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行知思想 拓展数学思维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y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说:“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所以,“学数学”就是“做数学”。我是临河中学数学评优课评委之一,在15节精彩纷呈的数学课上,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教学做合一”的三个基本思想以及创造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现将实况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拓展数学思维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实践;行知;思想;拓展;数学;思维
  
  这次的数学评优课,实际上就是实践行知思想的又一次重要活动。目的是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大提升,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融入生活,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在这次评优活动中。有许多创新值得推广,也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
  
  一、巧妙设疑,激起创新浪花
  
  设疑问难是通向创新的第一阶梯,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陶行知指出:“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并明确地说“这个疑字我当重用它”。邓明好老师是这样设疑的:他一进教室,就叫一名男生站起来,这名男生莫名其妙地说:“我没犯错误啊!”邓老师说:“你能证明你真的没犯错误吗?”“我能!”于是邓老师高兴地说:“谢谢你,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证明’。”他话音刚落,全班同学都会心地笑了。
  
  二、创设情境,点燃智慧火花
  
  其实,每名学生都是一颗创新的种子,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促使学生调动其创新的因子,主动参与“做数学”的过程,这样才可能真正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例如,滕树娟老师说:“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拼图游戏吧!”说着出示投影片,同学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材料,迅速地拼起来,留给学生3分钟的思考时间。学生拼成以下的图形后,趁热打铁,又提问道:“我们知道。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如何证明?”从而过渡到证明这个概念教学中来。在“做数学”的情境创设中,同学们既能品尝到做游戏的乐趣,又能激发出主动学习的智慧。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体验,并且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
  
  
  三、学生探究,体验创新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直观演示是一座桥梁,它能沟通具体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联系。直观演示的方法是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亲身体验,从想象到发现、猜想。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然后给出验证,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图,画∠AOB=90°,并画LAOB的平分线OC,
  (1)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落在OC的任意一点P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LAOB的两边分别相交于点E,F,并比较PE。PF的长度:
  (2)把三角尺绕点P旋转,比较PE与PF的长度,你得到什么结论?
  你的结论一定成立吗?与同学们交流。
  张玲老师在教学上面这个例题时,让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直观演示,激发兴趣,培养探索意识,体验创新过程,从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陶行知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四、关键点拨,展示名师风采
  
  数学课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创造情境,提供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使他们在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欲望之下拓展思维,大胆尝试,把解题中的不足之处显露出来,教者再给以适当地帮助,适时地提出一些参考意见,使学生在探索与讨论中恍然大悟,从而以高度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例如,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云传浩的数学课上有一名同学是这样思考的: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求证:a∥b。
  证明 因为£1=L2(已知),
  ∠1=∠3(对顶角相等),
  所以∠3=∠2(等量代换)。
  所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云老师提示道:“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有不足之处吗?如果有。请找出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内错角有两对,选∠1、∠2这对并没有事先说明啊!”有的说:“‘内错角相等’是这个命题的题设,‘两直线平行’是这个命题的结论。已知中的条件与题设对应不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迅速找到解题中的不足。云老师的旁敲侧击,学生的讨论探究,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适当点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学”就是“教学生学”的陶行知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五、多种变式,拓展数学思维
  
  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作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即需要产生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基础问题出发,利用多种变式,通过一题多解,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别是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董微的数学课堂上有这样的一道题:
  已知:如图,AB∥CD,你能证明∠B ∠D=∠BED吗?你有几种证明方法?
  这是一道典型的一题多解题,学生刚学证明,只满足于一种证明方法。绝大多数学生是这样证明的:过点E在∠BED的内部作EF∥AB,再经过平行公理、平行线性质证明之。
  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个体探究,这道题终于有了以下几种创新方法:
  创新方法1:过点E在/BED的外部作EF∥AB,再经过平行公理、平行线性质和周角知识证明之。
  创新方法2:连接B,D,用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之。
  创新方法3:延长BE交CD于F。用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外角定理证明之。
  如果将上图改成这个图形,上述结论还成立0-57如果成立,请你写出解题过程;如果不成立,请你说明理由。
  一个有趣的问题从一题多解转化为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发散思维,实现和提高思维的流畅性。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解法,总结解题规律,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使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得到增强。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转向机智及思维的应变性,实现提高发散思维的变通性。把习题通过变换条件、变换结论、变换命题等。使之变为更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从而应用更多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效果。
  
  六、传统影响,留下诸多遗憾
  
  陶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下工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我们现在很习惯地把“做”看成实验课了,其实陶先生说的“做”应该是广义的,不只是上实验课那么简单。广义的“做”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由于社会、学校对升学率的盲目追求,有的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学生进出校门是不自由的,真的有事还必须有班主任的批条,更不要说每学年的春秋游,就连每年的植树节都不能走到城郊亲手种树了。如果不能在中考改革中注入素质教育因素,素质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七、教后反思,实现理性升华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和创造教育主张和做法对我们探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有一定的启示:
  1 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即相信每名学生都有创造力。都是人才的秧苗。
  2 教师要有宽容的心态。即包容、宽恕学生的一些“幼稚可笑”行为。也许在我们教师的信任、宽容和指导下,学生中可能会诞生爱迪生、瓦特、牛顿等。
  3 教师要为创造力搭建平台,提供和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
  4 教师首先要有创造能力,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创造新的教育方法。
其他文献
刘一针,名仕平,字浩天,民国初年生人,居凤中城南仙居巷,是妙手神医刘一手之子。因自小耳濡目染父亲凭一手推拿绝技治病救人,遂心生敬意,又觉趣味无穷,便常去父亲的百草堂医馆见习父亲的“望闻问切”,也将其开方、司药、推拿之过程一一熟记于心。刘一手原本寄希望于儿子步入仕途,后见社会动荡,又见其喜好悬壶济世,他倒也开明,在儿子几年私塾又几年新学学习后,便任其辍学,终日陪伴在自己身边,将一身绝技悉心教授与他。
夏日的巴山,夜雨绵绵。四川省达州市一处老旧房屋内,两位九旬老人并肩坐在沙发上,翻看着发黄的相册。老阿姨突然伤感地说:“如果有一天我先‘走’了,就只剩你一个人看照片了……”老先生连忙哄她,两人像孩子一样手牵着手。  小屋不大,只有50余平方米,屋内陈设简单,一张沙发坐垫已深陷,旧电视机、旧茶几,见证着岁月的流逝。这就是两位老共产党员的家。  2020年2月13日,周永开、吴应明将10万元积蓄捐给武汉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经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种交往活动不同于一般人际交往,它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是一种双边活动,其活动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要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
《数学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构建课堂教学的整体框架时,要从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空、学习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开放式教学预设,为学生搭起合作的平台。那么,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如何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交流精神呢?    一、创设平等的合作情境    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观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B-52“同溫层堡垒”轰炸机是美国一型八发动机远程战略轰炸机。它以可携带核弹、作战半径大、载弹量多、实战经验丰富著称。自1955年2月服役后,B-52轰炸机就一直担负着美国空军的战略打击任务,频频在战场上亮相。  为了保持飞行的稳定性,B-52战略轰炸机有一个两三层楼高的垂尾。高高的垂尾在飞机进机库的时候非常不方便,因此设计师就将它设计成了可折叠尾翼,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倒。
M17是天空中明亮的发射星云之一,其中,最明亮的部分让人联想到湖面游动的天鹅,所以又被称为天鹅星云。M17位于人马座内,距离地球约5000光年,在良好的观测条件下肉眼可见。M17中的黑暗部分是由具有碳元素的尘埃粒子所组成的分子云,吸收背景星光所造成的。而其余不同颜色代表了星云中不同的元素所辐射的光线,红色来自硫,綠色来自氢,蓝色是由氧元素所发出的。
刚过六十岁的父母亲似乎一下子就老了。  去年,得了脑血栓的父亲再也下不了楼了。他整天窝在楼上,不是坐在客厅椅子上淌着口水看电视,就是在卧室里扶着墙,哆哆嗦嗦地挪动着笨拙的双腿。  年初,母亲的左腿莫名地痛了起来,看了多次大夫,也不见效。  母亲因此很少下楼遛弯了,她也和父亲一样,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楼上度过的。  我想把他们接到我家里,可他俩說什么也不同意。好在我住的地方离他们那儿就隔几条街,骑自
新教材编写的两个特点是:情境导入和问题驱动. 这种处理方式能够紧密贴近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同时也能回归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然而,问题提出不一定非得从实际问题开始,实例分析不一定要从具体事例出发. 对于学生来说,熟知的数学知识也可以设计成问题起点,具体的数学事实也可以设计成问题情境.   笔者去年教“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时候,按照教材的顺序,想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抽象和
前些天上小学的女儿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2 2与2x2相等,而4 4与4x4却不相等呢?”当时,我就愣住了,一个小学生没有问这道数学题目怎么做,答案是什么,而是提出了一个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提问中能发现她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对新生答案的疑虑;同时,我反思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提出问题的学生少了很多,甚至连回答问题的热情也没有,如果也能做到有疑必问、敢问、敢为那该多好啊!    一、追本溯源,找课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