作朝着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的重要依据。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建立多层次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组织体系,从党委宣传部到网络技术中心,从学生工作处到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从学校网站到学生学习平台,都应该将其纳入到高职院校舆情监测行为主体中去,明确各个部门和单位的舆情监测职责,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实现舆情监测组织平台的构建;除此之外,注重对于高职院校舆情汇集、分析、报送和应急反应工作的科学管理,组建专门的高职院校学生舆情信息分析权威小组,在得出对应结果之后,实现对于舆情的正向干预,由此保证各个机制效能的有效发挥。
3.打造专业化高职院校舆情监测队伍。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舆情监测队伍不专业的问题,以高职院校舆情监测专业化为工作方向,积极采取对应的措施改善和调整,打造全新的高职院校舆情监测工作格局。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其一,在选取各环节高职院校舆情监测负责人的时候,要对于其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理解程度、舆情风险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考量,确保其与高职院校学生的接触是最多的,对于学生动态也是最了解的,并且具备舆情干预和引导能力的人,这样的人是做好高职院校舆情监测的关键性人才;其二,组织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分析、高职院系学生舆情监测工作内容和规章制度、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理论为主要培训内容,推动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任务的落实。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被忽视,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缺失存在一定的关联,很多的高职院校管理者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独特性,片面地以普通的舆情引导的方式来进行,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实际上在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需要去规划,去培养,去创造,去运营,由此才能够使得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朝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灵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
[2]缪志波.浅析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J].当代教育论坛,2012,(01):118-122.
[3]湛楠.基于微博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
[4]游佳琳,唐华,顾锋.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2):11-13,21.
[5]张思奇.高校网络舆情调控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6]尹言太.中国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发展与引导研究[D].湖南大学,2013.
[7]刘敏姬,李伟东.论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特点、监测及管理应对[J].湖北社会科学,2011,(10):171-174.
[8]何雅琴,张飞.微博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J].福建电脑,2014,(06):21-23.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舆情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022-02
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准舆情关键节点,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引导舆情朝着正确合理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在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机制构建过程中,树立高职院校学生舆情引导的理念,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一、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生源广泛且多样,学生群体更加复杂,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的特殊属性。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在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性地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二,引导学生以更加积极正面的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让学生群体的主流价值观更加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执行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完善人格与认知素养,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特点、学历背景、国内国际视野、社会关注热点方向、意识倾向等因素分析,探讨舆情产生变化的社会影响、经济影响和文化影响因素,以此把握舆情变化的主要影响变量和内在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的影响因素,可以将其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从舆情主体的角度来分析。在高职院校舆情形成过程中,高校舆情的主体主要包括师生以及员工,无论是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还是行政管理人员,或者是师生,乃至校园后勤服务人员,只要是参与校园实践活动的个体或群体,都可能附带着自身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在相互交融的过程中相互碰撞,在螺旋交织的过程中逐步酝酿发生舆情,并由此带来舆情热点话题。从高职院校学生的角度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知识水平总量总体偏低,文化基础也不是很扎实;学生群体结构比较复杂,有较为明显的贫富差距;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心理问题,没有人生目标,缺乏信心,并且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大多数缺乏政治信仰,社会责任意识比较淡薄。在积极因素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爱好比较广泛,社交与实践应用能力强,个体“交流圈”不仅仅局限于系或学校。在这种环境下,开展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和引导,将为研究和实际教学管理带来更多意义。
2.从舆情客体的角度来分析。舆情客体,辐射面积比较广泛,无论是国内外社会发展背景,还是社会重大事件,都可以将其归结到舆情客体的范畴,舆情客体虽然不是构建舆情的核心要素,但是在舆情舆论渗透到高职院校学生生活和学习之后,他们免不了会受到种种外在价值理念的影响,进而成为这种价值理念的忠实粉丝。而此时这种价值理念的正确性,就可能成为影响舆情发展方向的诱因。简单来讲,舆情客体是营造舆情的外在条件,但是在高职院校学生自身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树立的背景下,舆情客体很有可能在舆情形成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进而成为舆情的主题内容。
3.从舆情运行的角度来分析。舆情运行过程也是影响舆情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在高职院校舆情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多样的敏感性信息,这会使得高职院校的师生产生特定的情绪,不同群体在结合自身的利益之后,做出了正面或者负面的情绪反馈,在多种舆论、多种情绪相互融合和传播的过程中,公众情绪、公众认知、公众态度之间的差异也会慢慢消失,并且渐渐的形成一种群体性的情绪。至于这种情绪和意见是怎样的,就要看在这样的群体意见交汇的过程中,领导意愿的是哪种理念,在这种意见和建议成为主导的时候,也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舆情方向和内容,此时的舆情就会展现出稳定性的特点。
三、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存在的不足
为了能够对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情况实现全面了解,笔者采取问卷调查法来对于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不同系别的2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开展了个案访谈。通过现状分析与调查结果发现,在学生舆情引导工作中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一,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理念落后,舆情引导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调查发现,61.50%的学生认可高职院校对学生舆情引导给予重视,但也有37.00%的学生认为“很少重视”,50%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对学舆情引导没有重视。舆情监测的目的性不强,不知道应该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舆情监测工作的开展;其二,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组织体系不健全,各部门的责任划分不明确,舆情监测规章制度不健全。调查结果表现出舆情监测工作行为的明显随意性和自由性,往往难以保证良好的舆情监测工作效益的发挥。其三,当前从事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的任务都被纳入到兼职的范畴,或者是辅导员来进行,或者是任课教师来进行,或者是行政管理部门成员来进行,往往都是在没有进行专业培训的情况下,无论是舆情监测方式,还是舆情引导方案,都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难以保证实际舆情监测工作实际成果。
四、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机制构建策略
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既然如此重要,就需要以机制化的方式来建立和健全,以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机制构建为契机,在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的过程中,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1.确立正确的高职院校舆情监测理念。正确的高职院校舆情监测理念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明确高职院校舆情监测机构构建的目标,以形成信息通畅的舆情监测渠道,建立快速的舆情监测反应机制,引导学校方针政策因势调整,可以使得高职院校舆情监测工作朝着目的性的方向发展;其二,找到高职院校舆情监测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对于当前高职院校舆情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树立舆情预防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以高职院校校纪校规为辅助,实现高职院校舆情监测工作的导向性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消除不良的影响。
2.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舆情监测的规章。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舆情监测的规章制度,是引导高职院校舆情监测工作朝着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的重要依据。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建立多层次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组织体系,从党委宣传部到网络技术中心,从学生工作处到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从学校网站到学生学习平台,都应该将其纳入到高职院校舆情监测行为主体中去,明确各个部门和单位的舆情监测职责,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实现舆情监测组织平台的构建;除此之外,注重对于高职院校舆情汇集、分析、报送和应急反应工作的科学管理,组建专门的高职院校学生舆情信息分析权威小组,在得出对应结果之后,实现对于舆情的正向干预,由此保证各个机制效能的有效发挥。
3.打造专业化高职院校舆情监测队伍。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舆情监测队伍不专业的问题,以高职院校舆情监测专业化为工作方向,积极采取对应的措施改善和调整,打造全新的高职院校舆情监测工作格局。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其一,在选取各环节高职院校舆情监测负责人的时候,要对于其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理解程度、舆情风险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考量,确保其与高职院校学生的接触是最多的,对于学生动态也是最了解的,并且具备舆情干预和引导能力的人,这样的人是做好高职院校舆情监测的关键性人才;其二,组织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分析、高职院系学生舆情监测工作内容和规章制度、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理论为主要培训内容,推动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任务的落实。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被忽视,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缺失存在一定的关联,很多的高职院校管理者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独特性,片面地以普通的舆情引导的方式来进行,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实际上在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需要去规划,去培养,去创造,去运营,由此才能够使得高职院校学生舆情监测工作朝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灵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
[2]缪志波.浅析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J].当代教育论坛,2012,(01):118-122.
[3]湛楠.基于微博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
[4]游佳琳,唐华,顾锋.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2):11-13,21.
[5]张思奇.高校网络舆情调控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6]尹言太.中国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发展与引导研究[D].湖南大学,2013.
[7]刘敏姬,李伟东.论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特点、监测及管理应对[J].湖北社会科学,2011,(10):171-174.
[8]何雅琴,张飞.微博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J].福建电脑,2014,(06):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