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学要发挥学生主体动力,需师生双方均处于情知交融状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情”支持“知”,只有情知交融,教学才可能有效。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积极健康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人文情感教育 思想教育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有“情”之物,所以语文学科正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可是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涵,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几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有如下感触。
一、创设课堂情境,巧妙感染学生
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情境,渲染一种与教材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氛围,学生应该就会很快地进入课文“角色”也能自愿地参加到活动中来。语文教学中成功的思想教育,应当是渗透、陶冶、启迪,而不是推销、说教、硬灌。
(一)借助画面,传递情感。
例如,我在讲《荷花淀》一文时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课前几分钟播放了电影《小兵张嘎》的片段,影片中抗日小英雄张嘎的音容笑貌,很快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思维认识拉回到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现场,紧接着我话锋一转:“今天,老师同样带领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群帮助抗日英雄杀敌的女英雄们,看看她们与嘎子有什么不同。”这样,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播放音乐,烘托情感。
音乐的功能是通过旋律,表现人类最为精微细致的心理活动,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通过音乐的渲染感受情感变化,也能在他们的心中引起共鸣,使之体悟美的境界。
例如,在讲王维的诗歌《山居秋暝》时,我先播放了一首优雅的古筝曲《渔舟唱晚》,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再拿出一幅“山居秋暝”的油画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随音乐慢慢体会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学生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随我一起进入此诗诗情画意的境界,更好体会其美的意境。
(三)实物演示,再现情感。
语文是靠文字传达情感思想的一门学科,而有些文章,只靠文字是不能直观传达事物原态的,所以有些课文需还原、再现现实。
例如在讲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时,如果不拿出景泰蓝这种实物,学生学起来就会非常困难,因为这些技艺精湛、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从未或很少看见过。当我拿出这种手工艺品的实物时,学生对之非常感兴趣,想知道它的制作过程和方法,这样,学生的兴致高涨,注意力集中了,学起来用心,理解就比较容易了。
二、深入钻研教材,以真情感化学生
(一)抓住教材中具有优秀品质的文学形象,启发学生的情感意识。
纵观语文教材,可谓意阔情深,有描绘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的,如《长城》、《赵州桥》等;有表现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寻求革命真理的,如《飞夺泸定桥》、《十六年前的回忆》等;有反映领袖人物精神品质的,如《八角楼上》、《一件棉衣》,等等。这些课文是人文教育高容量的载体,具有特殊的思想教育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有效地引领学生深入挖掘和全面体悟教材中的人文情感,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二)围绕文章的写作背景,确立情感教育的落脚点。
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以便确立情感教育的落脚点。例如在讲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我经过深入细致的反复钻研,抓住课文知识情感教育的结合点,并加以扩展。在这首词中,词的上阙重点描写了湖南长沙橘子洲头的秋天景色,这些景色的描绘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当学生还沉浸在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景色时,笔锋一转,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对以上景色进行了概括,接着“谁主沉浮”引出了下阕的议论,到底谁来主宰国家的盛衰,在下阕的结尾处给了含蓄的回答:“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就是国家的命运这是由毛泽东,以及像毛泽东这样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样由表及里,逐层渗透,并结合中国历史上无产阶级任人志士的事迹,进行情感教育,进而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进而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国荣我荣,国耻我耻”的思想感情。
三、营造情感氛围,潜移默化熏陶学生
(一)注重身教,为人师表。
青少年学生身上具有较强的向师性,这就决定了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所以,为师者时时刻刻都应流露出“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课堂”“热爱学生”的情绪,这样就会默默影响到学生,也就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学生。
(二)赋予爱与责任,以情动人。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教师而言,其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不容忽视,这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坚贞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在讲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从文章主旨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金钱不能主宰真情,我们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把握了这一主题后,也就找到了情感教育与人生价值取向的结合点,然后巧妙地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带母上学”,“为父捐肾”等一系列事例,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就认识到血浓于水的人间真情,最后明白了金钱不能主宰真情的道理。
总之,感情是学生乐学、勤学、巧学的内在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势在必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何在新课改中把情感教学运用得更好更纯熟,这就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积极、更努力地探索,惟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毛辉铃.中职语文情感教育的意义与实践.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陈波.浅谈语文情感教育.科技信息,2008.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人文情感教育 思想教育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有“情”之物,所以语文学科正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可是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涵,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几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有如下感触。
一、创设课堂情境,巧妙感染学生
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情境,渲染一种与教材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氛围,学生应该就会很快地进入课文“角色”也能自愿地参加到活动中来。语文教学中成功的思想教育,应当是渗透、陶冶、启迪,而不是推销、说教、硬灌。
(一)借助画面,传递情感。
例如,我在讲《荷花淀》一文时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课前几分钟播放了电影《小兵张嘎》的片段,影片中抗日小英雄张嘎的音容笑貌,很快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思维认识拉回到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现场,紧接着我话锋一转:“今天,老师同样带领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群帮助抗日英雄杀敌的女英雄们,看看她们与嘎子有什么不同。”这样,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播放音乐,烘托情感。
音乐的功能是通过旋律,表现人类最为精微细致的心理活动,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通过音乐的渲染感受情感变化,也能在他们的心中引起共鸣,使之体悟美的境界。
例如,在讲王维的诗歌《山居秋暝》时,我先播放了一首优雅的古筝曲《渔舟唱晚》,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再拿出一幅“山居秋暝”的油画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随音乐慢慢体会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学生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随我一起进入此诗诗情画意的境界,更好体会其美的意境。
(三)实物演示,再现情感。
语文是靠文字传达情感思想的一门学科,而有些文章,只靠文字是不能直观传达事物原态的,所以有些课文需还原、再现现实。
例如在讲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时,如果不拿出景泰蓝这种实物,学生学起来就会非常困难,因为这些技艺精湛、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从未或很少看见过。当我拿出这种手工艺品的实物时,学生对之非常感兴趣,想知道它的制作过程和方法,这样,学生的兴致高涨,注意力集中了,学起来用心,理解就比较容易了。
二、深入钻研教材,以真情感化学生
(一)抓住教材中具有优秀品质的文学形象,启发学生的情感意识。
纵观语文教材,可谓意阔情深,有描绘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的,如《长城》、《赵州桥》等;有表现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寻求革命真理的,如《飞夺泸定桥》、《十六年前的回忆》等;有反映领袖人物精神品质的,如《八角楼上》、《一件棉衣》,等等。这些课文是人文教育高容量的载体,具有特殊的思想教育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有效地引领学生深入挖掘和全面体悟教材中的人文情感,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二)围绕文章的写作背景,确立情感教育的落脚点。
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以便确立情感教育的落脚点。例如在讲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我经过深入细致的反复钻研,抓住课文知识情感教育的结合点,并加以扩展。在这首词中,词的上阙重点描写了湖南长沙橘子洲头的秋天景色,这些景色的描绘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当学生还沉浸在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景色时,笔锋一转,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对以上景色进行了概括,接着“谁主沉浮”引出了下阕的议论,到底谁来主宰国家的盛衰,在下阕的结尾处给了含蓄的回答:“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就是国家的命运这是由毛泽东,以及像毛泽东这样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样由表及里,逐层渗透,并结合中国历史上无产阶级任人志士的事迹,进行情感教育,进而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进而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国荣我荣,国耻我耻”的思想感情。
三、营造情感氛围,潜移默化熏陶学生
(一)注重身教,为人师表。
青少年学生身上具有较强的向师性,这就决定了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所以,为师者时时刻刻都应流露出“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课堂”“热爱学生”的情绪,这样就会默默影响到学生,也就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学生。
(二)赋予爱与责任,以情动人。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教师而言,其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不容忽视,这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坚贞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在讲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从文章主旨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金钱不能主宰真情,我们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把握了这一主题后,也就找到了情感教育与人生价值取向的结合点,然后巧妙地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带母上学”,“为父捐肾”等一系列事例,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就认识到血浓于水的人间真情,最后明白了金钱不能主宰真情的道理。
总之,感情是学生乐学、勤学、巧学的内在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势在必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何在新课改中把情感教学运用得更好更纯熟,这就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积极、更努力地探索,惟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毛辉铃.中职语文情感教育的意义与实践.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陈波.浅谈语文情感教育.科技信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