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鼓励我:你不是折翼的天使
我现在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视觉学院,学的是编导专业。大家都说,读艺术院校的学生都是上辈子折翼的天使,但幸运的是,在追寻艺术梦想的道路上,我的父母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你是羽翼丰满、振翅待飞的雏鹰!”
我读高二那年,学校出于学生发展方面的考虑,要分流一部分学生到美术或传媒方向,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艺术生。在一般人看来,学习艺术的孩子都是成绩不怎么好,或者只是为了想考上好大学而走捷径,事实却并非如此。艺术高雅,学艺术也并非那么简单,必须专业、学业两头抓,在分散了一半注意力的情况下,依旧要文化课成绩不能有太大的下滑,这非常考验意志力和抗压能力,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后盾作为支撑。
学习艺术、成为导演一直是我的梦想,在听到老师宣布这个消息后,我思考良久。父母望女成凤,希望我能考上名牌大学,但如果我选择了艺术,就需要他们转变曾经固守多年的老观念。但为了梦想,为了不庸碌地过完一生,我决定按自己的想法走艺考之路。于是,我硬着头皮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母亲。为了让她相信我决策的正确性,我底气十足,还引经据典地跟她举了很多成功的例子。经过我一番努力,母亲答应考虑。我性格强势,不服输,得到母亲的首肯后便开始四处寻找辅导老师,并最终通过一位高中学姐找到了艺术启蒙恩师、国家一级演员王正垠老师。
但是学艺术很花钱,老师收取的学费是两年8000元,再加上考学的费用,加起来一共要2万元左右,对于我们这个工薪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我父亲胡德舜是一名普通公务员,母亲翁晓岚在卫生所做护士,都是靠工资过活,因此,花这么多钱我经常心怀忐忑。但妈妈在见过王正垠老师并详细了解了艺考之后,非常坚决地对我说:“钱不算什么,挣钱就是花的,何况是为了你的未来。从前我们没有条件实现这样的梦想,现在有条件了,我们全力支持你,一定帮助你圆了艺术梦。”听妈妈这么一说,我安心了许多。
回到家后,我把这个决定告诉了爸爸。他是个比较保守的人,对搞艺术这个行当的人很不待见。听说我要走艺考的道路,他说:“不要为了专业丢了文化课。艺术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你半路出家又能走到哪一步?”尽管他对我的选择不赞成,但在我妈瞒着他带我去老师那里交过钱后,他的态度由反对变成了观望,直到年底快考试的时候,爸爸才开始以行动来支持我。
在高二这个“分流季”,我无疑是幸运的,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目标,而不像有的同学,到了高三才着急,最后只有两个月时间草草准备,就进了考场。在这里,我只想说,未来是自己决定的,父母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毕竟将来的生活是自己的。我很幸运,在我做出选择时,父母给予我的是支持与鼓励!
爸爸教我“普遍撒网,重点捕捞”
艺考经历,或许每个艺术生都会铭记一生,当然最终的结果不都是高歌凯旋,更多的人是失意离场,但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艺考都在改变我们命运的同时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观。很多前辈都说,艺考考的是学生,更是家长!如今我也深有同感。
在去北京之前,我和爸爸来到了武汉,报考各省市在湖北设点考试的高校。因为湖北的政策和其他省份不同,为了节约时间,我没有参加省统考,而是直接参加各大高校的校考。
武汉的考试方式,和后来去北京参加的考试是不同的。我爸总结了一条准则,就是“普遍撒网,重点捕捞”。在武汉设考点的学校,一般都是设有艺术类专业的综合类院校,纯艺术类院校较少。这些院校更看重文化课成绩,所以一般都被当做“保底”,比如湖南师范大学、重庆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在艺考的时候,不能一心盯着北京、上海的学府,必须有一些等级稍低的学校,这样才能让心里有底,不至于太高的桃子摘不到,又放弃了唾手可及的西瓜,比如南京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艺考的考试形式和高考完全不同,除笔试作文之外,面试占的分量很重,因此对于以前未经历过任何类似考试的应届艺考生来说,这种考试形式比较陌生,有很多门道需要了解,所以在去摘桃子之前小试牛刀,是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
考试那些天,武汉下了很大的雪,站在雪地里冷风刺骨。和其他前来参加艺考的家长有点不一样的是,我爸在我即将进入考场的时候,总会站在我面前,用他并不怎么强壮的身躯摆出施瓦辛格秀肌肉的造型,嘴里大喊:“宝贝全力以赴!老爸在外面给你展示肌肉!”周围的人看着他的样子,表情明显很震惊,我则会在一瞬间把紧张丢到九霄云外。现在想来,有个如此活宝的老爸,是我此生之幸!
当我在教室里考试的时候,爸爸会在教室外面一直等着我,其间他会跟其他家长聊聊自己的孩子,用他的话说就是“顺便探查敌情”。在瑟瑟寒风中经常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我怕爸爸的身体受不了,三番五次要他去找个能坐的地方休息,喝口热水暖暖身子。他总是嘴上答应得很好,到我去考试的时候依旧在考场外站着,样子比我还要紧张,就像一个随时准备上战场的士兵,兢兢业业地值守。在寒冬二月,无论刮风下雨,他总会出现在我走出考场后一眼就能看见的地方。正是这一分一秒的等待,让这个凛冽的寒冬添上了一抹暖色,让我在无助的时候总会想到,有一个爱我的人正在外面等着我。
在武汉的考试非常顺利,基本没有什么学校刷掉我,但因为是综合类学校,在各个省市都设立了考点,所以最终全国汇总总评之后,被刷掉的可能性仍非常大,所以即便是普遍撒网,也要认真对待。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我建议那些准备参加艺考的学弟学妹们,假如在省内的考试中就出现了厌烦情绪,赴北京赶考就必须把报考的学校数目缩减,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志在必得的学校上。
2010年2月初,我和母亲带着满满两箱行李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当时正值春运,卧铺票很难买,在朋友的帮助下我们才买到一张。到北京的第二天,就赶上下雪。北方的雪厚实,能没过脚面。我和妈妈找了一家小旅馆,光预交房费就3000多元。
安顿好后,我在妈妈陪伴下去各个考点报名。当我们到达第一个报名点的时候,被排队的长龙吓了一跳。我估摸着,这个考点少说也有上万人报考。为了提高报名效率,在规定时间内顺利报上名,我和妈妈只好分头排队,中午饭也顾不上吃。因为刚下过雪,地上结了厚厚一层冰,鞋子似乎不保暖了,脚底下凉冰冰的,那种寒冷是我这个从小生活在南方的人从未体验过的。但为了自己的理想,也只能咬牙坚持着。当晚,我和妈妈在一个便利店里吃了到北京后的第一顿晚饭。看着妈妈一身疲惫,看着我们领的一沓两百元一张的报名表,我心理压力更大了。
在北京我一共考了十所学校,例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清一色都是艺术类重点院校。这些学校的考试和我在武汉参加的考试不同,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一场接一场的考试,搞得我疲惫不堪,最初的决心也慢慢地被“刷掉”这个词打击得险些动摇。每当我动摇的时候,妈妈总会告诉我:“刷掉的不是你,是他们的眼光。千里马也需要伯乐识!”
半个月内,大大小小的考试一共三十余场,一次次从早到晚的考试让人心力交瘁,一张张写满文字的卷子让我有种逐渐被掏空的错觉,每次历时三个小时的笔试结束,从教室出来时我都觉得天旋地转。
作为一个梦想成为导演的学子,在北京我最想考的当然是北京电影学院,但最难考的也是北京电影学院。长久以来对这所学校的关注与向往,让我早已把这所学校放在了神坛的位置上,无意中,也让我在意识里拉开了它与其他学校的距离,考试的时候心理压力也到达了顶峰。因为失去了平常心,初试放榜的时候我甚至不敢踏入电影学院的大门。妈妈揉了揉我的头,低斥了一声:“胆小鬼!”
那天妈妈帮我去看了红榜,很幸运我考的两个专业都过了初试。
然而很不幸的是,北京电影学院戏剧文学专业的复试和复旦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三试在时间上有冲突。艺考中,这类冲突是难免的,哪怕事先经过周密安排,也无法全部错开所有学校的初试、复试及三试的时间。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时候就必须杀伐果断,有的人比较激进,会选择北京电影学院的戏文专业考试,也有的人属于保守派,会选择复旦的编导专业考试。我属于第二种。我的想法是,既然复旦这边的考试已经闯入了三试,并且前两场考试我都发挥得很好,缺的只是临门一脚,断然不可放弃;北京电影学院这边我只进入了复试,并没有绝对的把握。这时候需要处理的,便是梦想与现实的关系。然而无巧不成书,最后我考取的正是复旦大学视觉学院的编导专业。
在接踵而至的电影学院导演专业的复试中,我的主考是著名导演田壮壮。这个名字,最终让我的压力达到了临界点,因为紧张而导致一系列失误,让我最终名落孙山。为了考电影学院,我当初预留了非常多的时间,从初试到三试一共7天,全部都在为迎接这所学校的考试做准备,最终的落榜让我整个人都没有了斗志。
妈妈为了让我能够快速调整心情,全身心投入下一个学校的考试中,抽时间带我在北京城转了转。看着故宫宏伟的红墙绿瓦,看着北京的繁华,看着大剧院的精美,我的斗志一点点复苏。北京城的大气洗涤着我心中的不满和丧气,“登泰山而小天下”这句话用在这里完全符合我的心境。我决定,无论如何我也要留在大都市,留在离我的梦想极近的地方!
爸爸说我的收获只是锦上添花
一个多月的艺考,在或喜或忧中结束了。回到学校,我用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才恢复过来。因为最想考的学校并没有录取我,怀才不遇的悲愤感让我无法释怀,甚至一度想到了复读。父母依然没有批评我,更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吵我骂我,而是帮我分析利弊得失。
爸爸对我说:“付出并不是一定就有收获,收获只是锦上添花。很少人能够一次就完成自己的梦想,而大多数人都属于平凡的那一类。一次的失败不能代表什么,未来的路还很长。在十几万人的艺考大军中,所有的学校加在一起一年才收1万多人,这和高考独木桥比起来,并没有宽多少,甚至比高考更难。就算在艺考中没有一个学校录取你,你也不用气馁,这只能证明你不适合这种展示自己的考试形式,并非是对你的否定。”想想爸爸说得很对,我释然了。
此后的几个月里我一边翘首以盼各个学校的专业合格证,一边在老师那里开小灶,狠补落下半年的文化课,争取以最快的时间恢复高考备考状态。
根据前几届学长的“血泪经验”,很多同学都是在这个时候松懈的,或许是因为对艺考的结果不满意而心灰意冷,或许是因为有了其他打算比如出国留学而倦怠了学业,结果拿到了专业合格证,却因为文化课成绩不达标而落榜。
请记住,高考成绩是跟随一个人一生的东西,无论好与坏,都是12年寒窗苦读的证明,它公正公平,不因任何除你以外的因素而改变。
高考前的半个月,我拿到了上海复旦大学和其他几所院校的专业合格证。高考结束后,我填报了复旦大学,以明显的分数优势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在上海,我感受到了国际大都市的繁华,感受到了这里十分前沿的专业思想以及内地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
我能走出小城市来到上海,能凭这些努力初步改变我的人生,都要感谢为我付出了18年爱的父母。我知道当儿女降生的时候,有些父母会把他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把自己那些未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儿女身上,让儿女代为实现,却无意中忽略了儿女本身的梦想。可是到底哪个梦想更重要?孩子该不该替父辈实现梦想?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不过我是幸运的,在我的父母看来,我的梦想就是他们的梦想,实现我的梦想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最后我想说的是,艺考考的是学生,更是家长,只有双方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编辑:冯士军】
我现在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视觉学院,学的是编导专业。大家都说,读艺术院校的学生都是上辈子折翼的天使,但幸运的是,在追寻艺术梦想的道路上,我的父母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你是羽翼丰满、振翅待飞的雏鹰!”
我读高二那年,学校出于学生发展方面的考虑,要分流一部分学生到美术或传媒方向,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艺术生。在一般人看来,学习艺术的孩子都是成绩不怎么好,或者只是为了想考上好大学而走捷径,事实却并非如此。艺术高雅,学艺术也并非那么简单,必须专业、学业两头抓,在分散了一半注意力的情况下,依旧要文化课成绩不能有太大的下滑,这非常考验意志力和抗压能力,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后盾作为支撑。
学习艺术、成为导演一直是我的梦想,在听到老师宣布这个消息后,我思考良久。父母望女成凤,希望我能考上名牌大学,但如果我选择了艺术,就需要他们转变曾经固守多年的老观念。但为了梦想,为了不庸碌地过完一生,我决定按自己的想法走艺考之路。于是,我硬着头皮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母亲。为了让她相信我决策的正确性,我底气十足,还引经据典地跟她举了很多成功的例子。经过我一番努力,母亲答应考虑。我性格强势,不服输,得到母亲的首肯后便开始四处寻找辅导老师,并最终通过一位高中学姐找到了艺术启蒙恩师、国家一级演员王正垠老师。
但是学艺术很花钱,老师收取的学费是两年8000元,再加上考学的费用,加起来一共要2万元左右,对于我们这个工薪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我父亲胡德舜是一名普通公务员,母亲翁晓岚在卫生所做护士,都是靠工资过活,因此,花这么多钱我经常心怀忐忑。但妈妈在见过王正垠老师并详细了解了艺考之后,非常坚决地对我说:“钱不算什么,挣钱就是花的,何况是为了你的未来。从前我们没有条件实现这样的梦想,现在有条件了,我们全力支持你,一定帮助你圆了艺术梦。”听妈妈这么一说,我安心了许多。
回到家后,我把这个决定告诉了爸爸。他是个比较保守的人,对搞艺术这个行当的人很不待见。听说我要走艺考的道路,他说:“不要为了专业丢了文化课。艺术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你半路出家又能走到哪一步?”尽管他对我的选择不赞成,但在我妈瞒着他带我去老师那里交过钱后,他的态度由反对变成了观望,直到年底快考试的时候,爸爸才开始以行动来支持我。
在高二这个“分流季”,我无疑是幸运的,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目标,而不像有的同学,到了高三才着急,最后只有两个月时间草草准备,就进了考场。在这里,我只想说,未来是自己决定的,父母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毕竟将来的生活是自己的。我很幸运,在我做出选择时,父母给予我的是支持与鼓励!
爸爸教我“普遍撒网,重点捕捞”
艺考经历,或许每个艺术生都会铭记一生,当然最终的结果不都是高歌凯旋,更多的人是失意离场,但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艺考都在改变我们命运的同时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观。很多前辈都说,艺考考的是学生,更是家长!如今我也深有同感。
在去北京之前,我和爸爸来到了武汉,报考各省市在湖北设点考试的高校。因为湖北的政策和其他省份不同,为了节约时间,我没有参加省统考,而是直接参加各大高校的校考。
武汉的考试方式,和后来去北京参加的考试是不同的。我爸总结了一条准则,就是“普遍撒网,重点捕捞”。在武汉设考点的学校,一般都是设有艺术类专业的综合类院校,纯艺术类院校较少。这些院校更看重文化课成绩,所以一般都被当做“保底”,比如湖南师范大学、重庆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在艺考的时候,不能一心盯着北京、上海的学府,必须有一些等级稍低的学校,这样才能让心里有底,不至于太高的桃子摘不到,又放弃了唾手可及的西瓜,比如南京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艺考的考试形式和高考完全不同,除笔试作文之外,面试占的分量很重,因此对于以前未经历过任何类似考试的应届艺考生来说,这种考试形式比较陌生,有很多门道需要了解,所以在去摘桃子之前小试牛刀,是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
考试那些天,武汉下了很大的雪,站在雪地里冷风刺骨。和其他前来参加艺考的家长有点不一样的是,我爸在我即将进入考场的时候,总会站在我面前,用他并不怎么强壮的身躯摆出施瓦辛格秀肌肉的造型,嘴里大喊:“宝贝全力以赴!老爸在外面给你展示肌肉!”周围的人看着他的样子,表情明显很震惊,我则会在一瞬间把紧张丢到九霄云外。现在想来,有个如此活宝的老爸,是我此生之幸!
当我在教室里考试的时候,爸爸会在教室外面一直等着我,其间他会跟其他家长聊聊自己的孩子,用他的话说就是“顺便探查敌情”。在瑟瑟寒风中经常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我怕爸爸的身体受不了,三番五次要他去找个能坐的地方休息,喝口热水暖暖身子。他总是嘴上答应得很好,到我去考试的时候依旧在考场外站着,样子比我还要紧张,就像一个随时准备上战场的士兵,兢兢业业地值守。在寒冬二月,无论刮风下雨,他总会出现在我走出考场后一眼就能看见的地方。正是这一分一秒的等待,让这个凛冽的寒冬添上了一抹暖色,让我在无助的时候总会想到,有一个爱我的人正在外面等着我。
在武汉的考试非常顺利,基本没有什么学校刷掉我,但因为是综合类学校,在各个省市都设立了考点,所以最终全国汇总总评之后,被刷掉的可能性仍非常大,所以即便是普遍撒网,也要认真对待。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我建议那些准备参加艺考的学弟学妹们,假如在省内的考试中就出现了厌烦情绪,赴北京赶考就必须把报考的学校数目缩减,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志在必得的学校上。
2010年2月初,我和母亲带着满满两箱行李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当时正值春运,卧铺票很难买,在朋友的帮助下我们才买到一张。到北京的第二天,就赶上下雪。北方的雪厚实,能没过脚面。我和妈妈找了一家小旅馆,光预交房费就3000多元。
安顿好后,我在妈妈陪伴下去各个考点报名。当我们到达第一个报名点的时候,被排队的长龙吓了一跳。我估摸着,这个考点少说也有上万人报考。为了提高报名效率,在规定时间内顺利报上名,我和妈妈只好分头排队,中午饭也顾不上吃。因为刚下过雪,地上结了厚厚一层冰,鞋子似乎不保暖了,脚底下凉冰冰的,那种寒冷是我这个从小生活在南方的人从未体验过的。但为了自己的理想,也只能咬牙坚持着。当晚,我和妈妈在一个便利店里吃了到北京后的第一顿晚饭。看着妈妈一身疲惫,看着我们领的一沓两百元一张的报名表,我心理压力更大了。
在北京我一共考了十所学校,例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清一色都是艺术类重点院校。这些学校的考试和我在武汉参加的考试不同,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一场接一场的考试,搞得我疲惫不堪,最初的决心也慢慢地被“刷掉”这个词打击得险些动摇。每当我动摇的时候,妈妈总会告诉我:“刷掉的不是你,是他们的眼光。千里马也需要伯乐识!”
半个月内,大大小小的考试一共三十余场,一次次从早到晚的考试让人心力交瘁,一张张写满文字的卷子让我有种逐渐被掏空的错觉,每次历时三个小时的笔试结束,从教室出来时我都觉得天旋地转。
作为一个梦想成为导演的学子,在北京我最想考的当然是北京电影学院,但最难考的也是北京电影学院。长久以来对这所学校的关注与向往,让我早已把这所学校放在了神坛的位置上,无意中,也让我在意识里拉开了它与其他学校的距离,考试的时候心理压力也到达了顶峰。因为失去了平常心,初试放榜的时候我甚至不敢踏入电影学院的大门。妈妈揉了揉我的头,低斥了一声:“胆小鬼!”
那天妈妈帮我去看了红榜,很幸运我考的两个专业都过了初试。
然而很不幸的是,北京电影学院戏剧文学专业的复试和复旦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三试在时间上有冲突。艺考中,这类冲突是难免的,哪怕事先经过周密安排,也无法全部错开所有学校的初试、复试及三试的时间。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时候就必须杀伐果断,有的人比较激进,会选择北京电影学院的戏文专业考试,也有的人属于保守派,会选择复旦的编导专业考试。我属于第二种。我的想法是,既然复旦这边的考试已经闯入了三试,并且前两场考试我都发挥得很好,缺的只是临门一脚,断然不可放弃;北京电影学院这边我只进入了复试,并没有绝对的把握。这时候需要处理的,便是梦想与现实的关系。然而无巧不成书,最后我考取的正是复旦大学视觉学院的编导专业。
在接踵而至的电影学院导演专业的复试中,我的主考是著名导演田壮壮。这个名字,最终让我的压力达到了临界点,因为紧张而导致一系列失误,让我最终名落孙山。为了考电影学院,我当初预留了非常多的时间,从初试到三试一共7天,全部都在为迎接这所学校的考试做准备,最终的落榜让我整个人都没有了斗志。
妈妈为了让我能够快速调整心情,全身心投入下一个学校的考试中,抽时间带我在北京城转了转。看着故宫宏伟的红墙绿瓦,看着北京的繁华,看着大剧院的精美,我的斗志一点点复苏。北京城的大气洗涤着我心中的不满和丧气,“登泰山而小天下”这句话用在这里完全符合我的心境。我决定,无论如何我也要留在大都市,留在离我的梦想极近的地方!
爸爸说我的收获只是锦上添花
一个多月的艺考,在或喜或忧中结束了。回到学校,我用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才恢复过来。因为最想考的学校并没有录取我,怀才不遇的悲愤感让我无法释怀,甚至一度想到了复读。父母依然没有批评我,更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吵我骂我,而是帮我分析利弊得失。
爸爸对我说:“付出并不是一定就有收获,收获只是锦上添花。很少人能够一次就完成自己的梦想,而大多数人都属于平凡的那一类。一次的失败不能代表什么,未来的路还很长。在十几万人的艺考大军中,所有的学校加在一起一年才收1万多人,这和高考独木桥比起来,并没有宽多少,甚至比高考更难。就算在艺考中没有一个学校录取你,你也不用气馁,这只能证明你不适合这种展示自己的考试形式,并非是对你的否定。”想想爸爸说得很对,我释然了。
此后的几个月里我一边翘首以盼各个学校的专业合格证,一边在老师那里开小灶,狠补落下半年的文化课,争取以最快的时间恢复高考备考状态。
根据前几届学长的“血泪经验”,很多同学都是在这个时候松懈的,或许是因为对艺考的结果不满意而心灰意冷,或许是因为有了其他打算比如出国留学而倦怠了学业,结果拿到了专业合格证,却因为文化课成绩不达标而落榜。
请记住,高考成绩是跟随一个人一生的东西,无论好与坏,都是12年寒窗苦读的证明,它公正公平,不因任何除你以外的因素而改变。
高考前的半个月,我拿到了上海复旦大学和其他几所院校的专业合格证。高考结束后,我填报了复旦大学,以明显的分数优势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在上海,我感受到了国际大都市的繁华,感受到了这里十分前沿的专业思想以及内地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
我能走出小城市来到上海,能凭这些努力初步改变我的人生,都要感谢为我付出了18年爱的父母。我知道当儿女降生的时候,有些父母会把他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把自己那些未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儿女身上,让儿女代为实现,却无意中忽略了儿女本身的梦想。可是到底哪个梦想更重要?孩子该不该替父辈实现梦想?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不过我是幸运的,在我的父母看来,我的梦想就是他们的梦想,实现我的梦想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最后我想说的是,艺考考的是学生,更是家长,只有双方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