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浪漫小城
卢克索位于尼罗河上游的埃及古城。它在阿拉伯语里的意思是“宫殿之城”,这里集中了全埃及近1/3的历史古迹,如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喀尔纳克神庙群、保存相对完整的卢克索神庙、据说会唱歌的门农巨像以及埋藏着众多法老及王妃陵墓的国王谷与王后谷。
尽管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这个人口仅15万的古城却保持着自己的宁静优雅,略显破败的城市建筑与依旧宏伟壮观的古埃及遗迹混杂在一起,奇异而和谐,就如穿城而过的尼罗河,沉淀了几千年的历史尘埃和悲欢传奇,却依然清澈沉静。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国王谷里集中了包括图坦卡门墓在内的70多个法老墓,但王后谷里的古埃及壁画却更有特色。这里最壮丽的陵墓属于貌若天仙的纳菲尔塔丽,她是埃及最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爱妃,在拉美西斯为纳菲尔塔丽修建的神庙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对她的爱是独一无二的……当她轻轻走过我的身边,就带走了我的心。”
我在小城中看到,埃及女子的确非常漂亮。她们具有欧洲人和阿拉伯人的血统,面部轮廓清晰,眼睛大,睫毛长,高鼻梁,皮肤白净。尤其是少女不用蒙面纱,稍作遮饰的头巾增添了几分美感。各色亮丽头巾把埃及女子打扮得多姿多彩,头巾内露出一张白净的脸,两只闪闪发亮的大眼睛和纯洁美丽的笑容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男人。因信奉伊斯兰教,埃及女子穿着普遍保守,不穿露身和紧身的衣服,甚至在海边游泳也是穿着长衣,带着头巾,有些极其虔诚穆斯林的女人甚至身穿黑色长袍,脸上蒙着黑纱,只露出两只大眼睛。
埃及女子给人的印象是戴面纱、穿长袍,浑身上下透着一股神秘感。不过,与受到遮挡的头部及面部相比,埃及女性的脚却要自在多了。不仅可以光足示人,还能用各色指甲油、纹饰和脚链将其打扮得光鲜亮丽。她们在美足上倾注的无限热情,也使当地美足店的生意格外兴隆。
在埃及,女性的包头巾或紧贴面部,或花哨多变,与得体的衣服和闪亮的首饰浑然一体。它们透露着城市的风景,其宗教含义有时要让位于装饰含义。在著名的开罗汉 ·哈利市场,从几埃镑到几十埃镑的头巾都可以买到,这里是当地女性挑选头巾的最佳去处。五颜六色、质地不同的头巾体现着埃及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往黑色为主的头巾将女性清秀的面庞遮掩得只露出两只明眸,戴这种头巾的女性被认为是最保守的。现在,当地商人为爱美的埃及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时尚款式。埃及街头还有一本名叫《头巾》的新潮杂志。
和选择香水一样,埃及女性在不同场合也需要选择不同样式的头巾。其实,正是在这种变换多样的选择中,埃及女性尝到了追逐时尚的乐趣。尤其是在出席婚礼或聚会场合,女性们除了会穿上色彩艳丽的服装,头巾的选择就成为女性间相互斗艳的焦点了。
嗜金如命,埃及女性金光闪闪
据不完全统计,埃及有4200多家金首饰店,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一条至数条“黄金街”,以满足人们对金饰的需求。
在埃及,妻子有多少金首饰,是衡量丈夫有多爱她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普通的埃及妇女佩戴重达1公斤左右的金项链并不奇怪。
埃及人喜欢金首饰的风气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法老时代。那时,人们喜欢用各种漂亮的石头打扮自己。后来,埃及人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制作出纯度较高的黄金。法老特蒙下葬时,全身缀满金银首饰,还有一个18公斤重的镶嵌名贵宝石的纯金面罩。
现在,埃及妇女除了在头部和脸部佩戴金饰,更喜欢佩戴金手镯或手链。关于这一风俗,有一则感人的传说。
从前,有户穷苦人家,丈夫去世,留下妻子和年迈的母亲。尽管家里一贫如洗,但年轻的妻子决定靠自己的双手养活婆婆。妇人每天到有钱人家帮工,但工钱极少。万般无奈下,她想出一个办法:每天在主人家和面后,不洗手就回家。这样能把粘在手上的面做成面糊给婆婆吃。有一天下起暴雨,电闪雷鸣,妇人很害怕,担心因为自己偷了主人家的面而遭受惩罚。于是,她闭着眼睛把手伸出去,准备接受惩罚。一阵雷声响过,她睁开眼,惊奇地发现手上出现了一副金灿灿的手镯。后来其他妇女纷纷效仿,戴上金手镯或手链。带手镯就成为晚辈孝顺长辈的象征。
埃及妇女结婚时“全身披挂”,所有可以佩戴的耳环、项链、戒指和手链等都要展示出来,这与有财不漏、讲究含蓄的中国人不同。埃及女人喜欢通过身上的配饰向旁人显示家境的富有或丈夫的爱意。埃及民风淳朴,很少听说有抢劫女性首饰的事件发生。
在埃及,开金店的人大多不是阿拉伯人,而是占埃及人口1/10的少数民族科普特人。科普特人大多信奉基督教,性格温和,诚实本分,擅长经商,童叟无欺。
开罗著名的汉·哈利市场有很多科普特人开的金店。曲曲弯弯的街道两旁成百上千的店铺鳞次栉比,深夜时仍然人声鼎沸。顾客不仅可以现场购买首饰,还可以在作坊里观看工匠现场制作。市场里丁丁当当敲打金属的声音混合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还有各类迷人的香水味道,使人恍如置身于《天方夜谭》所描述的古色古香的阿拉伯市场。
卢克索位于尼罗河上游的埃及古城。它在阿拉伯语里的意思是“宫殿之城”,这里集中了全埃及近1/3的历史古迹,如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喀尔纳克神庙群、保存相对完整的卢克索神庙、据说会唱歌的门农巨像以及埋藏着众多法老及王妃陵墓的国王谷与王后谷。
尽管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这个人口仅15万的古城却保持着自己的宁静优雅,略显破败的城市建筑与依旧宏伟壮观的古埃及遗迹混杂在一起,奇异而和谐,就如穿城而过的尼罗河,沉淀了几千年的历史尘埃和悲欢传奇,却依然清澈沉静。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国王谷里集中了包括图坦卡门墓在内的70多个法老墓,但王后谷里的古埃及壁画却更有特色。这里最壮丽的陵墓属于貌若天仙的纳菲尔塔丽,她是埃及最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爱妃,在拉美西斯为纳菲尔塔丽修建的神庙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对她的爱是独一无二的……当她轻轻走过我的身边,就带走了我的心。”
我在小城中看到,埃及女子的确非常漂亮。她们具有欧洲人和阿拉伯人的血统,面部轮廓清晰,眼睛大,睫毛长,高鼻梁,皮肤白净。尤其是少女不用蒙面纱,稍作遮饰的头巾增添了几分美感。各色亮丽头巾把埃及女子打扮得多姿多彩,头巾内露出一张白净的脸,两只闪闪发亮的大眼睛和纯洁美丽的笑容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男人。因信奉伊斯兰教,埃及女子穿着普遍保守,不穿露身和紧身的衣服,甚至在海边游泳也是穿着长衣,带着头巾,有些极其虔诚穆斯林的女人甚至身穿黑色长袍,脸上蒙着黑纱,只露出两只大眼睛。
埃及女子给人的印象是戴面纱、穿长袍,浑身上下透着一股神秘感。不过,与受到遮挡的头部及面部相比,埃及女性的脚却要自在多了。不仅可以光足示人,还能用各色指甲油、纹饰和脚链将其打扮得光鲜亮丽。她们在美足上倾注的无限热情,也使当地美足店的生意格外兴隆。
在埃及,女性的包头巾或紧贴面部,或花哨多变,与得体的衣服和闪亮的首饰浑然一体。它们透露着城市的风景,其宗教含义有时要让位于装饰含义。在著名的开罗汉 ·哈利市场,从几埃镑到几十埃镑的头巾都可以买到,这里是当地女性挑选头巾的最佳去处。五颜六色、质地不同的头巾体现着埃及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往黑色为主的头巾将女性清秀的面庞遮掩得只露出两只明眸,戴这种头巾的女性被认为是最保守的。现在,当地商人为爱美的埃及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时尚款式。埃及街头还有一本名叫《头巾》的新潮杂志。
和选择香水一样,埃及女性在不同场合也需要选择不同样式的头巾。其实,正是在这种变换多样的选择中,埃及女性尝到了追逐时尚的乐趣。尤其是在出席婚礼或聚会场合,女性们除了会穿上色彩艳丽的服装,头巾的选择就成为女性间相互斗艳的焦点了。
嗜金如命,埃及女性金光闪闪
据不完全统计,埃及有4200多家金首饰店,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一条至数条“黄金街”,以满足人们对金饰的需求。
在埃及,妻子有多少金首饰,是衡量丈夫有多爱她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普通的埃及妇女佩戴重达1公斤左右的金项链并不奇怪。
埃及人喜欢金首饰的风气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法老时代。那时,人们喜欢用各种漂亮的石头打扮自己。后来,埃及人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制作出纯度较高的黄金。法老特蒙下葬时,全身缀满金银首饰,还有一个18公斤重的镶嵌名贵宝石的纯金面罩。
现在,埃及妇女除了在头部和脸部佩戴金饰,更喜欢佩戴金手镯或手链。关于这一风俗,有一则感人的传说。
从前,有户穷苦人家,丈夫去世,留下妻子和年迈的母亲。尽管家里一贫如洗,但年轻的妻子决定靠自己的双手养活婆婆。妇人每天到有钱人家帮工,但工钱极少。万般无奈下,她想出一个办法:每天在主人家和面后,不洗手就回家。这样能把粘在手上的面做成面糊给婆婆吃。有一天下起暴雨,电闪雷鸣,妇人很害怕,担心因为自己偷了主人家的面而遭受惩罚。于是,她闭着眼睛把手伸出去,准备接受惩罚。一阵雷声响过,她睁开眼,惊奇地发现手上出现了一副金灿灿的手镯。后来其他妇女纷纷效仿,戴上金手镯或手链。带手镯就成为晚辈孝顺长辈的象征。
埃及妇女结婚时“全身披挂”,所有可以佩戴的耳环、项链、戒指和手链等都要展示出来,这与有财不漏、讲究含蓄的中国人不同。埃及女人喜欢通过身上的配饰向旁人显示家境的富有或丈夫的爱意。埃及民风淳朴,很少听说有抢劫女性首饰的事件发生。
在埃及,开金店的人大多不是阿拉伯人,而是占埃及人口1/10的少数民族科普特人。科普特人大多信奉基督教,性格温和,诚实本分,擅长经商,童叟无欺。
开罗著名的汉·哈利市场有很多科普特人开的金店。曲曲弯弯的街道两旁成百上千的店铺鳞次栉比,深夜时仍然人声鼎沸。顾客不仅可以现场购买首饰,还可以在作坊里观看工匠现场制作。市场里丁丁当当敲打金属的声音混合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还有各类迷人的香水味道,使人恍如置身于《天方夜谭》所描述的古色古香的阿拉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