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民营企业进入民航业的博弈过程分析
(一)博弈模型的构建
考虑在国有垄断行业特定区域有4个博弈主体:政府、国有民航企业、潜在进入者民营企业、消费者。由于在研究政府对民营企业准入规定过程中,消费者的影响并不直接,所以只考虑消费者被动接受市场结构变化,不考虑其参与民营企业准入博弈。由于国有民航企业在运营时要投入沉淀成本,以Z1表示,因此它的成本函数修正为C1=c1Q1+Z1。同时由于制度的规定,国有民航企业也要缴纳一定的与利润相关的税额,税率以r1表示,因此其净收益为
民营企业被国有民航企业的利润吸引进入。刚进入要付出的沉淀成本为Z2,进入时受抵制的成本为E。同样地,民营企业要缴纳的税率为,因此其净收益为
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对国有民航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监管,从政府税收中获得财政收入。假设政府效率为,理想政府的目标是社会福利最大化,低效率政府是自身收益 最大化。当只有垄断企业时政府的目标效用函数:
(二)民营企业进入民航业的博弈过程分析
由于国有民航企业利润的吸引,进入前投入沉淀成本Z2,向政府发出申请,试图进入民航业,如果政府拒绝其进入,博弈结束。如果政府斟酌,民营企业继续进入,国有企业实施抵制措施,如果此时政府拒绝,博弈结束。当政府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国有企业默许或抵制,民营企业继续进入或退出,直至出现纳什均衡。
设定政府审批通过民营企业的进入申请,此时国有航空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存在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国有航空企业的战略集是(威胁,等待)(即国有航空企业采取掠夺性定价威胁民营企业的预期进入,或者短期内继续维持价格不变),民营企业的战略集是(差异化进入,同质化进入)(即民营企业以差异化新产品进入,或者以同质化产品进入),构造博弈矩阵为:
如果民营企业以同质化产品进入市场,市场需求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会遭到国有垄断企业掠夺性低价的威胁而不能进入。民营企业选择低价格产品进入,国有航空企业的利润减为0。博弈中国有航空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净收益关系为:。异质化进入是民营企业的占优策略,而该模型中不存在纳什均衡,所以,无论国有航空是否威胁进入,民营企业都选择以低价格进入。由于民航市场不会自动达到纳什均衡,所以就要政府的介入,以达到社会福利最优,也就是鼓励民营航空企业以异质化产品进入,对国有民航企业形成一定的威慑作用,从而鼓励其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
三、政策建议
1.放松对民航业的管制。严格的航空管制本身是刚性的进入壁垒,并替代了其他进入壁垒。由于严格的管制造成了航线、航油、航材、飞行员、机场等要素市场的滞后,民营航空难以在要素市场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争夺市场份额的手段非常有限。
2.理想政府会考虑消费者剩余增加是否足以弥补政府受损而做决策,进入门槛相对较高,此时即使政府以良好的制度设计和环境允许民营企业进入,但民营企业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而碰壁,政府必须从产品和要素市场上对民营和国有民航企业加以引导、调控。
3.在国有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规模经济形成的进入壁垒的存在决定了应实施不对称管制。规模经济使实施有利于民营航空的制度变迁极其困难。因此,除放松管制外,应倾斜性地采取有利于民营航空公司的不对称管制,通过制度间的互动推进市场化改革。
参考文献
[1]Michael Y.Yuan. The effects of barriers to entry on monopolistic intermediary online services: The case of a digital library[J]. 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2008(42)
[2]Takashi Negishi. Marx,economies of scale,and the falling rate of profit[J].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1998(10)
[3]杨永忠,游文城,民营经济进入航空运输业的结构性壁垒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12)
[4]曹建海,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与管制问题研究——以中国民航运输业为例[J]. 中国工业经济,2002(11)
(一)博弈模型的构建
考虑在国有垄断行业特定区域有4个博弈主体:政府、国有民航企业、潜在进入者民营企业、消费者。由于在研究政府对民营企业准入规定过程中,消费者的影响并不直接,所以只考虑消费者被动接受市场结构变化,不考虑其参与民营企业准入博弈。由于国有民航企业在运营时要投入沉淀成本,以Z1表示,因此它的成本函数修正为C1=c1Q1+Z1。同时由于制度的规定,国有民航企业也要缴纳一定的与利润相关的税额,税率以r1表示,因此其净收益为
民营企业被国有民航企业的利润吸引进入。刚进入要付出的沉淀成本为Z2,进入时受抵制的成本为E。同样地,民营企业要缴纳的税率为,因此其净收益为
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对国有民航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监管,从政府税收中获得财政收入。假设政府效率为,理想政府的目标是社会福利最大化,低效率政府是自身收益 最大化。当只有垄断企业时政府的目标效用函数:
(二)民营企业进入民航业的博弈过程分析
由于国有民航企业利润的吸引,进入前投入沉淀成本Z2,向政府发出申请,试图进入民航业,如果政府拒绝其进入,博弈结束。如果政府斟酌,民营企业继续进入,国有企业实施抵制措施,如果此时政府拒绝,博弈结束。当政府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国有企业默许或抵制,民营企业继续进入或退出,直至出现纳什均衡。
设定政府审批通过民营企业的进入申请,此时国有航空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存在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国有航空企业的战略集是(威胁,等待)(即国有航空企业采取掠夺性定价威胁民营企业的预期进入,或者短期内继续维持价格不变),民营企业的战略集是(差异化进入,同质化进入)(即民营企业以差异化新产品进入,或者以同质化产品进入),构造博弈矩阵为:
如果民营企业以同质化产品进入市场,市场需求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会遭到国有垄断企业掠夺性低价的威胁而不能进入。民营企业选择低价格产品进入,国有航空企业的利润减为0。博弈中国有航空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净收益关系为:。异质化进入是民营企业的占优策略,而该模型中不存在纳什均衡,所以,无论国有航空是否威胁进入,民营企业都选择以低价格进入。由于民航市场不会自动达到纳什均衡,所以就要政府的介入,以达到社会福利最优,也就是鼓励民营航空企业以异质化产品进入,对国有民航企业形成一定的威慑作用,从而鼓励其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
三、政策建议
1.放松对民航业的管制。严格的航空管制本身是刚性的进入壁垒,并替代了其他进入壁垒。由于严格的管制造成了航线、航油、航材、飞行员、机场等要素市场的滞后,民营航空难以在要素市场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争夺市场份额的手段非常有限。
2.理想政府会考虑消费者剩余增加是否足以弥补政府受损而做决策,进入门槛相对较高,此时即使政府以良好的制度设计和环境允许民营企业进入,但民营企业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而碰壁,政府必须从产品和要素市场上对民营和国有民航企业加以引导、调控。
3.在国有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规模经济形成的进入壁垒的存在决定了应实施不对称管制。规模经济使实施有利于民营航空的制度变迁极其困难。因此,除放松管制外,应倾斜性地采取有利于民营航空公司的不对称管制,通过制度间的互动推进市场化改革。
参考文献
[1]Michael Y.Yuan. The effects of barriers to entry on monopolistic intermediary online services: The case of a digital library[J]. 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2008(42)
[2]Takashi Negishi. Marx,economies of scale,and the falling rate of profit[J].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1998(10)
[3]杨永忠,游文城,民营经济进入航空运输业的结构性壁垒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12)
[4]曹建海,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与管制问题研究——以中国民航运输业为例[J]. 中国工业经济,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