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7年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年”。将思政课的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使思政课堂真正成为有用的课,成为当前探究的热点。本文从思政课程体系中抽离出相关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系统了解道德概念、道德价值观等内容。教师应利用思政课堂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带动其学习实践,进而对学生的道德意识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关键词:思政课堂;道德学习;积极建构
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思政课堂作为其最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学生道德意识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从课程体系中抽离出与学生道德相关的知识内容,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重点,也是进行学生道德教育的关键。
一、从历史中引导学生融入道德情境
1.梳理道德的历史特征
道德意识在思修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道德概念的解读与历史性分析。学生在课堂上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侧重于道德的历史性与现实性分析。教师可以从道德历史的发展以及不同社会形态下的道德进行解析,根据道德发展的历史性,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分析历史人物的道德取向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历史,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思考历史中的有为青年是如何担负起社会责任、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在历史长河中,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用社会热点,如“拒绝道德绑架”等公益广告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道德取向,辩证看待社会的包容性。在网络时代,学生作为接受新事物的前沿力量,在网络中应树立道德标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
1.解析社会道德困境
在当今社会,学生经常会接触到许多负面新闻,容易受许多不良思想的影响,进而使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教师需要结合当今学生实际,设身处地地分析青年应当具备怎样的道德观念。学生形成科学的道德观,是构建良好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积极前行的重要因素。
2.追寻优良传统美德
课堂教育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地烙印在广大青年的内心,教师要重点强调德行是德性的显性,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定。教师从传统文化中追寻礼义廉耻,教会学生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从中华传统礼仪中彰显民族和国家的亲和力;从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寻找社会发展的力量。这是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人们的道德核心,需要大学生将其传承下去。
三、参与道德实践,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
1.道德认识主体的能力结构
教师在认识论教学中,应教育学生认识到个人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应当具备以下三种能力:自然力、知识和经验、情感和意志,通俗讲就是体商、智商和情商。正是因为不同的认识主体能力结构不一样,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较好的自然力是学生树立正确道德意识的前提,对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是道德认识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讲解道德知识时,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注重道德实践,树立科学的道德观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过程中,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学习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该部分对价值观的讲解是重中之重。学生在学习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后,不仅要在课堂上理清道德认识的标准和原则,更需要注重道德实践。道德价值突出体现在客观世界的发展是否满足人自身的需要。由于对道德价值的评价具有多样性,教师需要教育学生立足于整体社会背景,基于已有的道德认知体系,使道德评价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以有利于个体在社会中的发展,保证其在社会中的道德实践符合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对思政课程中的道德知识点进行梳理,将道德学习融入大学思政课堂,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既在真理与价值上认清道德标准,又在道德实践中明确价值目标。教师通过优化学生的主体认知能力结构,在历史和现实中嵌入榜样示范,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到社会情境中去體验。在思政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报告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建设自己的意识形态,也使该门课的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李智超,白立民.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才智,2016(16).
关键词:思政课堂;道德学习;积极建构
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思政课堂作为其最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学生道德意识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从课程体系中抽离出与学生道德相关的知识内容,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重点,也是进行学生道德教育的关键。
一、从历史中引导学生融入道德情境
1.梳理道德的历史特征
道德意识在思修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道德概念的解读与历史性分析。学生在课堂上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侧重于道德的历史性与现实性分析。教师可以从道德历史的发展以及不同社会形态下的道德进行解析,根据道德发展的历史性,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分析历史人物的道德取向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历史,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思考历史中的有为青年是如何担负起社会责任、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在历史长河中,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用社会热点,如“拒绝道德绑架”等公益广告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道德取向,辩证看待社会的包容性。在网络时代,学生作为接受新事物的前沿力量,在网络中应树立道德标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
1.解析社会道德困境
在当今社会,学生经常会接触到许多负面新闻,容易受许多不良思想的影响,进而使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教师需要结合当今学生实际,设身处地地分析青年应当具备怎样的道德观念。学生形成科学的道德观,是构建良好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积极前行的重要因素。
2.追寻优良传统美德
课堂教育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地烙印在广大青年的内心,教师要重点强调德行是德性的显性,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定。教师从传统文化中追寻礼义廉耻,教会学生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从中华传统礼仪中彰显民族和国家的亲和力;从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寻找社会发展的力量。这是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人们的道德核心,需要大学生将其传承下去。
三、参与道德实践,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
1.道德认识主体的能力结构
教师在认识论教学中,应教育学生认识到个人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应当具备以下三种能力:自然力、知识和经验、情感和意志,通俗讲就是体商、智商和情商。正是因为不同的认识主体能力结构不一样,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较好的自然力是学生树立正确道德意识的前提,对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是道德认识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讲解道德知识时,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注重道德实践,树立科学的道德观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过程中,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学习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该部分对价值观的讲解是重中之重。学生在学习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后,不仅要在课堂上理清道德认识的标准和原则,更需要注重道德实践。道德价值突出体现在客观世界的发展是否满足人自身的需要。由于对道德价值的评价具有多样性,教师需要教育学生立足于整体社会背景,基于已有的道德认知体系,使道德评价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以有利于个体在社会中的发展,保证其在社会中的道德实践符合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对思政课程中的道德知识点进行梳理,将道德学习融入大学思政课堂,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既在真理与价值上认清道德标准,又在道德实践中明确价值目标。教师通过优化学生的主体认知能力结构,在历史和现实中嵌入榜样示范,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到社会情境中去體验。在思政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报告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建设自己的意识形态,也使该门课的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李智超,白立民.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才智,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