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较重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融合,可以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文本就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探究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的策略,从而有效的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1
引言:
在高中语文进行新课标改革的过程中,虽然取得较好的成就,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点教学与答题技巧,从而忽视了人文色彩的教学。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对文章的背景资料与作者进行介绍,而这类介绍比较枯燥,容易失误语文课的味道,使得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因此,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人文性与工具性进行融合,以便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1.高中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统一与相互依存的关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需要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对词类、句式进行熟练掌握,而且还需要对语文的文化涵养进行重视,以便确保学生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了解,继而对中国文化进行熟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审美情趣与欣赏水平。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构成语文学习的两大层次,具有互补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学中,工具性无法离开人文性的滋养,人文性也无法离开工具性的强化与承载,二者是和谐统一的。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围绕知识与人文的任务来展开,充分发挥出人文性的价值,让学生及时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使用语文工具。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落实好基础知识与能力的目标,需要人文语言环境的支持[1]。例如,在《劝学》课程教学时,针对文章中出现的“爪牙”一词的理解,需要借助整篇文章内容来理解,由于现代对“爪牙”一词的理解为“帮凶”的意思,而在这篇文章中指的卻是蚯蚓没有利器,是对用心专一的赞扬。另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借助文章的思想内容来理解文章。这就体现出人文性的特点,不仅需要对文本中的文字进行了解,还需要对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行了解,以便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有效重视,并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2.高中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的策略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其存在一定难度,知识比较深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并提高学习兴趣,促使学习效率的提高。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以便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在《滕王阁序》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滕王阁的相关图片与视频,让学生了解滕王阁建筑与周围景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对比现代时期的滕王阁与作者笔下古代的滕王阁异同之处,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在这类教学中,可以借助相关教学工具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更好的体会文本中的情感与艺术魅力。
2.2加强基础练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与语文应用能力。首先,需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础扎实,不断积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确保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加强基础练习主要是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语法,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基础知识的练习也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特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借助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对其加强训练,以便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出工具性的作用。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在课文、单元课文以及全册课文中提取精华,并在资料中能够及时发现有用的资料,并根据高考等考试情况来合理组织材料。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并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与水平,继而达到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与统一[3]。
2.3加强诵读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诵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寻找语感,了解文本思想与内容,其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诵读,并对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熟练掌握语言感悟与人文情感。通过诵读教学,确保学生对文学知识进行掌握与积累,并培养学生的预感,不断扩展学生文学视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学生通过读准字音,注意语调与停顿等,可以更容易的理解异读与通假现象。并能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文学停顿的规律,可以从语义、语音等方面来探究停顿的章法与意义,并能够深刻了解语气词、发语词等词语的意思。另外,在诵读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人文滋养,由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本均通过精心挑选,具有较深的文化积淀,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精神财富,且内容比较广泛,反复诵读可以陶冶情操、心灵,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文本的语言节律,并能够感受到语言形式记忆作者的情感。例如,在学习毛泽东诗词的时候,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毛主席的豪情与大志。另外,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诵读的方法。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初读,对文本进行初步感知,并及时找出文本中的阅读障碍,及时解决。之后需要进行范读断句练习,借助多媒体、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范读,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本中字音与句子,从而可以形成初步的情感体验。继而需要进行研读深思,引导学生对词语、句子的深层含义进行理解。最后进行美读感悟,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需要对文本需要进一步理解与感悟的关键处进行有情感的诵读,以便深入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体会文本中蕴含的人文素养。
3.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与统一,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完成自身的职责,对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进行深入了解与探究,从而更好的应用在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玉凤.浅论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23(2):293.
[2]张爱民.作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策略[J].小学青年教师,2015,17(9):28.
[3]陈家尧.对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修订的几点思考[J].语文建设,2013,11(2):152.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1
引言:
在高中语文进行新课标改革的过程中,虽然取得较好的成就,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点教学与答题技巧,从而忽视了人文色彩的教学。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对文章的背景资料与作者进行介绍,而这类介绍比较枯燥,容易失误语文课的味道,使得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因此,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人文性与工具性进行融合,以便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1.高中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统一与相互依存的关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需要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对词类、句式进行熟练掌握,而且还需要对语文的文化涵养进行重视,以便确保学生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了解,继而对中国文化进行熟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审美情趣与欣赏水平。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构成语文学习的两大层次,具有互补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学中,工具性无法离开人文性的滋养,人文性也无法离开工具性的强化与承载,二者是和谐统一的。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围绕知识与人文的任务来展开,充分发挥出人文性的价值,让学生及时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使用语文工具。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落实好基础知识与能力的目标,需要人文语言环境的支持[1]。例如,在《劝学》课程教学时,针对文章中出现的“爪牙”一词的理解,需要借助整篇文章内容来理解,由于现代对“爪牙”一词的理解为“帮凶”的意思,而在这篇文章中指的卻是蚯蚓没有利器,是对用心专一的赞扬。另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借助文章的思想内容来理解文章。这就体现出人文性的特点,不仅需要对文本中的文字进行了解,还需要对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行了解,以便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有效重视,并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2.高中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的策略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其存在一定难度,知识比较深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并提高学习兴趣,促使学习效率的提高。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以便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在《滕王阁序》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滕王阁的相关图片与视频,让学生了解滕王阁建筑与周围景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对比现代时期的滕王阁与作者笔下古代的滕王阁异同之处,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在这类教学中,可以借助相关教学工具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更好的体会文本中的情感与艺术魅力。
2.2加强基础练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与语文应用能力。首先,需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础扎实,不断积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确保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加强基础练习主要是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语法,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基础知识的练习也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特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借助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对其加强训练,以便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出工具性的作用。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在课文、单元课文以及全册课文中提取精华,并在资料中能够及时发现有用的资料,并根据高考等考试情况来合理组织材料。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并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与水平,继而达到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与统一[3]。
2.3加强诵读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诵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寻找语感,了解文本思想与内容,其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诵读,并对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熟练掌握语言感悟与人文情感。通过诵读教学,确保学生对文学知识进行掌握与积累,并培养学生的预感,不断扩展学生文学视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学生通过读准字音,注意语调与停顿等,可以更容易的理解异读与通假现象。并能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文学停顿的规律,可以从语义、语音等方面来探究停顿的章法与意义,并能够深刻了解语气词、发语词等词语的意思。另外,在诵读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人文滋养,由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本均通过精心挑选,具有较深的文化积淀,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精神财富,且内容比较广泛,反复诵读可以陶冶情操、心灵,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文本的语言节律,并能够感受到语言形式记忆作者的情感。例如,在学习毛泽东诗词的时候,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毛主席的豪情与大志。另外,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诵读的方法。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初读,对文本进行初步感知,并及时找出文本中的阅读障碍,及时解决。之后需要进行范读断句练习,借助多媒体、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范读,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本中字音与句子,从而可以形成初步的情感体验。继而需要进行研读深思,引导学生对词语、句子的深层含义进行理解。最后进行美读感悟,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需要对文本需要进一步理解与感悟的关键处进行有情感的诵读,以便深入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体会文本中蕴含的人文素养。
3.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与统一,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完成自身的职责,对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进行深入了解与探究,从而更好的应用在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玉凤.浅论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23(2):293.
[2]张爱民.作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策略[J].小学青年教师,2015,17(9):28.
[3]陈家尧.对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修订的几点思考[J].语文建设,2013,11(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