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引领作用的内涵,展示该院示范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成果,并就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提出建议。
关键词: 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引领作用
为贯彻落实《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我省职业教育骨干体系建设”的要求,在原“十一五”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基础上,我省在“十二五”期间启动了省级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2012年被立项为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院积极探索高职教育规律,主动适应石化行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产教融合,共育人才,增强化工职业教育吸引力,有效促进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初显示范引领作用。
一、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引领能力的内涵
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模范、发展的模范、管理的模范”。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是指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其改革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出成果和雄厚的专业教学资源等,对其他职业院校示范、推广和服务的能力。它一方面体现在示范性高职院校本身具有雄厚的办学实力、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改革成果,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于其内涵成果的总结、迁移和推广能力。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引领能力的建设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以项目建设为承载和依托,解决内涵建设中诸多发展瓶颈,有效促进校企合作,优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强化专业基础建设,拓展高职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高职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与水平,进而推动学院工作全面发展。所以,示范性高职院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线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示范性建设首先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示范性建设过程中应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示范项目建设的第一要务,确定符合学院办学实际、适应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我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依托化工行业优势,将专业链深度融合化工产业链和化工企业岗位链,坚持教育改革和创新,适应石油化工行业集约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趋势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构建特色鲜明的“四个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四个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与化工行业及用人单位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共同确定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和培养规格及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是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沉淀出来的定型化范式。近年来,学院在教育厅技能抽查中连续两年被评价为“优秀”等级;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各种奖项250余项,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率达到100%,获证率达到95%以上。
(二)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
内涵建设的核心在于专业建设。专业是高职院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是学校适应市场的关键性环节,更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集中体现。加强专业建设是不断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所需的必要条件。
1.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强调形成面向市场的专业建设机制,提出根据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定位,建立与行业企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相适应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的专业建设思路。在示范建设中,学院通过充实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企业现场专家和教学专家成员,优化委员会运行机制和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等方式,不断完善专业建设决策机制;按照集群化的专业建设战略,建立专业设置管理和专业建设评估机制,开展对专业设置、调整、建设的评审,有效加强专业设置管理,形成主要面向化工行业、以生化与药品、制造大类专业为主的特色化专业体系;对接石化产业链,调整专业设置和布局专业链,形成“以生化与药品、制造大类专业为重点,辐射带动其他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和骨干专业群深度对接石化产业集群和特色专业群基本覆盖石化企业职业岗位链的专业结构。目前,学院拥有3个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
2.改革以工作过程导向为主要形式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基础,在课程设置中,必须牢固树立职业本位思想,坚持按照岗位标准要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把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学院坚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密切联系化工行业和企业生产实际,不断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把人才培养过程与化工工艺生产、化工装备、过程控制、产品质量保障、市场营销等管理过程有机融合为一体,依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以岗位(群)需要为依据,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行、企、校专家三方结合,解构工作、重构课程,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构建了工学结合和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在培养内容上实现了基础理论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三者的结合。同时,学院不断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工学结合”教材建设,以“四化”为建设理念,大力加强基于职教新干线的数字化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现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精品课程,并立项168门院级网络课程资源。
(三)打造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提出要以较科学的教师管理机制为引领,建设一支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有效提升专任教师队伍素质,同时还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建立了一系列教师评价、激励、培训机制。通过自主培养和高端引进相结合,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执教能力,培育了一支职教理念新、创新意识强、教学水平高、双师执教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每年举办各类教学能力提升短期研修班20余个,组织教师参加教育部和教育厅组织的专项培训,每年选派15至20名优秀教师出国深造,拓宽国际视野;在企业建立专业教师流动工作站、落实“一年一月一线”实践锻炼制度等具体措施,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每年举办说课竞赛、说专业竞赛和公开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重点引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带头人和专家,充分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学院还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建立兼职教师库和科学的聘任机制,开展有效的岗前培训,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工作,通过动态管理,推动兼职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已经建成一支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组成的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 (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力,即社会和市场对学校和学生的认可程度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表现。最能说明社会认可程度的指标,就是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同时,人才培养质量也是衡量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学院通过示范建设,坚持“专业跟着主导企业走;课程跟着岗位能力走;教学跟着生产过程走;教材跟着任务项目走”,以就业教育体系创新为突破口,以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公共必修课,构建了从入学到毕业“三年不断线”的全程化就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就业市场开拓为突破口,走出校门找市场,院内自己建市场,与全国16个省市17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联系,每年举办大型现场供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毕业生人均可选岗位7个以上。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始终保持高就业率、高收入、高对口率的“三高”态势。学院连续两次荣获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殊荣。
(五)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示范院校还要努力形成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面向企业第一线,通过技术服务、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等方式,注重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通过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技术开发、生产技术服务等优化升级石化产业。同时,学院还积极开展公司入职培训、高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库区移民培训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六)推进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了“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及以教育信息化增强高校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能力”的要求。伴随着现代信息及技术的逐步推广与普及,依托广域网的教育教学改革大潮席卷而来,表现了高职教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灵活、机动的学习需求。示范院校更应走在时代前列,深化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为其他院校提供经验。学院在近年来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利用学院已有资源,如学校网站、爱课程(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网站)等,结合湖南省的世界大学城网站等,紧贴行业发展、企业技术、设备升级,不断更新内容,大力开展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和仿真实训平台建设。与此同时,学院基于职教新干线空间,积极探索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的工作管理模式,建设了涵盖质量监控、顶岗实习等立体化的云平台教学管理体系,积极探索管理碎片化,通过管理流程再造,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
三、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
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示范建设,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办学实力,更要强化辐射意识,加强成果的总结、转化,提高辐射能力。对建设成果进行反思、研究,形成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以指导学院今后的进一步改革,为其他兄弟院校的改革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制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对专业成果归纳、整理,形成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有利于精品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和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形成丰富的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实现网络化教学,为学生的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实现校内外专业教学的资源共享。目前,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一年来,先后接待了30多批次的院校考察交流团来院交流学习,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应以项目建设为承载和依托,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还要注重提炼、总结、转化建设过程中的成果,并进行辐射和推广,使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的高职院校,进而促进高职教育更加繁荣。
项目基金:2012年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研究》,课题编号:Hnhy2012B004。
关键词: 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引领作用
为贯彻落实《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我省职业教育骨干体系建设”的要求,在原“十一五”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基础上,我省在“十二五”期间启动了省级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2012年被立项为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院积极探索高职教育规律,主动适应石化行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产教融合,共育人才,增强化工职业教育吸引力,有效促进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初显示范引领作用。
一、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引领能力的内涵
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模范、发展的模范、管理的模范”。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是指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其改革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出成果和雄厚的专业教学资源等,对其他职业院校示范、推广和服务的能力。它一方面体现在示范性高职院校本身具有雄厚的办学实力、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改革成果,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于其内涵成果的总结、迁移和推广能力。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引领能力的建设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以项目建设为承载和依托,解决内涵建设中诸多发展瓶颈,有效促进校企合作,优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强化专业基础建设,拓展高职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高职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与水平,进而推动学院工作全面发展。所以,示范性高职院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线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示范性建设首先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示范性建设过程中应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示范项目建设的第一要务,确定符合学院办学实际、适应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我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依托化工行业优势,将专业链深度融合化工产业链和化工企业岗位链,坚持教育改革和创新,适应石油化工行业集约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趋势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构建特色鲜明的“四个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四个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与化工行业及用人单位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共同确定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和培养规格及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是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沉淀出来的定型化范式。近年来,学院在教育厅技能抽查中连续两年被评价为“优秀”等级;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各种奖项250余项,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率达到100%,获证率达到95%以上。
(二)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
内涵建设的核心在于专业建设。专业是高职院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是学校适应市场的关键性环节,更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集中体现。加强专业建设是不断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所需的必要条件。
1.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强调形成面向市场的专业建设机制,提出根据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定位,建立与行业企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相适应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的专业建设思路。在示范建设中,学院通过充实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企业现场专家和教学专家成员,优化委员会运行机制和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等方式,不断完善专业建设决策机制;按照集群化的专业建设战略,建立专业设置管理和专业建设评估机制,开展对专业设置、调整、建设的评审,有效加强专业设置管理,形成主要面向化工行业、以生化与药品、制造大类专业为主的特色化专业体系;对接石化产业链,调整专业设置和布局专业链,形成“以生化与药品、制造大类专业为重点,辐射带动其他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和骨干专业群深度对接石化产业集群和特色专业群基本覆盖石化企业职业岗位链的专业结构。目前,学院拥有3个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
2.改革以工作过程导向为主要形式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基础,在课程设置中,必须牢固树立职业本位思想,坚持按照岗位标准要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把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学院坚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密切联系化工行业和企业生产实际,不断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把人才培养过程与化工工艺生产、化工装备、过程控制、产品质量保障、市场营销等管理过程有机融合为一体,依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以岗位(群)需要为依据,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行、企、校专家三方结合,解构工作、重构课程,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构建了工学结合和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在培养内容上实现了基础理论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三者的结合。同时,学院不断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工学结合”教材建设,以“四化”为建设理念,大力加强基于职教新干线的数字化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现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精品课程,并立项168门院级网络课程资源。
(三)打造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提出要以较科学的教师管理机制为引领,建设一支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有效提升专任教师队伍素质,同时还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建立了一系列教师评价、激励、培训机制。通过自主培养和高端引进相结合,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执教能力,培育了一支职教理念新、创新意识强、教学水平高、双师执教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每年举办各类教学能力提升短期研修班20余个,组织教师参加教育部和教育厅组织的专项培训,每年选派15至20名优秀教师出国深造,拓宽国际视野;在企业建立专业教师流动工作站、落实“一年一月一线”实践锻炼制度等具体措施,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每年举办说课竞赛、说专业竞赛和公开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重点引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带头人和专家,充分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学院还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建立兼职教师库和科学的聘任机制,开展有效的岗前培训,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工作,通过动态管理,推动兼职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已经建成一支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组成的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 (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力,即社会和市场对学校和学生的认可程度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表现。最能说明社会认可程度的指标,就是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同时,人才培养质量也是衡量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学院通过示范建设,坚持“专业跟着主导企业走;课程跟着岗位能力走;教学跟着生产过程走;教材跟着任务项目走”,以就业教育体系创新为突破口,以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公共必修课,构建了从入学到毕业“三年不断线”的全程化就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就业市场开拓为突破口,走出校门找市场,院内自己建市场,与全国16个省市17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联系,每年举办大型现场供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毕业生人均可选岗位7个以上。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始终保持高就业率、高收入、高对口率的“三高”态势。学院连续两次荣获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殊荣。
(五)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示范院校还要努力形成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面向企业第一线,通过技术服务、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等方式,注重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通过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技术开发、生产技术服务等优化升级石化产业。同时,学院还积极开展公司入职培训、高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库区移民培训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六)推进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了“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及以教育信息化增强高校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能力”的要求。伴随着现代信息及技术的逐步推广与普及,依托广域网的教育教学改革大潮席卷而来,表现了高职教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灵活、机动的学习需求。示范院校更应走在时代前列,深化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为其他院校提供经验。学院在近年来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利用学院已有资源,如学校网站、爱课程(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网站)等,结合湖南省的世界大学城网站等,紧贴行业发展、企业技术、设备升级,不断更新内容,大力开展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和仿真实训平台建设。与此同时,学院基于职教新干线空间,积极探索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的工作管理模式,建设了涵盖质量监控、顶岗实习等立体化的云平台教学管理体系,积极探索管理碎片化,通过管理流程再造,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
三、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
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示范建设,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办学实力,更要强化辐射意识,加强成果的总结、转化,提高辐射能力。对建设成果进行反思、研究,形成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以指导学院今后的进一步改革,为其他兄弟院校的改革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制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对专业成果归纳、整理,形成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有利于精品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和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形成丰富的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实现网络化教学,为学生的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实现校内外专业教学的资源共享。目前,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一年来,先后接待了30多批次的院校考察交流团来院交流学习,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应以项目建设为承载和依托,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还要注重提炼、总结、转化建设过程中的成果,并进行辐射和推广,使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的高职院校,进而促进高职教育更加繁荣。
项目基金:2012年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研究》,课题编号:Hnhy2012B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