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审美化下的党课创新品牌通过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实现审美主体激发、审美形式创新及审美思维培育,将更好地指导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创建特色性的党课系列活动,使得党课品牌更具有生命力,使得党课工作更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更好地提升党课的实效性,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拓展空间。
关键词: 审美化 党课品牌 高职党建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高校学生党建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是急需高校教育工作者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把品牌理念引入高职院校学生党课教育,以党课品牌激发党建活力,是提升高职院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创新之举。
党课品牌是指在大学生的党课教育中,以基层党支部和支部党员为主体,面向党员和全体学生的具有高度认同感、模范作用强、感染效力深、影响示范远,由鲜明主题、特色制度、品牌活动和响亮口号所构成的党课活动内容[1]。如何避免党课活动落入俗套,换汤不换药,如何使党课品牌形象化、生动化、新颖化,增强党课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其焕发新的活力是又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践行的难题。
一、“审美化”党课品牌的内涵
“审美化”教育与“美育”的含义相近,“美育”由德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美学家席勒在著作《美育书简》中提出并使用,狭义上主要指的是“艺术教育”,广义上指的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指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环境等)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成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真正的党课品牌应该是汲取教育心理学、音乐学、文化学、历史学、思维学等众多学科的结晶。党课审美化品牌模式,即是将审美化教学原理运用于党课教育中[2]。
二、“审美化”党课品牌创建的途径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的学生党支部正是创新性地引进了“审美化”的理念,将其融入院系的黨课品牌创新,创造了愉悦、富于审美气息的接受环境,优化了教育模式,有效地避免了硬性灌输造成的传播错位和信息遗失,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一直以来党课教育的单方面讯息的推送的困境,真正将形式之“新”转变成内容之“新”,精神内核之“新”,党课成了师生共建的充满了生命力和新鲜感的“艺术品”,具体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的:
(一)美的欣赏理念下的审美主体激发
美的欣赏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经过审美能力培养的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的一种感知、情感和体验。既然美的欣赏是心理现象,我们就必须讨论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育的视野出现了由“知识”向“人”,由“生命”向“学生”的新转变,教育心理学提出了充分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质和能力的有效及高效的手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比教学更好更合适的老师。只有在“向内性”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渐渐培养兴趣,慢慢集中注意力,一步一步建立自信心和自主性。
“一堂特殊的党课——人民的名义”就是在美的欣赏的启发下呈现的“特殊”党课作品。2017年上半年一部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和观看。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它不是刻板、形式化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而是以“公案小说”的审美形式讲述故事,呈现给观众一个个生动的面孔和鲜活的人物群像,对官员腐败背后根源的探讨颇为深入。影视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审美形式进行传播必然对当代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很多学生喜爱这部剧,许多高职校园里面出现了“追剧”的热潮,学生内部的各种社交软件上,如QQ、微信、微博、豆瓣等上面点赞声一片,推荐度极高,这就是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
“一堂特殊的党课”的想法一经提出呼声很高,学生们情绪高涨,对“这堂特殊的党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再是观后感写作,集中观影,专题报告,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堂课呢?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是兴趣之根本,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习得知识,掌握知识,正是如此,本次活动的初期宣传效果就达到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索”,“自主思考”。学生开始深入了解中央“反腐”的政策发展脉络,“反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观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机关单位的“不作为”、“懒政”、“怠政”现象,以及思考作为学生自己的群众性组织,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的学生会是否需要“洗洗澡,治治病”,“反腐”的落脚点应落到基层,脚踏实地,从自身做起,做合格党员,才是党课品牌建设的初衷。
(二)美的表现理念下的审美形式创新
美的表现指的是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宜人的感性形式。作为具体的美的感性形式,美的表现总是要依附于具体的美的事物,不同种类的美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美,美的表现理念要求不断探索多样性、可行性和创新性,从而更好地创造美的事物,实现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的统一。
以美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美的表现为依托的审美形式,注重培养的是高校学生呈现美的能力,如果说审美形式是一种情感方式,属于感性教育范畴的话,那么,高职院校的党课教育则是一种理论教育,属于理性教育范畴。审美形式的多样化拓展了培养学生的空间,增强了高职院校学生素质能力的弹性。
“一堂特殊的党课——人民的名义”是美的表现理念下的审美形式创新的成功典范。在这堂特殊的党课中,药学院学生党支部一共分为了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采取不同的审美形式,交叉使用,使整堂党课跌宕起伏,处处充满惊喜,改变长期以来高校党课教学存在的授课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的困境,与学生思想、社会热点紧密结合。
第一个环节——宣读入党誓词。伴着公益宣传片《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你在一起》,总支书记带领全体学生党员宣读入党誓词,庄严而又充满仪式感。第二个环节——主题教育剧《人民的名义》,本环节采取了情景剧的审美形式,将“共情应对”植入其中,选取了《人民的民义》中给人印象最深、震撼最大的四个场景,即由“金钱下的罪恶”、“信访接待窗口”、“干部回炉班”、“大时代的创造者”四幕主线展开。此外,在原有四幕剧中,创新性地融入了四条辅线,即时下校园里存在的学生会干部利用职权为违纪学生消分、为部分同学私下扫PU、遇事相互推诿等“不和谐”音符,让许多学生会干部“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治治病”。这种交叉同步进行的“特殊”审美形式,让学生在演绎剧中经典之外,还结合校园实际,发现同类问题,思考问题背后的真相。第三个环节——相声《说说党员的先进性》,本环节采用了相声的审美形式,相声新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了党员先进性。第四个环节——合唱《人民的名义》,本环节采用的是歌唱的审美形式,将寓意深远的歌词、以“党建”为主题的手绘T恤及志愿服务主题视频相结合。第五个环节——自白《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本环节采用的是学生自白的审美形式,这段自白为大家呈现了真实而又纯粹的情感。 (三)美的创造理念下的审美思维培育
美的创造是指创造主体依据美的特性和规律自觉地从事美的生产与创造并发现和纳入审美对象的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创造性活动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思维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科学的发明和创造是靠人的思维来实现的,重视审美思维的开发和培养,对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审美创造力有着重要的作用[4]。在美的创造理念下的审美思维培育有助于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赋予大学党课教育新内涵、新视角。
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人民的名义”这堂特殊的党课创新了党课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校园反响及社会反响。在该党课活动正式开始前,学生党员们在影楼拍摄了“人民的名义”同款海报,即校园版“人民的名义”,海报在校园内各处进行了張贴。此外,学生支部还通过微信、QQ、微博进行了广泛的校园宣传,在校园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造成了此次党课座无虚席、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这对于本次参与党课创作的学生来说是很大的鼓舞,潜移默化中,每个学生都清晰地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与担当,不是通过灌输,而是通过“现代激励理论”和审美思维培育,这正是高职院校党课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即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要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逐步建成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激励机制,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此外,由于本次党课创新的形式、走心的准备,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仅在苏食院官方微信平台得到了大力的报道,还被“中国江苏网”、“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官方微信”、“江苏教育官方微博”“淮安新闻综合频道”、“江苏卫视”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受到了相当高的社会评价。及时的、肯定的和赞美的语言对于出演本次党课活动的学生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他们看到了通过身体力行得到了收获,在情绪上和精神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在审美思维的培育,学生更加愿意扩大知识领域,不断汲取新知识的营养,并自主地将新知识与社会新热点、党建新形式相结合,形成独特思考,将党课变成一场“精神盛宴”。
通过审美主体激发、审美形式创新、审美思维培育逐步搭建符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审美期待”的党课品牌,才能真正调动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参与党课活动的主动性,使他们的党性修养、综合素质得到应有的提高,为高职院校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员提供参考,这是药学院学生党支部所追求不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孔川.加强大学生党建品牌建设、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78.
[2]周鸣鸣.党课审美化模式建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6(01).
[3]赵伶俐.审美化教学原理理论与实践研究[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4]钮燕枫.审美思维的培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1).
关键词: 审美化 党课品牌 高职党建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高校学生党建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是急需高校教育工作者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把品牌理念引入高职院校学生党课教育,以党课品牌激发党建活力,是提升高职院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创新之举。
党课品牌是指在大学生的党课教育中,以基层党支部和支部党员为主体,面向党员和全体学生的具有高度认同感、模范作用强、感染效力深、影响示范远,由鲜明主题、特色制度、品牌活动和响亮口号所构成的党课活动内容[1]。如何避免党课活动落入俗套,换汤不换药,如何使党课品牌形象化、生动化、新颖化,增强党课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其焕发新的活力是又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践行的难题。
一、“审美化”党课品牌的内涵
“审美化”教育与“美育”的含义相近,“美育”由德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美学家席勒在著作《美育书简》中提出并使用,狭义上主要指的是“艺术教育”,广义上指的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指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环境等)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成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真正的党课品牌应该是汲取教育心理学、音乐学、文化学、历史学、思维学等众多学科的结晶。党课审美化品牌模式,即是将审美化教学原理运用于党课教育中[2]。
二、“审美化”党课品牌创建的途径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的学生党支部正是创新性地引进了“审美化”的理念,将其融入院系的黨课品牌创新,创造了愉悦、富于审美气息的接受环境,优化了教育模式,有效地避免了硬性灌输造成的传播错位和信息遗失,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一直以来党课教育的单方面讯息的推送的困境,真正将形式之“新”转变成内容之“新”,精神内核之“新”,党课成了师生共建的充满了生命力和新鲜感的“艺术品”,具体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的:
(一)美的欣赏理念下的审美主体激发
美的欣赏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经过审美能力培养的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的一种感知、情感和体验。既然美的欣赏是心理现象,我们就必须讨论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育的视野出现了由“知识”向“人”,由“生命”向“学生”的新转变,教育心理学提出了充分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质和能力的有效及高效的手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比教学更好更合适的老师。只有在“向内性”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渐渐培养兴趣,慢慢集中注意力,一步一步建立自信心和自主性。
“一堂特殊的党课——人民的名义”就是在美的欣赏的启发下呈现的“特殊”党课作品。2017年上半年一部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和观看。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它不是刻板、形式化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而是以“公案小说”的审美形式讲述故事,呈现给观众一个个生动的面孔和鲜活的人物群像,对官员腐败背后根源的探讨颇为深入。影视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审美形式进行传播必然对当代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很多学生喜爱这部剧,许多高职校园里面出现了“追剧”的热潮,学生内部的各种社交软件上,如QQ、微信、微博、豆瓣等上面点赞声一片,推荐度极高,这就是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
“一堂特殊的党课”的想法一经提出呼声很高,学生们情绪高涨,对“这堂特殊的党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再是观后感写作,集中观影,专题报告,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堂课呢?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是兴趣之根本,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习得知识,掌握知识,正是如此,本次活动的初期宣传效果就达到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索”,“自主思考”。学生开始深入了解中央“反腐”的政策发展脉络,“反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观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机关单位的“不作为”、“懒政”、“怠政”现象,以及思考作为学生自己的群众性组织,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的学生会是否需要“洗洗澡,治治病”,“反腐”的落脚点应落到基层,脚踏实地,从自身做起,做合格党员,才是党课品牌建设的初衷。
(二)美的表现理念下的审美形式创新
美的表现指的是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宜人的感性形式。作为具体的美的感性形式,美的表现总是要依附于具体的美的事物,不同种类的美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美,美的表现理念要求不断探索多样性、可行性和创新性,从而更好地创造美的事物,实现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的统一。
以美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美的表现为依托的审美形式,注重培养的是高校学生呈现美的能力,如果说审美形式是一种情感方式,属于感性教育范畴的话,那么,高职院校的党课教育则是一种理论教育,属于理性教育范畴。审美形式的多样化拓展了培养学生的空间,增强了高职院校学生素质能力的弹性。
“一堂特殊的党课——人民的名义”是美的表现理念下的审美形式创新的成功典范。在这堂特殊的党课中,药学院学生党支部一共分为了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采取不同的审美形式,交叉使用,使整堂党课跌宕起伏,处处充满惊喜,改变长期以来高校党课教学存在的授课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的困境,与学生思想、社会热点紧密结合。
第一个环节——宣读入党誓词。伴着公益宣传片《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你在一起》,总支书记带领全体学生党员宣读入党誓词,庄严而又充满仪式感。第二个环节——主题教育剧《人民的名义》,本环节采取了情景剧的审美形式,将“共情应对”植入其中,选取了《人民的民义》中给人印象最深、震撼最大的四个场景,即由“金钱下的罪恶”、“信访接待窗口”、“干部回炉班”、“大时代的创造者”四幕主线展开。此外,在原有四幕剧中,创新性地融入了四条辅线,即时下校园里存在的学生会干部利用职权为违纪学生消分、为部分同学私下扫PU、遇事相互推诿等“不和谐”音符,让许多学生会干部“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治治病”。这种交叉同步进行的“特殊”审美形式,让学生在演绎剧中经典之外,还结合校园实际,发现同类问题,思考问题背后的真相。第三个环节——相声《说说党员的先进性》,本环节采用了相声的审美形式,相声新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了党员先进性。第四个环节——合唱《人民的名义》,本环节采用的是歌唱的审美形式,将寓意深远的歌词、以“党建”为主题的手绘T恤及志愿服务主题视频相结合。第五个环节——自白《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本环节采用的是学生自白的审美形式,这段自白为大家呈现了真实而又纯粹的情感。 (三)美的创造理念下的审美思维培育
美的创造是指创造主体依据美的特性和规律自觉地从事美的生产与创造并发现和纳入审美对象的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创造性活动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思维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科学的发明和创造是靠人的思维来实现的,重视审美思维的开发和培养,对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审美创造力有着重要的作用[4]。在美的创造理念下的审美思维培育有助于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赋予大学党课教育新内涵、新视角。
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人民的名义”这堂特殊的党课创新了党课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校园反响及社会反响。在该党课活动正式开始前,学生党员们在影楼拍摄了“人民的名义”同款海报,即校园版“人民的名义”,海报在校园内各处进行了張贴。此外,学生支部还通过微信、QQ、微博进行了广泛的校园宣传,在校园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造成了此次党课座无虚席、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这对于本次参与党课创作的学生来说是很大的鼓舞,潜移默化中,每个学生都清晰地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与担当,不是通过灌输,而是通过“现代激励理论”和审美思维培育,这正是高职院校党课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即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要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逐步建成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激励机制,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此外,由于本次党课创新的形式、走心的准备,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仅在苏食院官方微信平台得到了大力的报道,还被“中国江苏网”、“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官方微信”、“江苏教育官方微博”“淮安新闻综合频道”、“江苏卫视”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受到了相当高的社会评价。及时的、肯定的和赞美的语言对于出演本次党课活动的学生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他们看到了通过身体力行得到了收获,在情绪上和精神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在审美思维的培育,学生更加愿意扩大知识领域,不断汲取新知识的营养,并自主地将新知识与社会新热点、党建新形式相结合,形成独特思考,将党课变成一场“精神盛宴”。
通过审美主体激发、审美形式创新、审美思维培育逐步搭建符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审美期待”的党课品牌,才能真正调动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参与党课活动的主动性,使他们的党性修养、综合素质得到应有的提高,为高职院校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员提供参考,这是药学院学生党支部所追求不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孔川.加强大学生党建品牌建设、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78.
[2]周鸣鸣.党课审美化模式建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6(01).
[3]赵伶俐.审美化教学原理理论与实践研究[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4]钮燕枫.审美思维的培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