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小麦—旱稻模式推广的目的、4种连作模式的效益,总结其配套栽培管理技术,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麦—旱稻连作;效益;措施;建议;江汉平原
中图分类号 S512.1;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091-01
1 小麦—旱稻模式推广目的
江汉平原系水网湖区,地下水位高,为种植小麦—旱稻提供了丰富的天然条件。长期以来,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习惯于小麦—棉花连作种植,但终因时渍时涝,投入大、效益低等因素导致农民收入甚微,特别是近几年来棉花行情下跌,农民植棉热情大大降低。如何调整种植结构一度成了社会广泛关心的热点,鉴于上述原因,为了探讨一个既适合当地地理及气候特点的种植模式,又能达到操作简便、省工省力、高产高效、优质环保的目的,通过各级业务部门的协助,宇兆(湖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2016年10月开始,在潜江市高场办事处保安分场二组和周矶办事处东荆村六组示范种植小麦—旱稻沪优二号,连作面积2 hm2,获得小麦4 125 kg/hm2,旱稻9 000 kg/hm2的理想产量。这一模式种植成功,为江汉平原引导农民在旱田大面积种植小麦—旱稻提供了有力依据。
2 4种连作模式效益分析
2.1 4种不同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麦—棉连作纯利润10 500元/hm2,属效益最低的一种模式,主要原因:作物周期长,劳动用工多,销售价格低;麦—豆连作,虽然省工、省力,但农民习惯于“朝上一把籽,收成靠老天”,疏于管理,产量不高;小麦—玉米连作,主要限制因素是玉米市场价格极不稳定,2014年收购价2.20元/kg,2015年收购价仅为1.80元/kg,后期收购价跌至为1.40元/kg;小麦—旱稻连作,同比经济效益高于以上3种模式[1-2]。
2.2 小麦—节水抗旱稻的生态效益
2.2.1 节约水资源。旱稻与水稻相比,可有效地节约水资源50%以上。
2.2.2 减少农田水污染。旱稻由于种植在旱地里,因此施肥、喷药既方便,又环保,肥料施到田里后不会因为水大而流失到沟渠,农药喷雾后旱稻茎叶能直接吸收,也不会因此而污染河水,既能提高肥料和农药的利用率,又能减轻肥料和农药对水污染程度[3]。
2.2.3 绿色环保。旱稻和水稻相比,抗病虫能力明显优于水稻。实践证明,旱稻在雨水较重的情况下后期纹枯病和稻曲病发生程度都比较轻,一般没有进行防治。防治虫害时使用生物农药,一般不会造成食物中农药残留超标而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2.3 小麦—旱稻连作模式的社会效益
2.3.1 有利减少撂荒面积。传统的麦—棉连作,因棉花作物周期长、肥料、农药、人工投入大、成本高,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长此下去,大部分农户会弃田不种而“撂荒”。小麦—节水旱稻连作模式基本上可解决这一社会难题[4]。
2.3.2 提高土地利用率。主要指一少部分“二坎子田”(即高不能种旱作物、低不能种水稻的田块),一般都空闲着。二坎田又恰恰适合种植节水抗旱稻,提高了农田的土地利用率。
2.3.3 充分调动农民种植旱稻的积极性。对于这一新的模式推广,农民热情空前高涨。
2.3.4 提高产量,增加收入。从表1可以看出,小麦—旱稻比麦—棉增加纯收入4 950元/hm2;比麦—豆增加4 555元/hm2;比麦—玉米增加3 975元/hm2。因此,这个模式种植凸显了较强的优势,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
3 配套栽培管理技术
3.1 适时播种
小麦播种期,一般以10月20日至11月5日为宜。品种选用通过审定,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如航天8号、航天双抗王、鄂麦系列、襄麦系列等。旱稻于第2年小麦收割后(5月底至6月初)抢墒播种,播量约为30 kg/hm2,全生育期120 d左右,播种后,喷施专用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
3.2 精細整地,施足底肥
节水抗旱稻整地要求较高,做到田平、土细、草净,一般要求厢宽2.0~2.5 m,沟宽0.3 m,呈东西向,以利通风透光。机耕机整,等量式分厢人工直播。底肥施用高含量复合肥600 kg/hm2、颗粒锌肥3 kg/hm2,结合整地一次性施下。
3.3 田间管理
当秧苗长至2叶1心时,用15%多效唑600 g/hm2 吡蚜酮600 g/hm2 叶面肥对水喷施,促进秧苗分蘖,防治蓟马。3叶1心追施分蘖肥,按150 kg/hm2标准追施尿素和适量硅肥。
3.4 病虫害防治
纹枯病、稻曲病,视其发生情况进行防治,并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加结实率,提高千粒重。旱稻全生育期结合虫情防治二化螟、纵卷叶螟。化学除草:当田间杂草长至3~4叶时,用氰氟草酯1 050 mL/hm2与氯氟比氧乙酸900 mL/hm2对水喷施,防除单、双子叶杂草。
4 建议
小麦—抗旱稻这一种植模式具有种植简便、省工省时、省劳力的“三省优势”;高产高效;减少污染源,提高土地、肥料、农药利用率;节水抗旱;节水抗旱稻作为麦后茬作物连作种植的首选品种,在江汉平原全生育期120 d左右,其农艺性状表现为抗高温能力强,抗倒伏、抗病、分蘖性强,株型紧凑,穗大、粒多,后期叶青籽黄。
建议慎重选用并通过审定的且适合本地种植的旱稻品种;旱稻虽然具有较强的抗旱节水因子,但在干旱年份要加强播种期、孕穗期、抽穗期的墒情管理;旱稻种植过程中,注意防除草害;低洼易涝旱地和严重缺水的水稻田块适宜种植旱稻;地势太高,且周围无水源条件的旱田不宜种植旱稻;病虫防治与当地水稻管理同步进行。
5 参考文献
[1] 李翠芹,刘海洪.小麦—玉米—旱稻—红小豆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增刊):136-137.
[2] 尹建义,钱海燕,姜春英,等.旱稻与小麦、玉米、豆类的多元种植模式及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8(2):88-89.
[3] 张洪艳,陶光灿,余珺,等.淮河平原旱稻—小麦两熟制的土壤氮磷钾供应、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及肥料需求[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6):31-38.
[4] 董家胜,樊树平.小麦//玉米 旱稻模式栽培技术[J].耕作与栽培,2002(2):9.
关键词 小麦—旱稻连作;效益;措施;建议;江汉平原
中图分类号 S512.1;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091-01
1 小麦—旱稻模式推广目的
江汉平原系水网湖区,地下水位高,为种植小麦—旱稻提供了丰富的天然条件。长期以来,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习惯于小麦—棉花连作种植,但终因时渍时涝,投入大、效益低等因素导致农民收入甚微,特别是近几年来棉花行情下跌,农民植棉热情大大降低。如何调整种植结构一度成了社会广泛关心的热点,鉴于上述原因,为了探讨一个既适合当地地理及气候特点的种植模式,又能达到操作简便、省工省力、高产高效、优质环保的目的,通过各级业务部门的协助,宇兆(湖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2016年10月开始,在潜江市高场办事处保安分场二组和周矶办事处东荆村六组示范种植小麦—旱稻沪优二号,连作面积2 hm2,获得小麦4 125 kg/hm2,旱稻9 000 kg/hm2的理想产量。这一模式种植成功,为江汉平原引导农民在旱田大面积种植小麦—旱稻提供了有力依据。
2 4种连作模式效益分析
2.1 4种不同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麦—棉连作纯利润10 500元/hm2,属效益最低的一种模式,主要原因:作物周期长,劳动用工多,销售价格低;麦—豆连作,虽然省工、省力,但农民习惯于“朝上一把籽,收成靠老天”,疏于管理,产量不高;小麦—玉米连作,主要限制因素是玉米市场价格极不稳定,2014年收购价2.20元/kg,2015年收购价仅为1.80元/kg,后期收购价跌至为1.40元/kg;小麦—旱稻连作,同比经济效益高于以上3种模式[1-2]。
2.2 小麦—节水抗旱稻的生态效益
2.2.1 节约水资源。旱稻与水稻相比,可有效地节约水资源50%以上。
2.2.2 减少农田水污染。旱稻由于种植在旱地里,因此施肥、喷药既方便,又环保,肥料施到田里后不会因为水大而流失到沟渠,农药喷雾后旱稻茎叶能直接吸收,也不会因此而污染河水,既能提高肥料和农药的利用率,又能减轻肥料和农药对水污染程度[3]。
2.2.3 绿色环保。旱稻和水稻相比,抗病虫能力明显优于水稻。实践证明,旱稻在雨水较重的情况下后期纹枯病和稻曲病发生程度都比较轻,一般没有进行防治。防治虫害时使用生物农药,一般不会造成食物中农药残留超标而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2.3 小麦—旱稻连作模式的社会效益
2.3.1 有利减少撂荒面积。传统的麦—棉连作,因棉花作物周期长、肥料、农药、人工投入大、成本高,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长此下去,大部分农户会弃田不种而“撂荒”。小麦—节水旱稻连作模式基本上可解决这一社会难题[4]。
2.3.2 提高土地利用率。主要指一少部分“二坎子田”(即高不能种旱作物、低不能种水稻的田块),一般都空闲着。二坎田又恰恰适合种植节水抗旱稻,提高了农田的土地利用率。
2.3.3 充分调动农民种植旱稻的积极性。对于这一新的模式推广,农民热情空前高涨。
2.3.4 提高产量,增加收入。从表1可以看出,小麦—旱稻比麦—棉增加纯收入4 950元/hm2;比麦—豆增加4 555元/hm2;比麦—玉米增加3 975元/hm2。因此,这个模式种植凸显了较强的优势,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
3 配套栽培管理技术
3.1 适时播种
小麦播种期,一般以10月20日至11月5日为宜。品种选用通过审定,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如航天8号、航天双抗王、鄂麦系列、襄麦系列等。旱稻于第2年小麦收割后(5月底至6月初)抢墒播种,播量约为30 kg/hm2,全生育期120 d左右,播种后,喷施专用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
3.2 精細整地,施足底肥
节水抗旱稻整地要求较高,做到田平、土细、草净,一般要求厢宽2.0~2.5 m,沟宽0.3 m,呈东西向,以利通风透光。机耕机整,等量式分厢人工直播。底肥施用高含量复合肥600 kg/hm2、颗粒锌肥3 kg/hm2,结合整地一次性施下。
3.3 田间管理
当秧苗长至2叶1心时,用15%多效唑600 g/hm2 吡蚜酮600 g/hm2 叶面肥对水喷施,促进秧苗分蘖,防治蓟马。3叶1心追施分蘖肥,按150 kg/hm2标准追施尿素和适量硅肥。
3.4 病虫害防治
纹枯病、稻曲病,视其发生情况进行防治,并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加结实率,提高千粒重。旱稻全生育期结合虫情防治二化螟、纵卷叶螟。化学除草:当田间杂草长至3~4叶时,用氰氟草酯1 050 mL/hm2与氯氟比氧乙酸900 mL/hm2对水喷施,防除单、双子叶杂草。
4 建议
小麦—抗旱稻这一种植模式具有种植简便、省工省时、省劳力的“三省优势”;高产高效;减少污染源,提高土地、肥料、农药利用率;节水抗旱;节水抗旱稻作为麦后茬作物连作种植的首选品种,在江汉平原全生育期120 d左右,其农艺性状表现为抗高温能力强,抗倒伏、抗病、分蘖性强,株型紧凑,穗大、粒多,后期叶青籽黄。
建议慎重选用并通过审定的且适合本地种植的旱稻品种;旱稻虽然具有较强的抗旱节水因子,但在干旱年份要加强播种期、孕穗期、抽穗期的墒情管理;旱稻种植过程中,注意防除草害;低洼易涝旱地和严重缺水的水稻田块适宜种植旱稻;地势太高,且周围无水源条件的旱田不宜种植旱稻;病虫防治与当地水稻管理同步进行。
5 参考文献
[1] 李翠芹,刘海洪.小麦—玉米—旱稻—红小豆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增刊):136-137.
[2] 尹建义,钱海燕,姜春英,等.旱稻与小麦、玉米、豆类的多元种植模式及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8(2):88-89.
[3] 张洪艳,陶光灿,余珺,等.淮河平原旱稻—小麦两熟制的土壤氮磷钾供应、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及肥料需求[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6):31-38.
[4] 董家胜,樊树平.小麦//玉米 旱稻模式栽培技术[J].耕作与栽培,20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