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搞好高中生的知识教育对高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广大教育者来说也是一个挑战。高中物理是重点,更是难点。因此,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更需要我们在教学上进行深入的探索并给予合理的引导,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改变授课方式,加强基本训练,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关键词:科学态度 授课方式 基本训练 课外实验
一、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物理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出发,寻找规律,再用实验去验证结论。所以,它要求学生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实事求是,不靠主观臆断去猜测、捏造。当然,在这个方面,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对于教师的演示实验,必须做到在能排除干扰的情况下,尽量做到位,而不是随意性的一带而过,或者将某一次的失误说成是实验条件的不是,这样的话不能说服学生,从而传递给学生一种意识:物理上的规律有时候也是不严格的。
一般来说,在中学阶段所做的实验基本都是定性的研究物理量间的关系的。定性分析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科学方法,定性和半定量化的方法的运用,可使我们抓住物理问题的本质,而不是一下子就陷入对细枝末节的探讨。过度的定量化,容易使学生迷失在各种形式的数学推演和运算之中,而失去了对丰富而生动的物理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过度的定量化,使物理更为抽象难懂,更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这些都是与我们物理教学目的的本意背道而驰的。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定性方法比定量方法更为有效,而且定性和半定量化分析方法的应用对于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一般来讲,定性分析有利于物理问题的解决。很多科学工作者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总是先理解题意,定性地分析物理过程及其特征,定性地考虑多个不同的求解途径和可能的结果,最后才选择合适的方法、途径去解题。所以,在演示完定性研究的实验之后,及在得出关系式前,还应和学生说明,得到这个关系式并非就是这个实验,而是设计更严密的实验多次实验最终得到。这样,学生也会逐渐形成一种意识:要做研究,必须严格、一丝不苟,尊重客观事实,来不得半点虚假。
二、改变授课方式,加强基本训练
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我们教育者需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既要保持传统教学方法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又要具有创新的思想,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基本训练包括两个方面:运用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通过基本训练可以深化、活化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成败的关键在于精选好例题和练习题。精选的例题和练习题,应该有代表性,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有针对性,能针对知识的重点、关键和学生的水平;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维。对学生分清正确与错误并灵活运用知识有较大补益。下面谈谈例题教学与定时练习两个问题。
例题教学,不搞“题海”战术,侧重在开拓思路,放手让学生搞一题多解、一题多思,在“解”、“思”中“自悟”,以期形成深刻的记忆和能力。教师在例题课上的讲解,是在学生“悟”不出的时候,侧重在物理模型的分析上花功夫,教给学生如何针对所研究的问题,应用物理模型、构造物理模型的方法,例如在复习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时,通过小球在圆弧槽中滑下,不计摩擦的例题分析,构造了这类问题的物理模型:(1)不计摩擦,水平方向又无其它外力,系统动量守恒;(2)小球和圆弧槽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无机械能与其它形式能量转化,机械能守恒。由于重视物理模型的分析,去年高考第五题,学生很自然的把上面所讲物理模型与平抛运动的物理模型结合起来,顺利的作了正确的解答。
精选二课时的定时练习,要求学生按时完卷,教师及时进行批改评分,根据反馈信息,上好评讲课,难度大的题课下解决,原因是评讲这类题花时较多,针对性不强,可做好答案,让有能力的学生自己去钻研,评讲的重点是那些错误较多,难度不太大的典型题目。评讲侧重分析物理模型,因为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模型错了,结果肯定不对。对于多数人已掌握,少数学生未掌握的题目,则只进行个别辅导,根据题目的重要程度与考试情况,把答案分别做成“详解”、“略解”和“一题多解”,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依据,让他们自己去对照、思考、探索。
在此基础上,以练带讲,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1、帮助学生纵观整个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三条清晰的主要线索:(1)力的线索;(2)能的线索;(3)动量的线索;结合知识跨度大的综合性例题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不像其他课程,具有其明显的优点和特点,为探讨式授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高中物理处处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以生活的实际例子为题材进行授课,使同学们在学习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材上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个人认为可以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特点确定些许课外小实验,如在《动量》一章里增设“用自来水观察反冲运动”;在《电场》一章里增设“静电屏蔽现象的观察”;在《光的色散》一节里增设“室内彩虹形成”等小实验,平均每月有一个可做。把这写小实验编成序列,按教材的特点分阶段以各课外实验兴趣小组为中心组织实施,每个小实验尽量要求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对于深入稍大的一些的小实验,给予一定的提示与指导,包括实验原理、所需器材、操作与观察要领等。有些实验原理简单,需要的器材不多且在身边易找,要求他们在实验室外随机场所完成。而有些实验需要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必须要他们在实验室里完成。如“测人的反应时间”、“缝衣针浮在水面上”、“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等大部分小实验均可在实验室外完成,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微小形变的显示与观察”等少部分小实验可在实验室里完成。
关键词:科学态度 授课方式 基本训练 课外实验
一、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物理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出发,寻找规律,再用实验去验证结论。所以,它要求学生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实事求是,不靠主观臆断去猜测、捏造。当然,在这个方面,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对于教师的演示实验,必须做到在能排除干扰的情况下,尽量做到位,而不是随意性的一带而过,或者将某一次的失误说成是实验条件的不是,这样的话不能说服学生,从而传递给学生一种意识:物理上的规律有时候也是不严格的。
一般来说,在中学阶段所做的实验基本都是定性的研究物理量间的关系的。定性分析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科学方法,定性和半定量化的方法的运用,可使我们抓住物理问题的本质,而不是一下子就陷入对细枝末节的探讨。过度的定量化,容易使学生迷失在各种形式的数学推演和运算之中,而失去了对丰富而生动的物理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过度的定量化,使物理更为抽象难懂,更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这些都是与我们物理教学目的的本意背道而驰的。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定性方法比定量方法更为有效,而且定性和半定量化分析方法的应用对于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一般来讲,定性分析有利于物理问题的解决。很多科学工作者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总是先理解题意,定性地分析物理过程及其特征,定性地考虑多个不同的求解途径和可能的结果,最后才选择合适的方法、途径去解题。所以,在演示完定性研究的实验之后,及在得出关系式前,还应和学生说明,得到这个关系式并非就是这个实验,而是设计更严密的实验多次实验最终得到。这样,学生也会逐渐形成一种意识:要做研究,必须严格、一丝不苟,尊重客观事实,来不得半点虚假。
二、改变授课方式,加强基本训练
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我们教育者需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既要保持传统教学方法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又要具有创新的思想,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基本训练包括两个方面:运用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通过基本训练可以深化、活化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成败的关键在于精选好例题和练习题。精选的例题和练习题,应该有代表性,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有针对性,能针对知识的重点、关键和学生的水平;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维。对学生分清正确与错误并灵活运用知识有较大补益。下面谈谈例题教学与定时练习两个问题。
例题教学,不搞“题海”战术,侧重在开拓思路,放手让学生搞一题多解、一题多思,在“解”、“思”中“自悟”,以期形成深刻的记忆和能力。教师在例题课上的讲解,是在学生“悟”不出的时候,侧重在物理模型的分析上花功夫,教给学生如何针对所研究的问题,应用物理模型、构造物理模型的方法,例如在复习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时,通过小球在圆弧槽中滑下,不计摩擦的例题分析,构造了这类问题的物理模型:(1)不计摩擦,水平方向又无其它外力,系统动量守恒;(2)小球和圆弧槽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无机械能与其它形式能量转化,机械能守恒。由于重视物理模型的分析,去年高考第五题,学生很自然的把上面所讲物理模型与平抛运动的物理模型结合起来,顺利的作了正确的解答。
精选二课时的定时练习,要求学生按时完卷,教师及时进行批改评分,根据反馈信息,上好评讲课,难度大的题课下解决,原因是评讲这类题花时较多,针对性不强,可做好答案,让有能力的学生自己去钻研,评讲的重点是那些错误较多,难度不太大的典型题目。评讲侧重分析物理模型,因为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模型错了,结果肯定不对。对于多数人已掌握,少数学生未掌握的题目,则只进行个别辅导,根据题目的重要程度与考试情况,把答案分别做成“详解”、“略解”和“一题多解”,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依据,让他们自己去对照、思考、探索。
在此基础上,以练带讲,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1、帮助学生纵观整个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三条清晰的主要线索:(1)力的线索;(2)能的线索;(3)动量的线索;结合知识跨度大的综合性例题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不像其他课程,具有其明显的优点和特点,为探讨式授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高中物理处处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以生活的实际例子为题材进行授课,使同学们在学习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材上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个人认为可以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特点确定些许课外小实验,如在《动量》一章里增设“用自来水观察反冲运动”;在《电场》一章里增设“静电屏蔽现象的观察”;在《光的色散》一节里增设“室内彩虹形成”等小实验,平均每月有一个可做。把这写小实验编成序列,按教材的特点分阶段以各课外实验兴趣小组为中心组织实施,每个小实验尽量要求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对于深入稍大的一些的小实验,给予一定的提示与指导,包括实验原理、所需器材、操作与观察要领等。有些实验原理简单,需要的器材不多且在身边易找,要求他们在实验室外随机场所完成。而有些实验需要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必须要他们在实验室里完成。如“测人的反应时间”、“缝衣针浮在水面上”、“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等大部分小实验均可在实验室外完成,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微小形变的显示与观察”等少部分小实验可在实验室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