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雨悠悠,古城悠悠,千年岁月写春秋;龙门龙潭,双阴塔古城楼,一路走来风景悠悠。好山好水,满汀城,多少美景不呀不胜收,客家的人啊,客家的酒,魂牵梦绕在心头”。客家首府长汀古称“汀州”,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化底蕴十分丰厚,享誉海内外的客家山歌,巧夺天工的客家传统花灯,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船灯、马灯、龙灯、十番、鼓吹、台阁、花鼓等,构成长汀引人入胜的客家传统艺术宝库。
根据音乐新课程改革思想内容和实践意义,我校自2005年开始立案开发《长汀本土音乐进校园》,结合当地悠久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把流传已久丰富而优秀的本土音乐文化引进艺术课堂,开阔同学们的视野。我就“音乐伴成长,音调难忘怀”本土音乐进课堂谈几点体会。
一、“走出去,请进来”,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乡土音乐进课堂”是个全新的课题,把乡土音乐“请”进课堂意义深远。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说:“没有民族性的音乐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一般认为全人类的音乐都是具有民族性的。”但实际情况是无教材,没有音像资料,更没有乡土音乐进课堂的教学经验,在学校接触乡土民间艺术不多,如何把丰富多彩的汀州本土民间音乐“请”进课堂呢?格林卡说:“创造音乐的是人民,而艺术家不过是将它编成曲子而已。”长汀是客家首府,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博大精深,因此,音乐组成员首先到民间进行学习和采风活动。例如:利用业余时间到童坊镇学习“长锣鼓”;到本县“锣鼓之乡”新桥镇小庄村学习;积极参加观摩县举办的汀东、南、西南三个片区的农民文化艺术节活动;访问长汀客家文化方面的专家;到县南门社区学习民间小调“斗笠舞”表演;到大同镇东街村向民间艺人学习长汀民间小调《九连环》及表演;向民俗专家张鸿祥、郭如淮学唱山歌及到兄弟学校(长汀二中)进行《闽西乡土音乐入课堂》实践观摩学习。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把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激发起来,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首先,我们在校领导的指导、支持下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如把民间小调《九连环》、《踩船灯》、《十番锣鼓》、《卖花线》和山歌小调的演唱艺人请进校园表演,并请民间艺人现场教授,学生其乐融融,大大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乡土艺术”魅力无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利用课余时间发动师生、家长收集相关民间音乐、音像、歌谱、文字材料,走访民间老艺人,收集珍贵的文字、影像资料。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活动中,师生共同学习民间音乐艺术,直观的口手相授,心手相连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民间本土音乐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从而热爱家乡音乐文化,热爱民族音乐。
二、朗朗上口的客家童谣,为学生学习乡土音乐做铺垫。
在“请进来”的环节中,引导、激发同学们对乡土音乐产生兴趣,培养同学们学习本土音乐的自信感。对此,我选择风趣、幽默、诙谐、朗朗上口的童谣作为进课堂教学的第二环节。
客家童谣是口头文字,短小精悍、语言俏皮、富有童趣、语句通俗,而且每句尾用同韵字,所以朗诵起来异常顺口,只要小时念熟,到了老年,仍牢牢不忘。如《鸡公仔,啄尾巴》这首客家童谣:“鸡公仔,啄尾巴,啄到婆婆树兜下,婆婆出来看鸡子,姐姐出来拗桃花,桃花开、李花开,张郎打鼓李郎吹,吹到姐姐心里化化开。”童谣整理长汀民俗专家杨水生、张鸿祥,曲谱:陈鸿志。教学中,我首先用长汀方言诵读童谣,让同学们产生新鲜感,感到用长汀方言诵读童谣“挺有意思”的,从而学习兴趣十足,纷纷诵读。利用小组合作方式互教互学,同学们用方言诵读童谣后,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接下来进行歌曲教学就水到渠成了。在学唱中,要求同学们用长汀方言唱童谣,这样同学们一个个试着用方言合着音乐唱着,兴趣更浓厚了。
在感受完这首幽默、风趣的《鸡公仔,啄尾巴》之后,同学们对童谣的搜集、探索干劲十足,如搜集到了《月光光》、《砻谷》、《蛤蟆子》、《缺牙窿窿》、《火萤虫》、《小老鼠》等许多有趣的童谣,以“谁的童谣”多的形式展开朗诵比赛。如一位同学搜集到一首地方童谣,它的特点是用数字将长汀城关的主要地名串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念诵(一清门、二府哩、三元阁、四角井、五通门、六衙哩、七里桥、八角亭、九驾坪、十字街、十一垛叫垛、十二城门九把锁)。在教学中,首先让同学用长汀话说地名,同学们说得不亦乐乎,我又问谁能用数字将它们串起来呢?这下,请搜集到此童谣的同学用长汀方言念,同学们听得惊而趣,拍手称赞,用长汀方言念童谣太有趣了。
童谣是生态型乡土音乐,有鲜明的艺术特点,不但简洁、明快,而且十分讲究节奏和韵味。因为只有突出音韵和节律,才能朗朗上口,显示出独特的韵律美和乐律美。所以,在用长汀方言诵读的时候,我十分注重两点:一是用准长汀方言,二是音韵和节律,即要求、引导同学用地道的长汀方言念,并注意韵味,这样诵读起来就有趣多了。随后习之不仅提高学生诵读能力,还激发同学们爱家乡的自豪感,让家乡音调难忘怀。
三、山歌好比春江水,给学生搭建学唱山歌的平台。
“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山歌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国民歌中的奇葩。散溢着乡土的芬芳,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语言形象生动,其感情真挚淳朴,其生活气息浓郁,其艺术形象多彩。山歌,顾名思义,是在山野田间唱的歌,其实,只要具有在各种个体劳动中、在生活中自由咏唱,歌腔自由舒展,自娱自慰的基本特征的歌,都可称为山歌。它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富有客家语言特色,把无形无影的思想感情化为具体而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文化底蕴雄厚。
山歌入课堂作为第三阶段教学,如何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这些打上时代印记的山歌呢?在2010年我校元旦教职工联欢会上偶得一招,把内容相关的山歌创编成山歌小品,即情境山歌小品教学。课上邀请我校音乐组成员创编表演的山歌小品《xia妹子》,既有辛勤劳作的一面,又有幽默诙谐娱乐的一面,同学们看到生动形象的表演唱都想跃跃欲试。接着顺理成章,我给同学们介绍了几首长汀山歌,如《长汀城关山歌》、《河田山歌》、《馆前山歌》、《南山山歌》、《涂坊山歌》、《四都山歌》、《濯田山歌》。让同学们在欣赏中选择自己所属哪个乡镇就选哪首山歌学唱,而且必须用本土方言演唱。这样一来,同学们纷纷介绍说:“我是河田人,我选择学唱《河田山歌》,我是四都人,我……”这样同学们自身都有一种义务感,“我要把本乡镇的山歌学好”,经过一番学唱,接着,山歌小品《我是哪里人》就开始排演了,每组同学都以最自豪的情感用本土方言演唱(四都话、涂坊话、河田话……),有趣极了。趣中求学、乐中求知是教学的妙招,演唱中同学们体会到了长汀各土方言的语言特色,感受到了山歌的无穷魅力,难忘怀家乡的音调。 时代在发展,山歌也必将推陈出新,正如作曲家徐沛东指出山歌创作如果不发展,再好的传统文化也会随时面临被取代和消灭的危险。引导同学们进行山歌创作是势在必行的,如何引入、教导呢?引领同学们多学习、观摩,搜集一些现代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闽西山歌。如郑发祥老师所编的男声四重唱《风吹竹叶》,陈鸿志副局长2004年参加第三届世界龙岩国乡恳亲大会创作的《山歌摇滚》、《秀丽岩城我的家》、《我是龙岩人》这些歌曲,具有闽西乡土音乐的特点,又富有时代感,都是很好的乡土音乐教学素材。激发热情之后,在课上播放了我摄影的长汀实幼大班小朋友演唱的长汀山歌《风吹竹叶》、《韭菜开花》,听着孩子们用长汀话稚气地演唱着地道的长汀山歌,同学们觉得大班的孩子都能学会,我们就更能唱好了,经过学唱并引导同学们创编歌词形式,让同学们从学习生活中发现撷取素材以创编属于他们的歌词,同学们个个兴致勃勃,创编出了《和谐校园》、《奋斗、拼搏》、《爱心》、《隐形的翅膀》、《真心英雄》、《安全你我他》等不同主题的现代“山歌”,既增添了学习情趣,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四、加强课外实践,引学生展学习民间艺术成果。
在把乡土音乐引进课堂教学的同时,还须加强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充分利用第一、二课堂,课外组织山歌、舞蹈、器乐等兴趣小组,不仅使课内教学学习得以延伸,而且加强课外实践活动,乡土音乐技艺得到锻炼和强化。为了让山歌更具时代感,更具有可唱性,我校专门请我县民俗专家张鸿祥、郭如淮老师为部分童谣歌词作曲并进行配器录音。课外,学生在听到身边同学演唱的山歌后,学习兴趣大为提高,在此基础上,“班班有山歌,声声唱山歌”,让乡音弥漫整个校园。在校领导的帮助、支持下,还请县广播电台专门为学生录制了一期“长汀山歌”音乐专辑,并参加了2014年县举办的长汀山歌大赛,受到了好评。学生在各种实践表演中,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学习表现力得到提高,学习自信心得到很好地树立。为展示我校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每届艺术节的“永恒主题”——《乡音在校园百花盛开》,2015年五月艺术节创编的音乐小品《我是客家人》将晚会推向高潮。广播是个很好的学习、宣传天地,如我校学习永定三中每天20分钟的课间文艺广场活动,为学生乡土音乐学习实践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和展示的平台,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大特点和亮点。
“乡土音乐进课堂,家乡音调难忘怀”,通过系列学习、探究、实践活动,我深感教学乡土音乐的艰辛,从中获取乐趣与成就感。一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高,提高本土音乐素质;提高本土音乐鉴赏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得到提高。二是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发展。(1)通过教学家乡的歌,学生感受到乡土音乐的无穷魅力;(2)增长知识,学习技艺,培养兴趣。乡土音乐进课堂后,学生学到了许多本土音乐文化知识,学习了本土音乐基本技艺,对乡土音乐的兴趣得到培养,为终身学习本土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不能脱离乡土文化的根,在浓浓乡音乡情这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园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音乐能力,不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才能让乡土音乐——民族魂空闪烁着持久永恒的光芒。
根据音乐新课程改革思想内容和实践意义,我校自2005年开始立案开发《长汀本土音乐进校园》,结合当地悠久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把流传已久丰富而优秀的本土音乐文化引进艺术课堂,开阔同学们的视野。我就“音乐伴成长,音调难忘怀”本土音乐进课堂谈几点体会。
一、“走出去,请进来”,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乡土音乐进课堂”是个全新的课题,把乡土音乐“请”进课堂意义深远。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说:“没有民族性的音乐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一般认为全人类的音乐都是具有民族性的。”但实际情况是无教材,没有音像资料,更没有乡土音乐进课堂的教学经验,在学校接触乡土民间艺术不多,如何把丰富多彩的汀州本土民间音乐“请”进课堂呢?格林卡说:“创造音乐的是人民,而艺术家不过是将它编成曲子而已。”长汀是客家首府,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博大精深,因此,音乐组成员首先到民间进行学习和采风活动。例如:利用业余时间到童坊镇学习“长锣鼓”;到本县“锣鼓之乡”新桥镇小庄村学习;积极参加观摩县举办的汀东、南、西南三个片区的农民文化艺术节活动;访问长汀客家文化方面的专家;到县南门社区学习民间小调“斗笠舞”表演;到大同镇东街村向民间艺人学习长汀民间小调《九连环》及表演;向民俗专家张鸿祥、郭如淮学唱山歌及到兄弟学校(长汀二中)进行《闽西乡土音乐入课堂》实践观摩学习。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把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激发起来,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首先,我们在校领导的指导、支持下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如把民间小调《九连环》、《踩船灯》、《十番锣鼓》、《卖花线》和山歌小调的演唱艺人请进校园表演,并请民间艺人现场教授,学生其乐融融,大大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乡土艺术”魅力无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利用课余时间发动师生、家长收集相关民间音乐、音像、歌谱、文字材料,走访民间老艺人,收集珍贵的文字、影像资料。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活动中,师生共同学习民间音乐艺术,直观的口手相授,心手相连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民间本土音乐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从而热爱家乡音乐文化,热爱民族音乐。
二、朗朗上口的客家童谣,为学生学习乡土音乐做铺垫。
在“请进来”的环节中,引导、激发同学们对乡土音乐产生兴趣,培养同学们学习本土音乐的自信感。对此,我选择风趣、幽默、诙谐、朗朗上口的童谣作为进课堂教学的第二环节。
客家童谣是口头文字,短小精悍、语言俏皮、富有童趣、语句通俗,而且每句尾用同韵字,所以朗诵起来异常顺口,只要小时念熟,到了老年,仍牢牢不忘。如《鸡公仔,啄尾巴》这首客家童谣:“鸡公仔,啄尾巴,啄到婆婆树兜下,婆婆出来看鸡子,姐姐出来拗桃花,桃花开、李花开,张郎打鼓李郎吹,吹到姐姐心里化化开。”童谣整理长汀民俗专家杨水生、张鸿祥,曲谱:陈鸿志。教学中,我首先用长汀方言诵读童谣,让同学们产生新鲜感,感到用长汀方言诵读童谣“挺有意思”的,从而学习兴趣十足,纷纷诵读。利用小组合作方式互教互学,同学们用方言诵读童谣后,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接下来进行歌曲教学就水到渠成了。在学唱中,要求同学们用长汀方言唱童谣,这样同学们一个个试着用方言合着音乐唱着,兴趣更浓厚了。
在感受完这首幽默、风趣的《鸡公仔,啄尾巴》之后,同学们对童谣的搜集、探索干劲十足,如搜集到了《月光光》、《砻谷》、《蛤蟆子》、《缺牙窿窿》、《火萤虫》、《小老鼠》等许多有趣的童谣,以“谁的童谣”多的形式展开朗诵比赛。如一位同学搜集到一首地方童谣,它的特点是用数字将长汀城关的主要地名串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念诵(一清门、二府哩、三元阁、四角井、五通门、六衙哩、七里桥、八角亭、九驾坪、十字街、十一垛叫垛、十二城门九把锁)。在教学中,首先让同学用长汀话说地名,同学们说得不亦乐乎,我又问谁能用数字将它们串起来呢?这下,请搜集到此童谣的同学用长汀方言念,同学们听得惊而趣,拍手称赞,用长汀方言念童谣太有趣了。
童谣是生态型乡土音乐,有鲜明的艺术特点,不但简洁、明快,而且十分讲究节奏和韵味。因为只有突出音韵和节律,才能朗朗上口,显示出独特的韵律美和乐律美。所以,在用长汀方言诵读的时候,我十分注重两点:一是用准长汀方言,二是音韵和节律,即要求、引导同学用地道的长汀方言念,并注意韵味,这样诵读起来就有趣多了。随后习之不仅提高学生诵读能力,还激发同学们爱家乡的自豪感,让家乡音调难忘怀。
三、山歌好比春江水,给学生搭建学唱山歌的平台。
“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山歌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国民歌中的奇葩。散溢着乡土的芬芳,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语言形象生动,其感情真挚淳朴,其生活气息浓郁,其艺术形象多彩。山歌,顾名思义,是在山野田间唱的歌,其实,只要具有在各种个体劳动中、在生活中自由咏唱,歌腔自由舒展,自娱自慰的基本特征的歌,都可称为山歌。它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富有客家语言特色,把无形无影的思想感情化为具体而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文化底蕴雄厚。
山歌入课堂作为第三阶段教学,如何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这些打上时代印记的山歌呢?在2010年我校元旦教职工联欢会上偶得一招,把内容相关的山歌创编成山歌小品,即情境山歌小品教学。课上邀请我校音乐组成员创编表演的山歌小品《xia妹子》,既有辛勤劳作的一面,又有幽默诙谐娱乐的一面,同学们看到生动形象的表演唱都想跃跃欲试。接着顺理成章,我给同学们介绍了几首长汀山歌,如《长汀城关山歌》、《河田山歌》、《馆前山歌》、《南山山歌》、《涂坊山歌》、《四都山歌》、《濯田山歌》。让同学们在欣赏中选择自己所属哪个乡镇就选哪首山歌学唱,而且必须用本土方言演唱。这样一来,同学们纷纷介绍说:“我是河田人,我选择学唱《河田山歌》,我是四都人,我……”这样同学们自身都有一种义务感,“我要把本乡镇的山歌学好”,经过一番学唱,接着,山歌小品《我是哪里人》就开始排演了,每组同学都以最自豪的情感用本土方言演唱(四都话、涂坊话、河田话……),有趣极了。趣中求学、乐中求知是教学的妙招,演唱中同学们体会到了长汀各土方言的语言特色,感受到了山歌的无穷魅力,难忘怀家乡的音调。 时代在发展,山歌也必将推陈出新,正如作曲家徐沛东指出山歌创作如果不发展,再好的传统文化也会随时面临被取代和消灭的危险。引导同学们进行山歌创作是势在必行的,如何引入、教导呢?引领同学们多学习、观摩,搜集一些现代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闽西山歌。如郑发祥老师所编的男声四重唱《风吹竹叶》,陈鸿志副局长2004年参加第三届世界龙岩国乡恳亲大会创作的《山歌摇滚》、《秀丽岩城我的家》、《我是龙岩人》这些歌曲,具有闽西乡土音乐的特点,又富有时代感,都是很好的乡土音乐教学素材。激发热情之后,在课上播放了我摄影的长汀实幼大班小朋友演唱的长汀山歌《风吹竹叶》、《韭菜开花》,听着孩子们用长汀话稚气地演唱着地道的长汀山歌,同学们觉得大班的孩子都能学会,我们就更能唱好了,经过学唱并引导同学们创编歌词形式,让同学们从学习生活中发现撷取素材以创编属于他们的歌词,同学们个个兴致勃勃,创编出了《和谐校园》、《奋斗、拼搏》、《爱心》、《隐形的翅膀》、《真心英雄》、《安全你我他》等不同主题的现代“山歌”,既增添了学习情趣,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四、加强课外实践,引学生展学习民间艺术成果。
在把乡土音乐引进课堂教学的同时,还须加强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充分利用第一、二课堂,课外组织山歌、舞蹈、器乐等兴趣小组,不仅使课内教学学习得以延伸,而且加强课外实践活动,乡土音乐技艺得到锻炼和强化。为了让山歌更具时代感,更具有可唱性,我校专门请我县民俗专家张鸿祥、郭如淮老师为部分童谣歌词作曲并进行配器录音。课外,学生在听到身边同学演唱的山歌后,学习兴趣大为提高,在此基础上,“班班有山歌,声声唱山歌”,让乡音弥漫整个校园。在校领导的帮助、支持下,还请县广播电台专门为学生录制了一期“长汀山歌”音乐专辑,并参加了2014年县举办的长汀山歌大赛,受到了好评。学生在各种实践表演中,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学习表现力得到提高,学习自信心得到很好地树立。为展示我校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每届艺术节的“永恒主题”——《乡音在校园百花盛开》,2015年五月艺术节创编的音乐小品《我是客家人》将晚会推向高潮。广播是个很好的学习、宣传天地,如我校学习永定三中每天20分钟的课间文艺广场活动,为学生乡土音乐学习实践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和展示的平台,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大特点和亮点。
“乡土音乐进课堂,家乡音调难忘怀”,通过系列学习、探究、实践活动,我深感教学乡土音乐的艰辛,从中获取乐趣与成就感。一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高,提高本土音乐素质;提高本土音乐鉴赏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得到提高。二是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发展。(1)通过教学家乡的歌,学生感受到乡土音乐的无穷魅力;(2)增长知识,学习技艺,培养兴趣。乡土音乐进课堂后,学生学到了许多本土音乐文化知识,学习了本土音乐基本技艺,对乡土音乐的兴趣得到培养,为终身学习本土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不能脱离乡土文化的根,在浓浓乡音乡情这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园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音乐能力,不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才能让乡土音乐——民族魂空闪烁着持久永恒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