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美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ai5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英语是一门囊括多彩美育成分的学科,不仅具有韵律、文字与规律之美,而且曲、图、音乐与短片都充分体现着外国传统文化的特征。除此之外,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也为小学英语教学“寓教于美”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若能读出英语的韵律美,突出英语的文化美,则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提升整个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寓教于美
  语言作为人们日常沟通的桥梁,其教学方式与其他学科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能够真正学好一门语言学科,不仅需要掌握语言的相关知识,还要在实践中增强应用语言的能力。小学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美育对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合理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美育成分,采取美育的方针与途径,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一、将英语的韵律美发掘出来
  小学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应该紧密结合英语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 深入研读小学英语教学的韵律美,紧密围绕韵律制订符合小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策略,从而真正发挥美育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率。
  小学英语教师在英语单词的教学过程中,可选择原声的英语材料或影片,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原声的英文录音或影片,为学生感受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能从中体会原声英语的韵律美,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的相关知识,从根本上提升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将英语的结构美写出来
  小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而英语教学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规划课堂教学。无论课中或课后,教师均应为学生安排相关的写作练习,着重于从写的内容与写的手法入手,將抽象知识具象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英语语言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停留在知识表面,坚持采用多元化的练习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三、将英语的规律美引导出来
  小学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围绕英语的实际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充分引导出小学英语教学的规律美。
  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的相互讨论中逐步掌握英语语言的规律。如英语词汇的形容词与被动词的特点以及英语知识结构,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率,为学生之后应用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将英语的音乐美唱出来
  目前,以教唱英文歌的方式开展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学术界称之为“Warming-up activity”。即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一些耳熟能详的英文歌曲,让学生随着歌曲旋律唱歌跳舞。这样不仅能营造出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采取听歌曲的方式开展英语教学,无论是作为教学前的热身活动,还是作为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都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采取听歌方式展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尽量选择学生容易听懂的英文歌曲,或者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改编,充分体现出英语的音律美,从而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五、将生活之美画出来
  小学生因其年龄特征而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其思维也极具跳跃性,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得比较好动,且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对此,小学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采取绘图、简笔画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求学生画出生活中的美,从而让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视觉体验,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英语知识与语法的正确使用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绘画,让学生能以个性化的形式展现出英语语言学习的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美育教学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分析小学英语教学的美学元素,能极大提升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英语知识。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有效结合美学元素的特点,充分发挥美学教育的优势,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金 强.小学英语美育教育的内涵[J].新课程学习,2014(3):152.
  [2]刘 芸.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J].吉林教育,2011(14).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东大街小学)
其他文献
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三)在叙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重点阐述了从百家争鸣到宋明理学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的演变过程,由于局限于中学教材的编写结构,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核心内容相对零散地分布在教材的不同内容中,而且略显简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挖掘一些与之相关的思想史料,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融合这一显著特点。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具有多元文化。百家九流三教是多元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对应的课程标准】  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对象】  二年级学生。  【活动目标要求】  (1)认识公共汽车中的常见标志,知道安全乘车的基本常识,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2)指导乘车时友爱他人,培养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的基本行为素养。  (3)培养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学习习惯。  【活动重点】
摘 要:学生最熟悉、接触最多的情境是他们每天的生活,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培养勇于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情境;数学;《三角形的特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应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两个产物:综合实践课程和科学课程,它们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这两科课程都具有开放性,都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都重视实践与探究的过程等。本文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关键词:实践;探究;兴趣  一、实践与科学探究的特征理念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  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内容的整合。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
摘 要:本人从听障儿童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上具有的优势入手,阐述了聋哑学校教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教学,使“非连续性文本”成为听障儿童学习语文的新工具。这样,可以帮助听障儿童更好地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听障儿童;语文教学  普通小学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了一种新文本的阅读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
数学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力水平、知识素养、数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性教育学科,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知识内容的抽象性、体系内容的整体性、问题内涵的严密性以及生活应用的广泛性等特性,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教学形式。素质教育实施目标中,也将做好问题性教学活动作为提升学生能力素养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目标要求。因此,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最让人心动不已的是诗歌,最摇曳多姿的也是诗歌。在诗的国度里徜徉,我们无不流连于诗之美,陶醉于诗之美。初中语文课程中入选的诗词都是精品之作,它们承载着文学美育和审美情趣,若能很好地通过古诗词进行审美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涵泳古诗词,则能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从而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鉴于此,本文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
摘 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承担着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任务。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要善于激励评价,激发学生浓厚的积累兴趣;授予积累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积累习惯;要构建不竭的积累动力,让学生体验
摘 要:教师要善于转换不同的视角来与学生“说话”,文章主要从三个视角展开,俯视学生,遵循教育常态;平视学生,实现教育平等;仰视学生,凸显教育主体。同时,教师要善于驾驭语言来与对象“说话”,主要表现在与学生沟通时、课堂教学时、与家长沟通时。笔者根据工作几年中的实践与见闻,浅谈如何与学生“说话”。  关键词:“说话”;视角;语言  “会说话”,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在恰当的时机,对恰当的人,说出恰当的话。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灵魂人物,首先要树立威信,拥有凝聚力。我是在高一文理分班后接班的,在接任之前我曾经想是不是以严厉的冷面孔出任会更容易奏效。可是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五十多张依然透着稚气却写满期待的脸,我还是选择了一贯的微笑。家人担心地说,小心镇不住学生,我也心怀忐忑,直到一个女孩悄悄对我说:“老师,在这个陌生的班级里,是你的微笑让我感到一丝温暖,让我当课代表吧,我想帮您干点事。”我释然,相信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