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英语成为各国通用语言。而高職院校中的英语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模式等各方存在问题,为了使毕业生更好的适应职场需要,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EOP转向势在必行,那么在具体的推行中,课程开发、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估等都会对EOP模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EOP
在高职院校传统教育体系中,英语的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等各种问题,这就导致了学生很难把自身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违背了教育的“学以致用”的原则。为了解决英语教学的问题,改变英语教学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现状,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势在必行。
一、EOP的概念
外语教学由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组成,两者具有不同的职能,其中的通用英语重在培养学生的听书读写等基本的技能,而专门用途的英语具有更强的专业针对性和目的性,它是根据学习者的目的和需要来进行教学的。在此基础之上,专门用途的英语又可以分为学术用途英语和专业用途英语,由其名称我们即可知道他们分别作用于学术研究和职业需要,这是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目的和使用环境,对英语教学进行的更细致化的划分,其中的专业用途英语即我们本论文研究的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EOP是以学生需求和职业需求为中心,以情景教学为方法,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职场工作中的英语交流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坚决遵守“学以致用”的原则,把学生的学、老师的教、职场中的具体的行为联系在一起,有很强的专业性、针对性和职场性,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很迅速的适应职场环境,满足市场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英语教学EOP转向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市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那么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又有哪些因素会对EOP产生影响?
二、EOP转向影响因素
教学并不只是教师简单的教,学生的学,它涉及的因素很是广泛,比如: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师资培训等。那么,英语教学的一种革命性的转向也就不仅涉及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更关涉到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教学评估等各个环节的转变。
1.课程开发。我国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现不平衡的状态,那么不同的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学校、专业设置等方面各有不同,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另外,不同的地区、行业和岗位对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具体分析市场不同的需求,坚持“实用为主、管用为本”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可走课程开发统一化的道路。为了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建构和技能的训练,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有通用英语课程,如此,涉及英语应用型的EOP的课程较少甚至没有,那么这就导致很多毕业生无法学以致用,难以适应激烈的职场竞争。高职院校应该通过邀请专家、企业专业人士、教师等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展开课程的开发,另外,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学生英语的学习水平,在此基础上开设符合学生现状和需求的英语EOP课程。
2.教材建设。
1)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脱节;2)以纸质材料为主,脱离了信息化时代大数据的资料需要;3)教材内容大多脱离学生实际需求,与职业资格考试缺乏衔接。
在分析相关岗位英语职业技能需求的基础上,教材编写者可以进一步在真实性、实用性、体系性原则的基础上编写教材2。以来源于真实的职业实际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同时也有利于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教学材料应结合不同岗位的需求,设置不同的主题服务板块,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行业的认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
3.教学方式。相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EOP更注重情景教学,情景教学即根据不同的主题任务,设置仿真的业务场景,以“做中学”的理念,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英语交流能力。在EOP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切实的实现。
4.教学评估。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是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估的主要方式,因为EOP的教学更注重实践和主题任务的完成,因此高职院校可以结合信息网络平台等现代化技术实施过程性评估,以此随时跟踪检测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结语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EOP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宏观政策要求、语言学习基本规律要求以及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EOP教学将语言教学和职业需求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教学流程由以往的“教——学”向“教——学——做”转变,这样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大批有英语素养的高科技人才,满足社会需求,顺应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大趋势。
参考文献:
[1]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倪宇红.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M].外语界,2013.
[3]宁顺青.高等职业教育EOP 英语教学模式的理据和路径———以广东省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为例[J].当代外语研究, 2012,(7):63-66.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EOP
在高职院校传统教育体系中,英语的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等各种问题,这就导致了学生很难把自身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违背了教育的“学以致用”的原则。为了解决英语教学的问题,改变英语教学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现状,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势在必行。
一、EOP的概念
外语教学由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组成,两者具有不同的职能,其中的通用英语重在培养学生的听书读写等基本的技能,而专门用途的英语具有更强的专业针对性和目的性,它是根据学习者的目的和需要来进行教学的。在此基础之上,专门用途的英语又可以分为学术用途英语和专业用途英语,由其名称我们即可知道他们分别作用于学术研究和职业需要,这是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目的和使用环境,对英语教学进行的更细致化的划分,其中的专业用途英语即我们本论文研究的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EOP是以学生需求和职业需求为中心,以情景教学为方法,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职场工作中的英语交流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坚决遵守“学以致用”的原则,把学生的学、老师的教、职场中的具体的行为联系在一起,有很强的专业性、针对性和职场性,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很迅速的适应职场环境,满足市场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英语教学EOP转向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市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那么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又有哪些因素会对EOP产生影响?
二、EOP转向影响因素
教学并不只是教师简单的教,学生的学,它涉及的因素很是广泛,比如: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师资培训等。那么,英语教学的一种革命性的转向也就不仅涉及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更关涉到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教学评估等各个环节的转变。
1.课程开发。我国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现不平衡的状态,那么不同的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学校、专业设置等方面各有不同,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另外,不同的地区、行业和岗位对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具体分析市场不同的需求,坚持“实用为主、管用为本”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可走课程开发统一化的道路。为了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建构和技能的训练,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有通用英语课程,如此,涉及英语应用型的EOP的课程较少甚至没有,那么这就导致很多毕业生无法学以致用,难以适应激烈的职场竞争。高职院校应该通过邀请专家、企业专业人士、教师等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展开课程的开发,另外,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学生英语的学习水平,在此基础上开设符合学生现状和需求的英语EOP课程。
2.教材建设。
1)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脱节;2)以纸质材料为主,脱离了信息化时代大数据的资料需要;3)教材内容大多脱离学生实际需求,与职业资格考试缺乏衔接。
在分析相关岗位英语职业技能需求的基础上,教材编写者可以进一步在真实性、实用性、体系性原则的基础上编写教材2。以来源于真实的职业实际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同时也有利于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教学材料应结合不同岗位的需求,设置不同的主题服务板块,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行业的认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
3.教学方式。相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EOP更注重情景教学,情景教学即根据不同的主题任务,设置仿真的业务场景,以“做中学”的理念,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英语交流能力。在EOP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切实的实现。
4.教学评估。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是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估的主要方式,因为EOP的教学更注重实践和主题任务的完成,因此高职院校可以结合信息网络平台等现代化技术实施过程性评估,以此随时跟踪检测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结语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EOP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宏观政策要求、语言学习基本规律要求以及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EOP教学将语言教学和职业需求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教学流程由以往的“教——学”向“教——学——做”转变,这样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大批有英语素养的高科技人才,满足社会需求,顺应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大趋势。
参考文献:
[1]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倪宇红.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M].外语界,2013.
[3]宁顺青.高等职业教育EOP 英语教学模式的理据和路径———以广东省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为例[J].当代外语研究, 2012,(7):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