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来源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bei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存在着互通性,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合到思政教育中,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思政课程的教育实效性,同时还能够有效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基于此,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需求和困境,提出两者融合创新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地方中职院校教育发展,一定程度弥补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不足.新时代发展建设对地方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中职院校需要以推动教育改革为载体,切实发挥自身多方面的教育优势,并结合现阶段专业设置现状及问题,建立新的教育发展体系,进一步解决地方中职院校专业设置相关问题,提高地方中职院校基础教育水平.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黑龙江俄语教学出现萎缩现象.通过调研对黑龙江省俄语开设现状及其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俄语教育教学的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为黑龙江中学俄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隐性知识是与显性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形态,通常是个体无意识、自动获得的,并对人的行为习惯产生潜在的、长期的影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隐性知识无处不在.中小学教材中也存在大量的隐性知识.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教材中的隐性知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对统编语文教材《小猴子下山》一文中存在的不恰当隐性知识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调查结果看出,课文中的隐性知识对部分学生的行为判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最后,给任课教师和教材编写者提出教育建议,即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知识,同时也要注重隐性知识,以期达成全面发展的教育
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目的是彰显教学的价值,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小学英语教学过多地强化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淡化人文教育功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采用丰富人文知识,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挖掘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开展人文体验,催生学生的人文行为的教学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融合发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成人为学前儿童选择动画片能减少或避免学前儿童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幼儿教师和家长的调查发现,成人为学前儿童选择动画片的过程中出现了选择主动性不够,尚存在绝对选择权,缺乏专业的、权威的、可操作的选择标准,选择动画片的类型受限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履行选择职责,关注学前儿童需求,提高动画片质量,实施国产动画片分级制度,构建动画片资源库,为家长提供相关支持等改进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古老文明的记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绝迹的危险,世界各国都应予以高度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图书馆作为传播和发展文化的机构,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使命也是应尽的义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为切入点,就高校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展开研究,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在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医药类高校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场所,应抓住历史机遇,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中医药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医药档案,就是中医药类高校应该大力建立健全的.中医药类高校要从三个方面来建设与管理中医药档案:第一,抓住机遇,将传承与建设相结合;第二,抓好细节,将收集与研究相结合;第三,抓紧时机,将利用与推广相结合.
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这六个方面,它既传承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风貌,又蕴含了新的时代特点,已经成为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以科学家精神的本真要义为切入点,阐明科学家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路径.
高校大学生思政话语体系创新,是解决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基础难题的有效方式.高校方面应针对当前教育困境做好深度教育分析,进一步结合对思政话语体系创新核心特点的分析,掌握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方向,完善高校思政话语体系内容及结构,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融入新时代教育发展环境.
多元文化发展构筑了多彩的文化世界.以文化发展为核心,推动多元文化与思政教育充分融合,是未来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之一.高校应围绕多元文化发展进行科学教育布局,在充分了解多元文化对思政教育实际影响的同时,发挥多元文化教育引导优势,提高多元文化的教育影响力,基于多元文化发展创新思政教育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