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137724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深受旧的教育观念(如“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论)长期束缚,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下,基础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以传输大量知识为目的,重视教师的讲授、灌输,忽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只重视“学”不重视“问”,学生问题意识十分薄弱,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思考。在当今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和评价数学论证、选择表达数学情景的方式等。数学素养的核心过程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通过提出、形成和解决数学问题而进行分析、推理和交流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充分重视引导学生发現和提出问题,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提高理解水平,而且这本身也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
  1、突出基本教学思想和方法教学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是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掌握了思想方法可产生和获得知识,而知识中又蕴藏着思想方法,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正是由于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在强调知识的同时还得突出思想方法教学。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概念讲解、定理证明、例题解答,都蕴含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始终渗透必要的思想方法传授。
  2、加强数学运用能力教学
  数学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开展模型教学及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是培养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建模能力训练对学生是十分必要的。培养学生建模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应从简单问题入手,师生共同创建模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数学形式刻划和构造模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创造的意识。
  二、正确处理学习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
  1、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由于提出问题能力集中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与思维的开放性,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兴趣和勇气。增强学生自信心,树立质疑精神,不唯书、不唯上,改变学生总是围绕教师、教材、书本转以及迷信权威和安于现状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从而突破思维惰性和定势。对于学生的好问、多疑、深问、怪问、错问,要有正确态度。对于多闷、好问的学生,教师要注意耐心倾听,不要任意打断学生或置之不理。对于怪问、错问的学生,应肯定其勇气,再加以引导帮助。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善于疏导,把学生的思路引入问题的关键,使学生的提问不断地由浅入深。
  2、提供多样化教学活动
  提供多样化教学活动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学中通过向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如:观察、研究、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等等,来改变传统的过分依赖接受记忆、机械模仿的数学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探究发现、尝试错误和猜测检验的机会,使教学内容的处理具有探索性、发展性,具有一定新异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要尽可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教学内容的应用价值。这样就能保证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数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提问,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见解、思路和提出问题的机会,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活跃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钻研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过程,如同带着一群学生要通过一条河,河水的深浅只有试着石头慢慢前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先导者,学生是探索者。探索的过程难免会深一脚浅一脚,不时的会激起一朵朵浪花,正是这一朵朵浪花渲染了过河的亮点。透过这些亮点,作为教师的我们终归让他们在彼岸绽放异彩。  近两年的江苏省生物高考试题,较以往有很大的变化,一改往日注重基础的传统观念。题型向着提高能力、培养创新、敢于探究、思路延伸,与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只有通过互动过程才能进行。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
目前,大多数老师对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设置,从备课薄上看都能够较好地体现出来,但具体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却不尽人意。大多数的课堂呈现出的仍只是仅仅关注知识目标的落实。尤其是过程目标的落实最为欠缺。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体现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呢?应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三维目标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强化“三维目标和谐统一、不可分割”的意识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技巧手段等都发生了变化,对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有很大挑战,所以怎样在即定的课时里授完课本内容,同时还要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对我们一线教师是一个挑战。  那么,在新课程下,如何在小学有效地开展英语阅读课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经验从以下两方面来具体谈谈:  一、改变阅读教学现状,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要改变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提高阅读教
信息技术包括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在中学,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所用到的技术,大多数是与计算机技术有关的多媒体技术。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因为信息技术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所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变抽象为具体,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强弱越来越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精神世界丰富及个性健全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愈来愈显得重要。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堪忧,还需要提高。而语文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前确立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来增强阅读教学效果,并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及感受
【摘 要】根据我们山东有民间剪纸的传统习俗,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当地的地域文化,我有把剪纸引入美术课堂教学的想法,并为此买了民间剪纸书籍进行学习。去年参观了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观赏了其师生剪纸作品后,学校领导支持我进行剪纸实验教学,探索改革发展的路子。我于是便选定三年级其中的两个班开始尝试剪纸教学。将剪纸纳入了学校美术校本教材内容。  【关键词】小学 教学 美术 剪纸 探索  一、小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日益成熟,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着改变,与此同时,也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真正实现了与英语课堂的亲密接触,借助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拓展教育功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优势,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情景教学
摘要: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素养 创新 实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语文课堂学生兴趣不浓、教师激情不高的现象进行了思考和探讨。文章分析了教师缺乏激情的原因,提出了教师课堂激情来自对教育对学生的爱、来自自信、来自风度三个方面的观点,并且指出教师激情在课堂上的主要表现。  【关键词】激情 语文课堂    作为最具活力、最具灵性、最具趣味的学科,语文课堂屡屡遭受学生的冷遇。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已经二十多年了。回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