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钢琴力度的对比和变化是表现音乐的诸多重要手段之一,完全没有力度变化的钢琴作品是不存在的。学界多从演奏的技术角度来研讨钢琴力度问题,而很少从钢琴乐器本身的发展以及音乐作品的发展变化来探讨,从而局限了钢琴、钢琴作品和钢琴人(钢琴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的技术这个三位一体的研究。为了更为全面地阐述钢琴力度的问题,必须从以上三个方面考察钢琴力度的演变过程,才能有效掌握和利用钢琴的力度来准确表达钢琴作品的内涵,并与钢琴演奏者内心情感力度有机交融,形成审美的艺术情景。
关键词:力度;变化;时期
1 关于古钢琴的机械原理及其力度演变
古钢琴分为两类:一是产生于 15 世纪欧洲的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二是产生于 14 世纪英国的拨弦古钢琴(Harpsichord),又名大键琴或羽管键琴。前者在弹奏时由手指下键后,使竖于琴键另一端的木杆上升,木杆上端的 T形铜片(楔槌)便压弦而发音。由于压弦的力量很小,所以音量有限,当手指在琴键上反复加压便可以模仿提琴的揉弦音和人声的颤音,使声音不仅可以延长,而且可以有限地增强。后者是手指按下琴键使琴键内端的木杆立刻上跳,装在木杆顶端的拨子随即拨动琴弦而发出声音。由于拨弦古钢琴上装置了许多音栓用来控制和调节音量和音色,因此,其音量比击弦古钢琴大得多,音色也较明亮辉煌。但拨弦古钢琴的音量和音色变化不是靠手指触键,而是靠音栓来控制,所以声音的力度只能呈现阶梯式的变化,没有渐强或渐弱的效果。于是拨弦古钢琴琴师通常借助速度上的微小变化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和音乐上的张弛感,这种叫做“缓急法”的技术与“通奏低音”(合奏乐中的和声不完全写出,仅在低音部分标上数字,由羽管键琴琴家按规定程式奏出和弦与音型,填进整个乐曲的织体中去,这叫做“数字低音”。又因为音乐从头至尾都是这连续不断低音,故称之为“通奏低音”)的出现,成为巴洛克及古典初期的典型特征。由于拨弦古钢琴存在不能通过手指触键而是间接通过音栓来改变音量和音色的机械性能缺陷,在 18 世纪后半叶逐渐被新兴的钢琴所取代。
2 关于近代钢琴的机械原理及其力度演变
一种由演奏者直接用手指弹奏出强弱变化而且音量较大的键盘乐器——近代钢琴由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巴尔托洛梅奥·克利斯托福里在 1709 年制造而成,被称为“有轻重音变化的古钢琴”(Klavicembalo piano e forte)。这种琴的音量是依靠手指触键的速度来确定的,所以钢琴在声音的力度方面也不能满足演奏家的要求,被认为触键太重,高音音色太弱。1726 年巴尔托洛梅奥·克利斯托福里又制造了另一架装有手操纵的音栓(钢琴上弱音踏板的前身)的钢琴,这种钢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减轻声音的音量。这里还要提到西伯尔曼,他利用手动音栓使全部制音器离开琴弦(相当于现代钢琴上的延音踏板),让钢琴发出丰富、圆润、连贯和悦耳的声音。起先由手控制的音栓,后来改为用膝操纵,最后才成为现代的脚踏板。从钢琴力度角度来说,延音踏板的出现是钢琴制作史上的一次飞跃。
18 世纪中叶,钢琴的制作在德国和英国等地迅猛发展,钢琴的性能也日趋完善,特别是 1760 年由约翰内斯·楚姆佩首先制造的“英国式”钢琴,琴弦粗(一音三弦),音板厚,所以音量大,共鸣效果好,声音的力度也大大增强。M·克莱门蒂正是在这种琴上完美阐释了连奏风格。J·布劳德伍德又在这种“英国式”钢琴中加入了金属弦架,音域也扩展到五组半八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贝多芬著名的钢琴奏鸣曲 106 号,就是他 1818 年喜获“J·布劳德伍德”钢琴后写就的,其作品的气势宏伟,技术之辉煌,令人震惊的力度变化,都说明这种钢琴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力度变化。但是,这种钢琴在弹奏重复音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此难题于 1821 年在法国的艾拉德(Erard)手中得到攻破,他在巴黎发明了装有弹簧的“复震式击弦机”(一种在钢琴上装有弹簧的钢琴,这种钢琴能够使手指在完全离开琴键时再快速重复弹奏同一个音,为手指的同音反复弹奏技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由于琴键反应的灵敏,因此,指尖力度的感觉很容易控制),可以较大地发挥手指在键面上的灵活度,手指控制力度的变化也变得精细,音色的层次感也开始丰富起来。著名的“钢琴诗人”肖邦和“键盘魔王”李斯特高超演奏技巧和惊人的演奏力度,就是在这种钢琴上发展起来的。
3 关于现代钢琴的机械原理及其力度演变
现代钢琴的发展,应当归功于德国钢琴制造师海因里希·斯坦威于 1853 年在美国的纽约创立的斯坦威父子公司。该公司集当时世界各国的先进钢琴制造技术于一身,琴弦加长加粗的基础上,由过去的平行直排改为交叉斜排,音域扩展到七组半八度,用整块铸铁支架取代了原来的木质或金属支架,复震式击弦机和毡包木芯的钢琴槌头,琴弦张力的提高,这些都为提高钢琴的力度水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为整个浪漫后期和民族乐派钢琴家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1874 年现代钢琴上又增加了一个持续音踏板(sustaining peda)l,可以让踏板踩下之前所弹奏的那些音延续下去,而后弹的音不受此踏板影响,为声音,特别是一群音的力度变化提供了可能性。力度的层次变化,必然带来音色层次的丰富。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作品所要求的變化无穷的钢琴声音色彩,正是在这种钢琴上得以实现的。
结语:总之,从钢琴乐器的历史发展看来,人们对于钢琴及古钢琴的不断改造,正是对声音色彩变化的探索;对古钢琴音栓的增加是对音量变化的追求。尽管变音音栓的增加有利于声音力度的变化,但变音器与音栓是用机械操纵声音变化,演奏者与乐器之间依然是一种间接的、被动的关系,而依靠手指触键的力度来改变钢琴声音力度的乐器,则犹如是一个手的增长、增强器具,有利于演奏者随心所欲地展示内心情感力度。钢琴(piano)作为“轻琴”的意思,在一定意义上倒不如说成是“力度琴”(dynamics)更为准确。这种力度层次的变化、力量的收放和强弱的增减,正是对人类生命律动的陈述,也是对人类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关键词:力度;变化;时期
1 关于古钢琴的机械原理及其力度演变
古钢琴分为两类:一是产生于 15 世纪欧洲的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二是产生于 14 世纪英国的拨弦古钢琴(Harpsichord),又名大键琴或羽管键琴。前者在弹奏时由手指下键后,使竖于琴键另一端的木杆上升,木杆上端的 T形铜片(楔槌)便压弦而发音。由于压弦的力量很小,所以音量有限,当手指在琴键上反复加压便可以模仿提琴的揉弦音和人声的颤音,使声音不仅可以延长,而且可以有限地增强。后者是手指按下琴键使琴键内端的木杆立刻上跳,装在木杆顶端的拨子随即拨动琴弦而发出声音。由于拨弦古钢琴上装置了许多音栓用来控制和调节音量和音色,因此,其音量比击弦古钢琴大得多,音色也较明亮辉煌。但拨弦古钢琴的音量和音色变化不是靠手指触键,而是靠音栓来控制,所以声音的力度只能呈现阶梯式的变化,没有渐强或渐弱的效果。于是拨弦古钢琴琴师通常借助速度上的微小变化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和音乐上的张弛感,这种叫做“缓急法”的技术与“通奏低音”(合奏乐中的和声不完全写出,仅在低音部分标上数字,由羽管键琴琴家按规定程式奏出和弦与音型,填进整个乐曲的织体中去,这叫做“数字低音”。又因为音乐从头至尾都是这连续不断低音,故称之为“通奏低音”)的出现,成为巴洛克及古典初期的典型特征。由于拨弦古钢琴存在不能通过手指触键而是间接通过音栓来改变音量和音色的机械性能缺陷,在 18 世纪后半叶逐渐被新兴的钢琴所取代。
2 关于近代钢琴的机械原理及其力度演变
一种由演奏者直接用手指弹奏出强弱变化而且音量较大的键盘乐器——近代钢琴由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巴尔托洛梅奥·克利斯托福里在 1709 年制造而成,被称为“有轻重音变化的古钢琴”(Klavicembalo piano e forte)。这种琴的音量是依靠手指触键的速度来确定的,所以钢琴在声音的力度方面也不能满足演奏家的要求,被认为触键太重,高音音色太弱。1726 年巴尔托洛梅奥·克利斯托福里又制造了另一架装有手操纵的音栓(钢琴上弱音踏板的前身)的钢琴,这种钢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减轻声音的音量。这里还要提到西伯尔曼,他利用手动音栓使全部制音器离开琴弦(相当于现代钢琴上的延音踏板),让钢琴发出丰富、圆润、连贯和悦耳的声音。起先由手控制的音栓,后来改为用膝操纵,最后才成为现代的脚踏板。从钢琴力度角度来说,延音踏板的出现是钢琴制作史上的一次飞跃。
18 世纪中叶,钢琴的制作在德国和英国等地迅猛发展,钢琴的性能也日趋完善,特别是 1760 年由约翰内斯·楚姆佩首先制造的“英国式”钢琴,琴弦粗(一音三弦),音板厚,所以音量大,共鸣效果好,声音的力度也大大增强。M·克莱门蒂正是在这种琴上完美阐释了连奏风格。J·布劳德伍德又在这种“英国式”钢琴中加入了金属弦架,音域也扩展到五组半八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贝多芬著名的钢琴奏鸣曲 106 号,就是他 1818 年喜获“J·布劳德伍德”钢琴后写就的,其作品的气势宏伟,技术之辉煌,令人震惊的力度变化,都说明这种钢琴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力度变化。但是,这种钢琴在弹奏重复音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此难题于 1821 年在法国的艾拉德(Erard)手中得到攻破,他在巴黎发明了装有弹簧的“复震式击弦机”(一种在钢琴上装有弹簧的钢琴,这种钢琴能够使手指在完全离开琴键时再快速重复弹奏同一个音,为手指的同音反复弹奏技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由于琴键反应的灵敏,因此,指尖力度的感觉很容易控制),可以较大地发挥手指在键面上的灵活度,手指控制力度的变化也变得精细,音色的层次感也开始丰富起来。著名的“钢琴诗人”肖邦和“键盘魔王”李斯特高超演奏技巧和惊人的演奏力度,就是在这种钢琴上发展起来的。
3 关于现代钢琴的机械原理及其力度演变
现代钢琴的发展,应当归功于德国钢琴制造师海因里希·斯坦威于 1853 年在美国的纽约创立的斯坦威父子公司。该公司集当时世界各国的先进钢琴制造技术于一身,琴弦加长加粗的基础上,由过去的平行直排改为交叉斜排,音域扩展到七组半八度,用整块铸铁支架取代了原来的木质或金属支架,复震式击弦机和毡包木芯的钢琴槌头,琴弦张力的提高,这些都为提高钢琴的力度水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为整个浪漫后期和民族乐派钢琴家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1874 年现代钢琴上又增加了一个持续音踏板(sustaining peda)l,可以让踏板踩下之前所弹奏的那些音延续下去,而后弹的音不受此踏板影响,为声音,特别是一群音的力度变化提供了可能性。力度的层次变化,必然带来音色层次的丰富。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作品所要求的變化无穷的钢琴声音色彩,正是在这种钢琴上得以实现的。
结语:总之,从钢琴乐器的历史发展看来,人们对于钢琴及古钢琴的不断改造,正是对声音色彩变化的探索;对古钢琴音栓的增加是对音量变化的追求。尽管变音音栓的增加有利于声音力度的变化,但变音器与音栓是用机械操纵声音变化,演奏者与乐器之间依然是一种间接的、被动的关系,而依靠手指触键的力度来改变钢琴声音力度的乐器,则犹如是一个手的增长、增强器具,有利于演奏者随心所欲地展示内心情感力度。钢琴(piano)作为“轻琴”的意思,在一定意义上倒不如说成是“力度琴”(dynamics)更为准确。这种力度层次的变化、力量的收放和强弱的增减,正是对人类生命律动的陈述,也是对人类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