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最重要的就是对他们进行一日常规教育,时刻提醒他们,让他们懂得在学校里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养成的行为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我把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变成了通俗易懂的儿歌。本文分析了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成因并指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终身受用;坏习惯养成,终身吃亏。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许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一年级班主任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该如何去谱写班中的每一张白纸呢?
一、注重指导,养成习惯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行为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我把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变成了通俗易懂的儿歌。因为孩子是在儿歌中长大的,儿歌琅琅上口、简单易记,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这样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为了提醒学生课前要做哪些准备,我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铃声响,进课堂。书放好,人坐正,静等老师把课上。回答问题先举手,坐姿端正声音响。”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
我針对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就需要进行单项强化。如排队不够整齐就是我们班的不足之处。平时路队训练要求学生早操排队做到快静齐,学生中午盛饭排队安静有序,学生安静出校门。可是刚入学时,学生排队走路,由于自控能力差,总忍不住要说话,虽然声音较轻,但你一言,我一语,就变得很嘈杂了。尽管老师在一旁不断提醒,但效果不尽人意。后来,我改变方法,每当学生排队走路发出吵闹声时,我首先开始不说一句话了,然后阻止队伍前行。学生见老师都一字不说了,大都安静下来,当还有个别学生说话时,则一个手指放在嘴巴前,只需一个“嘘——”的提醒,变立马安静下来。多次这样严格要求训练后,学生以后排队时队伍就整齐多了。
二、行为示范,以身作则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他们处于身心飞速发展,思想品德形成的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班主任是最崇拜的老师。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感染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给学生做出良好的行为示范。
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打扫卫生。孩子年龄小,大多数孩子平时在家从不做家务,都不会用扫帚、抹布,就需要老师一个一个地教、以身示范。我每天安排一组小朋友放学留下来做值日,一边教孩子们怎样劳动,一边和他们一起干,当他们表现出色时及时地进行表扬。这学期孩子们的进步让我欣慰,这学期已经不需要老师在旁边和他们一起做了,他们可以独立地做好值日生了。虽然可能地上还会有些纸屑,桌子排的还是有点斜,或者忘记给垃圾桶套上垃圾袋,但是只要老师一句提醒,他们就能及时改正,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已经真的很棒了!每次大扫除,看着他们干得热火朝天时,看着他们把老师分配给他们的任务顺利完成时,看到他们争先恐后地帮别的小朋友一起完成劳动时,我知道上学期的心血没有白费!
三、榜样作用,表扬鼓励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
我平时还让学生自己从身边的同学中去找榜样, 去学习。如赖子博小朋友字写得好,我就把他写的作业在“学习园地”中展示,被同学们评为“小书法家”;刘启元小朋友平时喜欢看书,知识丰富懂得多,被同学们评为“小科学家”;苗冲小朋友热爱劳动,能够辅助老师管好教师里的值日生工作,被同学们评为“劳动小标兵”等;让其他同学以他们为榜样去学,有形可看。
四、不断强化,持之以恒
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长期、反复的训练,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没有持之以恒训练,没有反复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没有好习惯。在持久训练的过程中,我将上述三个方面渗透到每一个训练中,做到三个结合:
1.要求与指导相结合。
学生的训练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老师的指导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期末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年级数学口算过关考试,规定在5分钟内完成60道口算题。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许多学生5分钟内根本完成不了这么多题,有些学生甚至连一半都没有完成。其实学生不是不会做,只是速度太慢,还有就是没有掌握练习的技巧。
我跟学生说,首先你的铅笔橡皮是否已经准备好了。有些学生做错了题目却找不到橡皮擦,把时间浪费在了找橡皮上。其次,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受别人的影响。小朋友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别的小朋友有一点动静,都会抬起头东张西望。最后,一定要全神贯注,集中思想,全力以赴地完成。学生按照这三条原则,经过多次练习后,不但速度变快了,而且正确率也很高。
2.兴趣与训练相结合。
一年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快乐的。如:在训练学生正确的坐姿时,我采取趣味训练,开展“比比谁坐的最端正”的活动。利用每天晨会课的时间,请小榜样做出一个正确的姿势并说:“请你像我这样做,”同学们立刻学做,并说:“我就像你这样做”,反反复复经常不断,学生很有兴趣。在不断的强化训练中,学生养成行为姿势端正的好习惯。
3.评比与激励相结合。
有时候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任务,但事情一多就忘记检查了,这样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行为习惯的教育要反复抓,抓反复,才会卓有成效,才能做到真正落实。在将近一学期的学习中,班级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预备铃响后,基本上都能做好准备工作,齐声念着儿歌等着老师来上课;课堂上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课,并能积极举手发言;课间多数学生能做到文明休息;各种集队能做到快静齐;坚持每天放学后做好值日生等等,学生的这些改变让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和感动。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只愿我们的持之以恒,能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只愿我们的教育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能看到“花重锦官城”的盛景;只愿今天的好习惯,能成为明天的大未来。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终身受用;坏习惯养成,终身吃亏。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许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一年级班主任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该如何去谱写班中的每一张白纸呢?
一、注重指导,养成习惯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行为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我把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变成了通俗易懂的儿歌。因为孩子是在儿歌中长大的,儿歌琅琅上口、简单易记,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这样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为了提醒学生课前要做哪些准备,我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铃声响,进课堂。书放好,人坐正,静等老师把课上。回答问题先举手,坐姿端正声音响。”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
我針对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就需要进行单项强化。如排队不够整齐就是我们班的不足之处。平时路队训练要求学生早操排队做到快静齐,学生中午盛饭排队安静有序,学生安静出校门。可是刚入学时,学生排队走路,由于自控能力差,总忍不住要说话,虽然声音较轻,但你一言,我一语,就变得很嘈杂了。尽管老师在一旁不断提醒,但效果不尽人意。后来,我改变方法,每当学生排队走路发出吵闹声时,我首先开始不说一句话了,然后阻止队伍前行。学生见老师都一字不说了,大都安静下来,当还有个别学生说话时,则一个手指放在嘴巴前,只需一个“嘘——”的提醒,变立马安静下来。多次这样严格要求训练后,学生以后排队时队伍就整齐多了。
二、行为示范,以身作则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他们处于身心飞速发展,思想品德形成的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班主任是最崇拜的老师。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感染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给学生做出良好的行为示范。
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打扫卫生。孩子年龄小,大多数孩子平时在家从不做家务,都不会用扫帚、抹布,就需要老师一个一个地教、以身示范。我每天安排一组小朋友放学留下来做值日,一边教孩子们怎样劳动,一边和他们一起干,当他们表现出色时及时地进行表扬。这学期孩子们的进步让我欣慰,这学期已经不需要老师在旁边和他们一起做了,他们可以独立地做好值日生了。虽然可能地上还会有些纸屑,桌子排的还是有点斜,或者忘记给垃圾桶套上垃圾袋,但是只要老师一句提醒,他们就能及时改正,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已经真的很棒了!每次大扫除,看着他们干得热火朝天时,看着他们把老师分配给他们的任务顺利完成时,看到他们争先恐后地帮别的小朋友一起完成劳动时,我知道上学期的心血没有白费!
三、榜样作用,表扬鼓励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
我平时还让学生自己从身边的同学中去找榜样, 去学习。如赖子博小朋友字写得好,我就把他写的作业在“学习园地”中展示,被同学们评为“小书法家”;刘启元小朋友平时喜欢看书,知识丰富懂得多,被同学们评为“小科学家”;苗冲小朋友热爱劳动,能够辅助老师管好教师里的值日生工作,被同学们评为“劳动小标兵”等;让其他同学以他们为榜样去学,有形可看。
四、不断强化,持之以恒
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长期、反复的训练,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没有持之以恒训练,没有反复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没有好习惯。在持久训练的过程中,我将上述三个方面渗透到每一个训练中,做到三个结合:
1.要求与指导相结合。
学生的训练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老师的指导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期末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年级数学口算过关考试,规定在5分钟内完成60道口算题。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许多学生5分钟内根本完成不了这么多题,有些学生甚至连一半都没有完成。其实学生不是不会做,只是速度太慢,还有就是没有掌握练习的技巧。
我跟学生说,首先你的铅笔橡皮是否已经准备好了。有些学生做错了题目却找不到橡皮擦,把时间浪费在了找橡皮上。其次,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受别人的影响。小朋友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别的小朋友有一点动静,都会抬起头东张西望。最后,一定要全神贯注,集中思想,全力以赴地完成。学生按照这三条原则,经过多次练习后,不但速度变快了,而且正确率也很高。
2.兴趣与训练相结合。
一年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快乐的。如:在训练学生正确的坐姿时,我采取趣味训练,开展“比比谁坐的最端正”的活动。利用每天晨会课的时间,请小榜样做出一个正确的姿势并说:“请你像我这样做,”同学们立刻学做,并说:“我就像你这样做”,反反复复经常不断,学生很有兴趣。在不断的强化训练中,学生养成行为姿势端正的好习惯。
3.评比与激励相结合。
有时候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任务,但事情一多就忘记检查了,这样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行为习惯的教育要反复抓,抓反复,才会卓有成效,才能做到真正落实。在将近一学期的学习中,班级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预备铃响后,基本上都能做好准备工作,齐声念着儿歌等着老师来上课;课堂上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课,并能积极举手发言;课间多数学生能做到文明休息;各种集队能做到快静齐;坚持每天放学后做好值日生等等,学生的这些改变让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和感动。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只愿我们的持之以恒,能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只愿我们的教育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能看到“花重锦官城”的盛景;只愿今天的好习惯,能成为明天的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