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引导学生具备崇高的思想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是教书育人的第一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可以采取问题引导的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政理论教学现状,着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改革模式,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想政治理论;问题核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3-0155-02
基金项目院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青年创新人才类)“广东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状研究与提升路径”(项目编号:2018WQNCX258)。
高校思政课程是每位学生的必修课,是传播优秀思想价值理念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提高学生思想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模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无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达不到要求,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效果。因此,如何落实问题核心引导教育,如何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成为课堂改革创新的关键。
一、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原则
(一)问题性原则
在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中,必须坚持“问题性”原则,将问题融入整个课堂,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辨析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课堂知识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在设置课堂问题时,教师应该坚持全面性、拓展性原则,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引入最新的教学案例和资料,既能增添思政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又能激发学生参与探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探索性原则
相比传统课堂而言,以问题为核心的思政课堂更具探索性、研究性,这对加深学生思想感悟、知识理解非常有利,也能优化思政理论课堂的氛围。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需结合问题内容,不断思索和分析,并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分析现有的文献资料,这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问题探索的过程[1]。在探索式课堂中,注重引导与启发,转变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对提高学生课堂主动性非常有利。
(三)教育性原则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学生培养工作强调全面性、综合性,注重素质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在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中,必须坚持教育性原则,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为中心,以典型的教育案例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让学生端正自我认知,科学分析案例事件,优化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2]。同时,教育是思政课程的重要目的,在以问题为核心的模式下,学生既是课堂主体,也是被教育者。因而,坚持教育性原则,符合高校思政理论课程要求,也满足了学生发展需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缺乏创新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理念陈旧,忽视了当代社会诚信危机、礼仪缺失的现实问题,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同时,根据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堂认知不足,认为思政课堂实用价值不高,所以轻视了思政课堂,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生活方式、工作方式还是教育模式,都讲究新颖创新,这样才能紧跟时代发展变化。现阶段,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堂模式单一,仍然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3],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了教学形式和内容,但是课堂模式缺乏互动交流,使课堂氛围枯燥无趣,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参与兴致不高,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思政课堂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应用,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师资团队能力局限
相比传统课堂而言,以问题为核心的课堂形式多元化,内容更加复杂,对教师能力要求较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课本内容、教学要求,还必须结合时事政治,具备综合性的教学实力。但是,目前高校思政教师团队中,过度重视课程教材本身,忽视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导致思政理论课堂千篇一律,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虽然素质教育深入人心,也是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但是部分教师专业能力有限,对以问题为核心的思政理论教学认知不全面,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以问题为核心的高校思政理论教学创新策略
(一)转变思政教育理念
在高校思政理论课程中,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转变传统“灌输式”教学理念,坚持以问题为核心,引领学生参与思政课堂,谈论课堂知识、时事政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障思政理论课堂质量[4]。例如,根据思政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做好课前准备,设置关联性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让学生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思政政治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在设计课堂问题时,不能局限于课本教材,而是应该结合时事内容,如新闻内容、最新政治活动等丰富思政理论文化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还能加强课程教育与时代发展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同时,在以问题为核心的思政课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的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考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非常有利,也能创建氛围良好的思政课堂。在以问题为核心的课堂中,从学生角度出发,尤其是价值观念、社会礼仪和道德缺失问题,让学生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悟学习、生活和工作之道,为以后求职就业奠定基础,也能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
(二)优化思政教学模式
首先,构建探索式问题课堂。在高校思政理论教育中,构建探索式问题课堂,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优秀的政治文化,了解震撼人心的英雄故事,引导学生不断挖掘,进而增强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思想堡垒。例如,在学习对外开放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实施改革开放”,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和探讨问题答案。在此過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程,认识到改革开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不仅掌握了先进的思想文化,还参与了课堂交流互动,优化了思政课堂氛围。其次,构建生活化问题课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增加,一些不良文化逐渐进入大学校园,侵蚀着学生的思想,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思政理论课堂中,可以适当引入时事政治或热点新闻,让学生分析新闻事件内容,表达意见和看法,并从中获取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而优化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自杀、投毒案不断出现,这些社会问题影响着学生思想观念,对学生造成不良引导和示范。高校思政课堂可以引入这些热点问题,让学生发表看法和理解,并在问题探讨的过程中,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科学分析问题,并且让学生省视自身,树立正确的价值三观[5]。最后,建立问题实践课堂。相比理论课堂而言,实践性课堂更加有趣,将其应用于思政教育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文化。例如,在日常高校生活中,可以多组织一些思想政治文化活动,如寝室文化节、英雄故事分享会、“中国梦”演讲比赛等,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活动,并在交流互动中,了解先进优秀的思想。
(三)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在以问题为核心的课堂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个人发展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创建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内容,保障思政教育质量。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应该加强师资团队建设,鼓励教师转变教学思维,不断优化自身的专业文化,学习新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校可以组织教学研讨会、先进文化学习课程、思政专家讲座等,为教师提供学习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在专家讲座中,思政教师学习专家的讲课思维,总结讲座中的知识要点,并将其运用于思政课堂中,不仅丰富了思政课堂内涵,还能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落实以问题为核心的思政理论课堂,以问题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通过分析思政理论教育现状,总结出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思政课堂模式和打造专业师资团队等策略。构建良好的思政校园文化,可以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思政教学课堂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高校人才。
参考文献:
[1]任凤珍,唐霞,钱越.以问题为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类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9,42(06):117-120.
[2]赵阳.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路径探析[J].国际公关,2020(12):274-275.
[3]杨尚昆,罗心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与时代路向[J].昌吉学院学报,2020(03):23-28.
[4]覃泰树,张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0):23-25.
[5]厉晓妮,林海燕.高校思政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1):54-57.
(荐稿人:殷石龙,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想政治理论;问题核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3-0155-02
基金项目院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青年创新人才类)“广东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状研究与提升路径”(项目编号:2018WQNCX258)。
高校思政课程是每位学生的必修课,是传播优秀思想价值理念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提高学生思想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模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无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达不到要求,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效果。因此,如何落实问题核心引导教育,如何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成为课堂改革创新的关键。
一、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原则
(一)问题性原则
在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中,必须坚持“问题性”原则,将问题融入整个课堂,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辨析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课堂知识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在设置课堂问题时,教师应该坚持全面性、拓展性原则,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引入最新的教学案例和资料,既能增添思政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又能激发学生参与探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探索性原则
相比传统课堂而言,以问题为核心的思政课堂更具探索性、研究性,这对加深学生思想感悟、知识理解非常有利,也能优化思政理论课堂的氛围。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需结合问题内容,不断思索和分析,并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分析现有的文献资料,这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问题探索的过程[1]。在探索式课堂中,注重引导与启发,转变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对提高学生课堂主动性非常有利。
(三)教育性原则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学生培养工作强调全面性、综合性,注重素质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在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中,必须坚持教育性原则,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为中心,以典型的教育案例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让学生端正自我认知,科学分析案例事件,优化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2]。同时,教育是思政课程的重要目的,在以问题为核心的模式下,学生既是课堂主体,也是被教育者。因而,坚持教育性原则,符合高校思政理论课程要求,也满足了学生发展需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缺乏创新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理念陈旧,忽视了当代社会诚信危机、礼仪缺失的现实问题,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同时,根据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堂认知不足,认为思政课堂实用价值不高,所以轻视了思政课堂,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生活方式、工作方式还是教育模式,都讲究新颖创新,这样才能紧跟时代发展变化。现阶段,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堂模式单一,仍然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3],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了教学形式和内容,但是课堂模式缺乏互动交流,使课堂氛围枯燥无趣,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参与兴致不高,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思政课堂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应用,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师资团队能力局限
相比传统课堂而言,以问题为核心的课堂形式多元化,内容更加复杂,对教师能力要求较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课本内容、教学要求,还必须结合时事政治,具备综合性的教学实力。但是,目前高校思政教师团队中,过度重视课程教材本身,忽视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导致思政理论课堂千篇一律,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虽然素质教育深入人心,也是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但是部分教师专业能力有限,对以问题为核心的思政理论教学认知不全面,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以问题为核心的高校思政理论教学创新策略
(一)转变思政教育理念
在高校思政理论课程中,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转变传统“灌输式”教学理念,坚持以问题为核心,引领学生参与思政课堂,谈论课堂知识、时事政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障思政理论课堂质量[4]。例如,根据思政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做好课前准备,设置关联性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让学生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思政政治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在设计课堂问题时,不能局限于课本教材,而是应该结合时事内容,如新闻内容、最新政治活动等丰富思政理论文化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还能加强课程教育与时代发展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同时,在以问题为核心的思政课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的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考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非常有利,也能创建氛围良好的思政课堂。在以问题为核心的课堂中,从学生角度出发,尤其是价值观念、社会礼仪和道德缺失问题,让学生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悟学习、生活和工作之道,为以后求职就业奠定基础,也能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
(二)优化思政教学模式
首先,构建探索式问题课堂。在高校思政理论教育中,构建探索式问题课堂,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优秀的政治文化,了解震撼人心的英雄故事,引导学生不断挖掘,进而增强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思想堡垒。例如,在学习对外开放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实施改革开放”,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和探讨问题答案。在此過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程,认识到改革开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不仅掌握了先进的思想文化,还参与了课堂交流互动,优化了思政课堂氛围。其次,构建生活化问题课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增加,一些不良文化逐渐进入大学校园,侵蚀着学生的思想,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思政理论课堂中,可以适当引入时事政治或热点新闻,让学生分析新闻事件内容,表达意见和看法,并从中获取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而优化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自杀、投毒案不断出现,这些社会问题影响着学生思想观念,对学生造成不良引导和示范。高校思政课堂可以引入这些热点问题,让学生发表看法和理解,并在问题探讨的过程中,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科学分析问题,并且让学生省视自身,树立正确的价值三观[5]。最后,建立问题实践课堂。相比理论课堂而言,实践性课堂更加有趣,将其应用于思政教育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文化。例如,在日常高校生活中,可以多组织一些思想政治文化活动,如寝室文化节、英雄故事分享会、“中国梦”演讲比赛等,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活动,并在交流互动中,了解先进优秀的思想。
(三)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在以问题为核心的课堂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个人发展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创建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内容,保障思政教育质量。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应该加强师资团队建设,鼓励教师转变教学思维,不断优化自身的专业文化,学习新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校可以组织教学研讨会、先进文化学习课程、思政专家讲座等,为教师提供学习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在专家讲座中,思政教师学习专家的讲课思维,总结讲座中的知识要点,并将其运用于思政课堂中,不仅丰富了思政课堂内涵,还能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落实以问题为核心的思政理论课堂,以问题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通过分析思政理论教育现状,总结出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思政课堂模式和打造专业师资团队等策略。构建良好的思政校园文化,可以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思政教学课堂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高校人才。
参考文献:
[1]任凤珍,唐霞,钱越.以问题为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类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9,42(06):117-120.
[2]赵阳.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路径探析[J].国际公关,2020(12):274-275.
[3]杨尚昆,罗心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与时代路向[J].昌吉学院学报,2020(03):23-28.
[4]覃泰树,张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0):23-25.
[5]厉晓妮,林海燕.高校思政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1):54-57.
(荐稿人:殷石龙,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