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开展教育事业,目的就是培养建设祖国所需的人才,就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充沛的动力。新一代既然是祖国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就必须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广泛的了解。语文学科是推广传统文化绝佳的载体,故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并从课堂教学中、课外学习中、实践活动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把学生打造成祖国优秀的接班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进程。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375
高中阶段的教学以高考为目标,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基点,关系到学生未来的人生与发展,是决定学生命运的关键环节。为了让高中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高中语文教师一般都是将高考语文试题的考查点作为教学的重点,这种应试教育确实对学生的成绩起到一定的提升效果,但也正因如此,抛开考试之外的其他环节都被忽视了,这样的教学就导致了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急剧下降,尤其是不能通过语文教学了解中华民族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不能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进行学习、理解、传承和发扬,致使传统文化出现断代、断档问题。由此观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必须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正确理念,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提到更高的高度。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全面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当代中学生迎来了多元化的文化冲击,给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和意识发展的阶段,语文老师必须借助高中语文学科的优势,使中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使中学生真正将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起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自觉抵制外界不良文化的冲击。
2.激发起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生动有趣的故事、诗句相结合,凭借着新颖独特的语言体裁及表现形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领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从文字到思想均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真正喜欢上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到渗透切入点
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语句优美、哲理丰富、情感真挚的文章,体现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高中语文老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到渗透传统文化内涵的切入点。在剖析课文内容的同时,为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情感,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和意识,让其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高一学习《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时,语文老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为学生渗透荆轲重情重义、不惜牺牲生命以成就大义的伟大精神。让学生在对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以及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领悟荆轲这一高扬个人价值的侠客身上体现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以极端功利为目的却展现出崇高的理想主义精神。学习荆轲英勇无畏的同时,可以感受到他仁者无忧智者不惑的情怀,使学生能够借荆轲这一形象来领会国家大义、民族智慧,以及其中蕴含的英雄气概,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丰富内涵。同时,从“刺秦未果”的失败结局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这可能与他在易水边没有等到搭档即悲壮离别以及廷刺秦王时的犹豫延宕有关,但这又何尝不是一位侠士在面对知己太子丹的“义责”和素昧平生的秦王的“义逼”下的正常反应?这样,再以冲动或者延宕等来解释荆轲的失败似乎是对他们这类人所信奉的“义”的不理解或浅薄化。如果再进一步,从荆轲的学养志向、磊落为人、行事缜密来看,此刻的荆轲似乎对他一贯的国家观念、此次行动的正义性以及意义等都有了重新的认识或全面的反思。这样,我们或许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传统文化中的仁智勇义在一个侠士身上的纠结与撕扯。
2.深入分析写作背景,渗透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和经历相差较远,学生常常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其中要表达的思想和内涵往往无法准确把握。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生活背景进行深度剖析。进而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刻,对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和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理解更深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
例如,高三学习的《陈情表》这篇课文,是西晋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中讲述了作者自己幼年时期的不幸遭遇,说明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為了照顾祖母而拒绝皇上想让李密做官的请求,是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言文如果单纯进行翻译,中学生很难领会到文章中作者表达出的复杂的情感和渴望为祖母尽孝的心情。但如果对作者李密的生活背景和家世平生进行深入分析,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容易,就会感知到祖母对李密的重要性。在作者营造的情境中,体会到对祖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孝道的美德。如果对《陈情表》的创作背景和李密的师从做进一步分析,就会更好地感知李密这样“虚伪到无比真诚”的表述背后的无奈。李密师从“关中孔子”谯周,他有儒家忠臣不侍二主的原则和底线。但是晋武帝又是靠篡夺上位的,大肆屠杀异己,“孝治天下”只是他笼络士人的一种手段,所以,这里又有他的生存之计和为官智慧。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打破教材的局限,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同类型、同体裁,甚至同作者的文学作品进行拓展阅读,既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思想拥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为中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好铺垫。
例如,高二学习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时,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君主要有仁政爱民的思想,鼓励臣子向管理者积极进言的优良传统,理论联系实际树立国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语文老师可以在讲解这篇课文后鼓励学生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去阅读孟子的其他相关文章。比如《晋文齐桓之事》《王何必曰利》《以何为乐》《文王之囿》和《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去齐》等相关章节,使学生深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民本意识等丰富内涵和二难推理的论证手法,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实现了知识拓展,丰富了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和思想,促使中学生实现了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全面提高。
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品格,而且可以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在多元文化下深切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贞.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8(36):38-39.
[2]朱贺.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129-130.
[3]虞保祥.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05-106.
[4]朱永金.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46.
[5]马康.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文学教育(上),2018(12):102-103.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375
高中阶段的教学以高考为目标,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基点,关系到学生未来的人生与发展,是决定学生命运的关键环节。为了让高中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高中语文教师一般都是将高考语文试题的考查点作为教学的重点,这种应试教育确实对学生的成绩起到一定的提升效果,但也正因如此,抛开考试之外的其他环节都被忽视了,这样的教学就导致了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急剧下降,尤其是不能通过语文教学了解中华民族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不能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进行学习、理解、传承和发扬,致使传统文化出现断代、断档问题。由此观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必须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正确理念,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提到更高的高度。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全面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当代中学生迎来了多元化的文化冲击,给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和意识发展的阶段,语文老师必须借助高中语文学科的优势,使中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使中学生真正将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起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自觉抵制外界不良文化的冲击。
2.激发起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生动有趣的故事、诗句相结合,凭借着新颖独特的语言体裁及表现形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领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从文字到思想均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真正喜欢上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到渗透切入点
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语句优美、哲理丰富、情感真挚的文章,体现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高中语文老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到渗透传统文化内涵的切入点。在剖析课文内容的同时,为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情感,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和意识,让其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高一学习《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时,语文老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为学生渗透荆轲重情重义、不惜牺牲生命以成就大义的伟大精神。让学生在对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以及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领悟荆轲这一高扬个人价值的侠客身上体现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以极端功利为目的却展现出崇高的理想主义精神。学习荆轲英勇无畏的同时,可以感受到他仁者无忧智者不惑的情怀,使学生能够借荆轲这一形象来领会国家大义、民族智慧,以及其中蕴含的英雄气概,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丰富内涵。同时,从“刺秦未果”的失败结局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这可能与他在易水边没有等到搭档即悲壮离别以及廷刺秦王时的犹豫延宕有关,但这又何尝不是一位侠士在面对知己太子丹的“义责”和素昧平生的秦王的“义逼”下的正常反应?这样,再以冲动或者延宕等来解释荆轲的失败似乎是对他们这类人所信奉的“义”的不理解或浅薄化。如果再进一步,从荆轲的学养志向、磊落为人、行事缜密来看,此刻的荆轲似乎对他一贯的国家观念、此次行动的正义性以及意义等都有了重新的认识或全面的反思。这样,我们或许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传统文化中的仁智勇义在一个侠士身上的纠结与撕扯。
2.深入分析写作背景,渗透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和经历相差较远,学生常常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其中要表达的思想和内涵往往无法准确把握。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生活背景进行深度剖析。进而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刻,对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和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理解更深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
例如,高三学习的《陈情表》这篇课文,是西晋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中讲述了作者自己幼年时期的不幸遭遇,说明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為了照顾祖母而拒绝皇上想让李密做官的请求,是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言文如果单纯进行翻译,中学生很难领会到文章中作者表达出的复杂的情感和渴望为祖母尽孝的心情。但如果对作者李密的生活背景和家世平生进行深入分析,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容易,就会感知到祖母对李密的重要性。在作者营造的情境中,体会到对祖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孝道的美德。如果对《陈情表》的创作背景和李密的师从做进一步分析,就会更好地感知李密这样“虚伪到无比真诚”的表述背后的无奈。李密师从“关中孔子”谯周,他有儒家忠臣不侍二主的原则和底线。但是晋武帝又是靠篡夺上位的,大肆屠杀异己,“孝治天下”只是他笼络士人的一种手段,所以,这里又有他的生存之计和为官智慧。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打破教材的局限,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同类型、同体裁,甚至同作者的文学作品进行拓展阅读,既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思想拥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为中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好铺垫。
例如,高二学习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时,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君主要有仁政爱民的思想,鼓励臣子向管理者积极进言的优良传统,理论联系实际树立国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语文老师可以在讲解这篇课文后鼓励学生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去阅读孟子的其他相关文章。比如《晋文齐桓之事》《王何必曰利》《以何为乐》《文王之囿》和《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去齐》等相关章节,使学生深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民本意识等丰富内涵和二难推理的论证手法,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实现了知识拓展,丰富了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和思想,促使中学生实现了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全面提高。
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品格,而且可以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在多元文化下深切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贞.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8(36):38-39.
[2]朱贺.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129-130.
[3]虞保祥.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05-106.
[4]朱永金.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46.
[5]马康.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文学教育(上),2018(1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