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发扬自主探索精神;培养讨论交流的习惯,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關键词 阅读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170-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阅读教学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我以前理解的预习仅仅是为教学做一些基础准备,读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没有深层次去想过预习作业的设计以及预习的重要性。读了干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明白了预习应该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向预习,学生要完成对学习材料的全面的独立学习。预习设计要求能够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直指重点,让学生带着独立的观点进入课堂,预习作业要尽可能全面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这样的课堂将不再从零开始,当学生走进课堂的时候,是一个已经完成独立学习的个体。干老师的课就是这样围绕预习作业层层展开。如何做到有效预习呢?我有四点想法:首先要根据年级段的特点布置课前预习,低段孩子要求低一点,高段孩子要求高一点。二是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内容,体现层次性,开放性,要全面的针对教学目标。三是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在班级形成一种固定模式,学生根据固定模式进行预习。四是重视课前预习检查。看看学生在课本上的圈圈点点,体会、感受以及提问,再辅以谈话的方式,交流预习中的疑惑和收获。
二、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发扬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要有疑问。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这种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培养多读多品的习惯,自主感悟文本
让晨诵、午读、暮省更规范,成系列,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开展,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不仅仅是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形式,更是提升了学生的生活品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视野更开阔,学习方式更多,促使教师不得不努力提升自己。理想课堂最核心的还是教师,是教师的素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如在引导朗读《怀念母亲》时,我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我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速度快慢适当。现在请他再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出乎我的意料,他自己竟忍不住哭了,全班同学受他感染,眼圈红红的。我没有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读这句话。结果学生在朗读感悟中提高了语言的感染力,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四、培养讨论交流的习惯,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做必要的启示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划找归纳,在学生独立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社会的黑暗、人情的淡泊和对小女孩的同情前提下,让4人小组自行确定选择“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讨论,他们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学生自主参加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能力。
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课堂上,老师应把爱心、微笑、激励感受给学生,营造一种配合、民主、愉悦的氛围,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变苦学为乐学、趣学。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沟通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和提升。
關键词 阅读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170-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阅读教学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我以前理解的预习仅仅是为教学做一些基础准备,读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没有深层次去想过预习作业的设计以及预习的重要性。读了干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明白了预习应该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向预习,学生要完成对学习材料的全面的独立学习。预习设计要求能够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直指重点,让学生带着独立的观点进入课堂,预习作业要尽可能全面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这样的课堂将不再从零开始,当学生走进课堂的时候,是一个已经完成独立学习的个体。干老师的课就是这样围绕预习作业层层展开。如何做到有效预习呢?我有四点想法:首先要根据年级段的特点布置课前预习,低段孩子要求低一点,高段孩子要求高一点。二是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内容,体现层次性,开放性,要全面的针对教学目标。三是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在班级形成一种固定模式,学生根据固定模式进行预习。四是重视课前预习检查。看看学生在课本上的圈圈点点,体会、感受以及提问,再辅以谈话的方式,交流预习中的疑惑和收获。
二、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发扬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要有疑问。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这种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培养多读多品的习惯,自主感悟文本
让晨诵、午读、暮省更规范,成系列,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开展,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不仅仅是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形式,更是提升了学生的生活品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视野更开阔,学习方式更多,促使教师不得不努力提升自己。理想课堂最核心的还是教师,是教师的素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如在引导朗读《怀念母亲》时,我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我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速度快慢适当。现在请他再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出乎我的意料,他自己竟忍不住哭了,全班同学受他感染,眼圈红红的。我没有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读这句话。结果学生在朗读感悟中提高了语言的感染力,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四、培养讨论交流的习惯,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做必要的启示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划找归纳,在学生独立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社会的黑暗、人情的淡泊和对小女孩的同情前提下,让4人小组自行确定选择“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讨论,他们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学生自主参加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能力。
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课堂上,老师应把爱心、微笑、激励感受给学生,营造一种配合、民主、愉悦的氛围,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变苦学为乐学、趣学。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沟通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