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阅读的梦想,创造体验的机会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fei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师如何创设零距离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实现文本和作者的对话呢?作者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以人为本,激活课堂,关注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并运用朗读、说话、写话、演练等形式在师生之间、心灵与文本之间展开对话,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我和祖父的园子》 朗读体验
  一、在朗读中有美的体验
  学生阅读的课本和课外书报绝大部分都是语言优美的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他们会感受到自然风光美、事物情节美、人物形象美、人物情感美,产生追求美的欲望。阅读活动中的这种美的享受是人们从事其他活动时很难得到的,所以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例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我非常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第二自然段描写的园子是丰富而自然的,首先采取了激趣导入,让学生对美有一种追求,其次在阅读中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这园子美在“五彩缤纷”、“生机勃勃”,学会品词析句,同时引导学生想象在这美丽的园子里会发生什么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难事,为了使学生想象这园子并表达出自然美和富有生命力,我相继出示了一些美丽的画面,使学生对美有了向往和追求。这时请学生朗读这一段,已经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我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使语言美、情境美、心灵美融为一体。
  二、个性朗读体验自由的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我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的第13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抓住自由的景物,深切体会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在教学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生:自由的园子。
  师:你能找到本段的中心句吗?(学生纷纷举手)
  生: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也来谈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
  生:“倭瓜随着自己的性子自由生长。……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师:认真读一读,看一看这几个描写自由的句子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他们都有共同的常用字词:“愿意”和“就”。
  师:你从“愿意”“就”感受到了什么?
  生:有了这两个词,就更能体现他们的自由。
  师:还有别的地方让你感到自由吗?
  生:蝴蝶的自由。
  师: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我从“随意”“一会”“又”这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生:花开了,就像……鸟飞了,就像……虫子叫了。
  此时学生理解了自由,再以自己的形式朗读这段话,自由又有个性的韵味就出来了。这样反复朗读,尊重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从而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三、激活学生细胞,演绎文本
  阅读是理解文章的精神内核,即以文章为媒介,体验、感悟和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我和祖父的园子》中的景和人是结合在一起的。在萧红的记忆里,这片园子、这段往事象征着自由、幸福、快乐、无拘无束的童年,是她长期在外漂泊,从小很少感受家庭温暖,是对自己心灵港湾的构想。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教学中,我建议学生在读中品味,在品中悟道,并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去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小女孩的自由,我刻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小女孩快乐的事来反复诵读,感悟小女孩的自由。无论是从栽花、拔草,还是从种菜、铲地,学生在朗读那些看似重复又充满情趣的句子时,脸上是带着笑的,心里也一定是快乐的。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圈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的活动情况,然后让他们畅所欲言,从而感受到“我”的随性、自由。特别是文章中描写“狗尾草”、“浇菜”的段落不仅仅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更是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演绎是学习课文的一种极其生动的形式,涉及学生对课文综合体验和创造性再现的能力。这种教学形式运用得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更能体验到“我”的快乐和自由,我让他们自由组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段来表演。顿时课堂活跃起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喜悦的笑脸,听到的是自由的笑声,他们的表演情之所至,深深感染着其他学生。他们如鸟儿般欢呼雀跃,举手投足之间形神兼备,入木三分的表演中传送和递增的不仅是求知的渴望和收获的喜悦,更使整个课堂充溢耐人寻味的无穷魅力。
  四、填补空白,让学生亲自体验
  激情的课堂,不能忘记写作的训练,要给学生倾诉的机会。在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作者童年的快乐和自由,感受到祖父的慈祥和宽容。学生在朗读时,满脸笑容,满脸羡慕,满脸向往,我们不能只顾着分析课文,完全忽略学生倾诉的需要。学习课文时,有两次机会可以让学生倾诉,一次是在学完第十三自然段之后,我安排了写话训练。我让学生想象园子里其他动植物的自由,并试着写下来。一名学生写道:“我是豆角,我喜欢什么样子的色彩我就长出什么样的色彩,就像是五颜六色的‘吊饰’,也没人去采摘!”另一名学生写道:“我是萝卜,我想长多大多胖随我心意,就算是弯如弓,直如松。”还有一位学生写道:“我是高粱,喝高粱酒是我的嗜好,我爱喝多少就喝多少,哪怕是滩如烂泥,我也心甘情愿。”……他们的写话中无不让我们感受到动植物的勃勃生机,更感受到小女孩那鲜活灵动饱绽的生命与活力。
  还有一次是:在这个园子里,我想闹就闹,想玩就玩,玩累了,就睡一觉,请你想想,当我醒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还可能会出现什么有趣的事情?学生听后表现得不再是以前听到写话或者作文题目时那种撅着嘴皱着眉头的样子,而是带着快乐的笑容在写。当然他们的作品也是生动自由、快乐有趣的:   小姑娘醒了,钻进金黄的油菜地里,猛地一摇,金子般的花瓣纷纷落下,她狼狈地从菜堆里爬出来时,头发上夹着数不清的花瓣,就像戴着一顶金冠,祖父看着她笑,她笑了。
  小姑娘醒来了,她看见祖父在浇花,就去抢过来浇,对着一朵花不停地喷,喷完之后,小姑娘开心地说:“祖父,你看我把这朵花喷睡着了。”祖父慈爱地摸着小姑娘的头,笑了。
  小姑娘醒了,伸了个懒腰,又活蹦乱跳地待祖父身边瞎闹,没事干了。看见许多蝴蝶,就冲过去去捉,一蹦一跳地捉蝴蝶,不小心摔了一跤,摔了一身泥。她笑了,祖父笑了。
  学习语文的规律,不仅要关注内容,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表达。本文中朴素、自然、直率、富有童趣的语言,直接而率性的表达形式,是这篇文章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
  五、师生对话深化课堂,学生在说中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地阅读文本,把获取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教师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说的主动性,让他们进行充分的自我表达。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第十三自然段时,我向学生提出质疑:其实,园子里的植物、动物本无所谓自由,为什么在我的眼里是如此自由呢?预设时我以为学生会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没想到他们竟然纷纷举起手来,答案也让我大吃一惊,此时我只能惭愧自己小看了他们。是的,因为我是自由的,心也是自由的,所以看什么也都觉得自由。原来,这儿的景物描写是为了抒发我心中的自由情怀。在学习小姑娘把韭菜当做野草割了这一片段时我问学生:
  师:这件事情大吗?祖父责怪我了吗?那祖父是如何对待我的呢?
  生:祖父不但没有骂我,反而是笑个不停,还教我认识谷子。
  师:那么大的错祖父都没有怪我,更何况是小错呢?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祖父对“我”的爱。
  ……
  师:同学们,当萧红写到这一段时,她的眼睛现出了一幅画面,而这画面中又似乎传来一些声音,你们用心地看图,用心地听,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发挥你的想象,用“当……的时候,祖父笑了!”说一段话。
  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说,同时针对学生的回答做相应的评价。
  通过师生间的对话,学生明白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它所表现出的自由和爱,正是萧红一生的憧憬和向往。一想到这个天地,萧红就感到幸福无比;一想到这个天地,她就涌起了写作的冲动;这个园子不只是祖父的,它是我和祖父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
  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也许这句话太诗意,但可以肯定一点,就是阅读绝对是一种生命活动,更是一种充满智慧、充满精神、充满自由的生活。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无限的潜能,让学生自己看书,和作者对话,和文中的人物对话,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体味人生。因此,语文教师有责任为每一个学生编织阅读之梦,提供给每一个学生体验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马兰,高军玉,陈琳.以学情为基点,以目标为导向设计单元教学[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2]吴红云.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后练习评价[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04).
  [3]朱建军.阅读者的身份转换:阅读教学的起点与可能的终点[J].中学语文,2010(13).
其他文献
摘 要: 根据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翻译是一个涉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语接受者三者关系的三元二轮推理的过程,翻译的成功在于最佳关联性的传递。电影《楚门的世界》是一部典型的黑色幽默片,向人们阐述了楚门悲惨的人生,而电影台词更是其中的亮点。译者在翻译时,一方面需要认真研究原文所传递的信息;另一方面,充分依据译语接受者的认知语境,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加工,采取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向译语接受者传递原文
摘 要: 李清照是宋代文坛的大家,她的诗词带着饱满而温婉的情怀在动荡的时代闪耀着夺目的光彩。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李清照以其哀婉悲怆、清瘦冷冽的情调、独特的创作手法奠定了其在文坛的不衰地位,量微而精炼的爱国诗也是易安诗濯濯人格魅力的有力体现,使其在文学的史册里熠熠生辉,绽放不朽的光芒。本文探索李清照诗词中的爱国情愫,展现其温婉的闺阁词之外别样的须眉情怀。  关键
摘 要: 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抒情散文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涉及面广,其中令人称道的是他对世态关注,追忆琐事、怀念故去的亲人,抒发真挚情感的抒情小品。在这些抒情散文中,《史记》精神和笔法影响至深,随处可见其间折射出来的现实精神,这种反映现实的风格造就了归有光在中国散文史上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  关键词: 归有光 抒情散文 《史记》 现实精神    归有光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散文大家,是明代中叶出现的与复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林太乙女士的英译本《镜花缘》,发现身为离散译者的林太乙通过有意识地运用音译,选择性删除与补偿,增补等一系列方法对译文进行操纵,实现自己在译本中的强势显身,从而使其代表的华裔族群在处于霸权地位的宿主文化中发声,显示自身的独特身份。  关键词: 林太乙 英译《镜花缘》 离散译者 强势显身     一、引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殖民翻译理论把“离散”这
摘 要: 21世纪是充满机遇的时代,同时也是充满竞争的时代。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呢?从小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将会有效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让他们学会用自信乐观的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关键词: 幼儿期 挫折教育 把握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风险越来越大。这就使得21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科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残雪带着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席卷文坛,引起了褒贬不一的说法。解读残雪的作品,需要突破常规,进入潜意识当中,为作品中的人物找到其所代表的精神符号。在残雪九十年代的作品《痕》中,痕是被膨胀的人性,代表金钱与虚名的收席人和景兰不停地腐化痕的人生,严肃的铁匠老头是痕内心仅存的理智,这些种种化作痕内心深处的各种不同声音,身份不断变化的茶馆老板演绎着各种声音在痕内心的挣扎,而这种挣扎
摘 要: 美国当代女作家安妮普魯的小说《船讯》成功刻画了小人物奎尔——一个其貌不扬、才智平庸的失败中年男人如何从一个天真顺从、备受压迫而失去个体身份的大男孩成长为一个成熟、独立、自由完整的成年人的心路历程。本文分析了成长小说的共性特征在小说的内容、人物设置和结构上的体现,界定《船讯》的文学属性,指出此小说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关键词: 小说《船讯》 成长小说 体裁界定    
摘 要: 新世纪以来,一直活跃于影坛的资深女性导演们纷纷推出了新作,新入行的青年女性导演们也初试牛刀,以颇受好评的作品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这十余年中,佳作层出不穷,其中青春题材的作品尤为引人瞩目,代表了女性电影创作的主要趋势,值得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 隐喻蒙太奇 光影 画面 真实 时代感  对于中国电影发展史而言,女性导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五十年代以来,一代代女性导演从稚嫩走向成熟,以
摘 要: 幼儿园教育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尝试通过一个个案,考察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实践形态,分析诊断其优缺点,阐述该幼教机构中教师评价的优势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在理论解读与实践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教师发展的幼儿园教师评价的行动建议:保证评价的公开、真实与多样化;确保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教师评价 教师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广,幼儿园
摘 要: 本文以《时代》杂志中一篇名为《收复失地》的文章翻译为例,集中讨论了报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的ABC原则,即:内容的精确性(Accuracy)、语言文字的简洁度(Brevity)和语句结构上的清晰感(Clarity),着重剖析了《收复失地》翻译案例中出现的词义理解偏差、句子结构混乱和指代含糊不清等问题及其纠正方法,又根据案例自身的特点在ABC原则的基础上补充了吃透文本及相关知识背景和构建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