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是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在语文试卷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指导学生快速准确地捕捉信息,写出有创新精神又有个性特色作文,是一个语文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重视;点拨;对话;创建;平台
一、重视点拨,指导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心境,引导学生多写情境作文。
要让学生下笔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素材的准备,健康的写作心态,良好的思维品质,顺畅的写作思路。做到下笔之前胸有成竹。对于话题作文,笔者要求学生把握其六大特性,即审题的必要性,拟题的艺术性,选材的精要性,立意的深刻性,构思的新颖性,语言的生动性。话题材料的解读是写作者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解读,写作者要进入出题者所提供的情境空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析。
有一则话题材料,要求学生以“服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很多学生思路打不开,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点拨。将“服务”的内涵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和审美观。其次指导学生设置大场景,并紧扣现实或历史来抒发情感。如紧扣当年的新疆某地的一场地震和“非典”肆虐的现实,描写赈灾救灾的感人场面。或者为学生设置这样的情景:一个盲人背着一个双腿残疾的人在路上走,他们合二为一,互相的服务使彼此都做到了健康人才能做到的事。或者提供这样的情境,福建某报发起了阳光行动,许多因家贫而失学的女童得到爱心士的帮助而重返校园。去挖掘服务意识使社会充满温馨的主题。笔者还提示学生,不要忘了亲情的传递也是服务角色的转换,父母亲对子女的抚育是一种服务,儿女们对长辈的孝敬和赡养也是一种回报和服务。
二、重视对话,创建与学生对话的平台。
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还和学生开展对话,创建一个适宜发挥学生创新特点的写作平台,和学生进行交流。师生关系的开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人格上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在角色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转换机制,教师可以是传道者、真理的代言人,也可以是学习者、意见的倾听者;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兄长、朋友。有了这种良好的氛围,对于开展作文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很多性格内向,平时口讷心虚的学生,也渐渐的形成了自觉的习惯,大胆发言,踊跃交流。老师在学生面前本来就不该有什么神秘感。即使有一些真知灼见也无非是经验的积累而已。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即是财富。人们需要掌握大量的、准确的信息来随时调整自己的写作思路,确定自己写作目标。而以往的作文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学生无需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与信息。从而导致学生收集信息、利用信息意识淡漠、能力薄弱。需要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并根据需要处理信息。
三、教师下水,在游泳池里教会学生游泳。
作为一个老师,要指导学生写作,必须自己也参与这项活动,而不是做空头理论家。教师写下水作文,对学生可以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理论只有和实践结合起来,才可以成为锐利无比的武器。有人说要在游泳池里教会学生游泳,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教练只是一味地介绍什么动作要领,介绍什么游泳的好处,介绍游泳的历史,而忽略了在学生面前做个示范动作,能教会学生游泳吗?
一个缺乏创造性的老师是无法培养有创造性的学生的。对于话题作文的指导本人一贯奉行“导析范”的原则。所谓的导,即引导,点拨,看到一则话题材料,不要急着下笔作文,先得很好的解读材料,领会命题者的旨意 于准和细上下功夫。所谓的“析”也就是指导学生分析材料,学会审题,领会命题者的意图。“范”也就是写下水作文,敢于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的思想。(附下水作文)
也谈“尝试失败”
“成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历史的时钟回拨到两千一百年前。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天下无敌的英雄失败了。面对着四面楚歌;面对着漫山遍野的追兵;面对着横七竖八地倒在他身边的刘邦的大将的尸体。英雄凄然地拔剑自刎了。这位一向自负的英雄,亲手将自己送上了失败的-祭坛。两多年来多少文人为之叹惋,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为什么如此脆弱?为什么他无法正视失败呢?因为他和普通人一样把成功看得高于一切,把自己看得高于一切。军事上的挫折彻底崩溃了他的心理防线:他羞——他无脸见江东父老;他悔——他不该驱逐了忠直的范增;他恨——昔日出生入死的兄弟都背叛了他。等待他的,除了自己那把锋利无比,杀人无数的宝剑外还能是什么呢?他倒下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人们反思如何面对失败。
有人说:“我们要学会尝试失败,这话一点不错。每一个成功的伟人,谁没经历过失败。可是人们总瞩目那成功的光环——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他的芽儿,浸透了奋斗者的泪泉,洒遍了牺牲者的血雨。冰心老人说得多好啊,她让我们不要仅仅看到成功的明艳,更要看到成功的历程的艰辛。
作为一个想有所作为的青年,更应该有“尝试失败”的心理准备。那位发现钨可以做灯泡丝的大发明家,失败了一千次之后还自豪地说,我至少发现了一千种材料不适合做灯泡丝。而在常人,失败了数次或数十次之后就想打退堂鼓了,更有甚者,栽了一次跟斗就一蹶不振,再也不想起来。那么成功只会和你擦肩而过。和大发明家比一比,有这种心理的人不会汗颜吗?“成功者,跨过了失败的门槛,失败者跌倒在失败的门槛前。”如果你想拥有成功,你必须超越失败。据说有一只想爬上高墙的小虫子,它一直在努力着,它已经从半墙上跌落了几十次,然而它毫不懈气,强打精神,又一次向目标攀登。我深深地钦佩这只小虫子的执着,但又为它不知变通,换种方法去实现目标感到惋惜。作为一个人,更应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这才是“尝试失败的价值。在某个地方跌倒了,他能爬起来,的确值得称道。但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了三次以上而没有反思,却有点悲哀了。愿你学会“尝试失败”,更希望你能获得成功。信念是帆,意志是桨,愿你驾着生命之舟。驶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关键词】重视;点拨;对话;创建;平台
一、重视点拨,指导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心境,引导学生多写情境作文。
要让学生下笔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素材的准备,健康的写作心态,良好的思维品质,顺畅的写作思路。做到下笔之前胸有成竹。对于话题作文,笔者要求学生把握其六大特性,即审题的必要性,拟题的艺术性,选材的精要性,立意的深刻性,构思的新颖性,语言的生动性。话题材料的解读是写作者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解读,写作者要进入出题者所提供的情境空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析。
有一则话题材料,要求学生以“服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很多学生思路打不开,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点拨。将“服务”的内涵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和审美观。其次指导学生设置大场景,并紧扣现实或历史来抒发情感。如紧扣当年的新疆某地的一场地震和“非典”肆虐的现实,描写赈灾救灾的感人场面。或者为学生设置这样的情景:一个盲人背着一个双腿残疾的人在路上走,他们合二为一,互相的服务使彼此都做到了健康人才能做到的事。或者提供这样的情境,福建某报发起了阳光行动,许多因家贫而失学的女童得到爱心士的帮助而重返校园。去挖掘服务意识使社会充满温馨的主题。笔者还提示学生,不要忘了亲情的传递也是服务角色的转换,父母亲对子女的抚育是一种服务,儿女们对长辈的孝敬和赡养也是一种回报和服务。
二、重视对话,创建与学生对话的平台。
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还和学生开展对话,创建一个适宜发挥学生创新特点的写作平台,和学生进行交流。师生关系的开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人格上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在角色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转换机制,教师可以是传道者、真理的代言人,也可以是学习者、意见的倾听者;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兄长、朋友。有了这种良好的氛围,对于开展作文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很多性格内向,平时口讷心虚的学生,也渐渐的形成了自觉的习惯,大胆发言,踊跃交流。老师在学生面前本来就不该有什么神秘感。即使有一些真知灼见也无非是经验的积累而已。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即是财富。人们需要掌握大量的、准确的信息来随时调整自己的写作思路,确定自己写作目标。而以往的作文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学生无需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与信息。从而导致学生收集信息、利用信息意识淡漠、能力薄弱。需要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并根据需要处理信息。
三、教师下水,在游泳池里教会学生游泳。
作为一个老师,要指导学生写作,必须自己也参与这项活动,而不是做空头理论家。教师写下水作文,对学生可以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理论只有和实践结合起来,才可以成为锐利无比的武器。有人说要在游泳池里教会学生游泳,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教练只是一味地介绍什么动作要领,介绍什么游泳的好处,介绍游泳的历史,而忽略了在学生面前做个示范动作,能教会学生游泳吗?
一个缺乏创造性的老师是无法培养有创造性的学生的。对于话题作文的指导本人一贯奉行“导析范”的原则。所谓的导,即引导,点拨,看到一则话题材料,不要急着下笔作文,先得很好的解读材料,领会命题者的旨意 于准和细上下功夫。所谓的“析”也就是指导学生分析材料,学会审题,领会命题者的意图。“范”也就是写下水作文,敢于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的思想。(附下水作文)
也谈“尝试失败”
“成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历史的时钟回拨到两千一百年前。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天下无敌的英雄失败了。面对着四面楚歌;面对着漫山遍野的追兵;面对着横七竖八地倒在他身边的刘邦的大将的尸体。英雄凄然地拔剑自刎了。这位一向自负的英雄,亲手将自己送上了失败的-祭坛。两多年来多少文人为之叹惋,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为什么如此脆弱?为什么他无法正视失败呢?因为他和普通人一样把成功看得高于一切,把自己看得高于一切。军事上的挫折彻底崩溃了他的心理防线:他羞——他无脸见江东父老;他悔——他不该驱逐了忠直的范增;他恨——昔日出生入死的兄弟都背叛了他。等待他的,除了自己那把锋利无比,杀人无数的宝剑外还能是什么呢?他倒下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人们反思如何面对失败。
有人说:“我们要学会尝试失败,这话一点不错。每一个成功的伟人,谁没经历过失败。可是人们总瞩目那成功的光环——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他的芽儿,浸透了奋斗者的泪泉,洒遍了牺牲者的血雨。冰心老人说得多好啊,她让我们不要仅仅看到成功的明艳,更要看到成功的历程的艰辛。
作为一个想有所作为的青年,更应该有“尝试失败”的心理准备。那位发现钨可以做灯泡丝的大发明家,失败了一千次之后还自豪地说,我至少发现了一千种材料不适合做灯泡丝。而在常人,失败了数次或数十次之后就想打退堂鼓了,更有甚者,栽了一次跟斗就一蹶不振,再也不想起来。那么成功只会和你擦肩而过。和大发明家比一比,有这种心理的人不会汗颜吗?“成功者,跨过了失败的门槛,失败者跌倒在失败的门槛前。”如果你想拥有成功,你必须超越失败。据说有一只想爬上高墙的小虫子,它一直在努力着,它已经从半墙上跌落了几十次,然而它毫不懈气,强打精神,又一次向目标攀登。我深深地钦佩这只小虫子的执着,但又为它不知变通,换种方法去实现目标感到惋惜。作为一个人,更应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这才是“尝试失败的价值。在某个地方跌倒了,他能爬起来,的确值得称道。但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了三次以上而没有反思,却有点悲哀了。愿你学会“尝试失败”,更希望你能获得成功。信念是帆,意志是桨,愿你驾着生命之舟。驶向太阳升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