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感兴趣才能持续下去,否则,对学习的内容没有兴趣,即使坚持或强迫,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 兴趣;心理期望;情感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为只有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才能积极的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兴趣可以使整个认识活动积极化……”教师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欢乐声中拨心弦,深思之后获真知.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认为下面几个方面值得商榷.
  一、用真挚的情感调动兴趣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密切联系着.可以说,积极的情感是兴趣浓厚的增进剂,因为情感积极既能够增加兴趣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又能保持兴趣的稳定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也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这些话都揭示了兴趣与情感的关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学生心理,创造适当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古印度国王酷爱下棋,但却苦于棋无对手,于是向全国悬赏下棋高手.一个青年人赢了国王,国王许诺答应他一个要求.青年人说他的要求不高,他要国王给他麦粒,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以此类推,每格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格的2倍,一直放到第64格.国王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过不久,大臣气急败坏地跑过来对国王讲,全国仓库的麦子都不够给这个人,而且这个数字大得超过了恒河沙滩上的沙粒.学生们马上饶有兴趣地展开了短时间的激烈讨论.他们对故事中麦粒的计算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老师不失时机地指出必须使用“乘方”这种新的运算才能算出每格棋盘上的麦粒,最后求和.这充分引起了学生对于新知识“有理数的乘方”的期待与迫切学习之情.这节课就是通过介绍生动而有趣的数学传说,创设了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产生想学、好学的心理,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转化兴趣
  一切事物都以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兴趣也不例外 .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把听课兴趣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这是常有的事. 正如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课堂教学如果组织的不好,学生很可能表面上看着是在上课,心里却是在想着自己的事情,或者干脆什么都不想.”学生在课堂里常常沉浸在“教育梦”里,看着似乎专心致志,其实根本心不在焉,不是在领会所学的教材,而是在想他认为美妙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随机应变的教学技巧为媒介,把学生课堂“转化了的兴趣”再转化过来.
  在教学中常用的转化兴趣的手段有:(1)别开生面的开头法,用情景导入式、谜语导入式、实验导入式、复习导入式、直接导入式、悬念导入式等形式开头,以引发学生听课的兴趣.正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2)艺术表达法,把讲、听、诵结合起来,活跃气氛,增强大家的欣赏兴趣.(3)形象直观法,灵活运用教具、图片等进行讲授,启发学生的兴趣.(4)循循善诱法,适当的运用提问、反问,调动学生的思想兴趣.(5)提纲挈领的结尾法,每课结束前,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地进行归纳,保持大家的持久兴趣.
  三、用心理期望满足兴趣
  所谓心理期望,是指人们对自己关心、感兴趣和期待事物的发展趋势和结果所产生的一种美好愿望.而我们知道:学生一旦来到学校,普遍都存有一个共同的心理——求知. 但是学什么,怎么学?大多数学生就不太明确,这只是一种期望,如何利用这种期望满足学生的兴趣,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引发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的创设具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在授课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所谓的“不协调”,引发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例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可设计一个猜是什么三角形的练习:第一个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猜出是直角三角形;第二个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又猜出是钝角三角形;第三个只露出一个锐角,学生也随口说出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抽出这个三角形,一看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学生感到好奇,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开始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创造一种特别的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进而把注意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
  其次,要满足学生的求用心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想知道各种各样的事,更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他们身边的一些问题.教师就应充分利用这种心理,组织学生阅读有关读物,对一些现象用数学知识去解释,通过这些方法,既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能满足学生的求用心理.
  再次,要满足学生的求近心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准确抓住学生的心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急学生之难,答学生之疑,解学生之惑.
  最后,要满足学生的求尊心理.人都有自尊心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保护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多表扬,少批评,避免挖苦、指责,多用“我们要”、“这就要求我们……”一类的共勉语言,缩小师生间的差距,让学生愿意接近你,把你当成良师益友,达到心理和谐,教学和谐,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既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又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目前中职数学教学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学生普遍存在数学知识和能力严重缺失,缺乏学习兴趣和信心,数学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而数学学习困难的现象,其成因和转化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本文从元认知理论的角度探讨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策略,以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中职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元认知成因  元认知(metacognition)概念是1978年弗莱维尔提出的.它是对认知的认知,
动校正是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其精确性直接影响到水平叠加能否对干扰波进行有效压制,同时它也是一种用于速度分析的手段。常规动校正处理是利用DIX双曲线公式
对比国内外的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水平之后发现,烟草行业在信息化水平方面还是处于一定的领先地l位的,目前我国的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在信息传输方面和技术设备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
【摘要】数学分析中的一些内容是造成数学分析整个学科学困的原因.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解决数学分析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文章列举了造成数学分析学困的四个常见内容和解决办法,对它们采取的办法同时可以指导解决其他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数学分析;学困;解决策略
矿业开发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给资源环境带来了损害,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自然平衡,引发大量的环境地质灾害等问题.通过对矿业开发的环境地质评价的研
以17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不同叶位叶片面积和叶干重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的生育期和产量影响均较大,在不同播期条件下每穗小穗数、每小穗粒数
对田旋花种子的发芽试验证明,当年生种子有极高的硬实率,室内越冬的种子其硬实率有所下降;在土壤中经过越冬的种子硬实率下降明显,但种子活力下降较大;在土壤中, 上层(0~5 cm)
指出了南阳市水利发展存在的重建轻管、轻区域性治理、水资源环境恶化和轻水资源的商品属性问题,提出了创新治水理念、创新治水思路、创新治水实践和创新治水投入机制建议。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亲自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价值标准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前
本文主要介绍混流式机组金属肘管在施工现场,利用金属肘管安装支墩进行肘管组合、安装、调整的工作过程,本着减少安装过程中工作量以及缩短工期的原则,解决了安装过程中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