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集美之秘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mfnxk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万章下》有载:“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集美,地如其名:汇聚八方之客,聚四方精华,展现全方位美感。它由原先一个小村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成了福建省厦门市最完美的区域:气候四季温和,区位优势独特,环境恬静幽雅,集聚数万侨胞,是著名侨区、旅游风景区和文教区。
  从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开始,集美区就以办学闻名全国。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就坐落在这集大成之美的富有文教气息的区域。它不仅地处天然之美之地,而且先后经历了最开始的涅槃之痛,7年的发展之“痒”,最终实现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方位跃进,集聚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内涵之美,成为全国职业院校群星中的新星,成为学子们心目中的求学圣地,成为企业争相合作的对象。
  一个小小的“集美”,是如何“集大成之美,引八方之英才”的呢?日前,记者与来自全国的70多名职业院校的校长们一起,走进了厦门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在校长杜志忠的带领下,感受了“集美”之美,也揭开了“集美”集大成之美的神秘面纱。
  
  集新技术、高技术之美,技术高地引高校大学生回炉
  在集美职业技术学校,记者惊奇地发现,这所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校园内,居然有不少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身影。更令记者吃惊的是,校园内每年来自985高校的本科生有100多人,其他院校的本科生有300多人,每年来学校交流、实习的研究生也有十几人。他们中有的来自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和机电学院,还有的来自厦门理工学院等院校。“大学生回炉”虽不算新鲜事,但如此规模还是头一回碰到。为此,集美技术学校专门建立了厦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基地,用于承接高校学生的实习。
  一个小小的中职学校,缘何能吸引本科生、研究生“低就”呢?
  “新技术、高技术!”校长杜志忠道出了个中缘由,“我们职业学校有着一般普通高校没有的得天独厚的企业资源,是以技术立校的,能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企业的新技术、高技术。”
  在学校的数控实习基地,记者见到一名来自厦门大学的学生。他介绍说,大学本科、研究生大多是学校推荐而来的。来职业技术学校“回炉”的主要原因有的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最新工艺和技术,有的则是在此研发专业技术系统,做课题设计。目前,在学校的焊接技术、电光源及LED应用技术实训车间,均有厦门大学研究生在做课题研究。
  为了时刻与新技术、高技术同步,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没少下功夫。他们“走出去、引进来”,与周边的诸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不仅与周边企业开展就业、顶岗实习、聘请技术人员、开设讲座等方面的合作,还开展定向培养、联合办学、产学研活动等一系列深层次合作。他们先后与海莱照明开设了光衰检测实验室,与PANASONIC(松下)电焊机合作成立了中国南方培训中心。凡是能够联系上的大企业,他们都主动靠上去做工作,寻求各种形式的合作。在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制的时候,集美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都可以跟着,在合作中了解和掌握新技术、高技术。众多与企业的合作机会,最终吸引来大批高校毕业生在此回炉。
  为了打造自己的技术高地,他们还探索出了“跳出学校办学校”的思路。在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汽车城),他们建立了自主产权、规模宏大的机电LED实训中心,以机电LED实训中心为载体,建设了示范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电光源技术实训基地、太阳能光伏与LED实训基地等,并设立了光电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焊接技术应用与自动化、精密钳工、模具(现代)技术制造技术等实训车间。学校主教学区还设立了烹饪专业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机械、服装设计与工艺实训基地,物流商贸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除了在学校内建立各专业实训基地外,集美职业技术学校还在校外建立19了个专业实训基地。
  一个个实训基地,就是一个个技术高地。它们像一个个纽带,把企业的高新技术和学校的教学培训连接在一起,共振互赢,在为学校提供与企业同步的技术支持的同时,也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所需人才。
  抓牢风向标企业,变“有情人”为“爱人”
  “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是当今校企合作中的通病。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热情很高涨,但是企业不买账,导致众多学校无法与企业建立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杜志忠形象地把学校与企业的这种关系比喻为“有情人”关系。
  为了找到“有情人”,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充分研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创造性地建立了“企业学院”,为众多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基地。近几年来,他们先后与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正新学院”,与厦门路达工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路达学院”,并依托学校机电LED实训中心,与厦门金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金龙海客户培训基地”,与中国电器协会、厦门市LED促进中心共同挂牌成立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半导体照明产业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这些合作项目每年累计为企业员工开展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2000人次以上,正新学院、路达学院在为企业培训员工的同时,还为企业培养输送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
  “企業和学校的‘有情人’关系时有发生,而正统的‘爱人’关系却难以建立。”杜校长说,如何把临时的“有情人”变为永久的“爱人”呢?
  抓牢风向标企业,用风向标企业带动一般性企业深入合作,是他们的绝招。这些“风向标企业”都是在技术、实力上能够引领未来的企业。在客车制造行业,他们抓住了大金龙公司。大金龙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高端客车制造企业之一,学校主动请缨,说服大金龙公司把它们的整个海外授课培训基地放在了集美学校。在合作过程中,学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学校教师全程跟进。在服务和跟进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能掌握第一手信息、第一手资料,看到这个行业内的一线新设备,学到这个行业内的一线新技术。同时,也密切了与企业的联系。在服装行业,他们抓住了“七匹狼”,每年与他们开展的培训合作就达到2000人次。在合作中,学校了解了企业新的专利,学到了企业新的技术。除此之外,学校还获得了“中国船级社焊接技能考核”资格认证。在中职学校当中,能够取得这个认证的屈指可数。
  风向标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带动了其他企业主动寻求学校来合作。近几年来,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利郎(中国)有限公司、海莱照明有限公司、厦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先后与学校合作建立了校外固定实训基地,学校的机械制造技术、电光源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物流商贸、计算机应用和旅游烹饪等专业根据自身特点也分别联系了各自的合作企业,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利郎(中国)服饰有限公司、厦门白鹭洲大酒店、现代服饰有限公司等全部囊括在学校不同专业的合作伙伴企业名单中。
  这种“爱人式”合作关系不仅为学校解决了实训和生源问题,还为学校的技术进步和学生就业提供了全方位合作。半导体照明领域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专业名称和中职专业培养计划,而企业对工艺要求越来越新。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根据合作企业的需求,开设了电光源技术、LED应用两个专业,满足了当今职业技术专业人才化的需求。学校还依据企业的人才需求,采用定单式培养模式,为企业定向培养技术人才,先后开办了“路达班”“正新班”“厦工电焊班”“玉柴发动机班”“三安光电班”“联想通信班”等。部分企业还为学生提供助学金和设备,并选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教学实践工作。
  就这样,校企之间勉勉强强的“有情人关系”上升到稳稳当当的“爱人关系”。
  广聚八方英才,打造“虎师”团队
  短短的七年时间,集美职校就实现了“三级跳”。
  2004年,集美职校由三所职校整合而成,整合之初,师生总数不到1500人。七年间,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学校连年进步:2005年跨进省级重点职校行列,2008年跨进国家级重点职校行列,200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1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中职国家改革示范立项学校。
  一所只有7年历史的“小弟弟”,是靠什么与具有几十年历史的职业教育战线上的“老大哥”一较高下的呢?
  “广聚英才,广造英才!” 校长杜志忠如是说。
  在聚才方面,学校一直敞开校门招贤纳士。在教师的选拔上,学校专门聘请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专家管理实训车间,选拔既懂管理又会经营、既懂专业又有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员充实学校教师队伍,让他们在专业开发、工艺开发、学科建设等重要岗位发挥特长。这些能工巧匠中有不少是厦门市技术能手和技术状元、福建省技术能手。部分能工巧匠还被聘为编制内专业教师,以提高实践教学的力度和深度。
  在聚才的同时,他们还注意造才。学校创造性地建立了专业带头人职业生涯发展机制,积极创造条件赋予专业带头人(尤其是重点和特色专业带头人)一定的教学事务的决策权,并强化其执行权。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师生互动频率的增加。他们还建立了专业带头人公开选拔、培养和考核管理机制,明条件,公开选,明职责,厚待遇,严考核,多鼓励,促进专业带头人队伍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他们还邀请社会上各行业代表、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先后邀请了中国模具协会秘书长秦珂、厦门模具协会秘书长李敬捷等专家学者参加学校模具产教车间一体化建设论证会。从学术发展上创造条件鼓励专业带头人参加学术会议和行业专业活动,成为各类协会成员,增强影响力。学校还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石伟平教授到校开展课程改革讲座,邀请了徐国庆教授带领其团队帮助学校教师开展电光源专业、服装专业课程改革。
  学校充分利用了厦门市是全国首批被科技部授牌的“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之一的优势条件,及时对电子技术应用做专业发展调整,成立了电光源技术、LED应用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他们聘请电光源专业工程师到学校任教,开发适合学校实际的电光源专业教材,出版了《半导体光电器件封装工艺》和《光电器件检测技術》等教材。2011年8月,在厦门市教科院的主持下,他们与集美轻工业学校一起,面向福建省中等职校开展了光电子师资培训,学校承担了LED封装与检测培训项目,专业建设在福建省起到了较强的示范作用。
  在对人才进行“聚”、“造”的同时,他们还注意“管”。学校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将绩效与利益挂钩。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他们成立教学考评小组,对教学质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先后制定了教学计划、常规检查、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学生奖学金制度、公开课及说课制度、教学总结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办法、教学工作量规定、车间管理制度、教师下企业学习制等较为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全面规范教学工作;设立专职部门进行专业技能管理,并特别成立了专业技术中心,加强专业建设和专业技能教学管理;组织了学校基本专业技能竞赛的技能周,确保专业技能教学落实到每位学生,让他们都能学到专业技能知识;为提升学校专业教师专业水平,学校招聘企业能工巧匠充实师资队伍。近几年来,学校从企业先后聘请15名能工巧匠参与任教,其中高级工程师3名、工程师1名、高级技师3名、技师8名,他们中有厦门市技术能手和技术状元,也有福建省技术能手。部分能工巧匠还被聘为编制内专业教师,在专业岗位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虎师”团队令集美职校在专业领域虎虎生威。在这些优秀教职员工的努力下,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成为福建省级重点专业,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烹饪、电子技术成为厦门市重点专业。2011年学校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电光源技术专业被认定为厦门市级示范专业,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是福建省改革试点专业,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为国家级改革创新重点专业试点。他们还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积极承办技能竞赛,起到了示范作用,先后承办了福建省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焊接技术省级培训,厦门市第13届、第14届职工技能比赛服装比赛,集美区烹饪技能比赛,海峡两岸大学生发动机拆装技能竞赛等,并与厦工、路达等企业开展校企联合技能比武,与松下松兴公司举行了机器人应用技能比赛。其中承办的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焊接技术省级培训是福建省第一所中职学校承办的师资类的培训,得到省职教中心等多家单位的一致好评。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富有特色的办学举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办学成效不断凸显。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98%以上,其中机械、光电、服装和烹饪等专业的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90%以上,毕业生就业岗位遍布大型国企和效益较好的外企。学校因此连续两年荣获“厦门市职业指导先进单位”称号。
  集创新之美,打造职业教育合作新模式
  在集美职校,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专业设置、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校企业合作等方面,在校校合作、内外合作上同样有创新。
  校长杜志忠认为,职业教育也有个“产业链”,通过这个产业链,学校可以吸取别的学校优势专业的长处,校校之间可以优势互补,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
  积极与中西部学校合作,是他们走出的第一步。他们与中西部学校合作,共同建立合作班,中西部地区学校把一个班的学生选送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来集美学习专业技能,集美学校负责学生训练、教学乃至就业。优秀的生源到校参加培训后,可以参加技能竞赛,尖子生平分到合作学校。合作班的学生,最后全部都找到了工作,有的还成了中国南极科考队雪地车的维修技师。
  成立教育集团是集美职校合作创新中走出的第二步。在厦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学校与集美轻工业学校牵头组建了厦门机械职业教集团,并参与组建厦门商贸职业教育集团、厦门电子职业教育集团和福建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等。学校还代表厦门机械职业教育集团与厦门市卫橱行业协会签署了合作协议。此外,依托电光源的专业优势,学校正在积极筹建光电职业教育集团。
  他们还充分发挥学校师资和设备优势,积极推动集团成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成立教科研机构,推进集团成员学校教学一体化,推行厦门职业教育园区(集美)创新改革教育试点工作;成立就业服务中心,搭建就业平台;校企互动,培养企业实用型技术人才;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学校品位。
  集美之秘给中国职业教育带来的启示
  一所发展仅有7年的职业技术学校,能够从教师到学生,从企业到学校,硬件到软件,从校内到校外,都形成自己独特的运营方式,“集大成”般地飞速发展;
  一所以中职技术教育为主的学校,吸引无数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回炉;
  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中的“小弟弟”,不但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让拥有几十年历史的中职“老大哥”学校感叹,而且在原有的理念上又有新的创新:企业学历学院,教育模式商业化……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具备的不仅仅是“精”和“新”,还有强势出击、稳固市场的魄力。
  集美职业技术学校留给人们启示是:精钻各处,全面撒网,全心全意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方能达到“集大成”,并在日后凸显出“美”来。
  集天下精华为美。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汇集企业、学生、教师的精英,并继续以三管齐下的势头,稳摘福建省职业技术学校的桂冠。望集美职业技术学校继续全方面发展,奏响职业技术学校灵动的乐章,成就日后“大成”,再创明天的辉煌!
其他文献
西安商贸旅游技师学院:  在2014年陕西省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喜获佳绩  文/特约通讯员 肖海成  由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举办的2014年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日前圆满落下帷幕,西安商贸旅游技师学院(西安市商贸旅游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喜获佳绩。  本次大赛,学校选派49名学生和6名教师分别参加了旅游服务类赛项烹饪、面点、中餐宴会摆台、客房中式铺床、会计技能、职业英
摘 要:批改作业是我们教学中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学习和情感交流的桥梁。作业评语是情感输出的载体,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知识、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就技校学生英语作业评语及功效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作业评语 师生关系 英语教学  在贯彻新课程理念之下,教师十分注重“备课”“上课”“作业”及“课后反思”各个环节,却很少在学生的作业评语上做文章,作业评语也似
为适应企业对数控机床维护保养人才的需求,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各项工作的开展,解决技工院校教师对数维专业技能提升的需要,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承办的机电一体化教师“数控机床维修技术”师资培训班,日前在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顺利开班。  培训为期7天,培训内容主要有典型FANUC系统维修技术、数控机床PMC控制技术及故障诊断方法、数控机床主轴驱动(变频器)系
摘 要:本文以福建莆田学院和创源机械制造公司共同参与建设的创源机械制造公司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例,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校外实践基地 建设  课 题:本文系莆田学院教改项目(JG201431)研究成果。  福建莆田学院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了一批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训基地。  创源机械制造公司校外实践基地是其中之一。  一、规范基地管理,构建
日前,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培训部相关负责人到深圳技师学院中德智造学院,就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等事宜,向“银宝山新班”学生做了宣讲。中德智造学院院长成亚萍、副院长廖东泉、教研室主任袁军与企业人员走进银宝山新模具班课堂,为学生们答疑解惑。  签订劳动合同后,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月会支付给学生2030元工资,并帮学生购买社会保险。学生完成在校学习任务后,根据安排可以到银宝山新深圳总公
摘 要:说课,是当今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育研讨形式。它可以是校内研讨,类似于集体备课的形式,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与同行进行交流;也可以是竞技比赛,通过不断的推敲打磨,把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写成文稿,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交流提升,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作为参加全国说课大赛参赛教师,在参赛过程中受益匪浅。在多次的集体备课中得到了锻炼,对说课也有些粗浅的认识,本文将对五线谱教学说课技巧进行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其中提出把全民普法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未来的国家建设者还存在法律意识淡漠的现象。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研究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成因并提出培养他们法律意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 法律意识  课 题:本文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15年度社科一般课题《从宪法司法化看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路径选择》课题(编号:Y
近年来,职业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职业院校出现热招的现象,特别是数控加工、模具等专业成为了热门专业,各校招生人数往往“爆满”。职业院校扩招后,由于投入资金较大以及教学场地限制等原因,学生上课所必需的机床、模具、数控设备等不足的问题往往一时难以解决。实习设备不够必然造成实习工位短缺,加之教学安排不当、设备故障等因素,实习工位短缺的问题愈加突出。目前,许多学校均在摸索有效解决学生人数增多而实习工位短缺
有这样一个网站,页面上的花瓣簌簌地从天而降,伴着舒缓轻柔的钢琴曲,页边是正在生长的藤蔓,加之绿色调的背景,俨然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的“秘密花园”。  这个“花园”的主人是个20岁的小女孩,她是江西省技师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高级工班的文娇,她在用所学技能打造属于自己的空间。  工学交替打开技能之门  2011年,没有考取重点高中的文娇选择入读江西技师学院。之前对计算机知之甚少的她,刚开始接触计算机应用专业
摘 要:自2014年8月起,我国发生了一系列女大学生安全案件,这些案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女大学生安全问题和保护措施的讨论。大多数在校女大学生因缺乏社会阅历与经验,不能有效应对一些突发事件,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其自我安全意识缺乏。  关键词:女大学生 安全教育 调查  课 题:河南中医学院2014年度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项目编号:2014JPXM08),主持人:杨文胜,课题组成员:陈思,冯月,王方方,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