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祁连县二完小 青海 祁连 810400)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而传统教育中“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总是教师简单地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这种“告诉”为主的教学方式,只能扼杀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挥。那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1. 承认、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对学生的发展,不能以学习成绩好坏定终身,因为小学教育毕竟只是人发展的起始阶段、人生的序幕,人的充分发展有待以后来展现,人生的高峰、好戏还在后头。爱迪生就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而被拒之于学校大门之外。牛顿小时候智力平常,小学校长提到班级上成绩不好的孩子,总是少不了他。富兰克林在小时候读书,算术常不及格——由于主客观原因,有的学生一时成绩差,甚至学习失败,这时做教师的,不能冷语中伤,讽刺挖苦学生,甚至变相体罚,使学生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伤害。要树立各有个性的学生观,不能一味地按考试分数高低来看学生,更不能以分数排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优点和缺点,因材施教,确立学生的发展观。
2. 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 在某些教师的眼中,只有规规矩矩的学生才是好学生,那些爱问好动的孩子有时甚至受到斥责,使本应生动活泼的教育变得死气沉沉,原来充满天真、奇思异想的儿童变得墨守成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善待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不同的观点。如教学《小儿垂钓》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招手”之意时,学生理解时呈现了异议。一种意见认为,“招手”指挥,意思是:呀,别过来,别吓跑了小鱼儿!另一种意见认为,“招手”就是招手,意思是:嘘,别出声,凑过来,我指给你看!这时,教师可就此对学生说明:数年来,“招手”之意一直存有异议,许多专家、学者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今天大家的理解也不一致,你们能不能展开一场辩论,摆摆自己的理由呢?学生沉思片刻后,两派学生引“经”据“典”,开始唇枪舌战,思维在争辩中碰撞,语言在交锋中砥砺。
3. 给学生选择、表现的机会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所选择,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表现,让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志、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
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选择,自我表现,主动发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减少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开放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思考、探究、发现、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将来才会有选择地学习,才能在自主学习中体现创造性。可以选择内容,可以选择学法,可以选择理解,可以选择练习,可以选择伙伴。就学习方法而言,它是因人而异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当规定学生用什么方法,而是要给学生自主选择学法的自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选择,鼓励他们运用自己觉得有效的方法学习,以不断优化学法,提高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比如同样是学习课文,有的同学习惯圈圈划划点点,边读边点评;有的同学习惯边读边想边和同学讨论交流;有的同学喜欢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开来;有的同学喜欢从课后的思考作业学进去。在表述学习结果时,有的同学可以用有感情的朗读来告诉大家自己的体会;有的同学可以用图画来说明课文的意思;有的同学可以用要点归纳的方法来理清课文的脉络……无论哪种,我们都应允许并给予适当指导,让学生真正地读书、思考、创造。
4. 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 这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中,要开展书法、朗诵、故事、手抄报、作文等兴趣活动,让学生的特长在活动中培养,并定期开展作品展览,把学生“推上讲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5.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来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是强调学以致用,勇于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布置作业时,不应仅仅着眼于文字摘抄和解题训练,必须赋予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课题。如专题采访、调查报告、小制作、社会公益活动、汇报演出、主题绘画、摄影活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作业内容。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地去完成适合自己生活的作业,且在完成的过程中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这些贴近生活、重在实践的作业,让学生设计、分析、思考、行动,这些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很有效果,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酸甜苦辣却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而传统教育中“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总是教师简单地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这种“告诉”为主的教学方式,只能扼杀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挥。那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1. 承认、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对学生的发展,不能以学习成绩好坏定终身,因为小学教育毕竟只是人发展的起始阶段、人生的序幕,人的充分发展有待以后来展现,人生的高峰、好戏还在后头。爱迪生就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而被拒之于学校大门之外。牛顿小时候智力平常,小学校长提到班级上成绩不好的孩子,总是少不了他。富兰克林在小时候读书,算术常不及格——由于主客观原因,有的学生一时成绩差,甚至学习失败,这时做教师的,不能冷语中伤,讽刺挖苦学生,甚至变相体罚,使学生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伤害。要树立各有个性的学生观,不能一味地按考试分数高低来看学生,更不能以分数排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优点和缺点,因材施教,确立学生的发展观。
2. 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 在某些教师的眼中,只有规规矩矩的学生才是好学生,那些爱问好动的孩子有时甚至受到斥责,使本应生动活泼的教育变得死气沉沉,原来充满天真、奇思异想的儿童变得墨守成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善待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不同的观点。如教学《小儿垂钓》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招手”之意时,学生理解时呈现了异议。一种意见认为,“招手”指挥,意思是:呀,别过来,别吓跑了小鱼儿!另一种意见认为,“招手”就是招手,意思是:嘘,别出声,凑过来,我指给你看!这时,教师可就此对学生说明:数年来,“招手”之意一直存有异议,许多专家、学者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今天大家的理解也不一致,你们能不能展开一场辩论,摆摆自己的理由呢?学生沉思片刻后,两派学生引“经”据“典”,开始唇枪舌战,思维在争辩中碰撞,语言在交锋中砥砺。
3. 给学生选择、表现的机会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所选择,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表现,让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志、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
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选择,自我表现,主动发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减少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开放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思考、探究、发现、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将来才会有选择地学习,才能在自主学习中体现创造性。可以选择内容,可以选择学法,可以选择理解,可以选择练习,可以选择伙伴。就学习方法而言,它是因人而异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当规定学生用什么方法,而是要给学生自主选择学法的自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选择,鼓励他们运用自己觉得有效的方法学习,以不断优化学法,提高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比如同样是学习课文,有的同学习惯圈圈划划点点,边读边点评;有的同学习惯边读边想边和同学讨论交流;有的同学喜欢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开来;有的同学喜欢从课后的思考作业学进去。在表述学习结果时,有的同学可以用有感情的朗读来告诉大家自己的体会;有的同学可以用图画来说明课文的意思;有的同学可以用要点归纳的方法来理清课文的脉络……无论哪种,我们都应允许并给予适当指导,让学生真正地读书、思考、创造。
4. 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 这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中,要开展书法、朗诵、故事、手抄报、作文等兴趣活动,让学生的特长在活动中培养,并定期开展作品展览,把学生“推上讲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5.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来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是强调学以致用,勇于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布置作业时,不应仅仅着眼于文字摘抄和解题训练,必须赋予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课题。如专题采访、调查报告、小制作、社会公益活动、汇报演出、主题绘画、摄影活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作业内容。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地去完成适合自己生活的作业,且在完成的过程中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这些贴近生活、重在实践的作业,让学生设计、分析、思考、行动,这些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很有效果,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酸甜苦辣却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