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语篇分析的蓬勃发展,对语篇的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韩礼德和哈桑于1976年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提出了衔接理论。本文试图通过衔接理论分析五种衔接手段在国家领导人大学演讲辞中使用的情况,进一步揭示其语言特色。
关键词:衔接理论;衔接手段;大学演讲辞;语言特色
1、引言
《英语的衔接》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诞生。本书认为,“衔接是语义概念,指形成语篇的意义关系。当语篇中对某个成分的意义解释需要依赖于对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出现了衔接。”衔接手段可以分为五类: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国家领导人在大学里的演讲辞是典型的政治性语篇,同时又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因此,本文选取了2012年温家宝总理在中国地质大学的演讲作为分析对象。本文从五种衔接手段入手,分析该语篇的语言特色。
2、衔接手段在演讲辞里的运用
2.1 指称
指称是指语篇中的一个成分的解释需要另一个成分作为参考。它分为人称、指示和比较指称。指称还可以分为情景指称(外指)和语篇指称(内指)。然而只有内指才具有衔接意义,外指对语篇的形成尤其是将语境和语言联系起来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外指在此不作讨论。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1 二是页岩气的发现和开发。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起步晚了一点,在开发实践上落后了一些。
例2 我觉得一个科学工作者,思想应该是开放的,而不应该是禁锢的。他只承认规律和真理,而不屈服于任何权威。
上述两个例子分别是比较和人称指称。例1中将我国的开发现状和国外进行对比,突出了我们在这方面的落后。通过比较,与上文形成了衔接。例2中的他需要依靠上文中的信息一个科学工作者才能被理解。因此,他和一个科学工作者将文中的句子联系在一起,形成内在连接。
2.2 替代和省略
替代是指语篇中用一个项目去代替另一个项目。常用的替代词有one, so, do等。而省略是指出于某种原因如避免重复、强调新信息等。省略的出发点是“没有说出来的某些事情”。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替代和省略是同一过程。省略可以被看做为“零替代”。省略的成分只有依据上下文才能得以理解。以下面的句子为例。
例3 我和青年们讲这些,就是说吃苦可以锻炼人,不仅磨练一个人的性格,而且造就他的精神。
例4 以后我坚持锻炼,从不畏天命,因此我又争取到每天四个小时上课时间,然后是八小时。
例3中这些是替代。要想准确理解这些所替代的具体内容,必须从上文中寻找。因此这些就成为了连接句子的纽带。例4中的八小时是省略。其完整内容是八小时上课时间。虽然省略了内容,但是读者还是能够依据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2.3 连接
语篇中使用连接手段来体现不同成分在语篇中的逻辑关系,因而连接也被看做是衔接手段的一种。常用的连接有附加、反义、因果、时间连接和其他接续词。连接在英汉语篇中是比较常见的衔接手段。请看以下例子:
例5 除此之外,我经常到农村参加劳动。
例6 因为我知道,一个领导者如果不懂得农民,不懂得农村,就不懂得中国的国情。
例5中的除此之外属于添加连接,目的在于补充自己没有陈述完的观点,使说话者的陈述更加完整。例6中的因为也是属于因果连接当中的一种,说话者用以解释某种观点和现象。不同的连接关系将句子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语篇。
2.4 词汇衔接
不同于前面提到的四种语法衔接手段,词汇衔接手段是通过词汇的选择构建起一条衔接链,从而达到语篇衔接的效果。在分析词汇衔接手段时,要结合词汇的运用常识和分析人自身所掌握的的语言知识和词汇特点。词汇衔接分为两大类:复现和搭配。其中复现包括词汇的重复、同义词、近义词、上下义关系词和广义词。如:
例7 我觉得我们国家太贫穷了,我们的人民太苦了,我下定决心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人民。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是我献身人民的世界观形成的基础。(重复)
在这短短两句演讲辞中重复使用了四次人民,可以表明人民在演讲者心目中占有极其高的地位。通过词汇的重复使用,也进一步表明温家宝总理重视人民的疾苦,服务人民的决心。
3. 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该演讲辞,我们得出了以下数据。见下表:
表一:五种衔接手段在语篇中的使用情况
指称 替代 省略 连接 词汇衔接 总数
36 (18.4%) 5 (2.6%) 4 (2%) 33 (16.8%) 118 (60.2%) 196 (100%)
从上述的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词汇衔接在五种衔接手段中使用的频率最高。不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篇,都需要使用词汇来表达我们的思想和观念。在词汇衔接手段中,词汇的重复占有很高的比重。通过词汇的重复,可以明确说话者要表达的语义重点。替代和省略是使用频率最低的衔接手段。国家领导人在大学里的演讲属于正式的政治性语篇,没有过多的省略和代替,为了避免语义模糊,从而直接和清晰地传达观点。语篇越正式,省略和替代的频率越低。
下表格反映不同类型的指称衔接使用频率。
表二: 不同类型的指称使用的频率
人称指称 指示指称 比较指称 总数
13 (36.1%) 15 (41.7%) 8 (22.2%) 36 (100%)
指示指称使用的频率最高,而人称指称比较少。相比于人称指称,指示指称的使用传递给听众这样一个讯号,即演讲者所陈述的观点很少带有个人的主观臆断,从而让听众更容易接受。
比较指称在语篇中也有较高的使用频率。演讲者通过对比,使自己论述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和亲和力,从而拉近和听众之间的距离。
表三:不同类型的连接使用的频率
添加连接 反义连接 因果连接 时间连接 其他连接 总 数
12 (36.4%) 5 (15.2%) 6 (18.2%) 7 (21.2%) 3 (10%) 33(100%)
连接手段上有轻微的差异。语篇中添加连接使用的频率最高,而其他连接则最低。在该语篇中,不同的连接使用没有明显的差异。根据朱永生(2001)汉语注重 “意合”,断句没有英语那么严密,常常随着语义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同的连接手段都能够在该篇中得到使用。
4.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衔接理论在分析语篇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对比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词汇衔接是语篇中使用最多的衔接手段。通过词汇的使用,可以反映出说话者的态度和观点。另外,语篇的正式程度与省略和替代的使用成反比例关系。越正式的语篇,使用省略和替代的比例越低。这些特点反映了领导人在大学演讲辞的语言特色。同时,也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语言教学和翻译。当然,由于本文所选语篇有限,所获的结论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于相关的语篇分析还需要更多的例证来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A.K.& Hasan, R.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Longman
[2]. 韩礼德. (2010). 功能语法导论 (第二版).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胡壮麟.(1994)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 张德禄, 刘汝山. (2003). 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 朱永生, 郑立信, 苗兴伟. (2001).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本文为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齐艳举,安徽蚌埠人,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
[责编/波西]
关键词:衔接理论;衔接手段;大学演讲辞;语言特色
1、引言
《英语的衔接》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诞生。本书认为,“衔接是语义概念,指形成语篇的意义关系。当语篇中对某个成分的意义解释需要依赖于对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出现了衔接。”衔接手段可以分为五类: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国家领导人在大学里的演讲辞是典型的政治性语篇,同时又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因此,本文选取了2012年温家宝总理在中国地质大学的演讲作为分析对象。本文从五种衔接手段入手,分析该语篇的语言特色。
2、衔接手段在演讲辞里的运用
2.1 指称
指称是指语篇中的一个成分的解释需要另一个成分作为参考。它分为人称、指示和比较指称。指称还可以分为情景指称(外指)和语篇指称(内指)。然而只有内指才具有衔接意义,外指对语篇的形成尤其是将语境和语言联系起来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外指在此不作讨论。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1 二是页岩气的发现和开发。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起步晚了一点,在开发实践上落后了一些。
例2 我觉得一个科学工作者,思想应该是开放的,而不应该是禁锢的。他只承认规律和真理,而不屈服于任何权威。
上述两个例子分别是比较和人称指称。例1中将我国的开发现状和国外进行对比,突出了我们在这方面的落后。通过比较,与上文形成了衔接。例2中的他需要依靠上文中的信息一个科学工作者才能被理解。因此,他和一个科学工作者将文中的句子联系在一起,形成内在连接。
2.2 替代和省略
替代是指语篇中用一个项目去代替另一个项目。常用的替代词有one, so, do等。而省略是指出于某种原因如避免重复、强调新信息等。省略的出发点是“没有说出来的某些事情”。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替代和省略是同一过程。省略可以被看做为“零替代”。省略的成分只有依据上下文才能得以理解。以下面的句子为例。
例3 我和青年们讲这些,就是说吃苦可以锻炼人,不仅磨练一个人的性格,而且造就他的精神。
例4 以后我坚持锻炼,从不畏天命,因此我又争取到每天四个小时上课时间,然后是八小时。
例3中这些是替代。要想准确理解这些所替代的具体内容,必须从上文中寻找。因此这些就成为了连接句子的纽带。例4中的八小时是省略。其完整内容是八小时上课时间。虽然省略了内容,但是读者还是能够依据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2.3 连接
语篇中使用连接手段来体现不同成分在语篇中的逻辑关系,因而连接也被看做是衔接手段的一种。常用的连接有附加、反义、因果、时间连接和其他接续词。连接在英汉语篇中是比较常见的衔接手段。请看以下例子:
例5 除此之外,我经常到农村参加劳动。
例6 因为我知道,一个领导者如果不懂得农民,不懂得农村,就不懂得中国的国情。
例5中的除此之外属于添加连接,目的在于补充自己没有陈述完的观点,使说话者的陈述更加完整。例6中的因为也是属于因果连接当中的一种,说话者用以解释某种观点和现象。不同的连接关系将句子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语篇。
2.4 词汇衔接
不同于前面提到的四种语法衔接手段,词汇衔接手段是通过词汇的选择构建起一条衔接链,从而达到语篇衔接的效果。在分析词汇衔接手段时,要结合词汇的运用常识和分析人自身所掌握的的语言知识和词汇特点。词汇衔接分为两大类:复现和搭配。其中复现包括词汇的重复、同义词、近义词、上下义关系词和广义词。如:
例7 我觉得我们国家太贫穷了,我们的人民太苦了,我下定决心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人民。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是我献身人民的世界观形成的基础。(重复)
在这短短两句演讲辞中重复使用了四次人民,可以表明人民在演讲者心目中占有极其高的地位。通过词汇的重复使用,也进一步表明温家宝总理重视人民的疾苦,服务人民的决心。
3. 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该演讲辞,我们得出了以下数据。见下表:
表一:五种衔接手段在语篇中的使用情况
指称 替代 省略 连接 词汇衔接 总数
36 (18.4%) 5 (2.6%) 4 (2%) 33 (16.8%) 118 (60.2%) 196 (100%)
从上述的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词汇衔接在五种衔接手段中使用的频率最高。不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篇,都需要使用词汇来表达我们的思想和观念。在词汇衔接手段中,词汇的重复占有很高的比重。通过词汇的重复,可以明确说话者要表达的语义重点。替代和省略是使用频率最低的衔接手段。国家领导人在大学里的演讲属于正式的政治性语篇,没有过多的省略和代替,为了避免语义模糊,从而直接和清晰地传达观点。语篇越正式,省略和替代的频率越低。
下表格反映不同类型的指称衔接使用频率。
表二: 不同类型的指称使用的频率
人称指称 指示指称 比较指称 总数
13 (36.1%) 15 (41.7%) 8 (22.2%) 36 (100%)
指示指称使用的频率最高,而人称指称比较少。相比于人称指称,指示指称的使用传递给听众这样一个讯号,即演讲者所陈述的观点很少带有个人的主观臆断,从而让听众更容易接受。
比较指称在语篇中也有较高的使用频率。演讲者通过对比,使自己论述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和亲和力,从而拉近和听众之间的距离。
表三:不同类型的连接使用的频率
添加连接 反义连接 因果连接 时间连接 其他连接 总 数
12 (36.4%) 5 (15.2%) 6 (18.2%) 7 (21.2%) 3 (10%) 33(100%)
连接手段上有轻微的差异。语篇中添加连接使用的频率最高,而其他连接则最低。在该语篇中,不同的连接使用没有明显的差异。根据朱永生(2001)汉语注重 “意合”,断句没有英语那么严密,常常随着语义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同的连接手段都能够在该篇中得到使用。
4.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衔接理论在分析语篇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对比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词汇衔接是语篇中使用最多的衔接手段。通过词汇的使用,可以反映出说话者的态度和观点。另外,语篇的正式程度与省略和替代的使用成反比例关系。越正式的语篇,使用省略和替代的比例越低。这些特点反映了领导人在大学演讲辞的语言特色。同时,也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语言教学和翻译。当然,由于本文所选语篇有限,所获的结论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于相关的语篇分析还需要更多的例证来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A.K.& Hasan, R.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Longman
[2]. 韩礼德. (2010). 功能语法导论 (第二版).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胡壮麟.(1994)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 张德禄, 刘汝山. (2003). 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 朱永生, 郑立信, 苗兴伟. (2001).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本文为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齐艳举,安徽蚌埠人,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
[责编/波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