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学生眼中,数学常常给他们带来一种枯燥的感觉。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体。而课堂的导入部分又是整堂课成败的关键,好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堂上的导入部分,并且针对不同的课要设计不同的导入,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新奇、有兴趣。
一、激趣导入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每堂课的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国王,自认为棋艺很高,所以就下了道旨意说:谁要赢了国王,国王就会达成他一个愿望。后来就有一个年轻人真的赢了国王,而他的要求就是在棋盘上放麦粒。在棋盘的第一格上放1粒,在第二格上放2粒,在第三格上面放4粒,然后是8粒,以此类推,一直到64格,他只要棋盘上的麦粒。此时老师就可以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他的要求怎么样吗?”大部分同学都会觉得这个要求太简单了,那么老师可以继续讲:你们和这个国王想到一块儿去了,国王也觉得他傻。但是那个年轻人却说恐怕把整个国库的麦粒加起来都不够吧!此时学生就会感到疑惑,老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地引出本堂课的内容。
这样用故事形式的引入,并适当地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并掌握新知识。当然这里的“导入”不能哗众取宠,要紧紧联系课堂得重要知识点,“一语中的”方可达到预期目的。
二、实物直观法导入
实物直观法就是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促使他们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以获得较深的感受。例如,在讲“从问题到方程”时,首先演示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在天平左侧放上一袋食盐,让学生在右侧放砝码去称出这袋食盐的质量,当天平达到平衡时,我们就可以读出这袋食盐的质量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当天平平衡时,左边物体的质量跟右边砝码的质量是一样的,从而引出方程的内容;而在讲七上的“展开图”時,为了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理解正方体展开图的几种情况,老师可以利用数学实验手册,让学生将手册上的展开图逐一撕下来,并马上验证能否拼出一个正方体。通过学生的操作,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老师可以适时的加以概括得出“1 4 1”型、“2 3 1”型、“2 2 2”型以及“3 3”型,这样就能很自然的让学生得出这部分的新内容。这种方法比较直观形象,能够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三、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导入
众所周知,语文是学习各类学科的工具。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适当的运用语文中的一些内容,例如在讲“图形的运动”时,先以给学生出示一条谜语,银线根根长又细,上接天来下着地,线长不能放风筝,线细不能织布匹,给学生讨论猜谜语,得出谜底应该是雨,但是我们观察生活中的雨都是一滴一滴的,怎么会是银线呢?学生就回答,因为雨点在运动,而且运动的很快,那么这就引出了这节课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物体的运动,而通过刚才同学的回答就可以知道物体运动中的一个知识点:点动成线。
又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引用《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的例子,这个在小学里已经涉及过了,因此可以先让学生翻译,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部分学生会用小学里的算术方法去做,或者就是用列举法把符合条件的情况一种一种列举出来,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做出来,但是都比较烦,此时老师就可以提出能不能用我们才学的方程组来解决问题呢?学生马上就会想到怎样列这道题的方程组,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的简便。
再例如在讲“从三个方向看”时可以引用小学里学生就已经学过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老师可以先让语文课代表翻译一下,然后提问:“这个诗人是怎么来看这座山的?”学生回答:横看、侧看、远看、近看、身处山中看。那么此时老师就可以提出来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从多个角度看物体,从而揭示课题——从三个方向看。
四、类比的方法导入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前后的知识的联系,由已知的推导出未知的新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第理解新内容。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时,由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有雷同的地方,所以我们可以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来类比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先让学生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把等号变为不等号,得到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过程虽然简短,但是这就让学生将新内容与之前已经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联系到了一起,激励学生自己去比较并学习新知识。又如在相似三角形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探索归纳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在类比中感知知识点,学生更易掌握。在多边形这节课中,对于多边形的相关定义和性质,教师可不必直接给出,也可以引导学生类比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内角、外角,来得出多边形的相关知识点。
杨振宁曾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一名成功的数学教师,若能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好一个导入部分,让数学课充满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数学课堂就会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有吸引力的数学课堂将会让老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区初级中学)
一、激趣导入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每堂课的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国王,自认为棋艺很高,所以就下了道旨意说:谁要赢了国王,国王就会达成他一个愿望。后来就有一个年轻人真的赢了国王,而他的要求就是在棋盘上放麦粒。在棋盘的第一格上放1粒,在第二格上放2粒,在第三格上面放4粒,然后是8粒,以此类推,一直到64格,他只要棋盘上的麦粒。此时老师就可以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他的要求怎么样吗?”大部分同学都会觉得这个要求太简单了,那么老师可以继续讲:你们和这个国王想到一块儿去了,国王也觉得他傻。但是那个年轻人却说恐怕把整个国库的麦粒加起来都不够吧!此时学生就会感到疑惑,老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地引出本堂课的内容。
这样用故事形式的引入,并适当地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并掌握新知识。当然这里的“导入”不能哗众取宠,要紧紧联系课堂得重要知识点,“一语中的”方可达到预期目的。
二、实物直观法导入
实物直观法就是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促使他们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以获得较深的感受。例如,在讲“从问题到方程”时,首先演示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在天平左侧放上一袋食盐,让学生在右侧放砝码去称出这袋食盐的质量,当天平达到平衡时,我们就可以读出这袋食盐的质量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当天平平衡时,左边物体的质量跟右边砝码的质量是一样的,从而引出方程的内容;而在讲七上的“展开图”時,为了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理解正方体展开图的几种情况,老师可以利用数学实验手册,让学生将手册上的展开图逐一撕下来,并马上验证能否拼出一个正方体。通过学生的操作,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老师可以适时的加以概括得出“1 4 1”型、“2 3 1”型、“2 2 2”型以及“3 3”型,这样就能很自然的让学生得出这部分的新内容。这种方法比较直观形象,能够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三、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导入
众所周知,语文是学习各类学科的工具。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适当的运用语文中的一些内容,例如在讲“图形的运动”时,先以给学生出示一条谜语,银线根根长又细,上接天来下着地,线长不能放风筝,线细不能织布匹,给学生讨论猜谜语,得出谜底应该是雨,但是我们观察生活中的雨都是一滴一滴的,怎么会是银线呢?学生就回答,因为雨点在运动,而且运动的很快,那么这就引出了这节课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物体的运动,而通过刚才同学的回答就可以知道物体运动中的一个知识点:点动成线。
又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引用《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的例子,这个在小学里已经涉及过了,因此可以先让学生翻译,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部分学生会用小学里的算术方法去做,或者就是用列举法把符合条件的情况一种一种列举出来,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做出来,但是都比较烦,此时老师就可以提出能不能用我们才学的方程组来解决问题呢?学生马上就会想到怎样列这道题的方程组,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的简便。
再例如在讲“从三个方向看”时可以引用小学里学生就已经学过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老师可以先让语文课代表翻译一下,然后提问:“这个诗人是怎么来看这座山的?”学生回答:横看、侧看、远看、近看、身处山中看。那么此时老师就可以提出来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从多个角度看物体,从而揭示课题——从三个方向看。
四、类比的方法导入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前后的知识的联系,由已知的推导出未知的新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第理解新内容。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时,由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有雷同的地方,所以我们可以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来类比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先让学生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把等号变为不等号,得到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过程虽然简短,但是这就让学生将新内容与之前已经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联系到了一起,激励学生自己去比较并学习新知识。又如在相似三角形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探索归纳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在类比中感知知识点,学生更易掌握。在多边形这节课中,对于多边形的相关定义和性质,教师可不必直接给出,也可以引导学生类比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内角、外角,来得出多边形的相关知识点。
杨振宁曾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一名成功的数学教师,若能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好一个导入部分,让数学课充满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数学课堂就会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有吸引力的数学课堂将会让老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区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