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善于在不同的阅读阶段,根据不同的目标,指导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动起笔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感悟能力与表达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实践性”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写、听、说等活动。笔者在本文所说的“动起笔来”是指“写”,不仅指写作,还包括阅读过程中各种动笔书写的实践活动。阅读中的这种写,也是一种读,语文教育专家称之为“写读”。写读的方式有很多,教师要善于在不同的阅读阶段,根据不同的目标,指导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动起笔来,以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悟、边读边写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
一、与文本语言对话,在字里行间留下自己的“批注”
阅读一篇课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文中精妙之处用不同的符号圈点勾画出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旁边写上简要的批注。这种作批注的读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有助于学生把自己对作品的言语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理性经验越丰富,就能越快地提升语文素养。如,教学《世说新语》,笔者要求学生用另一种方法来展开学习活动—给文章作批注。笔者先让学生来尝试“夹注”,即课文中哪个词需要作注释,可以先把这个词语勾画出来,然后在旁边用简要的话作注——这种注释法,古人称“夹注”。笔者告诉学生,古代有许多字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在成语中有所体现,我们可以用相应的成语来作夹注。这样,看到这个词语就会想起相应的成语;看到这个成语,就会想起这个词来。笔者进行范例讲解之后,学生仿照范例作夹注。接下来,又引导学生学习最常见的批注法——评赏式批注。笔者要求学生把自己觉得精妙的句子圈点出来,用简要的语句点评——可从修辞角度赏析,也可从事件要素、人物品格等方面进行评点。可以用波浪线画出写得精彩的句子,然后在空白处加上批语,注意批语要写得简洁些。如,笔者就“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作出范例: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表现出其乐融融又风雅的大家风范。学生仿照范例,读课文,作批注。接下来组织交流一下自己作的批语。笔者倾听学生的点评,简要地予以点拨、指正。如一学生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白雪漫天飞舞,轻盈洁白的样子,笔者则赞赏该同学评析得很到位。
二、与文本角色对话,写下对角色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思,在思中悟,读悟结合,提高感悟水平,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对文本角色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如一位教师教学《信客》一文,学生品读文章,感受到了信客的劳碌辛苦和诚信品格。此时教师创设练笔情境:我们要为信客写一个墓志 铭,你打算怎么写呢?学生进入沉思状态,开始撰写墓志铭。交流环节,好多学生读了自己设计的墓志铭。有的学生用一副对联概括了信客的职业特色,如“走南闯北,行千里曲折;忍辱负重,驮万家悲喜”;有的同学巧妙地用数字串起信客的一生,不仅写出信客的辛劳,更高度评价了他的人格魅力,成为最有创意的墓志铭。教师要求学生为文章续写一段评价信客的墓志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想象能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理解。学习童话、小说如《皇帝的新装》《我的叔叔于勒》等,常常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三、与文本表达形式“对话”,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改写”
改写,是要求学生运用另一种表达方式,来叙述文本的主要内容。常用的改写方法有改词语、改人称、改体裁、改叙述顺序等。改写后,再与原文进行比照。通过这种改变课文原型的读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比如,在阅读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时,可以让学生采用这种方式体会作品语言的生动、精妙;学习议论文、说明文时,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品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这种“改读”法,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与文本表达形式“对话”,领略到文本表达形式之美。如教学《武陵春》《望江南》,在读准节奏、音韵的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词的理解,发挥想象和联想,适当补充诗歌的空白点。师生交流环节,笔者跟学生一起赏析诗歌的情景,感悟作者笔下女主人公抒发的情感。品析、诵读诗歌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品析诗歌的基础上,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散文或现代诗。要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的情境和人物活动,再现人物的心理。
上述案例中,学生在初步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诗歌的初步理解,适当填补空白点,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对诗歌进行改写,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品读诗歌以后,再次对诗歌的情境用散文的形式加以描绘,利用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品析诗歌的能力。
四、慧眼识珠,将文本的精彩语段“摘抄”在笔记本上
“摘抄”是古人最常用的读书方法之一,应用于今天的语文学习。“摘抄”这种学习方式应拒绝机械性,提倡灵活性,要有利于促进对课文重点、难点的记忆,拓展语言积累。摘抄的内容要瞄准文本中的重点内容、精彩句段;要借助摘抄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对话”的境界,提升理解能力与积累习惯。教学《谈读书》一文,学完课文之后,学生都明白了读书的好处,也明白了应该怎样读书。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文中有许多成语和名言警句。此时笔者就请学生在深受启发的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点评,留下思考的痕迹。课后再将这些经典的句子摘抄在笔记本上,储存到自己的材料库中,并把它们背诵下来,以便写作时随时检索作用,为自己的文章增色。
阅读课中动起笔来,可以创造更多的精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读写结合意识,指导学生勤动笔、动好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评价能力和表达运用能力,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不断得以丰富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金军华.选准课堂提问的“切入点”[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14(2).
[2]尹丽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探讨[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3(10).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实践性”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写、听、说等活动。笔者在本文所说的“动起笔来”是指“写”,不仅指写作,还包括阅读过程中各种动笔书写的实践活动。阅读中的这种写,也是一种读,语文教育专家称之为“写读”。写读的方式有很多,教师要善于在不同的阅读阶段,根据不同的目标,指导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动起笔来,以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悟、边读边写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
一、与文本语言对话,在字里行间留下自己的“批注”
阅读一篇课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文中精妙之处用不同的符号圈点勾画出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旁边写上简要的批注。这种作批注的读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有助于学生把自己对作品的言语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理性经验越丰富,就能越快地提升语文素养。如,教学《世说新语》,笔者要求学生用另一种方法来展开学习活动—给文章作批注。笔者先让学生来尝试“夹注”,即课文中哪个词需要作注释,可以先把这个词语勾画出来,然后在旁边用简要的话作注——这种注释法,古人称“夹注”。笔者告诉学生,古代有许多字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在成语中有所体现,我们可以用相应的成语来作夹注。这样,看到这个词语就会想起相应的成语;看到这个成语,就会想起这个词来。笔者进行范例讲解之后,学生仿照范例作夹注。接下来,又引导学生学习最常见的批注法——评赏式批注。笔者要求学生把自己觉得精妙的句子圈点出来,用简要的语句点评——可从修辞角度赏析,也可从事件要素、人物品格等方面进行评点。可以用波浪线画出写得精彩的句子,然后在空白处加上批语,注意批语要写得简洁些。如,笔者就“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作出范例: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表现出其乐融融又风雅的大家风范。学生仿照范例,读课文,作批注。接下来组织交流一下自己作的批语。笔者倾听学生的点评,简要地予以点拨、指正。如一学生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白雪漫天飞舞,轻盈洁白的样子,笔者则赞赏该同学评析得很到位。
二、与文本角色对话,写下对角色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思,在思中悟,读悟结合,提高感悟水平,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对文本角色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如一位教师教学《信客》一文,学生品读文章,感受到了信客的劳碌辛苦和诚信品格。此时教师创设练笔情境:我们要为信客写一个墓志 铭,你打算怎么写呢?学生进入沉思状态,开始撰写墓志铭。交流环节,好多学生读了自己设计的墓志铭。有的学生用一副对联概括了信客的职业特色,如“走南闯北,行千里曲折;忍辱负重,驮万家悲喜”;有的同学巧妙地用数字串起信客的一生,不仅写出信客的辛劳,更高度评价了他的人格魅力,成为最有创意的墓志铭。教师要求学生为文章续写一段评价信客的墓志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想象能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理解。学习童话、小说如《皇帝的新装》《我的叔叔于勒》等,常常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三、与文本表达形式“对话”,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改写”
改写,是要求学生运用另一种表达方式,来叙述文本的主要内容。常用的改写方法有改词语、改人称、改体裁、改叙述顺序等。改写后,再与原文进行比照。通过这种改变课文原型的读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比如,在阅读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时,可以让学生采用这种方式体会作品语言的生动、精妙;学习议论文、说明文时,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品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这种“改读”法,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与文本表达形式“对话”,领略到文本表达形式之美。如教学《武陵春》《望江南》,在读准节奏、音韵的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词的理解,发挥想象和联想,适当补充诗歌的空白点。师生交流环节,笔者跟学生一起赏析诗歌的情景,感悟作者笔下女主人公抒发的情感。品析、诵读诗歌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品析诗歌的基础上,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散文或现代诗。要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的情境和人物活动,再现人物的心理。
上述案例中,学生在初步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诗歌的初步理解,适当填补空白点,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对诗歌进行改写,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品读诗歌以后,再次对诗歌的情境用散文的形式加以描绘,利用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品析诗歌的能力。
四、慧眼识珠,将文本的精彩语段“摘抄”在笔记本上
“摘抄”是古人最常用的读书方法之一,应用于今天的语文学习。“摘抄”这种学习方式应拒绝机械性,提倡灵活性,要有利于促进对课文重点、难点的记忆,拓展语言积累。摘抄的内容要瞄准文本中的重点内容、精彩句段;要借助摘抄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对话”的境界,提升理解能力与积累习惯。教学《谈读书》一文,学完课文之后,学生都明白了读书的好处,也明白了应该怎样读书。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文中有许多成语和名言警句。此时笔者就请学生在深受启发的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点评,留下思考的痕迹。课后再将这些经典的句子摘抄在笔记本上,储存到自己的材料库中,并把它们背诵下来,以便写作时随时检索作用,为自己的文章增色。
阅读课中动起笔来,可以创造更多的精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读写结合意识,指导学生勤动笔、动好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评价能力和表达运用能力,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不断得以丰富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金军华.选准课堂提问的“切入点”[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14(2).
[2]尹丽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探讨[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3(10).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