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反馈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初中科学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势必要落实于课堂教学。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彰显科学本质这是我们每位教师的目标。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反馈;初中科学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2-080-02
  0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势必要落实于课堂教学。那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能够确定自己的教学正在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具体来说,科学教师如何确定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所开展?其中,如何设计有效的评价任务或者如何对学生的学习作出有效的反馈是一个关键环节。
  一、基于科学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
  早在本世纪初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启动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中就已有了对学生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界定。“素养”(literacy)意即“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能有效进行分析、推理和交流,并在各种情境中解决问题和解释问题的能力。”而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则指“通过个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及其运用,去明确问题、获取新的知识、解释科学现象,并得出基于实证的结论;理解科学是一种知识形式和调查方式,认识到科技如何形成物质环境、治理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具备成为一名具有科学意识、从事科学问题解决并具有反思能力的公民的意愿。”
  所谓教——学——评的一致性是指“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4],而对于科学的教学而言,这里的所谓“目标”既包括整个科学课程致力于培养的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包括具体到每一个课堂教学中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也即通过三维的方式所叙写的教学目标。在目标明确之后,教师在设计教学的同时也设计相应的用以确定学生学习进程的评价任务,它们都是教学目标在课程实施中的展开。
  二、课堂中的反馈:一种形成性评价策略
  课堂教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评价形式便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向、学习效果等给出的反馈。反馈(feedback)這个术语最初使用于系统工程的领域,韦纳(Wiener, 1948)认为,“有时候反馈链的影响能够驱动系统朝着预定的方向行进”。哈蒂和廷珀利(Hattie
其他文献
摘要:一所普通的农村高中,学生上本科无望,对自己丧失信心。学校引入普职办学模式,让学生多了一条选择成功的道路,给学校和学生以及家长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学生仍沿袭旧的学习习惯,心中仍残留着失败的阴影,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各式活动,充分利用多项资源,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引导学生为未来拼搏。  关键词:农村高中;普职办学;失败体验;增强信心;获得成功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
摘 要: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被学习、假学习的现象依然存在,所以我们要结合全视角学习理论,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出发,探索课堂教学中真学习的活动设计、达成方法等,让学生从假学习走向真学习,让学生学得真,学得深,让学习在课堂中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  关键词:真学习课堂;活动设计;达成方法;评价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2-080-2  著名教育
摘 要:多媒体技术改变了数学课堂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使之生动易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其创新、开拓、灵活的数学思维模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单位“1”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知识点,尤其在六年级的整个学习中,“1”的知识点更加重要。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单位“1”相关知识的教学。一是关于单位“1”的概念教学;二是关于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的确定问题。  关键词: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改进提问方式和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按照学习内容,根据问题的难易、学生文化素养的高低分层设置问题;用非语言行为来培养学生举手发言的自信心,精心设计提问;根据课堂气氛,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语文素养、能力的差异因材施问,帮助学生调节自信心。  关键词:课堂;提问;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
摘 要:在美术鉴赏课中开展“五感教学法”实践,是小学阶段特殊的教学环境以及素质教育教育方法创新的要求,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客体的学习要求。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上,我们通过发挥眼的洞察发现,耳的谛听接受,口的表述获得,手的实践创造以及心的体悟升华实现了对“五感教学法”的完美实践,其取得的实践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关键词:“五感教学法”;小学美术;美术鉴赏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代教育热点,语文教学自然应作出回应,而古诗教学可以担当此责。在具体实施之时,可以从诗歌的事件、形象、环境等角度切入,寻找其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子,继而加以阐发、完善,帮助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古诗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69-1  我国
摘要:诗词是一种词语凝练、节奏跳跃却意味绵长的艺术形式,在诗歌的言浅意深之中,将语言、思维、智慧、情感都融为了一体,所以在诗歌的教学中运用智性教育就一个再合适不过的方式,因为创设诗词教学的智性课堂,不但能帮助学生在赏析诗词意象、感受诗词意境中体味其中的韵味,更能在学习之中,感悟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品味诗词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诗词;智性教育;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课堂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环节上,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的参与度,以提升思品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教学情境;创设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0-035-01  0  思品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
摘要:笔者纵向研究了近三年南京中考数学试卷,初步摸清了中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笔者认为,第一轮复习应紧贴教材,温故提升;第二轮复习要精选题材,紧紧抓牢高频考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如此复习,可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南京中考;数学;高频考点;复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3-128-1  三年来,南京市在坚
摘 要:本文以小学美术五年级校本课程《吉祥瓦当》为例,阐述了如何利用STARC平台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STARC平台;瓦当;传统文化;美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0-072-1  苏州地区的美术课堂以STARC未来教室为承载平台,实现了多媒体软件的整合,赋予美术课堂更多变化的可能,更具有直观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