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空间优化是指以科学人文的规划理念,立足有利于幼儿发展和安全的原则,从空间价值、空间规划、空间利用方面优化幼儿游戏的空间,从而为幼儿提供可以尽情自主、自由游戏的场所。我园从园级管理层面和班级教师层面分别提出解决策略,通过不断优化的游戏空间,实现幼儿与空间的对话、与材料的对话,使幼儿园有限的游戏空间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
一、幼儿园管理层面:资源统整,放大效益
1.优化游戏空间的创设与功能开发。游戏空间是指在幼儿园中占据一定场所位置,由一定长宽高维度的物质形态所构成的可以供幼儿自主游戏的活动场所,包括幼儿园的室外与室内空间。每一所幼儿园的建筑空间都有自己的特色,为做到系统创设和功能开发,第一步我们是从空间位置和面积来“理”。也就是对幼儿园所有可能被用来开展自主游戏的空间进行梳理,小到公共活动室、走廊、楼梯、厅堂,大到操场、花园、幼儿园的周边环境等,并对这些空间可能发挥出来的游戏功能进行预测。例如:在户外游戏场地的创设中,我们首先将全园户外场地按种类划分,测量面积并统计好。我们发现,我园户外空间虽然很大,但分散在园所建筑的四周,都是小块场地,没有大的游戏场地,而且很多空间被低矮的灌木丛占据,空间利用率很低。摸清了实情后,我们将部分场地的灌木去除,并整体规划,对各个场地游戏功能进行初步预设。第二步是以儿童视角来“选”。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从幼儿园方便管理的角度来选,更多是从孩子是否喜欢或者是否方便游戏等角度来考虑,还包括请孩子来选,请他们去实地玩一玩,看看光照是否合适,使用水源、材料是否方便,是否会相互干扰等。例如:我们将户外游戏场地创设的方案图文并茂展示出来供教师讨论,说一说孩子会不会喜欢,玩起来是不是方便,有什么安全隐患等,然后初选确定场地。在进行初步创设以及材料投放后,再让幼儿试玩。最终,我们按照幼儿园原有的自然环境和场地,巧妙借用小山坡、小树林、菜园、草坪等,设置了“密林玩家”“小小兵”“彩虹木屋”“建筑天地”“小小乐园”等七个游戏区域,深受孩子喜爱。第三步是以游戏情境来“串”。这里的“串”是指将游戏区域以情境或材料等方式串联,以最科学、合理的方式确定下来,达到功能、效益最大化。例如:游戏区“密林玩家”和“休闲吧”之间有一个小菜园,使得两个区域自然相连,两个区域的游戏都可以产生去菜园摘菜等情节;“密林玩家”边上的小路和空地上都画上了模拟的交通路线和标志,再加上小车子的提供,更是让整个游戏区域都串联起来,幼儿可以骑着车上街买菜、去朋友家玩、上班,等等。通过“理、选、串”三步,我园充分挖掘现有空间资源,在安全的前提下,满足了幼儿各种游戏活动的需要,实现了功能最大化。
2.盘活公共区域的活力和利用价值。公共区域是指利用走廊、大厅、专用活动室等公用场所而创设的游戏区域,一般为全园幼儿公用或者相邻班级使用。我园和很多幼儿园一样也创设了公共游戏区域,但存在“创而不用”的现象。为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首先,我们引领教师树立“打破班级、年段界限”的意识,不仅相邻班级可以一起游戏,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也可以共同开展自主游戏。例如:我园二楼走廊是一个公共游戏区,创设了“百叶龙剧场”“石头玩家”“扎染坊”等区域,只适合大班幼儿游戏,使用率不高。为此,我们尝试改变,保留了小中大年龄段幼儿都可以玩的“百叶龙剧场”,将“石头玩家”“扎染坊”等区域改成非固定式游戏场地,不确定游戏主题和内容,这样,小中大年龄段的幼儿都可以进区域游戏,提高了空间利用价值。其次,树立“共享资源、交流分享”的理念,不仅共享游戏空间、游戏材料,还共享同伴资源、教师资源。各班幼儿可以一起分享游戏故事,教师可以一起探讨观察、援助策略等。例如:我们组织开展了中(2)班和大(2)班在二楼公共游戏区域的游戏开放活动,大家共同研讨“材料提供适宜性”“如何鼓励支持中、大班幼儿交往”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们体验共享资源的快乐,从而更愿意为公共游戏区域出力,发挥公共游戏区的实效。再次,我们探索形成一套管理的模式。公共游戏区域的使用,涉及全园班级,其中的人力、物力资源需要合理分配,幼儿园管理层面要以统整的格局,编织全园的自主游戏网络,实现公共游戏区域效益最大化。例如:我们在游戏时间上采用两周一轮换的方式,鼓励教师积极观察、指导幼儿游戏,促使幼儿玩得更加深入。又如,在场地轮换选择上,我们将全园的公共游戏区域按上下午时间段划分,然后请班级教师自主选择一学期的游戏时间,先选先得,以两周为单位,也就是一个班级一学期差不多可以轮到十个公共游戏区域。这样一来,所有的游戏区域都满负荷利用。
二、班级教师层面:适度开放,实现对话
1.游戏空间“梯度开放”。自主游戏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他们对游戏空间和场地具有使用权,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在游戏前自己规划、安排场地,这就必须提高游戏空间的开放程度,但是,过度开放又不利于游戏活动的开展。我们将游戏空间的优化,分成三种类型的场地预设,完成游戏空间“梯度开放”,不仅有利于幼儿顺利开展游戏,而且能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发展幼儿合理利用空间的能力。第一种是固定式游戏场地。如“百叶龙剧场”区是完全预设好的,有内容,有材料,幼儿只要进区就可以直接开展游戏。这种创設好的环境为幼儿游戏提供了保障,节约了时间,给孩子开展游戏起到了环境暗示的作用。第二种是半固定式游戏场地。教师根据场地情况设置部分游戏标记牌或背景,比如一张小床,这里可以是医院,可以是娃娃家,也可以是幼儿园。这种半固定的环境设置给了幼儿再次建构新环境的机会,也给了孩子想象、拓展的空间。第三种是非固定式游戏场地。这是指游戏环境事先没有设置好,可能只是随意放置了一张桌子和几块垫子,需要幼儿在每次游戏前自主选择游戏场地,规划游戏环境,这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创设、建构游戏环境的机会。同时,小班预设的场地相对多一些,中、大班逐步减少。
2.材料空间“开放自主”。游戏材料不仅能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思,引起幼儿的游戏联想和游戏行动。那么,在空间位置上材料如何摆放才能使得幼儿更加自主呢?我们采用的第一种方式是超市材料架。我们尝试了超市货架式的材料投放方式,增加材料取放的开放性和自主性。教师把所需要的游戏材料都呈现给幼儿,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以及游戏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操作游戏材料,给予幼儿游戏中充分、自由选择材料的权利。第二种方式是游戏材料库。我们创设了幼儿园游戏材料库,将日常收集的废旧材料清洗干净分门别类放到材料库中,让幼儿和教师有更多自主选择游戏主题与材料的机会,也减轻了教师工作量,同时避免教室里堆积大量暂时不用的材料。第三种方式是游戏箱。当幼儿产生新游戏时,为了让幼儿能够积累经验,逐步推动游戏的发展,教师给孩子一个整理箱,随着游戏的发展分层次逐步投放材料,促使幼儿不断产生新的游戏情节与游戏方法。
一、幼儿园管理层面:资源统整,放大效益
1.优化游戏空间的创设与功能开发。游戏空间是指在幼儿园中占据一定场所位置,由一定长宽高维度的物质形态所构成的可以供幼儿自主游戏的活动场所,包括幼儿园的室外与室内空间。每一所幼儿园的建筑空间都有自己的特色,为做到系统创设和功能开发,第一步我们是从空间位置和面积来“理”。也就是对幼儿园所有可能被用来开展自主游戏的空间进行梳理,小到公共活动室、走廊、楼梯、厅堂,大到操场、花园、幼儿园的周边环境等,并对这些空间可能发挥出来的游戏功能进行预测。例如:在户外游戏场地的创设中,我们首先将全园户外场地按种类划分,测量面积并统计好。我们发现,我园户外空间虽然很大,但分散在园所建筑的四周,都是小块场地,没有大的游戏场地,而且很多空间被低矮的灌木丛占据,空间利用率很低。摸清了实情后,我们将部分场地的灌木去除,并整体规划,对各个场地游戏功能进行初步预设。第二步是以儿童视角来“选”。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从幼儿园方便管理的角度来选,更多是从孩子是否喜欢或者是否方便游戏等角度来考虑,还包括请孩子来选,请他们去实地玩一玩,看看光照是否合适,使用水源、材料是否方便,是否会相互干扰等。例如:我们将户外游戏场地创设的方案图文并茂展示出来供教师讨论,说一说孩子会不会喜欢,玩起来是不是方便,有什么安全隐患等,然后初选确定场地。在进行初步创设以及材料投放后,再让幼儿试玩。最终,我们按照幼儿园原有的自然环境和场地,巧妙借用小山坡、小树林、菜园、草坪等,设置了“密林玩家”“小小兵”“彩虹木屋”“建筑天地”“小小乐园”等七个游戏区域,深受孩子喜爱。第三步是以游戏情境来“串”。这里的“串”是指将游戏区域以情境或材料等方式串联,以最科学、合理的方式确定下来,达到功能、效益最大化。例如:游戏区“密林玩家”和“休闲吧”之间有一个小菜园,使得两个区域自然相连,两个区域的游戏都可以产生去菜园摘菜等情节;“密林玩家”边上的小路和空地上都画上了模拟的交通路线和标志,再加上小车子的提供,更是让整个游戏区域都串联起来,幼儿可以骑着车上街买菜、去朋友家玩、上班,等等。通过“理、选、串”三步,我园充分挖掘现有空间资源,在安全的前提下,满足了幼儿各种游戏活动的需要,实现了功能最大化。
2.盘活公共区域的活力和利用价值。公共区域是指利用走廊、大厅、专用活动室等公用场所而创设的游戏区域,一般为全园幼儿公用或者相邻班级使用。我园和很多幼儿园一样也创设了公共游戏区域,但存在“创而不用”的现象。为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首先,我们引领教师树立“打破班级、年段界限”的意识,不仅相邻班级可以一起游戏,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也可以共同开展自主游戏。例如:我园二楼走廊是一个公共游戏区,创设了“百叶龙剧场”“石头玩家”“扎染坊”等区域,只适合大班幼儿游戏,使用率不高。为此,我们尝试改变,保留了小中大年龄段幼儿都可以玩的“百叶龙剧场”,将“石头玩家”“扎染坊”等区域改成非固定式游戏场地,不确定游戏主题和内容,这样,小中大年龄段的幼儿都可以进区域游戏,提高了空间利用价值。其次,树立“共享资源、交流分享”的理念,不仅共享游戏空间、游戏材料,还共享同伴资源、教师资源。各班幼儿可以一起分享游戏故事,教师可以一起探讨观察、援助策略等。例如:我们组织开展了中(2)班和大(2)班在二楼公共游戏区域的游戏开放活动,大家共同研讨“材料提供适宜性”“如何鼓励支持中、大班幼儿交往”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们体验共享资源的快乐,从而更愿意为公共游戏区域出力,发挥公共游戏区的实效。再次,我们探索形成一套管理的模式。公共游戏区域的使用,涉及全园班级,其中的人力、物力资源需要合理分配,幼儿园管理层面要以统整的格局,编织全园的自主游戏网络,实现公共游戏区域效益最大化。例如:我们在游戏时间上采用两周一轮换的方式,鼓励教师积极观察、指导幼儿游戏,促使幼儿玩得更加深入。又如,在场地轮换选择上,我们将全园的公共游戏区域按上下午时间段划分,然后请班级教师自主选择一学期的游戏时间,先选先得,以两周为单位,也就是一个班级一学期差不多可以轮到十个公共游戏区域。这样一来,所有的游戏区域都满负荷利用。
二、班级教师层面:适度开放,实现对话
1.游戏空间“梯度开放”。自主游戏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他们对游戏空间和场地具有使用权,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在游戏前自己规划、安排场地,这就必须提高游戏空间的开放程度,但是,过度开放又不利于游戏活动的开展。我们将游戏空间的优化,分成三种类型的场地预设,完成游戏空间“梯度开放”,不仅有利于幼儿顺利开展游戏,而且能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发展幼儿合理利用空间的能力。第一种是固定式游戏场地。如“百叶龙剧场”区是完全预设好的,有内容,有材料,幼儿只要进区就可以直接开展游戏。这种创設好的环境为幼儿游戏提供了保障,节约了时间,给孩子开展游戏起到了环境暗示的作用。第二种是半固定式游戏场地。教师根据场地情况设置部分游戏标记牌或背景,比如一张小床,这里可以是医院,可以是娃娃家,也可以是幼儿园。这种半固定的环境设置给了幼儿再次建构新环境的机会,也给了孩子想象、拓展的空间。第三种是非固定式游戏场地。这是指游戏环境事先没有设置好,可能只是随意放置了一张桌子和几块垫子,需要幼儿在每次游戏前自主选择游戏场地,规划游戏环境,这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创设、建构游戏环境的机会。同时,小班预设的场地相对多一些,中、大班逐步减少。
2.材料空间“开放自主”。游戏材料不仅能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思,引起幼儿的游戏联想和游戏行动。那么,在空间位置上材料如何摆放才能使得幼儿更加自主呢?我们采用的第一种方式是超市材料架。我们尝试了超市货架式的材料投放方式,增加材料取放的开放性和自主性。教师把所需要的游戏材料都呈现给幼儿,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以及游戏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操作游戏材料,给予幼儿游戏中充分、自由选择材料的权利。第二种方式是游戏材料库。我们创设了幼儿园游戏材料库,将日常收集的废旧材料清洗干净分门别类放到材料库中,让幼儿和教师有更多自主选择游戏主题与材料的机会,也减轻了教师工作量,同时避免教室里堆积大量暂时不用的材料。第三种方式是游戏箱。当幼儿产生新游戏时,为了让幼儿能够积累经验,逐步推动游戏的发展,教师给孩子一个整理箱,随着游戏的发展分层次逐步投放材料,促使幼儿不断产生新的游戏情节与游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