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打造学校文化,是深化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学校办学品位的需要。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九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竹文化”办学思想扎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本文围绕“竹文化”理念,从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展开阐述,谈我校如何以文化立校,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
关键词:竹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
一、“竹文化”破土而出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是“竹的文化”,英国的李约瑟博士也认为中国的文明是“竹的文明”。因此,我们借助竹子这一含义丰富的具体形象来教化师生,希望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竹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它的崇高品性。白居易的《养竹记》较早地赋予了竹子品格:“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不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前人更是总结了它的“十德”: 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曰正直;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曰奋进;竹外直中通,襟怀若谷,曰虚怀;竹有花深埋,素面朝天,曰质朴;竹一生一花,死亦无悔,曰奉献;竹玉竹临风,顶天立地,曰卓尔;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曰善群;竹质地犹石,方可成器,曰性坚;竹化作符节,苏武秉持,曰操守;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曰担当。
竹的自然属性与人的高尚品德相契合,是中国竹文化的核心所在。竹已超越了植物形象,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我校确立校园文化为“竹文化”,正是希望借竹寓意丰富的形象,托竹言德,并以竹为引子,让师生遨游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在竹文化中熏陶完善其人格。
二、构建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观念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竹”字由“个个”组成,正好与竹叶神似,启发了我们以“用真爱和智慧塑造每个最好的自己”为办学理念,引领每个学生、每位教师和家长做最好的自己。
以人为本,一视同仁。全校一视同仁,不分高下。在此理念基础上,确立了“优质立校 素质兴校 特色强校”的办学目标和学校的“一训三风”——校训:好习惯成就好人生;校风:崇德 尚学 创美 ;教风:乐教 善教;学风:好学 会学。
三、完善制度文化
(1)课堂管理(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曰正直)。课前复习校训、班训,班级学习口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课中注重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坐姿如竹挺,精神昂扬个个争做“竹君子”。
(2)教师管理(竹有花深埋,素面朝天,曰质朴)。师道尊严从仪容开始,学校邀请专家指导教师仪容打扮、茶艺、快板艺术等,要求教师朴素不失大方,可亲恰似青竹,各方面优异者获评“青竹奖”或获推 “青竹名师”。
(3)学生管理(竹化作符节,苏武秉持,曰操守)。学校文化建设能否落实到学生和家长,关键在于班主任。班主任作为竹文化的主要实施者,学校鼓励各班积极创建班级特色文化,使班级精神物化。
(4)教职工团队管理(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曰善群)。工作中倡导三种思考:“本位思考、补位思考、换位思考”,制订《优秀教师团队评比方案》,以办公室为单位,开展优秀教师团队建设。定期对办公室文化、师风师德、卫生、礼仪、纪律、服务他人或集体、团结协作以及完成学校工作情况等进行优秀教师团队评比,促使教师担当职责,精益求精。
(5)课程管理:在学校的文化建设过程中,校本课程是关键,是日常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四年来我校编写了竹诗、竹歌教学、竹竿舞教学、棋课等校本课程,让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加深了对竹文化的了解,真正将竹文化精神融入师生的生活当中。
四、营造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表象层,是学校文化的物质基础。文化必须落地生根,可触可感。
创建竹的乐园:正门高墙上的巨幅竹画,古色古香文化展板上的竹诗,校园里长势旺盛的翠竹,竹石相辅,草木掩映,洋溢着浓浓竹精神的楼名,随时在提醒人们,这是竹文化的世界。
不管楼道、课室、厕所,凡有人迹所至,必有名言、修身、正己的温馨提示语;让你信手随读;左观讲诵礼乐,右赏琴棋诗画,还有学校门内两侧的紫竹,寓意“紫气东来”,学校门外环形校道两旁学生和家长亲子种植的桃树梨树,寓意“竹韵书馨,桃李芬芳”,令学生抬头低眉间,时时处处皆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染。
五、丰富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中从日常的行为体现出来的有形文化,是柔性的文化,是通过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养成的,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
(1)以孝治校(竹一生一花,死亦无悔,曰奉献)。《孝经》曰:“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育学生从孝顺父母开始,继而将其延伸,做民族与国家的孝子,乃至大爱于众生。小孝于父母:通过开展“孝心无价,亲情永恒”孝心教育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了孝之心、孝之行、孝之道,同时培养了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 大孝于天下:开展全员义工,践行奉献活动。制订《全员义工实施方案》,设计教师、学生、家长“义工记录卡”, 每学期评选 “优秀小义工”“优秀教师义工”。倡导教师、父母树榜样,培养学生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品格,进一步丰富学校“竹文化”内涵。
(2)借棋育奇(竹玉竹临风,顶天立地,曰卓尔)。俗话说,千古无同局,在棋中,学生眼观六路,常出妙招,愈挫愈勇,会定神闲。竹棋的目的在于培育棋品高尚、棋智过人的健康发展,有智谋的学生,以期他日堪当大任,有所作为。
(3)竹乐怡情:(竹质地犹石,方可成器,曰性坚)。为了丰富竹文化内涵,培养多才多艺的学生,学校组建了春笋合唱团、排箫乐团、竹音诵读团、竹林话剧团、竹韵舞蹈团,并普及艺术体操、街舞、竹竿舞。
(4)广播传情“春笋广播站”由各班轮流主持,全体同学参与。节目分成三大板块:①我们的故事:介绍班级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积极向上、生动有趣的事,在同学间传递一种正能量。②文学星空:主要采纳班级同学们自己写的优秀文章,也可推荐别人写的好文,与大家分享。③名曲欣赏:每周介绍一首中国经典名曲,在每天早上就餐时间循环播放,引导大家欣赏音乐、陶冶性情。
(5)传递书香,“悦读”无限。“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教育家朱永新说过:“读书不仅是教育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源头活水。”学校建校至今一直践行“即使凌云也虚心”的精神,大力弘扬书香文化,制订《创书香校园实施方案》,为学生专门设计《竹韵书馨,“悦读”致远阅读手册》,在校门口为广大学生家长设立“家长书吧”,每学期学校评选“书香年级”“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和“阅读之星”。
(6)学习传统鞠躬礼。鞠躬礼是中国的传统礼节,体现自己的谦恭和对对方的尊敬,学生学习并在日常中行鞠躬礼,正是将竹子“虚怀”的品格生活化。
(7)“竹文化艺术节”的品牌效应。每年五至六月份跨时两个月的竹文化艺术节,已成为学校竹文化的盛宴,师生及家长共同参与,通过颂竹诗、写竹诗、画竹、摄竹、我与竹子同成长征文、跳竹竿舞、吹排箫等形式的活动,将竹文化精神辐射到各个家庭乃至全社会。《珠海特区报》《珠江晚报》曾多次就此进行专版报道。
学校在活动细节管理中培育孩子们的竹子精神。办学办的是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就是学校文化氛围,人在文化中熏陶,在践行中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九小学)
关键词:竹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
一、“竹文化”破土而出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是“竹的文化”,英国的李约瑟博士也认为中国的文明是“竹的文明”。因此,我们借助竹子这一含义丰富的具体形象来教化师生,希望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竹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它的崇高品性。白居易的《养竹记》较早地赋予了竹子品格:“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不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前人更是总结了它的“十德”: 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曰正直;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曰奋进;竹外直中通,襟怀若谷,曰虚怀;竹有花深埋,素面朝天,曰质朴;竹一生一花,死亦无悔,曰奉献;竹玉竹临风,顶天立地,曰卓尔;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曰善群;竹质地犹石,方可成器,曰性坚;竹化作符节,苏武秉持,曰操守;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曰担当。
竹的自然属性与人的高尚品德相契合,是中国竹文化的核心所在。竹已超越了植物形象,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我校确立校园文化为“竹文化”,正是希望借竹寓意丰富的形象,托竹言德,并以竹为引子,让师生遨游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在竹文化中熏陶完善其人格。
二、构建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观念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竹”字由“个个”组成,正好与竹叶神似,启发了我们以“用真爱和智慧塑造每个最好的自己”为办学理念,引领每个学生、每位教师和家长做最好的自己。
以人为本,一视同仁。全校一视同仁,不分高下。在此理念基础上,确立了“优质立校 素质兴校 特色强校”的办学目标和学校的“一训三风”——校训:好习惯成就好人生;校风:崇德 尚学 创美 ;教风:乐教 善教;学风:好学 会学。
三、完善制度文化
(1)课堂管理(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曰正直)。课前复习校训、班训,班级学习口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课中注重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坐姿如竹挺,精神昂扬个个争做“竹君子”。
(2)教师管理(竹有花深埋,素面朝天,曰质朴)。师道尊严从仪容开始,学校邀请专家指导教师仪容打扮、茶艺、快板艺术等,要求教师朴素不失大方,可亲恰似青竹,各方面优异者获评“青竹奖”或获推 “青竹名师”。
(3)学生管理(竹化作符节,苏武秉持,曰操守)。学校文化建设能否落实到学生和家长,关键在于班主任。班主任作为竹文化的主要实施者,学校鼓励各班积极创建班级特色文化,使班级精神物化。
(4)教职工团队管理(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曰善群)。工作中倡导三种思考:“本位思考、补位思考、换位思考”,制订《优秀教师团队评比方案》,以办公室为单位,开展优秀教师团队建设。定期对办公室文化、师风师德、卫生、礼仪、纪律、服务他人或集体、团结协作以及完成学校工作情况等进行优秀教师团队评比,促使教师担当职责,精益求精。
(5)课程管理:在学校的文化建设过程中,校本课程是关键,是日常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四年来我校编写了竹诗、竹歌教学、竹竿舞教学、棋课等校本课程,让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加深了对竹文化的了解,真正将竹文化精神融入师生的生活当中。
四、营造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表象层,是学校文化的物质基础。文化必须落地生根,可触可感。
创建竹的乐园:正门高墙上的巨幅竹画,古色古香文化展板上的竹诗,校园里长势旺盛的翠竹,竹石相辅,草木掩映,洋溢着浓浓竹精神的楼名,随时在提醒人们,这是竹文化的世界。
不管楼道、课室、厕所,凡有人迹所至,必有名言、修身、正己的温馨提示语;让你信手随读;左观讲诵礼乐,右赏琴棋诗画,还有学校门内两侧的紫竹,寓意“紫气东来”,学校门外环形校道两旁学生和家长亲子种植的桃树梨树,寓意“竹韵书馨,桃李芬芳”,令学生抬头低眉间,时时处处皆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染。
五、丰富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中从日常的行为体现出来的有形文化,是柔性的文化,是通过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养成的,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
(1)以孝治校(竹一生一花,死亦无悔,曰奉献)。《孝经》曰:“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育学生从孝顺父母开始,继而将其延伸,做民族与国家的孝子,乃至大爱于众生。小孝于父母:通过开展“孝心无价,亲情永恒”孝心教育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了孝之心、孝之行、孝之道,同时培养了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 大孝于天下:开展全员义工,践行奉献活动。制订《全员义工实施方案》,设计教师、学生、家长“义工记录卡”, 每学期评选 “优秀小义工”“优秀教师义工”。倡导教师、父母树榜样,培养学生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品格,进一步丰富学校“竹文化”内涵。
(2)借棋育奇(竹玉竹临风,顶天立地,曰卓尔)。俗话说,千古无同局,在棋中,学生眼观六路,常出妙招,愈挫愈勇,会定神闲。竹棋的目的在于培育棋品高尚、棋智过人的健康发展,有智谋的学生,以期他日堪当大任,有所作为。
(3)竹乐怡情:(竹质地犹石,方可成器,曰性坚)。为了丰富竹文化内涵,培养多才多艺的学生,学校组建了春笋合唱团、排箫乐团、竹音诵读团、竹林话剧团、竹韵舞蹈团,并普及艺术体操、街舞、竹竿舞。
(4)广播传情“春笋广播站”由各班轮流主持,全体同学参与。节目分成三大板块:①我们的故事:介绍班级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积极向上、生动有趣的事,在同学间传递一种正能量。②文学星空:主要采纳班级同学们自己写的优秀文章,也可推荐别人写的好文,与大家分享。③名曲欣赏:每周介绍一首中国经典名曲,在每天早上就餐时间循环播放,引导大家欣赏音乐、陶冶性情。
(5)传递书香,“悦读”无限。“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教育家朱永新说过:“读书不仅是教育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源头活水。”学校建校至今一直践行“即使凌云也虚心”的精神,大力弘扬书香文化,制订《创书香校园实施方案》,为学生专门设计《竹韵书馨,“悦读”致远阅读手册》,在校门口为广大学生家长设立“家长书吧”,每学期学校评选“书香年级”“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和“阅读之星”。
(6)学习传统鞠躬礼。鞠躬礼是中国的传统礼节,体现自己的谦恭和对对方的尊敬,学生学习并在日常中行鞠躬礼,正是将竹子“虚怀”的品格生活化。
(7)“竹文化艺术节”的品牌效应。每年五至六月份跨时两个月的竹文化艺术节,已成为学校竹文化的盛宴,师生及家长共同参与,通过颂竹诗、写竹诗、画竹、摄竹、我与竹子同成长征文、跳竹竿舞、吹排箫等形式的活动,将竹文化精神辐射到各个家庭乃至全社会。《珠海特区报》《珠江晚报》曾多次就此进行专版报道。
学校在活动细节管理中培育孩子们的竹子精神。办学办的是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就是学校文化氛围,人在文化中熏陶,在践行中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