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切口,精设问,重比较,真评价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cnbb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从理性思维的培养与生成角度分析对“经济向全球化发展”这章节的设计:找准切口、串联问题、比较史料、评价学生,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历史思维能力 理性思维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生本教学,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多读、多写、多练,而不要再固守传统教学,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一讲到底。有些学校为了强势推进课改,对老师课堂教学还做了一些硬性规定,如一节课教师讲课不超过二十分钟,连续讲课不可超过五分钟。
  社会对人才要求发生根本变化,如果历史课堂不顺势而变,历史学科将会被边缘化、沙漠化,学生学历史提不起兴趣,老师教历史也觉得自讨没趣、“回天乏力”。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历史老师意识到了课堂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少人已经成为优化历史课堂的践行者,历史课堂的面貌出现一些喜人的现象,已由传统的教师“独角戏”变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已经更多地参与课堂中,历史课上听到了学生的笑声、争辩声及激烈的讨论声。
  但在实践操作中,有些教师忽略新课程的另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材里叙述的是相对静止的结论式知识,它省略了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探索的动态过程。所以如果历史课堂上师生之间没有理性思维火花的碰撞,没有原因的追问,没有辩证的分析,没有深度的解读,那么这堂课是仅仅停滞在思维浅水区域的“虚热闹”。
  笔者认为一堂有思维深度的历史课,应该包括以下环节:首先,教师在梳理教材的过程中要锁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围绕核心内容,设置一个形象的导入,接着设计一系列问题串连起课本知识,再次联系旧知,比较拓展,最后在历史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评价历史,反思历史,从而形成自己的历史观。
  一位教师在讲授“经济向全球化发展”章节时,先让学生梳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然后让学生归纳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最后提出:有人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该如何认识?本节课结构清晰,多维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文本互动、生生互动等),可圈可点的地方甚多,只是下课时有位听课老师忽然问身边一个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吗?学生吞吞吐吐,哑然无语,最后茫然地摇摇头。
  从传统意义上说,这节课或许算“好课”,不过“好”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的梳理、整合,而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无作为的,教师仅仅是一位知识的传播者,而不是技能的培训者。这样的课看似“热闹”,实则虚假“繁荣”,因为不做思维体操的历史课是没有生命张力的课,也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好课。下面笔者从理性思维的培养与生成角度谈谈对这堂课的重新设计。
  一、巧切口
  找准切口,形象导入是激活历史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切口精巧往往是一堂精彩课的先决条件,而要让导入精彩,必须对教学重难点准确定位,一旦方向偏离,课堂就会失去核心动力。因此,找准切口、形象导入是激活理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这节课,我们可以这样导入:“你知道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吗?”先声夺人,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呈现当今国际间“技术”、“劳务”、“资本”流动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和切身的体验;最后明确经济全球化概念:就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二、精设问
  问题串连是历史思维生成的关键与核心。
  课堂提问是推进师生思维走向深水区的核心动力,思维的发展源于问题,有人说,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开启学生的心扉,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做思维体操,设计情景式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设计发散性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设计创新式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比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技术”、“劳务”、“资本”等要素什么时候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流动的呢?应从新航路开辟开始;为什么会在90年代形成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呢?与哪些大事有关系呢?学生会联想到: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局势更加缓和;90年代,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90年代,互联网形成;90年代,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等。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世界格局、体制制度、信息技术、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影响和推动。
  三、重比较
  史料比较是提升历史思维的保障与重点。
  单一的思维方式是难以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只有通过发散思维,借助联想,盘活旧知,才能建构历史的系统知识网络,才能探究出历史背后规律及隐性的内容。而史料比较就是在此基础上,既可做历时性比较——在时间上把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做纵比,又可做共时性比较——在空间上把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做横比,在比较中打通历史章节的内在关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笔者认为这样的史实比较是有效的,既然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技术”、“劳务”、“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这些要素方面各有哪些优劣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发达国家在“技术”、“资本”、市场”、“经营管理”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资本流向世界,利润流向西方”,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在“资源”、“劳务”等方面拥有优势,但因为“资本”、“技术”等方面的缺失,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局面,所以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四、真评价
  第四步,学生评价是培养历史思维的终极目标。
  学生评价历史虽然新课标没有做明确、具体的规定,但是新课标提出的“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已经包含历史评价能力的考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认为:历史阅读属于知识信息的加工与存储,阐述、评价则属于知识信息的运用与输出。看来历史评价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重要标尺之一,而且有利于发挥历史学科借鉴历史、服务现实的社会功能,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变换场景、拓展迁移、设计习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
  比如,在分析、归纳、概括经济全球化的内容的基础上,最后学生会达成这样共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又加剧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那经济全球化能够阻止吗?不能,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趋势,阻止全球化无异于阻止地球自转。
  既然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面对全球化我们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呢?应该有世界眼光,战略发展眼光。一方面应积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另一方面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等。
  一言以蔽之,历史课堂思维体操训练是否有效,一看切口是否巧;二看设问是否精,三看比较是否有;四看学生的评价是否水到渠成。历史思维培养与训练是无止境的,只要教师用心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着重培养学生在探究状态下学习历史的习惯,坚定不移地精致每一个教学细节,就一定能提升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时代》杂志中一篇名为《收复失地》的文章翻译为例,集中讨论了报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的ABC原则,即:内容的精确性(Accuracy)、语言文字的简洁度(Brevity)和语句结构上的清晰感(Clarity),着重剖析了《收复失地》翻译案例中出现的词义理解偏差、句子结构混乱和指代含糊不清等问题及其纠正方法,又根据案例自身的特点在ABC原则的基础上补充了吃透文本及相关知识背景和构建译
摘 要: 语文教师如何创设零距离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实现文本和作者的对话呢?作者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以人为本,激活课堂,关注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并运用朗读、说话、写话、演练等形式在师生之间、心灵与文本之间展开对话,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我和祖父的园子》 朗读体验  一、在朗读中有美的体验  学生阅读的课本
摘 要: 近来突发事件频频发生,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特别是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因此,高校特别是师范类高校针对突发事件的特点、危害,尤其是对学校学生的影响,它们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来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应对突发事件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师范类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实施方法 突发事件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和特点  随着国际化的进程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
摘 要: 云南石屏县彝族尼苏支系花腰彝传统祭龙的民俗有祭小龙、大龙,接龙、倮哦、送龙等程序,其中倮哦、舞龙等具有独特性。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花腰彝传统祭龙的宗教性、仪式性、承袭性在发生文化变迁,花腰彝祭龙歌舞正在面临发展创新和保持原生态的冲突。  关键词: 花腰彝 祭龙 文化变迁  一、祭龙民俗相关研究  崇龙本来是汉族信仰,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受汉文化影响,也都形成了各自独特
摘 要: 加强新疆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充分发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了解国史、国情及新疆区情的有效途径。本文拟从当前新疆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以及新疆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等三个层面展开阐述,希冀对建立新疆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提出有益的建
摘 要: 本文围绕高校教学管理自我评估这条主线,以华南农业大学的探索与实践为例,从评估的目的、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和评估结果运用等几个方面,介绍建立高校教学管理自我评估机制的经验,指出教学管理自我评估与办学水平评估的异同之处,阐述教学管理自我评估的指标体系设置和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关键词: 华南农业大学 高校教学管理 自我评估机制    国家实施高等教育评估战略,把评估机制
摘 要: 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著名出版人杰米·拜恩发起了“重述神话”项目,邀请世界各国著名作家进行基于神话题材的小说创作,中国作家作品苏童、叶兆言、李锐分别以作品《碧奴》《后羿》《人间》加入,用当代人的思维道德来重述久远的神话传说,由文学视角转向社会视角、从神话层面落至现实层面,从传统背景延伸到当下背景,结合当代女性生存现状,挖掘新世纪背景下女性获取身份认同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生存危机,并探讨其历史渊
摘 要: 汪荣宝是立宪派的主要成员,在清末民初积极参加政坛活动。鼎革之际,汪荣宝的诗歌创作及各方对汪荣宝的评价,对京城立宪派和汪荣宝其人其诗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汪荣宝 立宪派 武昌起义 袁世凯  汪荣宝(1878—1933),字衮父、衮甫,号太玄,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光绪丁酉科拔贡,1901年留学日本,民国成立后,先后担任驻比利时、瑞士、日本等国公使,著有《清史讲义》、《法言义疏》等
摘 要: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独立学院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教材建设是独立学院最重要的条件建设,是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教材建设的实践作了回顾和梳理,并对当前的问题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作了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教材建设 应用型人才 特色化路径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摘 要: 二叶亭四迷是日本近代写实主义文学的先驱,其文论《小说总论》和长篇小说《浮云》影响深远。《小说总论》从“形”与“意”的关系入手,阐明了“意”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摹写的创作方法。《浮云》被誉为日本第一部近代小说,塑造了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本文从二叶亭四迷的理论主张、创作实践及小说文本入手,分析二叶亭四迷独具一格的写实主义特征。  关键词: 二叶亭四迷 《小说总论》 《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