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有关修辞方面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修辞教学在语言教学中被淡化,二是人们在修辞观念上的狭隘的理解,三是死记硬背教条的教法和学法,使修辞失去生气,因此,我们对修辞教学应重新认识。
关键词:语文 修辞教学 辞格 消极修辞
一、淡化修辞,其害无穷
中国文章一向重视“文道结合”“文以意为主”。一旦“道”“意”确定之后,就看你遣词造句,辍章成篇的修辞功夫了。当然语言运用不可能无语法与逻辑参与,可在古人的手下,这些都在修辞的框架里。古人文章的修辞功夫极深,并且在修辞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影响深远的流派。儒讲辞达,道讲自然,法讲尚书,墨讲谨严,几千年来那么多的锦绣文章就是这么做出来的。可为什么现代的许多人,却写不出文句通顺、语言流畅的文章来呢?我们认为这确实要在修辞教学的被淡化上,去做些研究。
语文的本质就是语言,体现在表达中就是用词造句,辍章连篇,而修辞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零碎,细密,但实用,要紧。然而,我们长期的语文教学却有意无意地架空语言,尽是些大而无当的拔高与钩玄,而那些最基础、最实用、最要紧的教学内容却被轻易地放置了。许多人头脑中没有一个正确的修辞观,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其难度较大,许多老师避难就易,只能向学生硬灌教参的内容,这样无法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因此也就不能幻想学生有多高的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有些学生懂得一整套语法知识,做选择判断题得心应手,但在作文时就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天法找到较贴切的词语去表达。从作文的现状来看,词不达意者,语法上的欠缺是少数的,缺陷多在修辞上。
总之,修辞教学被淡化带来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降低,严重地妨碍了语文教学的实际效率的提高。
二、观念狭隘,陷入困境
修辞教学被淡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大概来自人们对修辞概念的狭隘的理解,许多人的理解只是局限在几种辞格之内。比如人们大多以为文学作品最讲修辞,议论文和说明文就少得多,实用文无修辞可言,这其实是一种糊涂意识。其实修辞具有非常广泛的外延。可是一些语言学家却把修辞的范围与作用限得很死,使修辞学成为修饰学,成为美辞学。如杨树达:“修辞之事,乃欲冀文辞之美。” 朱星:“修辞是讲词语的艺术加工的法则。目的是求词句在语法基础上合乎艺术的美化表达效果。”
依照这样的理解与界限,辞格无疑成了修辞的主角,以致出现了“明月出天山”就无修辞可言,而“月涌大江流”才是修辞的状况。狭隘的观念,放弃了修辞原本应有的广大阵地。
而对于辞格,我们的教学方法仍然很不得法,其最大的弊端是与语言实际的运用相脱离。语言本身具有极大模糊性,我们却硬要在术语上定出个丁卯来。如果把时间花在修辞效果的研究上去,那么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肯定会大有收获。我们许多语文教师以学生能辨出句段中的辞格为满足,可让人难堪的是,老师讲了多年的比喻,有些中学生在作文中,始终还没有写出一个像样的比喻句来。
语言是一种基本工具,修辞就是运用这个工具的过程,也是一种方法和手段。方法和手段只有在具体过程中运用才有价值,学了不会用,就只能为学而学,为考试、为分数而学。因此修辞观念的狭隘和其实用价值的缺失,使修辞教学陷入了困境。
三、本来面目,亟待恢复
要恢复修辞的本来面目,必须树立大修辞观。中学语文教学如果能对修辞一直有足够的重视,并且讲究其在语言中的使用效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可能就会少些困境与难堪。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比较全面、公允、实用的修辞观呢?陈望道先生认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一种手段,主要为着意和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是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陈先生对修辞这种理解是基于他对修辞现象的全面周密的分析。他把修辞现象划分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类。
消极修辞就是要求明白确切地表达概念,不含歧义,易于理会,语词平易、质朴,符合逻辑和语法规律。它侧重于适合题旨,在于平实地记述事物的条例,采用的是逻辑思维的方式。
积极修辞则要求形象生动地表达事物,注意体验性和语词魅力的发挥。它侧重于适合情境,对于语辞的形、音、义随时加以注意或利用,在于以情动人,主要采用形象思维的方式。
消极修辞是一种基本的修辞法,是积极修辞的基础,积极修辞以消极修辞做底子,是消极修辞的形象化。
修辞的内容极为广泛,辞格只是语言中一个特殊的、极其少量的部分。而无论就写作或阅读说话,积极修辞的使用率远远不如消极修辞。恢复修辞的本来面目,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对消极修辞有足够的重视,因为我们过去太轻视了,甚至误解或忘记了。
四、全面理解,重在运用
必须抛弃狭隘的修辞观,对其要有全面的理解:从修辞教学的根本目的出发,必须十分重视具体运用。
首先,要树立修辞大于语法的观念。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把语法与修辞联系起来,有时甚至可把语法纳入修辞教学的框架中。以下句子:
①我们打败了敌人。②敌人被我们打败了。③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如果从他们的结构规律上看,这是语法的事。但我们更应把学生引导到表达效果的理解上面,让学生懂得在什么情景下该用什么句式,选用这种句式其好处何在。因为题旨情景不同,所以需要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这样句式马上就体现出实用性来,学生也就知道修辞是非常有用的。
在当今社会,我们会发现好多违反常规的话语,如:“所以放心着你的沉默,去说服明天的命运”。这就是语言运用过程中一种非正常的方式,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而故意打破了常规,因此就不能用正常的语法或句法分析它。
其次,要特别强调消极修辞的教学。当认为只有辞格才是修辞的时候,那么看到议论文、说明文,尤其是应用文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去读,感觉不出语言的好处来。曾有老师说起这样一件事,有个同学对《荷塘月色》的描写感到不满意,“月亮渐渐的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以为用语太淡。改成“月亮悄悄地露出洁白的脸,墙外孩子们的欢笑浸入了夜的海洋。”很明显他体会不到文章风格的特殊性,更不知道消极修辞在语言运用中的作用。千万不能因为“消极”就认为不好,消极修辞不是坏修辞,不是差的修辞,不是反修辞,也不是无修辞,而是最重要的修辞。
消极修辞在语言中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我们必须让学生懂得,明白、通顺而无华丽词藻和无辞格的语言同样是修辞的结果。这种表面上看似无华彩的语言,倒是我们必须首先要掌握的,我们必须学会品味,去学习和模仿,也得要花很多的功夫去钻研。《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电文中,有一段话,用了三个不同的称呼——“敌”“国民党反动派”“广大官兵”。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话语的情景不同,就要选择不同的称呼,这里的修辞效果是十分突出的,而不深入体会就可能发现不了。
对于辞格的教学也同消极修辞一样,要重在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辞格的判别上并不表示重视修辞。如果抛开考试,我们可以不求知道“杨二嫂像细脚伶仃的圆规”是什么辞格,只要头脑中能出现这个鲜活的形象,说明其效果已达到。
当然,我们要真正搞好修辞教学,还必须同其他知识联系起来,因为任何专门的知识都是和其他知识相联系的。语言教学如果不重视修辞,那么一切其他知识的学习都只能是浮光掠影的。
关键词:语文 修辞教学 辞格 消极修辞
一、淡化修辞,其害无穷
中国文章一向重视“文道结合”“文以意为主”。一旦“道”“意”确定之后,就看你遣词造句,辍章成篇的修辞功夫了。当然语言运用不可能无语法与逻辑参与,可在古人的手下,这些都在修辞的框架里。古人文章的修辞功夫极深,并且在修辞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影响深远的流派。儒讲辞达,道讲自然,法讲尚书,墨讲谨严,几千年来那么多的锦绣文章就是这么做出来的。可为什么现代的许多人,却写不出文句通顺、语言流畅的文章来呢?我们认为这确实要在修辞教学的被淡化上,去做些研究。
语文的本质就是语言,体现在表达中就是用词造句,辍章连篇,而修辞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零碎,细密,但实用,要紧。然而,我们长期的语文教学却有意无意地架空语言,尽是些大而无当的拔高与钩玄,而那些最基础、最实用、最要紧的教学内容却被轻易地放置了。许多人头脑中没有一个正确的修辞观,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其难度较大,许多老师避难就易,只能向学生硬灌教参的内容,这样无法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因此也就不能幻想学生有多高的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有些学生懂得一整套语法知识,做选择判断题得心应手,但在作文时就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天法找到较贴切的词语去表达。从作文的现状来看,词不达意者,语法上的欠缺是少数的,缺陷多在修辞上。
总之,修辞教学被淡化带来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降低,严重地妨碍了语文教学的实际效率的提高。
二、观念狭隘,陷入困境
修辞教学被淡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大概来自人们对修辞概念的狭隘的理解,许多人的理解只是局限在几种辞格之内。比如人们大多以为文学作品最讲修辞,议论文和说明文就少得多,实用文无修辞可言,这其实是一种糊涂意识。其实修辞具有非常广泛的外延。可是一些语言学家却把修辞的范围与作用限得很死,使修辞学成为修饰学,成为美辞学。如杨树达:“修辞之事,乃欲冀文辞之美。” 朱星:“修辞是讲词语的艺术加工的法则。目的是求词句在语法基础上合乎艺术的美化表达效果。”
依照这样的理解与界限,辞格无疑成了修辞的主角,以致出现了“明月出天山”就无修辞可言,而“月涌大江流”才是修辞的状况。狭隘的观念,放弃了修辞原本应有的广大阵地。
而对于辞格,我们的教学方法仍然很不得法,其最大的弊端是与语言实际的运用相脱离。语言本身具有极大模糊性,我们却硬要在术语上定出个丁卯来。如果把时间花在修辞效果的研究上去,那么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肯定会大有收获。我们许多语文教师以学生能辨出句段中的辞格为满足,可让人难堪的是,老师讲了多年的比喻,有些中学生在作文中,始终还没有写出一个像样的比喻句来。
语言是一种基本工具,修辞就是运用这个工具的过程,也是一种方法和手段。方法和手段只有在具体过程中运用才有价值,学了不会用,就只能为学而学,为考试、为分数而学。因此修辞观念的狭隘和其实用价值的缺失,使修辞教学陷入了困境。
三、本来面目,亟待恢复
要恢复修辞的本来面目,必须树立大修辞观。中学语文教学如果能对修辞一直有足够的重视,并且讲究其在语言中的使用效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可能就会少些困境与难堪。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比较全面、公允、实用的修辞观呢?陈望道先生认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一种手段,主要为着意和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是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陈先生对修辞这种理解是基于他对修辞现象的全面周密的分析。他把修辞现象划分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类。
消极修辞就是要求明白确切地表达概念,不含歧义,易于理会,语词平易、质朴,符合逻辑和语法规律。它侧重于适合题旨,在于平实地记述事物的条例,采用的是逻辑思维的方式。
积极修辞则要求形象生动地表达事物,注意体验性和语词魅力的发挥。它侧重于适合情境,对于语辞的形、音、义随时加以注意或利用,在于以情动人,主要采用形象思维的方式。
消极修辞是一种基本的修辞法,是积极修辞的基础,积极修辞以消极修辞做底子,是消极修辞的形象化。
修辞的内容极为广泛,辞格只是语言中一个特殊的、极其少量的部分。而无论就写作或阅读说话,积极修辞的使用率远远不如消极修辞。恢复修辞的本来面目,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对消极修辞有足够的重视,因为我们过去太轻视了,甚至误解或忘记了。
四、全面理解,重在运用
必须抛弃狭隘的修辞观,对其要有全面的理解:从修辞教学的根本目的出发,必须十分重视具体运用。
首先,要树立修辞大于语法的观念。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把语法与修辞联系起来,有时甚至可把语法纳入修辞教学的框架中。以下句子:
①我们打败了敌人。②敌人被我们打败了。③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如果从他们的结构规律上看,这是语法的事。但我们更应把学生引导到表达效果的理解上面,让学生懂得在什么情景下该用什么句式,选用这种句式其好处何在。因为题旨情景不同,所以需要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这样句式马上就体现出实用性来,学生也就知道修辞是非常有用的。
在当今社会,我们会发现好多违反常规的话语,如:“所以放心着你的沉默,去说服明天的命运”。这就是语言运用过程中一种非正常的方式,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而故意打破了常规,因此就不能用正常的语法或句法分析它。
其次,要特别强调消极修辞的教学。当认为只有辞格才是修辞的时候,那么看到议论文、说明文,尤其是应用文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去读,感觉不出语言的好处来。曾有老师说起这样一件事,有个同学对《荷塘月色》的描写感到不满意,“月亮渐渐的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以为用语太淡。改成“月亮悄悄地露出洁白的脸,墙外孩子们的欢笑浸入了夜的海洋。”很明显他体会不到文章风格的特殊性,更不知道消极修辞在语言运用中的作用。千万不能因为“消极”就认为不好,消极修辞不是坏修辞,不是差的修辞,不是反修辞,也不是无修辞,而是最重要的修辞。
消极修辞在语言中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我们必须让学生懂得,明白、通顺而无华丽词藻和无辞格的语言同样是修辞的结果。这种表面上看似无华彩的语言,倒是我们必须首先要掌握的,我们必须学会品味,去学习和模仿,也得要花很多的功夫去钻研。《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电文中,有一段话,用了三个不同的称呼——“敌”“国民党反动派”“广大官兵”。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话语的情景不同,就要选择不同的称呼,这里的修辞效果是十分突出的,而不深入体会就可能发现不了。
对于辞格的教学也同消极修辞一样,要重在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辞格的判别上并不表示重视修辞。如果抛开考试,我们可以不求知道“杨二嫂像细脚伶仃的圆规”是什么辞格,只要头脑中能出现这个鲜活的形象,说明其效果已达到。
当然,我们要真正搞好修辞教学,还必须同其他知识联系起来,因为任何专门的知识都是和其他知识相联系的。语言教学如果不重视修辞,那么一切其他知识的学习都只能是浮光掠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