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做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突出人文性,强调以学生为本,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落实以学生为本理念方面的一些做法:一、以学生为本,就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二、以学生为本,就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三、以学生为本,就要优化教学内容,善于抓住学生注意力。
  【关键词】品德课堂;课程标准;学生为本;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参与
  【中圖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73-0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一个显著特点是突出了人文性,即以学生为本,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当然,新课标还有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在这里我主要结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落实以学生为本新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以学生为本,就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种新学生观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帮助爱护学生。
  首先、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学习优秀的学生,也有智力平平、性格十分内向的学生,还有特别调皮、不拘小节的学生,课堂上我总是想法创造机会,让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展示自己。比如,课堂提问,如果让学生主动举手发言,那么总是那几个胆子大的,学习程度好的发言,其他的不主动,有的是不会,有的即使会也不举手,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就养成了回答问题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的思想,所以我在提问时往往是按竖排或横排提问,从前往后或从后往前,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轮流,这样同在一排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压力,都会积极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当然也要分层次,根据学生的程度,提问难度不同的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还使每个学生获得了良好的自信,也让学生获得了被平等看待的心理需要。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不同的观点存在。例如,我在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时,让学生充分思考,然后针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的重要性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展开了辩论。只要能够自圆其说,都应该肯定和鼓励。通过学生发言、老师点拨、总结使学生有一个正确认识,那就是平时不仅要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也要重视思想道德品质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二、以学生为本,就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自信心,有效地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让学生自由表达,无需过多的担心和顾虑,学生心理上是安全的、自由的。这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和艺术的处理,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使教学方法为学生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表有创见的观点,课堂上应更多的让学生“说说你的感受”、“提出你的见解”、“谈谈你的观点”、“做出你的评价”等,只要教师用心去营造一种充满真诚与关爱的氛围,去创造一种敢于质疑问难的环境,就能使学生乐于学习,就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就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获得感。三、以学生为本,就要优化教学内容,善于抓住学生注意力。
  首先、找准教学内容切入点,激发学生求知欲。
  中学思想品德课,现在叫道德与法治,涉及知识面广,许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开场白”,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积极性。例如,我在讲“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这一内容时,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并附“一点都不能少”字样,学生看了心灵一定会受到震撼,马上意识到国家主权不容侵犯,国家领土不容分割,每个人都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这时我趁机抛出问题:如果有人想把台湾分割出去,你们答应不答应?学生一定会回答“不答应”,接着再问: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国家有什么政策吗?我们有没有实力和能力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呢?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课堂上来,求知欲也被调动起来。学生以这样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其次、引领学生超越自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体现。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体现了课程标准坚持以人为本新理念,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的人,成为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成为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为此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贯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成功演绎我的社会角色》时,我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迂回式提问:你最喜欢最崇拜的明星偶像是谁?你崇拜他们的原因是什么?明星的一切都值得你崇拜与学习吗?你想不想成为明星?你想成为什么样的明星?想成为明星要具有哪些素质?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社会的期待又是什么?要达到这些目标,我目前还需要努力的方面有哪些?这种迂回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由窄到宽,由形象到抽象,使学生创造思维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等要素都得到了有效训练。
  以学生为本,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水,而是要付诸于行动中,生活上关心帮助学生,精神上理解体谅学生,教学上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收获学习的幸福,身心得到健康成长。这是我一贯的追求。做法虽然没有什么新颖之处,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只要坚持贯彻好的理念,就会有好的成效。
其他文献
以金雀花健壮插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生根粉、不同插穗年龄、不同基质和不同扦插时间对金雀花扦插生根率、单株根数及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a生枝条作插穗,浓度为1.0g/L。国
利用乙酸乙酯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萃取EGCG氧化产物,得到级分A(EOPA)和级分B(EOPB),用化学发光法比较EGCG与EOPA、EOPB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通过HPLC—MS分析两级
在双金属氰化物络合催化剂(DMC)作用下,茶皂甙与环氧丙烷开环聚合,在不破坏茶皂甙活性五元环的前提下,合成亲油性的茶皂甙聚醚衍生物。本文初步探讨了茶皂甙聚醚反应的机理,并用FTI
采用改进的AFLP技术体系,对祁门4号×潮安大乌叶的F1代群体进行连锁图谱的构建.经22对引物组合的选择性扩增,共获得1925条带,平均每对引物产生87.5条带,获得多态性带485
针对目前国内3D 电视芯片的缺少而导致3D 片源短缺,传统视频处理过程复杂,以及红蓝3D 视频观看时出现重影、亮度降低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FPGA的3D视频前端处理与显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