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的写作是高中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写作过程中,使用事例论据证明论点是十分必要的。可是,不少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只注意引用论据,原文照搬,尽管论点正确、鲜明,论据也典型、可靠,但是由于没有进一步挖掘论据包含的事理,缺乏必要的分析,导致论点和论据联系松散,形成了论点、论据“两张皮”的现象,直接导致了论证无力的结果。
事例论据的剖析论证,也就是找准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借助于探因、假设、归纳、对比等技法打通内在事理关节,叙议结合,才会使得议论文更有说服力。下面笔者就来介绍几种事例论据的使用分析技巧,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方法一: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探究事例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因果逻辑关系,使内容深刻。如果论据陈述的是结果,那么就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叫做“探因”;如果论据陈述的是原因,那么就可推出结果,这叫做“究果”。我们写作时可以用因果关系复句来表达。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以……因此……”等。或者用“为什么”来领起“探因”,用“结果怎样呢”来领起“究果”。例如:
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数学方面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的“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努力与成功》)
作者在叙述事例之后,先用一个“为什么”把问题引向深处,接着用“这是由于”透彻地揭示了费尔马资质的优劣,导出了“由此看来”的结论。这样的分析使论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显示出了论证的力度。
方法二:反向假设法
反向假设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推出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假设条件下的结果与原条件下的结果构成正反对比,从而证明论点。如果论据是正面的,那么就从反面假设;如果论据是反面的,就从正面假设。假设推理的关联词一般用“如果……那么……”,其他还有“如果……就……”、“假使……那么……”、“倘若……”、“若……”、“试想……”等,可以连续假设,形成排比,增加说服力。
有篇高考优秀作文,在论证“信念”的重要性时,引用司马迁的例子,说他受了腐刑之后,“但他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接着,这个同学分析道:
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么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上面文字在举例后,接着用“如果……那么……”从反面假设分析,从而论证了信念的重要性。
方法三:列举归纳法
列举归纳法就是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作为结论(或小结)用以证明论点。例如:
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相声艺术宗师侯宝林为学谐语手抄一部10多万字的《谐浪》;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27年;德国著名医生欧立稀连续试验914次,终于研制成治疗人体内锤虫和抗螺旋体病菌的新药——新坤凡纳明。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古今中外无数有成就的人之所以取得事业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他们有恒心和毅力。
(《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
这段文字中,作者在列举古今中外成功者的四个事例之后,点明了其中包含的道理,从而使中心论点“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得到了有力的论证。
方法四:正反对举法
正反对举法把正反面事例对照起来分析,找出异同,通过对比,能很鲜明地证明观点和强化观点。我们看下面语段: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言,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真的是“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论“从谏如流”》)
作者选用了商纣王、唐太宗、楚怀王、齐威王四个人物的事例,一反一正,进行比较,在鲜明的对比中充分阐明了对待“从谏”的不同态度及相应的结果,从而证明了“从谏如流”的重要性。
方法五:详略穿插法
议论文在开头提出论点后,作为论据的事例要详略得当,大家比较不熟悉的详写,反之,则略写,不能平均施力。
河北考生的《对待孩子应适度关爱》一文有这样一段: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作为一个超级富翁,拥有万亿家财。按照讲他的孩子应该生活在一个不缺钱花的环境中。其实不然,洛克菲勒始终坚信“适度关爱”才会有助于孩子成长,因此他严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钱,从不多给一分,且每一分都要记录。最后由他过目,倘若他认为花得不合理,便会从下次的零花钱中扣去相应部分。正是洛克菲勒的这种适度关爱,才使他的孩子养成了一个珍惜财富从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试想,倘若他溺爱儿女,零花钱要多少给多少,且不过问去向,那么世上恐怕只会再多几个任意挥霍的豪门子弟罢了。
中国二十世纪大翻译家傅雷对待自己儿子的问题上,也只是采取适度的关怀。《傅雷家书》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吗?正是由于他的这种育子态度,其子傅聪才会成为优秀的音乐家。
本文举了洛克菲勒和傅雷的例子,详写“洛克菲勒”事例,略写“傅雷”事例,一外一中,一详一略,相得益彰。文本的论证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方法六:引申类比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例如:
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来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人生的“出”与“入”》)
这段话由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的事例,引申出“一个人做人、处事或认识社会应‘出乎其外’,审察反观,这样才不会犯错”的道理。把事例引申类比,从而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事例论据的剖析论证,也就是找准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借助于探因、假设、归纳、对比等技法打通内在事理关节,叙议结合,才会使得议论文更有说服力。下面笔者就来介绍几种事例论据的使用分析技巧,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方法一: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探究事例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因果逻辑关系,使内容深刻。如果论据陈述的是结果,那么就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叫做“探因”;如果论据陈述的是原因,那么就可推出结果,这叫做“究果”。我们写作时可以用因果关系复句来表达。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以……因此……”等。或者用“为什么”来领起“探因”,用“结果怎样呢”来领起“究果”。例如:
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数学方面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的“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努力与成功》)
作者在叙述事例之后,先用一个“为什么”把问题引向深处,接着用“这是由于”透彻地揭示了费尔马资质的优劣,导出了“由此看来”的结论。这样的分析使论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显示出了论证的力度。
方法二:反向假设法
反向假设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推出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假设条件下的结果与原条件下的结果构成正反对比,从而证明论点。如果论据是正面的,那么就从反面假设;如果论据是反面的,就从正面假设。假设推理的关联词一般用“如果……那么……”,其他还有“如果……就……”、“假使……那么……”、“倘若……”、“若……”、“试想……”等,可以连续假设,形成排比,增加说服力。
有篇高考优秀作文,在论证“信念”的重要性时,引用司马迁的例子,说他受了腐刑之后,“但他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接着,这个同学分析道:
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么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上面文字在举例后,接着用“如果……那么……”从反面假设分析,从而论证了信念的重要性。
方法三:列举归纳法
列举归纳法就是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作为结论(或小结)用以证明论点。例如:
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相声艺术宗师侯宝林为学谐语手抄一部10多万字的《谐浪》;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27年;德国著名医生欧立稀连续试验914次,终于研制成治疗人体内锤虫和抗螺旋体病菌的新药——新坤凡纳明。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古今中外无数有成就的人之所以取得事业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他们有恒心和毅力。
(《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
这段文字中,作者在列举古今中外成功者的四个事例之后,点明了其中包含的道理,从而使中心论点“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得到了有力的论证。
方法四:正反对举法
正反对举法把正反面事例对照起来分析,找出异同,通过对比,能很鲜明地证明观点和强化观点。我们看下面语段: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言,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真的是“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论“从谏如流”》)
作者选用了商纣王、唐太宗、楚怀王、齐威王四个人物的事例,一反一正,进行比较,在鲜明的对比中充分阐明了对待“从谏”的不同态度及相应的结果,从而证明了“从谏如流”的重要性。
方法五:详略穿插法
议论文在开头提出论点后,作为论据的事例要详略得当,大家比较不熟悉的详写,反之,则略写,不能平均施力。
河北考生的《对待孩子应适度关爱》一文有这样一段: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作为一个超级富翁,拥有万亿家财。按照讲他的孩子应该生活在一个不缺钱花的环境中。其实不然,洛克菲勒始终坚信“适度关爱”才会有助于孩子成长,因此他严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钱,从不多给一分,且每一分都要记录。最后由他过目,倘若他认为花得不合理,便会从下次的零花钱中扣去相应部分。正是洛克菲勒的这种适度关爱,才使他的孩子养成了一个珍惜财富从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试想,倘若他溺爱儿女,零花钱要多少给多少,且不过问去向,那么世上恐怕只会再多几个任意挥霍的豪门子弟罢了。
中国二十世纪大翻译家傅雷对待自己儿子的问题上,也只是采取适度的关怀。《傅雷家书》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吗?正是由于他的这种育子态度,其子傅聪才会成为优秀的音乐家。
本文举了洛克菲勒和傅雷的例子,详写“洛克菲勒”事例,略写“傅雷”事例,一外一中,一详一略,相得益彰。文本的论证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方法六:引申类比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例如:
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来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人生的“出”与“入”》)
这段话由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的事例,引申出“一个人做人、处事或认识社会应‘出乎其外’,审察反观,这样才不会犯错”的道理。把事例引申类比,从而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