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茶道蒸发到哪儿了(下)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t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日茶界处处大公司连锁开店,另外是些个体茶庄买卖茶叶营生。职业茶道是为了茶界需要帮忙工作(不一定包括泡茶),因而出现茶艺培训机构生产一些职业考证来规范茶界工作人员的做法。但这些做法往往无法跟上现代茶文化复兴已经发展三十年既已成形的一些较前卫的茶思想,大部分受训毕业生领了证件进入茶界工作,他们的茶文化知识是与现实脱节的,也掌握不了泡茶品茶方法的变数。因为大多的职业茶道培训者是来自生活茶道范畴的人,对茶文化的思考难免受到限制,进入茶界后他们一般仅做些与茶道无关的工作,如接待客人、包装、清洁等帮佣工作,少了天天的泡茶历练,接近茶道的机会几乎无,因而纯茶道的养成谈何容易?
  比赛茶道多发生在学校与学校之间,比赛内容往往暗示着某种风格或方向,把学生引入这里,如:打扮成法师,故弄玄虚法师泡茶的样子;打扮成庄稼人、依照庄稼人采茶煮茶的举动;打扮成帝王将相,模仿武术功架的手势来泡茶……无论这样打扮那样打扮,都曝露了学校教育的弱点:茶文化系仿佛快变成戏剧系了,学生在这里并不是学习“如何做一个茶人”,而是学习“如何扮演茶人角色”进行泡茶,是否真的会泡茶品茶一点都不重要,是否年轻貌美、身段标准才是上台关键。谁赢得“角色”,谁扮演得惟妙惟肖,谁拿大奖,都属于为校争光、非常荣誉的事情,学校把每一年的比赛当作大事来办,因为有无拿奖会影响校誉的,无形中将这种“扮演角色”的泡茶比赛推动得淋漓尽致,但学生毕业后能够依赖这些扮演角色的经历来进行茶文化工作吗?似乎没有人管了。这种比赛做得越成功,越表示茶道沦亡之日不远矣。因为我们要成为一位茶人,而不是“扮演茶人”啊。
  表演茶道者利用其他元素,将茶道装扮成一套一套“节目”,如强调在古老建筑物边跳舞演戏边泡茶,届时人人看建筑物、看舞蹈、看戏就饱了,茶不足为道;如强调与什么服装设计师合作办茶会,届时人人穿着他设计的仙女仙男装参与其间顾盼自恋,忙着自拍贴社交网展风采,泡不泡茶又有什么关系:如茶道大师举行“泡没有茶的茶会”,看着这件“国王的新衣”,媒体居然一面倒说很有禅意,帮忙愚化大众。这哪里是什么茶道?这只不过是一些不爱茶不懂茶的人跨界骑劫了茶道去助威。
  回头一望,初期那段的茶道才是耐咀嚼的纯茶道。但以纯茶道的方式来实施茶道的整个进行过程,以茶道为终身的志职为何那么困难?是爱茶者人口减少?社会文明进步得慢?虽然走过三十年现代茶文化复兴的时光,我们也出现了一些实施纯茶道的茶道艺术家,但今日我们却发觉纯茶道正在迅速蒸发中。
其他文献
刚接触茶的那几年,铁观音一度占据着喝茶的全部。只是,喝茶的年限长了,所喝茶的种类也多了,虽然每年托着友人们的福,品质上佳的观音也总有机会尝到,但和它关系的疏远却不可避免。  乙未年的秋天,因着一款“白水观音”,和铁观音有关的记忆清醒了。  安溪铁观音者,香气纯细而幽雅,口感清爽而饱满,十余泡香不减水不淡,汤色始终浅白如无物,故称白水观音。  遇到的这款“白水观音”,集齐了上述的这些特征,同坐共品此
期刊
清明刚过,有朋友送龙井茶来,特别指明产地是翁家山。杭州的茶素有“狮龙云虎梅”之说,翁家山地处于狮峰、龙井中心,北有天竺山北高峰作屏障,既挡西北寒风,又纳南来湿润空气,山谷雾气笼罩,林木茂盛,溪涧纵横,土壤肥沃,生态条件得天独厚。那里的茶,品质无疑是很好的。  知道翁家山,是年轻时读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小说以桂花为喻,叙说了老郁和翁则生、莲的友情。去杭州,错过《迟桂花》的故事发生地,无论于文学还
期刊
“在一个小方块里,像一个建筑师,把最少笔画跟最多笔画的字,都放到空间一样大小的九宫格里。这时,实与虚之间,线条与点捺之间,就有了千变万化的互动。”  汉字书法的书写,曾经是祖辈们漫长一生做人处事道理参悟的启蒙。而在我出生的上世纪80年代后期,已和汉字书法的书写完全割裂。写字只要能传达意思即可,很少有人在意这个用线条架构起来的文字,有没有视觉上美的感动。  不仅如此,长期规矩方正的硬笔书写习惯,让我
期刊
到西江的时候已经很晚了。穿过白水河上的石桥往山上爬时,天忽然下起雨来。预定的客栈在半山腰,它闪着温暖而诱人的灯光,但望去还那么的远。上山的路也许并不算难走,但在下着雨的夜里、在行李和相机的负重下,对我便无疑是一种挑战了。  当我狼狈不堪地抵达,见一个年轻的姑娘在门口等候我,她那灿烂的微笑让我的疲惫一扫而空。客栈没有其他客人,姑娘交代了些琐碎之事,就将整把钥匙给了我,自去休息了。我便在几分钟内从陌生
期刊
人系有情,因生俘的需求、成长的追索而发生生活空间的迁移和栖居环境的变换;以群分而以类聚,性情相投或兴趣相似,生发许多契机在某个时空相约汇合,襄成或畅叙或幽思的种种殊胜。  茶聚,正可以是人们的情兴才艺得以舒展于时空的一种殊胜;而品茗时机的选择与空间的布设,则是这种殊胜之氛围与格调形成的必要前提。  尘外的茶宴  三月三,是上古即有的修禊日。人们到水边,传统的做法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其间
期刊
从扬州蜀岗向北六公里,槐泗田间,便是华夏琴筝博物馆的所在。入大门沿回廊婉转,绕小潭西行,有亭怡然隐于樟萝翠树者,名为知音,一士颔首抚琴于潭边者,待为知音。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一如当年的香山居士,与一张琴,一盏茶相对,他那筋脉毕现却修长有力的指节在七弦琴上翩跹流连,似乎在对古代的音符解码,要剥开历史的迷雾。这双唤醒千年共鸣的手正是来自广陵琴派第十二代传承人田泉。  田泉,便像是一个秉
期刊
一方水土一方茶。  地处闽西南的漳平,又名“菁城”,初闻其名,就会让人联想到青青茶园。正是这里的山明水秀,成就了这一方神奇的水仙茶。  作为中国乌龙茶的经典之一,水仙素以香幽味醇著称,且因制法不同而有闽南、闽北之分。100多年前,水仙从建阳水吉,跨越山重水复,在漳平大会村落地生根。当地茶农的勤劳智慧,更是赋予了漳平水仙“如兰似桂”的天然韵味。它不仅融合了南、北的制作工艺特色,而且使用特制的木模,槌
期刊
时至今日,许多旧时名扬四海的中华老字号难免衰败与消失的命运,也有那么些品牌依旧风生水起,茅台、老凤祥、同仁堂、全聚德等经久不衰。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中,逐渐加入了茶叶老字号的身影。面对国外品牌的不断涌入和国内新品牌的迅速崛起,中华老字号不再以计划经济的体制发展而走向市场经济,随着老舍茶馆、张一元、吴裕泰等老字号突出重围,漳平水仙的老字号,也走上了变革之路,在全球市场竞争的舞台上,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空
期刊
漳平水仙茶饼的制作方法独特,需经过精心繁复的步骤,才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好茶,为此也叫做“功夫”茶。  育苗/原用枝条压土繁殖法,很花工花时,现采用枝条扦插育苗法,既快速又省工。  选地/山林高密,半天有日照,半天有荫凉的山场最为适宜,只要砍倒松杂木,搬走了树枝木材,那些裸露出来的腐殖质肥沃土地,就是理想茶园。周围郁郁葱葱的杂树,可以挡风,使茶园免受狂风暴雨摧残。天空云遮,林间雾盖,水份不易
期刊
事实上,以茶代酒,罢荤倡素,符合当时历史情况。农耕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人们获取动物性蛋白的渠道相对困难。因为,一斤肉需要许多斤粮食喂养家畜来获得,而一斤酒也需要数倍以上的粮食来酿造,这无形当中使得产量本就不高的粮食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再加上社会分配偏向贵族,庶民生计无以维持,阶级矛盾不断激发。为此,东晋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四朝,皇帝提倡茶饮的诏书下得十分频繁,尤其是梁武帝萧衍在位时,先后下过五道圣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