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教育是慢的艺术,这种艺术的呈现,需要合适的温度。37℃是人的正常体温。37.2℃的教育不会发烧,也少了冰冷,仅比人体正常温度高0.2℃,而教育的美丽就在于这微妙的0.2℃,自然温暖,恰到好处……从教20年,李上青老师用温润的语言打动学生,追寻教育的美丽;用教育的智慧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构建温雅的班级;用温暖的课堂,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园地;创建温仁的团队,引领青年教师共同成长。对于教育教学,她有着温馨的希冀:要做有温度的教育,语文应回归智慧的追求。正是因为如此,李上青老师看到了教育的美丽和魅力,塑造了美好的教育人生。
温婉的她
白衬衣,黑裙子,丸子头,娇小的她颇具南方女子的温婉气质。她就是吴川市梅菉中心小学的李上青老师,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团支部书记。本科学历,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學专业。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从教二十年,光环不少,却始终低调。“湛江市岗位立功女能手”“湛江市劳动模范”“湛江市师德标兵”等称号是对她职业道德的赞许;“广东省骨干教师”“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全国百佳班主任”等称号是对她专业能力的肯定;吴川市教育系统演讲比赛第一名,湛江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湛江市优秀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广东省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小学组一等奖等成绩是对她专业水平的认可;《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主编之一,主持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1项、省级2项、市级2项,在国家、省、市级教育教学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等是她科研能力的见证;“湛江市督学”“广东省语文教育委员会专家委员”“广东省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身份是对她专业素养的嘉奖。她的个人专题讲座《给幸福一个理由》《追寻有温度的教育》《沟通,从心开始》《实施分层框架,构建育人体系》等在省内外多地进行交流分享……
当有人问起为何甘愿做一名教师时,她莞尔一笑:因为爱。是的,因为爱,所以选择;因为爱,所以坚守。她认定:做一名纯粹的一线老师的幸福感无法抗拒!
温润的语言
她说:追寻37.2℃的教育,教育者要有温润的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是争取人们灵魂的战士……”从老师口中吐出的不足为奇的几个字,对学生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言轻意重的“指令”、欲擒故纵的“激将”、春风化雨的“称谓”、曲径通幽的“批评”都是最易打动学生心灵的话。教育者,修炼语言的艺术,把握语言的温度,才能看到教育的美丽。
温雅的班级
她说:班级应该有温度,有温度的班级充满温情、尽显雅趣、和谐奋进,有温度的班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亲情家园、文化佳园和精神乐园。为构建温雅的班级,她不遗余力。
首先,她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她的班级,每一面墙壁、每一扇窗户、每一根柱子、每一张桌子都会说话,学生浸润在优美鲜活的环境中;“做自己的主人,做有素质的中国人”是她的班训;“把一件事做到底”是她的班级共同的坚持;“知心姐姐信箱”“会走路的记事本”“你的心语我知道”“五行少年谁争锋”“今日大讲堂”等,不同的形式,都有共同的目标——构建团结奋进、和谐雅趣的班级。
其次,她也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活动。
在实践中,她开拓创新了四类主题活动:主题月活动、年级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主题观影活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充实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再者,她注重开展“五个一”养成教育。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她探索了“五个一”的养成教育路径:“每日一语”“每日一诵”“每日一善”“每日一故事”“每周一小结”。我们知道:任何成功的教育都应该是自我教育,即学生能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监督、自我评价,从而使他律变为自律。“五个一”让学生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借“五个一”打造班级的软文化,不断优化班级的德育基因,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她带的班集体常常被评为省、市级先进班集体。
最后,她在探索实践中创新了班会课的模式。
她是一个乐于思考、大胆创新的人。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探索出一种新的班会课模式——班级故事微型班会课。这个课型诞生于她的“三分钟班级故事分享会”。
她说,她很庆幸,因为她是班主任的同时,也是语文老师。不然,她就不会有此发现,她的这个课题也不会诞生。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渴望学生能把作文写好。也许我们会认为:只要学生多读多写,作文总能写好的。可其实不然。哪怕写得再多,如果不用心去写,那也是徒劳。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如何让学生由“我要写”变成“我想写”?在一次日记的批阅中,一个学生的故事给了她启发。于是,一种全新的、鲜活的、可持续发展的写作题材被她挖掘了出来——写班级故事系列。从那以后,她班的日记本变成了“班级故事系列本”。她让学生每天把当天班中最触动自己的人或事写下来,也可写写自己的感受。她也欢迎家长通过班级微博或微信群写写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故事。从那以后,她班上每节语文课前便有了特殊的三分钟——三分钟班级故事分享会。每天一些能反映班级发展动态的典型故事,一些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些让人受教的故事便在这特殊的三分钟中呈现了。学生们通过读一读、讲一讲、评一评、辩一辩、演一演等形式把故事再现,而她适时的点拨也发挥了一定的导向作用。自从有了这三分钟,她惊喜地发现,写好下一个班级故事已然成了学生的一种追求,“作文求真”不再是劝告,而是学生的自我要求了;她更惊喜地发现,哪怕她外出学习不在班级一段时间,她也能很及时、很全面地了解班级的发展动态;而最令她惊喜的是,班级的管理模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由制度约束变成自我管理,做好自己成了学生的内部驱动力,因为学生知道,自己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故事的主角,自己的某个言行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三分钟交流的焦点。更关键的是,通过课前三分钟的分享,学生的价值取向有了标准,思想情感得到了熏陶。后来她发现,“三分钟班级故事分享会”基本可以替代班会课了。至此,她的“班级故事微型班会课”便成型了。现在,她又开始探索“三分钟晨会”“课前一分钟演讲”等微型特色德育活动。她用教育的智慧,构建了温雅的班级。 温暖的课堂
她说:语文是有温度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有温度。
曾几何时,我们的老师为了打造一节好课,精雕细刻,比赛时循规蹈矩地表演一番;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停地发奖;为了体现教学的现代化,多媒体课件中声、光、电一起上……我们的课堂热闹了。但这只是热闹,不是温度,因为学生少了心灵的碰撞以及思想的火花。
曾几何时,为了冰冷的应试教育,有些教育者只顾眼前的利益,漠视了学生们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健康之体魄。
她认为:有温度的课堂,是课堂在课堂之外的课堂,是语文在语文之外的语文,是从知识超市到精神园地。
让课堂成为知识超市。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是让有差异的学生忍受听不懂的、统一标准的教育,还是让所有的学生都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教育就是要实现从让学生忍受标准的教育到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的转变。
人不仅是有差异的,而且还是有感情、有潜能的,教育应尊重人的个性差异,挖掘学生的潜能,并发挥到极致。要真正从行动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就应该依据学生的情感发展需求,提供丰富多彩、深浅不一的教育,把课堂变成一个知识超市,让学生各取所需。
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了解学生所需并使其能各取所需,她设计了四步阅读教学法:自学导航——自由质疑——共同分享——小结升华。每一步中,都渗透了各种形式的读、不同层次的读、个性洋溢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课堂也在读中升温。在教学中,她大胆实践开放式作文教学、主题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思维导图教学。这样的实践,让她的课堂更有生命力,也让语文教学更有温度、深度和广度。
让课堂成为精神园地。
毋庸置疑,我们今天的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是教师讲、學生记的单向传输,教师已不能只传授已知的知识,还要与学生一同探索未知的知识。教师一次“充电”终身“放电”的时代早已结束,不仅自己先要拥有一桶水,更要成为“自来水”和带领学生寻找水源的人。因此,大量读书、不断学习、到处取经便成了她教育生活的常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对语文的理解有独到之处。她认为,任何一个人成长的过程,都离不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因此都离不开语文,所以语文就是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生活和语文融为一体,语文课堂要生活化,语文的外延也是语文。
“课前三分钟,大家都轻松。”她上语文课,对课前三分钟情有独钟。她用这三分钟,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三分钟故事分享会、三分钟即兴演讲、三分钟“你说我秀”、三分钟“百家讲坛”……课堂的温度便在这三分钟定格。
她说:语文课,既要把学生带进文本,也要把学生带出文本。文本只是课堂的一根导火线,一根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导火线。而大量阅读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于是,各种形式的读书分享会、好书推荐会便贯穿在她的语文课堂中。课堂的温度便也守恒。
温仁的团队
她是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李上青工作室的主持人。该工作室于2015年2月挂牌成立。工作室现有成员15名,学员45名,实践基地10个。在工作室建设中,她和工作室的小伙伴们携手共进,出版专著1本、合著2本,发表论文139篇。成员中,1人获评“广东省名班主任”、1人获得“广东省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5人获评“湛江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5人获评“湛江市名班主任培养对象”。工作室注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结合全体成员的工作实际,为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艺术性,现在,工作室的伙伴就“微德育”进行了认真的理论学习及实践探索。通过渗透式、生活化、实践化、综合化、学术化的育人方式,观察“微现象”,发现“微问题”,搭建“微组织”,创造“微平台”,开发“微产品”,实现“微体验”。她说:这个团队要成为经师团队,人师团队,更要成为仁师团队。她和她的同伴积极开展、参与各种交流学习活动。他们的团队到佛山市顺德区参加班专会交流活动;到广州参加班主任工作论坛活动;到北京参加工作室联盟活动;到哈尔滨参加工作室的共同体活动;到市内外上班会展示课、开展专题讲座。这是一个温暖、仁爱且奋进的团队。
温馨的希冀
近年来,她追随着“百千万”的队伍,跟随着“省名班”的脚步,带领着工作室的伙伴,足迹到了深圳、广州、杭州、上海、南京、北京、哈尔滨、台湾等地,一路走来,南北教育的差异,海峡两岸教育理念的融通对她触动很大。赴台研修,历时半个月,绕宝岛一周。她的足迹到了台北、嘉义、高雄、台东、宜兰等地,参访了台北大学、华梵大学、东海大学、佛光大学、台北市立大学等大学,也拜访了大安小学、永安小学、瑞祥小学、竹崎小学、东海附设小学等小学……她受到了“全人教育”理念的冲击,得到了“觉之教育”的启示。同时,两年对外交流访学的不平凡经历开拓了她的视野,丰富了她的思想,更坚定了她坚守家乡教育的决心。
她说:我们都是教育者,我们都是语文人。要做有温度的教育,语文应回归智慧的追求。教育者的心灵温度要守恒。37.2℃是教育者的最佳心灵温度,既杜绝了冰冷,也没有发烧,这是爱的温度。保持这爱的温度,会让自己心静如水、圆通似水、上善若水。有了这爱的温度,会让自己多了热情,少了功利;多了疏导,少了堵塞;多了等待,少了急躁……保持这爱的温度,才能看到教育的美丽和魅力!
温婉的她
白衬衣,黑裙子,丸子头,娇小的她颇具南方女子的温婉气质。她就是吴川市梅菉中心小学的李上青老师,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团支部书记。本科学历,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學专业。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从教二十年,光环不少,却始终低调。“湛江市岗位立功女能手”“湛江市劳动模范”“湛江市师德标兵”等称号是对她职业道德的赞许;“广东省骨干教师”“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全国百佳班主任”等称号是对她专业能力的肯定;吴川市教育系统演讲比赛第一名,湛江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湛江市优秀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广东省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小学组一等奖等成绩是对她专业水平的认可;《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主编之一,主持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1项、省级2项、市级2项,在国家、省、市级教育教学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等是她科研能力的见证;“湛江市督学”“广东省语文教育委员会专家委员”“广东省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身份是对她专业素养的嘉奖。她的个人专题讲座《给幸福一个理由》《追寻有温度的教育》《沟通,从心开始》《实施分层框架,构建育人体系》等在省内外多地进行交流分享……
当有人问起为何甘愿做一名教师时,她莞尔一笑:因为爱。是的,因为爱,所以选择;因为爱,所以坚守。她认定:做一名纯粹的一线老师的幸福感无法抗拒!
温润的语言
她说:追寻37.2℃的教育,教育者要有温润的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是争取人们灵魂的战士……”从老师口中吐出的不足为奇的几个字,对学生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言轻意重的“指令”、欲擒故纵的“激将”、春风化雨的“称谓”、曲径通幽的“批评”都是最易打动学生心灵的话。教育者,修炼语言的艺术,把握语言的温度,才能看到教育的美丽。
温雅的班级
她说:班级应该有温度,有温度的班级充满温情、尽显雅趣、和谐奋进,有温度的班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亲情家园、文化佳园和精神乐园。为构建温雅的班级,她不遗余力。
首先,她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她的班级,每一面墙壁、每一扇窗户、每一根柱子、每一张桌子都会说话,学生浸润在优美鲜活的环境中;“做自己的主人,做有素质的中国人”是她的班训;“把一件事做到底”是她的班级共同的坚持;“知心姐姐信箱”“会走路的记事本”“你的心语我知道”“五行少年谁争锋”“今日大讲堂”等,不同的形式,都有共同的目标——构建团结奋进、和谐雅趣的班级。
其次,她也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活动。
在实践中,她开拓创新了四类主题活动:主题月活动、年级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主题观影活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充实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再者,她注重开展“五个一”养成教育。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她探索了“五个一”的养成教育路径:“每日一语”“每日一诵”“每日一善”“每日一故事”“每周一小结”。我们知道:任何成功的教育都应该是自我教育,即学生能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监督、自我评价,从而使他律变为自律。“五个一”让学生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借“五个一”打造班级的软文化,不断优化班级的德育基因,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她带的班集体常常被评为省、市级先进班集体。
最后,她在探索实践中创新了班会课的模式。
她是一个乐于思考、大胆创新的人。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探索出一种新的班会课模式——班级故事微型班会课。这个课型诞生于她的“三分钟班级故事分享会”。
她说,她很庆幸,因为她是班主任的同时,也是语文老师。不然,她就不会有此发现,她的这个课题也不会诞生。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渴望学生能把作文写好。也许我们会认为:只要学生多读多写,作文总能写好的。可其实不然。哪怕写得再多,如果不用心去写,那也是徒劳。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如何让学生由“我要写”变成“我想写”?在一次日记的批阅中,一个学生的故事给了她启发。于是,一种全新的、鲜活的、可持续发展的写作题材被她挖掘了出来——写班级故事系列。从那以后,她班的日记本变成了“班级故事系列本”。她让学生每天把当天班中最触动自己的人或事写下来,也可写写自己的感受。她也欢迎家长通过班级微博或微信群写写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故事。从那以后,她班上每节语文课前便有了特殊的三分钟——三分钟班级故事分享会。每天一些能反映班级发展动态的典型故事,一些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些让人受教的故事便在这特殊的三分钟中呈现了。学生们通过读一读、讲一讲、评一评、辩一辩、演一演等形式把故事再现,而她适时的点拨也发挥了一定的导向作用。自从有了这三分钟,她惊喜地发现,写好下一个班级故事已然成了学生的一种追求,“作文求真”不再是劝告,而是学生的自我要求了;她更惊喜地发现,哪怕她外出学习不在班级一段时间,她也能很及时、很全面地了解班级的发展动态;而最令她惊喜的是,班级的管理模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由制度约束变成自我管理,做好自己成了学生的内部驱动力,因为学生知道,自己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故事的主角,自己的某个言行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三分钟交流的焦点。更关键的是,通过课前三分钟的分享,学生的价值取向有了标准,思想情感得到了熏陶。后来她发现,“三分钟班级故事分享会”基本可以替代班会课了。至此,她的“班级故事微型班会课”便成型了。现在,她又开始探索“三分钟晨会”“课前一分钟演讲”等微型特色德育活动。她用教育的智慧,构建了温雅的班级。 温暖的课堂
她说:语文是有温度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有温度。
曾几何时,我们的老师为了打造一节好课,精雕细刻,比赛时循规蹈矩地表演一番;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停地发奖;为了体现教学的现代化,多媒体课件中声、光、电一起上……我们的课堂热闹了。但这只是热闹,不是温度,因为学生少了心灵的碰撞以及思想的火花。
曾几何时,为了冰冷的应试教育,有些教育者只顾眼前的利益,漠视了学生们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健康之体魄。
她认为:有温度的课堂,是课堂在课堂之外的课堂,是语文在语文之外的语文,是从知识超市到精神园地。
让课堂成为知识超市。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是让有差异的学生忍受听不懂的、统一标准的教育,还是让所有的学生都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教育就是要实现从让学生忍受标准的教育到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的转变。
人不仅是有差异的,而且还是有感情、有潜能的,教育应尊重人的个性差异,挖掘学生的潜能,并发挥到极致。要真正从行动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就应该依据学生的情感发展需求,提供丰富多彩、深浅不一的教育,把课堂变成一个知识超市,让学生各取所需。
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了解学生所需并使其能各取所需,她设计了四步阅读教学法:自学导航——自由质疑——共同分享——小结升华。每一步中,都渗透了各种形式的读、不同层次的读、个性洋溢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课堂也在读中升温。在教学中,她大胆实践开放式作文教学、主题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思维导图教学。这样的实践,让她的课堂更有生命力,也让语文教学更有温度、深度和广度。
让课堂成为精神园地。
毋庸置疑,我们今天的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是教师讲、學生记的单向传输,教师已不能只传授已知的知识,还要与学生一同探索未知的知识。教师一次“充电”终身“放电”的时代早已结束,不仅自己先要拥有一桶水,更要成为“自来水”和带领学生寻找水源的人。因此,大量读书、不断学习、到处取经便成了她教育生活的常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对语文的理解有独到之处。她认为,任何一个人成长的过程,都离不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因此都离不开语文,所以语文就是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生活和语文融为一体,语文课堂要生活化,语文的外延也是语文。
“课前三分钟,大家都轻松。”她上语文课,对课前三分钟情有独钟。她用这三分钟,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三分钟故事分享会、三分钟即兴演讲、三分钟“你说我秀”、三分钟“百家讲坛”……课堂的温度便在这三分钟定格。
她说:语文课,既要把学生带进文本,也要把学生带出文本。文本只是课堂的一根导火线,一根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导火线。而大量阅读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于是,各种形式的读书分享会、好书推荐会便贯穿在她的语文课堂中。课堂的温度便也守恒。
温仁的团队
她是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李上青工作室的主持人。该工作室于2015年2月挂牌成立。工作室现有成员15名,学员45名,实践基地10个。在工作室建设中,她和工作室的小伙伴们携手共进,出版专著1本、合著2本,发表论文139篇。成员中,1人获评“广东省名班主任”、1人获得“广东省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5人获评“湛江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5人获评“湛江市名班主任培养对象”。工作室注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结合全体成员的工作实际,为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艺术性,现在,工作室的伙伴就“微德育”进行了认真的理论学习及实践探索。通过渗透式、生活化、实践化、综合化、学术化的育人方式,观察“微现象”,发现“微问题”,搭建“微组织”,创造“微平台”,开发“微产品”,实现“微体验”。她说:这个团队要成为经师团队,人师团队,更要成为仁师团队。她和她的同伴积极开展、参与各种交流学习活动。他们的团队到佛山市顺德区参加班专会交流活动;到广州参加班主任工作论坛活动;到北京参加工作室联盟活动;到哈尔滨参加工作室的共同体活动;到市内外上班会展示课、开展专题讲座。这是一个温暖、仁爱且奋进的团队。
温馨的希冀
近年来,她追随着“百千万”的队伍,跟随着“省名班”的脚步,带领着工作室的伙伴,足迹到了深圳、广州、杭州、上海、南京、北京、哈尔滨、台湾等地,一路走来,南北教育的差异,海峡两岸教育理念的融通对她触动很大。赴台研修,历时半个月,绕宝岛一周。她的足迹到了台北、嘉义、高雄、台东、宜兰等地,参访了台北大学、华梵大学、东海大学、佛光大学、台北市立大学等大学,也拜访了大安小学、永安小学、瑞祥小学、竹崎小学、东海附设小学等小学……她受到了“全人教育”理念的冲击,得到了“觉之教育”的启示。同时,两年对外交流访学的不平凡经历开拓了她的视野,丰富了她的思想,更坚定了她坚守家乡教育的决心。
她说:我们都是教育者,我们都是语文人。要做有温度的教育,语文应回归智慧的追求。教育者的心灵温度要守恒。37.2℃是教育者的最佳心灵温度,既杜绝了冰冷,也没有发烧,这是爱的温度。保持这爱的温度,会让自己心静如水、圆通似水、上善若水。有了这爱的温度,会让自己多了热情,少了功利;多了疏导,少了堵塞;多了等待,少了急躁……保持这爱的温度,才能看到教育的美丽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