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咏叹中把根丢掉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c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有文艺的土壤,教学有教学的根基。如今,网络文学、网络语言、网游文化土壤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语文知识形态。当下的语文教学,如何在品读诵咏美文散文中培养学生对待母语的思维态度,在古诗文中契合时代而培养健全的人格,从文艺作品中审视祖国语言似乎缺少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变革。语文工作者应以怎样的情怀去坚守语文教育的真谛、延续母语生命的责任意识,下面笔者从以下三点进行阐释。
  一、语文教育离不开政治情怀
  一个靠着母语承载的历史与文明,在时代的语文教学中,谁来寻根?为民族振兴的中国共产党在时代的大有作为,谁来昭示?在课文《金岳霖先生》中这样的知识点不容忽视:金岳霖先生为何能从一个前半生致力于研究西方哲学的学者变成后半生信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秀党员。这正是由于金先生有一颗感受到长江上再也不会有列强横行霸道的轮船、在屈辱现实中重回自信自立、对祖国独立感到自豪的爱国之心。
  笔者在《西行漫记》中看到毛主席对中国的武侠小说与传统经典的质疑,他认为这些作品的主人公都是社会的官宦阶层,而没有真正歌颂普通农民阶层的。主席的话一针见血,引导我们如何在经典诵读中审视其社会意义,作品歌颂的实质是什么。教学并不否认历史留下的大量文化遺产和精神遗产,但也不能忽略在封建压迫下民众悲哀却无人教学的教育事实。如果不在民国文学作品中讲授百年的屈辱历史的背景,不在现当代散文教学中比较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劳苦大众用鲜血换来的新中国的事实,就不会懂得什么是文学土壤,就不懂得怎样扎根历史,面对未来。
  高中语文教学不为时代而献媚,但却不要忘记瘦骨嶙峋的百姓如何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民族独立的抗争历史。不要忘记建国后,内忧外患、一穷二白的祖国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回顾文学发展的历史,总不乏丑恶文人墨客的流言脏语,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早有定论。高中生不能一味地研究文言文中的字词句,而忽视了一篇文言文中的历史价值与警示。在司马迁《报任安书》中依旧可以看到汉武中兴时代皇权大于制度的时代弊病,也不能忽略直言进谏在文明进程中的历史意义,不能让司马迁之事在今天得出了“祸从口出”的“智慧”,如果百姓人人自危,官员得寸进尺,谁来监督,有法可依也要有人民的监督,这才是作品给予学生的成长土壤。
  二、语文教学不要丢掉现实教育的土壤
  一名高中生读懂了《劝学》中自勉自励的精神,学会了《师说》尊师从道的道理,从《逍遥游》中领悟庄子遁世逍遥的境界,也要明白杨焕明先生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中指出的“科技双刃剑的事实与从事科学研究的社会责任”。王实甫《长亭送别》“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昭示在与今天“彩礼横行”“婚姻被金钱绑架”的丑陋的社会风气的比较亦让人深思,《氓》时代赋予女子抗争的意义让今天为金钱而丧失自我的女子羞愧。
  笔者听过这样一则广播(来源中央财经广播频道),“支付宝”曾经许诺网络移动客户端永久不收费,但2016年10月“支付宝”转账收费,且不说运营成本或背后至关重要的变化,但就其本身的承诺而言,绝对是不守诚信的表现。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就不仅要引导学生议论这个现象,而且要关注“支付宝”目前如此成功与“不诚信”有没有关联,这才是写作教学应该突出的重点:难道不诚信就是成功的必要手段吗?
  有报道称,大学生为了一己的花销,不惜出卖身体,通过高额的网络贷款成就自己的虚荣。有人为金钱不惜为国外反动势力服务而盗取国家军事机密。如今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发生比率在上升。现实的土壤让我们不得不深思,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要忘记使命,试想假如我们的语文精神缺少时代赋予的新内涵、缺少警示时代的语文责任,那我们的教学工作是何等的悲哀。
  三、语文人文性丰富时代教育内涵
  笔者有虑,漠视人文性的语文教学是可怜的,语文的工具性再强,也只能被绑架沦为自私者炫耀的资本而无其他。如果我们的练字要求的是一笔一划,是严谨,练的是心性,练的是屏气度心凝神,这不失为一节好的文字教育课。
  一生得志的晏殊在《蝶恋花》“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中志愿坚定,是“奉旨填词”的柳永在《雨霖铃》中如何也达不到的人生情感境界。对高中生而言,今天不需要为歌妓写词,那么除了感受那绵绵如水的男情女恨,语文教师还要做出何等的考量,以此带给花雨季少年们怎样的价值取向?事实上,那不是课堂上某些男孩的诡异笑容,而应是“柳永游走歌馆柳巷是否真是关注底层平民妇女的内心”,批判地看待柳永一生,是对高中生价值观引导的关键点。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看不到今天对于老人摔倒扶不扶的悲哀,人性在今天有了我们难以想象的改变,但不要忘记语文教科书上《我有一个梦想》的追求,不要忘记鉴赏《超能查派》影片中“机器人科技背后的科学家的社会责任远比科技重要”的事实。要明白《茶花女》中一个妓女的坚韧,看透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也看到那个时代各类人的丑恶嘴脸的内涵。要了解《美国队长3》一而再、再而三地宣扬美国充当干涉别国内政、支持反动武装的所谓世界警察的丑角嘴脸。干涉南海,部署“萨德”,美国的虚拟电影不乏充斥着现实意识形态干预的影子,如果语文影视鉴赏的定位就是影评,又该何去何从,谁来指导?让那些崇洋媚外的心思见鬼,让犹豫不决变得理智客观。
  眼下,有些人不愿把文学与政治挂钩,提出保持所谓的纯洁文学。试想母语发展的任何阶段无不是与时代的政治经济相联系,没有唐朝的盛世就不会有唐诗的繁盛,没有元朝等级社会对汉人的区别统治也不会有黄公望另谋人生之途而留下千古名作《富春山居图》的盛名。没有《文选》的挽歌在宋代人的文学自信中唱响,就没有凌郁之的作品《经典的尴尬:〈文选〉在宋代的嬗替》。不知有些人如此怕谈政治是何居心,祖国和党给予人民衣食与和平,却换不来那心怀鬼胎、没有底线小丑们的感激。我们的语文教育必须扎根于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净化语文教育之土壤。
  话又说回来,当代语文教学如果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发掘祖国语言魅力的兴趣,何惧缺少刻骨铭心的时代篇章,又何忧缺少为母语的文明发展而搭建的时代教育平台?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基石,别忘了孕育成就她的每一时代特别的土壤。扎根当下,以史为鉴,教师应以“有大义、有人民、有责任、有乾坤”的意识开拓高中语文教育荒原,丰富人文价值,做有信仰的语文教育实践者。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标准”的新一轮修订,“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已经成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眼当下学生的写作现状,浅写作泛滥成灾。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性、公正的现代公民素养具有重大意义,这在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但任何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中,都需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法。就写作教学来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要教给学生具体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知
期刊
时下的高中生作文,多是空话连篇、读之无味的套作,或是无病呻吟、肤浅造作的虚假之作;那些思想深刻或是情真意切的文章少之又少。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我们的学生缺乏敏感的心灵与细腻的感受?当然不是!我相信孩子的心灵是一片最纯最真的土壤,也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最肥沃的地方。语文教师要做的只是循着学生的本性,给他们心灵的滋养和情感表达的指引。因此,当学生写作在空洞、僵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缺乏真情、不会抒发真
期刊
“陌生化”理论源自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是指把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偏离或反常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引起人们注意的一种创作手法。“陌生化”能重新唤起人对事物的兴趣,持续激发人对周遭的探索,不断更新人对世界的感受。这对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自读文本的认知,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理解文本,完成和文本、和作者的对话,以多元视角拓宽对文本的阅读感受,同时激发其质疑和探究的
期刊
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培养对象,二是培养方法。因此,培养学生“发展素养”是基本途径,落实“立德育人”才是根本任务,怎样把这个根本任务具体化系统化,这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操作层面进行探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任务的多向性转化为指向性,其中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既是新背景下语文学科教学的要求,又是散文文体教学的追求,通过解读散文之美——语言美、场景美和哲思美,把握文本的
期刊
白居易是中唐诗坛最为璀璨的一颗星。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黑暗的现实主义诗篇,《琵琶行》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叙事诗。在当时,“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此诗主要叙述了一位琵琶女的不幸遭遇,那段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描写,因为有众多生动形象的比喻而精妙绝伦。《琵琶行》虽然是一首叙事诗,但它在抒情艺术上的高超技艺同样不容忽视。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读懂身
期刊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当学生又一次诵读起《春江花月夜》这首“孤篇盖全唐”的绝世名篇时,这首诗中所渗透的美便让我浮想联翩,不能自持。记不清是第几次教这首诗,也不知道多少次吟诵它,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美感享受,我会把我的这些体验传达给学生,让他们和我一起涵泳,一起感動。《春江花月夜》就像一颗硕大的夜明珠,璀璨的光芒散发出的美让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一、
期刊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的确,读书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需要,充实自己的生活。生活经验越丰富,读书的欣赏和理解力也就越深广,也就越能领略书中的真味。然而,这些年,中学生阅读能力偏低却是不争的事实。学生的阅读普遍存在着这些问题:一是阅读量太小,阅读时间明显不足,大部分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有些学生平时几乎不看课外书。二是阅读面狭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久以来,传统灌输式的阅读教学方式并未从根本上得以变革。普遍存在的现状是,语文教师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体,学生反倒成为被动接受的客体。阅读课上,教师往往会根据考点,将一篇完整的文章分解成一道道练习题。学生做完习题后,教师会将参考书或答案上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从字、词、句的理解到文本结构特点、内容要素、语言风格等——转授给学生,学生根据答案记笔记或更正练习。阅读
期刊
《长江三峡》中有丰富的描写内容,作者抓住三峡特点,引经据典,生动描绘,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伟力”。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景色描写赏析,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特色时,能够深入理解作品思想内涵,接受更深刻的教育,提升语言赏析品位,这是教师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一、理清写景方向,初步感知文本意境  《长江三峡》第一段是标准的总领,具有设悬用意,“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伟力所吸引了”,给读者带来遐想,跟随
期刊
《直面苦难》是周国平的哲理散文,其特点当然是哲理性、思辨性、逻辑性。但高中生思维较为欠缺、能力较为薄弱,甚至因为其艰深、晦涩的语言而对阅读兴趣不大。笔者认为,学习哲理散文当然应该理解作者的哲思,但思想是通过语言体现的,哲理散文要上出语文味。我们必须带领学生进入语言的内核,在对语言的辨析中领会思想。  一、以形象的事例理解抽象的哲理  记叙类的文章大多形象鲜明,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件、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