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阴道真菌多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偶见阴道纤毛菌、放线菌等,使人类致病者85%为白色念珠菌。阴道念珠菌病的診断要结合典型症状和体征及真菌学检查。培养和镜检的敏感性和可靠性不同,前者达90%,后者仅为40%,涂片应取阴道后壁的分泌物(如有菌丝中可确诊为感染而非带菌)。
关键词: 念珠菌;检测方法;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13-01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真菌病。最常见的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常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皮肤、阴道和消化道内,因此念珠菌病多为内源性感染,属条件致病菌。阴道真菌有时在阴道中存在而无害,但在阴道抵抗力减低时容易发病,真菌性阴道炎以找到真菌为诊断依据。阴道真菌多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偶见阴道纤毛菌、放线菌等,使人类致病者85%为白色念珠菌。
1 临床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6月选取60例妇科门诊送检的阴道分泌物,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53岁,平均年龄38岁。
2 检测方法
2.1 采集:阴道标本采集前24小时,禁止性交、盆浴、阴道检查、阴道灌洗及局部上药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取材所用消毒的刮板、吸管或棉拭子必须清洁干燥,不粘有任何化学药品或润滑剂。阴道窥器插入前必要时可用少许生理盐水湿润。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可自不同部位取材。一般采用盐水浸湿的棉拭子自阴道深部或阴道后部、宫颈管口等处取材,制备成生理盐水涂片以观察阴道分泌物[1]。用生理盐水悬滴可检查滴虫,涂制成薄片以95%乙醇固定,经过巴氏染色、姬姆萨染色或革兰染色,进行肿瘤细胞筛查或病原微生物检查。
2.2 湿片检查:同阴道滴虫检查。必要时于涂片上加1滴2.5mol/L KOH溶液,混匀并加盖玻片,低倍镜下可见到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卵圆形孢子和假菌丝,再用高倍镜确认。高倍镜下查见单个或成群呈卵圆形、无色透明的孢子,常为芽生或多个连成链状、分枝状,即可报告"查到真菌"。如取阴道分泌物涂片并进行革兰染色后油镜观察,可见到卵圆形革兰阳性孢子或与出芽细胞相连接的假菌丝,呈链状及分枝状。本法简便易行,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
2.3 浓集法检查:取标本于清洁干燥试管内,加2.5mol/L NaOH溶液约1ml,混匀后置37℃水浴中3~5min,取出低速离心5min,取沉淀物作涂片镜检,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2.4 培养法:将分泌物接种于真菌培养基(如沙保弱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根据培养特征、形态,以及菌落涂片镜下见到的假菌丝和芽生孢子进行诊断。本法阳性率高,可分离出感染的菌株,但操作复杂、费时,临床应用较少。
3 培养与鉴定
在沙氏培养基上生长情况,于25℃或37℃培养都能生长,呈闪光、软而平滑、高出培养基表面、奶油色、酵母样菌落。陈旧的菌落颜色发深,逐渐变硬,并有皱褶,中央可见气泡,没有气中菌丝,营养菌丝丰富。镜检有假菌丝和大量芽生孢子。在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情况:于37℃培养48h,白色念珠菌呈管底生长,无菌膜。在血清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将纯培养的念珠菌接种到0.5ml~1.0ml正常人或羊血清中,于37℃孵育0.5~3h,白色念珠菌产生芽管,芽管长为细胞的3~4倍,末端的宽度为细胞的1/2[2]。在玉米吐温-80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情况:于25℃孵育24h,白色念珠菌形成许多树枝状菌丝及顶端厚壁孢子。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中加入0.00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ZC),白色念珠菌不变色或仅呈淡红色,其他念珠菌或酵母菌变为红色,热带念珠菌最为明显,呈深红色或紫色。用生理盐水制成待检菌悬液,加于无碳源的培养基中,混匀,倒入平皿内,凝固备用。在平皿培养基中贴附各种碳源的滤纸片(直径6mm滤纸片,灭菌后吸入10%碳源溶液,放37℃温箱蒸干),置25℃~28℃培养两天观察结果。凡能同化者,在相应的碳源周围可见有一明显生长圈。
4 质量控制
阴道分泌物检查,是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诊断常做的检查。主要为各种阴道炎、性传播疾病等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应把好标本的采集送检关,严格控制质量,保证结果的准确性。熟练掌握湿涂片中出现的正常和异常成分的形态及数量变化的意义,如红细胞、成堆的白细胞、真菌和阴道滴虫等在高倍视野的形态变化特征,以高倍视野报告结果,报告应力求准确可靠。取阴道分泌物时应停外用药2~3d,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如所用玻璃器材应干净;涂片做到取材统一或定量,检查及时,观察标准一致,掌握好方法学的各个环节,注意复查;报告方式要力求一致,严格控制各种影响因素[3]。因阴道分泌物检查工作量较大,湿涂片检查因标本不易保存,易污染,送检不方便等,可将阴道分泌物涂片进行瑞-吉或亚甲蓝染色处理,既可用于检查滴虫、真菌、淋球菌、核异质细胞、肿瘤细胞及线索细胞,判定清洁度,还可将涂片较长时间存放,便于复查监督而进行质量控制,建立室内质量控制制度。也可在较大范围开展室间质量评价,以提高阴道疾病实验诊断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朱慧兰, 谷进, 李平,等.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检测及体外药敏检测[J].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 3: 175~176.
[2] 张军民, 席丽艳, 鲁长明,等. 医院分离深部真菌菌株流行病学调查和药敏试验研究[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7, 30: 27~29.
[3] 李若瑜,王端礼.密切结合临床,提高真菌学检验水平.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9(9):521-523.
关键词: 念珠菌;检测方法;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13-01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真菌病。最常见的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常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皮肤、阴道和消化道内,因此念珠菌病多为内源性感染,属条件致病菌。阴道真菌有时在阴道中存在而无害,但在阴道抵抗力减低时容易发病,真菌性阴道炎以找到真菌为诊断依据。阴道真菌多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偶见阴道纤毛菌、放线菌等,使人类致病者85%为白色念珠菌。
1 临床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6月选取60例妇科门诊送检的阴道分泌物,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53岁,平均年龄38岁。
2 检测方法
2.1 采集:阴道标本采集前24小时,禁止性交、盆浴、阴道检查、阴道灌洗及局部上药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取材所用消毒的刮板、吸管或棉拭子必须清洁干燥,不粘有任何化学药品或润滑剂。阴道窥器插入前必要时可用少许生理盐水湿润。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可自不同部位取材。一般采用盐水浸湿的棉拭子自阴道深部或阴道后部、宫颈管口等处取材,制备成生理盐水涂片以观察阴道分泌物[1]。用生理盐水悬滴可检查滴虫,涂制成薄片以95%乙醇固定,经过巴氏染色、姬姆萨染色或革兰染色,进行肿瘤细胞筛查或病原微生物检查。
2.2 湿片检查:同阴道滴虫检查。必要时于涂片上加1滴2.5mol/L KOH溶液,混匀并加盖玻片,低倍镜下可见到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卵圆形孢子和假菌丝,再用高倍镜确认。高倍镜下查见单个或成群呈卵圆形、无色透明的孢子,常为芽生或多个连成链状、分枝状,即可报告"查到真菌"。如取阴道分泌物涂片并进行革兰染色后油镜观察,可见到卵圆形革兰阳性孢子或与出芽细胞相连接的假菌丝,呈链状及分枝状。本法简便易行,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
2.3 浓集法检查:取标本于清洁干燥试管内,加2.5mol/L NaOH溶液约1ml,混匀后置37℃水浴中3~5min,取出低速离心5min,取沉淀物作涂片镜检,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2.4 培养法:将分泌物接种于真菌培养基(如沙保弱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根据培养特征、形态,以及菌落涂片镜下见到的假菌丝和芽生孢子进行诊断。本法阳性率高,可分离出感染的菌株,但操作复杂、费时,临床应用较少。
3 培养与鉴定
在沙氏培养基上生长情况,于25℃或37℃培养都能生长,呈闪光、软而平滑、高出培养基表面、奶油色、酵母样菌落。陈旧的菌落颜色发深,逐渐变硬,并有皱褶,中央可见气泡,没有气中菌丝,营养菌丝丰富。镜检有假菌丝和大量芽生孢子。在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情况:于37℃培养48h,白色念珠菌呈管底生长,无菌膜。在血清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将纯培养的念珠菌接种到0.5ml~1.0ml正常人或羊血清中,于37℃孵育0.5~3h,白色念珠菌产生芽管,芽管长为细胞的3~4倍,末端的宽度为细胞的1/2[2]。在玉米吐温-80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情况:于25℃孵育24h,白色念珠菌形成许多树枝状菌丝及顶端厚壁孢子。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中加入0.00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ZC),白色念珠菌不变色或仅呈淡红色,其他念珠菌或酵母菌变为红色,热带念珠菌最为明显,呈深红色或紫色。用生理盐水制成待检菌悬液,加于无碳源的培养基中,混匀,倒入平皿内,凝固备用。在平皿培养基中贴附各种碳源的滤纸片(直径6mm滤纸片,灭菌后吸入10%碳源溶液,放37℃温箱蒸干),置25℃~28℃培养两天观察结果。凡能同化者,在相应的碳源周围可见有一明显生长圈。
4 质量控制
阴道分泌物检查,是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诊断常做的检查。主要为各种阴道炎、性传播疾病等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应把好标本的采集送检关,严格控制质量,保证结果的准确性。熟练掌握湿涂片中出现的正常和异常成分的形态及数量变化的意义,如红细胞、成堆的白细胞、真菌和阴道滴虫等在高倍视野的形态变化特征,以高倍视野报告结果,报告应力求准确可靠。取阴道分泌物时应停外用药2~3d,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如所用玻璃器材应干净;涂片做到取材统一或定量,检查及时,观察标准一致,掌握好方法学的各个环节,注意复查;报告方式要力求一致,严格控制各种影响因素[3]。因阴道分泌物检查工作量较大,湿涂片检查因标本不易保存,易污染,送检不方便等,可将阴道分泌物涂片进行瑞-吉或亚甲蓝染色处理,既可用于检查滴虫、真菌、淋球菌、核异质细胞、肿瘤细胞及线索细胞,判定清洁度,还可将涂片较长时间存放,便于复查监督而进行质量控制,建立室内质量控制制度。也可在较大范围开展室间质量评价,以提高阴道疾病实验诊断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朱慧兰, 谷进, 李平,等.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检测及体外药敏检测[J].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 3: 175~176.
[2] 张军民, 席丽艳, 鲁长明,等. 医院分离深部真菌菌株流行病学调查和药敏试验研究[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7, 30: 27~29.
[3] 李若瑜,王端礼.密切结合临床,提高真菌学检验水平.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9(9):52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