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成长之路”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四年级上学期第四册的第四单元。这一单元共有六篇文章,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名人酷爱读书的故事。其中《书法界的泰斗——王羲之》《嗜书如命的孙中山》《居里夫人专心读书》这三篇文章,采用了共同的构段方式——“总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典型段式是一个重要的语用点,本节课以这三篇文章为例,让学生扎实掌握“总分”的构段方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了解故事的大体内容,感受文章中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品读重点句段,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并迁移运用到片段描写中。
【教学重难点】
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及“总分”的构段方式,并迁移运用到片段描写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名人故事给了我们启迪与智慧。(出示名人图片)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成长之路”单元中的名人成长故事,去感受他们的风采。
2.我们重点品读三篇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
课件出示:《书法界的泰斗——王羲之》《嗜书如命的孙中山》《居里夫人专心读书》。
3.从这三篇文章的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点明中心,有的概述主要内容……读文章之前要先认真读题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齐读课题后,说说从文章的题目中读到的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读文章时要关注题目中的信息。
二、初读感知,积累词语
出示预习单,小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1.积累词语。
无精打采 目瞪口呆 如醉如痴
兴致勃勃 寡言少语 专心致志
废寝忘食 锲而不舍 如获至宝
嗜书如命 数不胜数 超逸绝伦
2.感知故事内容。
思考并说一说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汇报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教师及时指导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品读故事,学习表达
1.这三篇文章都是写人的,写人记叙文一般都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的,思考《书法界的泰斗——王羲之》《嗜书如命的孙中山》《居里夫人专心读书》这三篇文章分别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板书:勤学苦练、嗜书如命、专心致志。
2.作者又是如何写出这些特点的呢?请每个小组从这三篇文章中自主选择一篇,细细品读,想一想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人物的这些特点的,作者又是如何写出这些特点的。
课件出示汇报要求:
先读句子,再说说这句(段)话中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的___________特点。
3.小组交流和汇报。
预设一:
王羲之学习是极其刻苦的。他不僅每天要花大量时间用到练字上,就是走路、吃饭、与朋友闲谈,也总是想着写字的笔法,用手到处指指画画。据传,有一回他在书房里练字,书童送来了他最喜爱吃的馒头蘸蒜泥,几次催他吃饭,他连头也不抬一下,继续挥笔直书。书童只好请王羲之的夫人来劝他用餐。王夫人来到书房,见他手正拿着一块沾满墨汁的馒头往嘴里塞。原来,他在吃馒头的时候,眼睛看着字,脑子里想着字,因而错将墨汁当蒜泥,一边练字一边吃,还直夸夫人做的蒜泥好吃呢!
(1)学生汇报:这段话中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的____________特点。
(2)你是从哪个词、哪句话体会到的?
(3)这段话的构段方式有什么特点?——总分。
小结:作者先总写出人物的特点,再通过一两件小事来表现这个特点。这是写人的记叙文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预设二:
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着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1)学生汇报:这段话中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的_____________特点。
(2)你从他的话里体会到什么?
(3)这段话的构段方式有什么特点?
总分——作者先总写孙中山喜欢读书,再通过一件小事写出他把书看得比吃饭和生命还重要。
预设三:
但是,小玛利亚有一个特点,她能够专心致志地读书,从来不因为人多而受到干扰。
一天放学后,……顽皮的三姐想出了一个鬼主意……
“哈哈哈哈……”姐姐们终于盼到这一刻,恶作剧地哈哈大笑。还沉浸在书本中的玛利亚,好一会儿才弄明白发生了什么。她微微一笑,并没有生姐姐们的气,默默地拿起书,又到另一个房间里专心致志地读了起来。
(1)学生汇报:这段话中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描写,表现了她的_________特点。
(2)这篇文章,作者也是先总写居里夫人的读书专心,再通过一件具体的小事写出了她专心读书。
4.这三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的写作特点?
总结:这三篇文章都采用了“总分”的写作方法,作者先写出人物的特点,又通过具体的事例,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进行细致描写,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设计意图:本环节抓住三篇文章中具有共同构段方式的典型片段,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感受人物品质,领悟表达方法。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在写人的文章中,我们也可以尝试仿照这种方法写作。请同学们运用“总分”构段方式,写出一个人的特点;再用一个小事例来表现这个特点。如果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或心理把事例写具体,就更精彩了。
2.学生自由写作并交流汇报。
3.拓展关于“立志”的名言。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4.课下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其他文章。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迁移运用,不断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牢固掌握“总分”这种构段方式,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作者简介: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第四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校骨干教师。
“成长之路”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四年级上学期第四册的第四单元。这一单元共有六篇文章,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名人酷爱读书的故事。其中《书法界的泰斗——王羲之》《嗜书如命的孙中山》《居里夫人专心读书》这三篇文章,采用了共同的构段方式——“总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典型段式是一个重要的语用点,本节课以这三篇文章为例,让学生扎实掌握“总分”的构段方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了解故事的大体内容,感受文章中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品读重点句段,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并迁移运用到片段描写中。
【教学重难点】
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及“总分”的构段方式,并迁移运用到片段描写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名人故事给了我们启迪与智慧。(出示名人图片)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成长之路”单元中的名人成长故事,去感受他们的风采。
2.我们重点品读三篇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
课件出示:《书法界的泰斗——王羲之》《嗜书如命的孙中山》《居里夫人专心读书》。
3.从这三篇文章的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点明中心,有的概述主要内容……读文章之前要先认真读题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齐读课题后,说说从文章的题目中读到的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读文章时要关注题目中的信息。
二、初读感知,积累词语
出示预习单,小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1.积累词语。
无精打采 目瞪口呆 如醉如痴
兴致勃勃 寡言少语 专心致志
废寝忘食 锲而不舍 如获至宝
嗜书如命 数不胜数 超逸绝伦
2.感知故事内容。
思考并说一说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汇报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教师及时指导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品读故事,学习表达
1.这三篇文章都是写人的,写人记叙文一般都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的,思考《书法界的泰斗——王羲之》《嗜书如命的孙中山》《居里夫人专心读书》这三篇文章分别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板书:勤学苦练、嗜书如命、专心致志。
2.作者又是如何写出这些特点的呢?请每个小组从这三篇文章中自主选择一篇,细细品读,想一想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人物的这些特点的,作者又是如何写出这些特点的。
课件出示汇报要求:
先读句子,再说说这句(段)话中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的___________特点。
3.小组交流和汇报。
预设一:
王羲之学习是极其刻苦的。他不僅每天要花大量时间用到练字上,就是走路、吃饭、与朋友闲谈,也总是想着写字的笔法,用手到处指指画画。据传,有一回他在书房里练字,书童送来了他最喜爱吃的馒头蘸蒜泥,几次催他吃饭,他连头也不抬一下,继续挥笔直书。书童只好请王羲之的夫人来劝他用餐。王夫人来到书房,见他手正拿着一块沾满墨汁的馒头往嘴里塞。原来,他在吃馒头的时候,眼睛看着字,脑子里想着字,因而错将墨汁当蒜泥,一边练字一边吃,还直夸夫人做的蒜泥好吃呢!
(1)学生汇报:这段话中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的____________特点。
(2)你是从哪个词、哪句话体会到的?
(3)这段话的构段方式有什么特点?——总分。
小结:作者先总写出人物的特点,再通过一两件小事来表现这个特点。这是写人的记叙文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预设二:
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着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1)学生汇报:这段话中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的_____________特点。
(2)你从他的话里体会到什么?
(3)这段话的构段方式有什么特点?
总分——作者先总写孙中山喜欢读书,再通过一件小事写出他把书看得比吃饭和生命还重要。
预设三:
但是,小玛利亚有一个特点,她能够专心致志地读书,从来不因为人多而受到干扰。
一天放学后,……顽皮的三姐想出了一个鬼主意……
“哈哈哈哈……”姐姐们终于盼到这一刻,恶作剧地哈哈大笑。还沉浸在书本中的玛利亚,好一会儿才弄明白发生了什么。她微微一笑,并没有生姐姐们的气,默默地拿起书,又到另一个房间里专心致志地读了起来。
(1)学生汇报:这段话中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描写,表现了她的_________特点。
(2)这篇文章,作者也是先总写居里夫人的读书专心,再通过一件具体的小事写出了她专心读书。
4.这三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的写作特点?
总结:这三篇文章都采用了“总分”的写作方法,作者先写出人物的特点,又通过具体的事例,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进行细致描写,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设计意图:本环节抓住三篇文章中具有共同构段方式的典型片段,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感受人物品质,领悟表达方法。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在写人的文章中,我们也可以尝试仿照这种方法写作。请同学们运用“总分”构段方式,写出一个人的特点;再用一个小事例来表现这个特点。如果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或心理把事例写具体,就更精彩了。
2.学生自由写作并交流汇报。
3.拓展关于“立志”的名言。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4.课下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其他文章。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迁移运用,不断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牢固掌握“总分”这种构段方式,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作者简介: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第四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校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