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只有掌握了概念的本质属性,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倍“作为生活概念,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对“倍”的理解实际上是对除法意义的拓展,就像“比多少”是对减法意义的拓展一样。理解了“倍”的意义,就能理解除法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平均分问题,也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倍数关系)。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主题情境图中的素材,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要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画一画、摆一摆、圈一圈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找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让学生经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身经历“倍”的形成过程,逐步形成对“倍”的认识。
在上课时,我首先引入情境:快乐的动物。开门见山让孩子观察猴子和鸭子之间的关系,学生说:猴子比鸭子少3只,另一个孩子说:鸭子比猴子多3只,还有几个学生说:猴子比鸭子多3倍。这是我顺势引出:多3只和多3倍一样吗?有学生马上说:不一样,应该说多1倍。好厉害的学生!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倍”是第一次听到,所以完全不理解。接着,我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我也在黑板上用紅色圆片表示猴子数量,用白色圆片表示鸭子数量。让学生分一分,6里面有几个3,并板书:6里面有2个3,也就是把猴子的只数看作1份,鸭子的只数就有这样的2份,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从而引出倍数,再和除法意义联系起来,可以用“6÷3=2”来表示。最后做强化训练:让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几倍”,再列式计算:8÷2=4。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同桌互说、个人独立说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学会说:2表示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4表示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
教学到此,学生的表达都很好了,但真的完全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了吗?还得验证一下。于是我提出问题:仔细观察,鸭子的只数是松鼠的几倍。请画一画,并列式计算。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我下去巡视,发现还有部分孩子画错了,还是对以什么为标准分一分不是很懂。这就是我本节课上课时忽视的地方:都以为孩子们自然会以少的只数为标准去分,但是孩子们还是不是很清楚。在下一节课是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不要认为很简单,要花心思想办法让孩子们都理解并能运用会解决问题,而每一节都会有不足之处,认真反思,积极改正,这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感。
在上课时,我首先引入情境:快乐的动物。开门见山让孩子观察猴子和鸭子之间的关系,学生说:猴子比鸭子少3只,另一个孩子说:鸭子比猴子多3只,还有几个学生说:猴子比鸭子多3倍。这是我顺势引出:多3只和多3倍一样吗?有学生马上说:不一样,应该说多1倍。好厉害的学生!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倍”是第一次听到,所以完全不理解。接着,我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我也在黑板上用紅色圆片表示猴子数量,用白色圆片表示鸭子数量。让学生分一分,6里面有几个3,并板书:6里面有2个3,也就是把猴子的只数看作1份,鸭子的只数就有这样的2份,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从而引出倍数,再和除法意义联系起来,可以用“6÷3=2”来表示。最后做强化训练:让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几倍”,再列式计算:8÷2=4。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同桌互说、个人独立说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学会说:2表示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4表示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
教学到此,学生的表达都很好了,但真的完全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了吗?还得验证一下。于是我提出问题:仔细观察,鸭子的只数是松鼠的几倍。请画一画,并列式计算。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我下去巡视,发现还有部分孩子画错了,还是对以什么为标准分一分不是很懂。这就是我本节课上课时忽视的地方:都以为孩子们自然会以少的只数为标准去分,但是孩子们还是不是很清楚。在下一节课是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不要认为很简单,要花心思想办法让孩子们都理解并能运用会解决问题,而每一节都会有不足之处,认真反思,积极改正,这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