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要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些无疑规定了作文教学的原则,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阐述了作文教学的方法。可是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
一、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写作状况:多数同学对写作不感兴趣,提起作文凝眉瞪眼,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感而发,通常只是“任务式”的完成作文而已。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是空话连篇,没有真情实感:要么是“格式化”严重,“写实”变成了“写死”;“联想”变成了“假想”;“童稚”变成了“幼稚”,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教师教学状况:(1)教师没有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作文教学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2)、作文教学没有形成科学的写作训练体系。诸如语言和思维训练体系;观察分析表达的训练体系;写作能力训练体系;文体训练体系;读写结合的训练体系。(3)、学生没有写作提高的渐递梯度,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4)、教师批改作文形式单一,批改时间长,反馈不及时,忽视评价机制,因而教师辛辛苦苦却做了许多无用功。
二、作文教学原因探究
造成作文教学如此尴尬的局面,原因固然很多,但从本人二十几年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教研工作的体会,大致归结如下几方面:
其一、学校重视不够,没有把作文教学纳入正常的管理和检查之中。教导处很少或根本不听作文课,渐渐的作文教学便被淡化。
其二、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理解不深,忽视了阅读和写作是有机结合的基本理念。阅读教学中教师架空的分析和讲解,使作为“范例”的美文被破坏。学生读课文了,甚至是不厌其烦的读了;教师分析了,而且是深入浅出的分析了,但由于“读”的目标不明确,分析没有抓住主旨。这样,学生既没有没有真正的思考,又没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如何能提高。作文教学要么是按框子“框”学生,从技巧、方法上讲几大文体的布局谋篇,要么是彻底放手让学生“随心所欲”,学生对写作根本不赶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了。
其三、多数学生不愿意读书,甚至拿起课本就头疼,课堂上尚且被动的去读,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部分喜欢读书的同学,读书也没有计划性,把好多美文只是当作愉悦的“快餐”,没有思考,没有动笔,读其四、教师评价作文形式的“单一”和“苛刻”,也让部分学生厌倦作文。教师总是用自己的思维和见解去解读几十名(甚至是近百名)学生的作文,而且总是从立意深远、文辞优美、逻辑性强等去拔高学生的作文,致使许多学生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从而对作文产生畏惧情绪。
三、提高作文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加强作文教学管理是关键。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如果教师对作文教学像对阅读教学那样认真备课、上课,作文教学还会有如此状况吗?《课标》对作文教学有明确要求,写作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作教学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批和互批中提高写作能力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习研究《课标》,按《课标》要求指导学生写作。当然,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教师要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为写作积累素材。比如:有的同学曾在《聆听,其实很快乐》的作文中这样写到:“夕阳西下,听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无奈轻叹”;听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吟咏抑郁;听苏轼“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豪迈雄浑……由此可见,阅读课也好,作文课也罢,教师教给学生的主要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何况语文教学更多时候追求的是一种意境,而不是像数学题那样追求标准答案,语文教学如果一味刻意去追求透彻明白,相反还破坏了文本的意境美。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另一重要途径就是引导并教会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做摘记、记日记、写随笔的习惯。教师不仅要把《课标》推荐的阅读篇目,有计划的让学生阅读,把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并书写读书的体会。同时还要适当做拓展阅读,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写作与此同理,只有积累大量的素材,引来源头活水,作文时才能旁征博引,得心应手。
学生习作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批改评价的问题了。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采取抽批、面批、自批、互批、共批等方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到作文修改评价中来,让他们亲自体会修改作文的快乐。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坚持以赏识为主的原则,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表达交流的能力,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久而久之,就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了。
总之,要改变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教师一定要多学习、多思考,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积极地人生态度去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让作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语文教学硕果累累。
一、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写作状况:多数同学对写作不感兴趣,提起作文凝眉瞪眼,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感而发,通常只是“任务式”的完成作文而已。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是空话连篇,没有真情实感:要么是“格式化”严重,“写实”变成了“写死”;“联想”变成了“假想”;“童稚”变成了“幼稚”,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教师教学状况:(1)教师没有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作文教学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2)、作文教学没有形成科学的写作训练体系。诸如语言和思维训练体系;观察分析表达的训练体系;写作能力训练体系;文体训练体系;读写结合的训练体系。(3)、学生没有写作提高的渐递梯度,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4)、教师批改作文形式单一,批改时间长,反馈不及时,忽视评价机制,因而教师辛辛苦苦却做了许多无用功。
二、作文教学原因探究
造成作文教学如此尴尬的局面,原因固然很多,但从本人二十几年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教研工作的体会,大致归结如下几方面:
其一、学校重视不够,没有把作文教学纳入正常的管理和检查之中。教导处很少或根本不听作文课,渐渐的作文教学便被淡化。
其二、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理解不深,忽视了阅读和写作是有机结合的基本理念。阅读教学中教师架空的分析和讲解,使作为“范例”的美文被破坏。学生读课文了,甚至是不厌其烦的读了;教师分析了,而且是深入浅出的分析了,但由于“读”的目标不明确,分析没有抓住主旨。这样,学生既没有没有真正的思考,又没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如何能提高。作文教学要么是按框子“框”学生,从技巧、方法上讲几大文体的布局谋篇,要么是彻底放手让学生“随心所欲”,学生对写作根本不赶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了。
其三、多数学生不愿意读书,甚至拿起课本就头疼,课堂上尚且被动的去读,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部分喜欢读书的同学,读书也没有计划性,把好多美文只是当作愉悦的“快餐”,没有思考,没有动笔,读其四、教师评价作文形式的“单一”和“苛刻”,也让部分学生厌倦作文。教师总是用自己的思维和见解去解读几十名(甚至是近百名)学生的作文,而且总是从立意深远、文辞优美、逻辑性强等去拔高学生的作文,致使许多学生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从而对作文产生畏惧情绪。
三、提高作文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加强作文教学管理是关键。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如果教师对作文教学像对阅读教学那样认真备课、上课,作文教学还会有如此状况吗?《课标》对作文教学有明确要求,写作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作教学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批和互批中提高写作能力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习研究《课标》,按《课标》要求指导学生写作。当然,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教师要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为写作积累素材。比如:有的同学曾在《聆听,其实很快乐》的作文中这样写到:“夕阳西下,听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无奈轻叹”;听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吟咏抑郁;听苏轼“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豪迈雄浑……由此可见,阅读课也好,作文课也罢,教师教给学生的主要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何况语文教学更多时候追求的是一种意境,而不是像数学题那样追求标准答案,语文教学如果一味刻意去追求透彻明白,相反还破坏了文本的意境美。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另一重要途径就是引导并教会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做摘记、记日记、写随笔的习惯。教师不仅要把《课标》推荐的阅读篇目,有计划的让学生阅读,把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并书写读书的体会。同时还要适当做拓展阅读,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写作与此同理,只有积累大量的素材,引来源头活水,作文时才能旁征博引,得心应手。
学生习作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批改评价的问题了。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采取抽批、面批、自批、互批、共批等方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到作文修改评价中来,让他们亲自体会修改作文的快乐。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坚持以赏识为主的原则,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表达交流的能力,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久而久之,就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了。
总之,要改变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教师一定要多学习、多思考,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积极地人生态度去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让作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语文教学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