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不满足既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才会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只有对每一节课都用心去设计,教师才能开创属于自己的个性天地。最近常思考一个问题:普通教师与专家教师到底有多大差距?是阅读不够还是反思不够?是总结不够还是创新不够?但肯定有一个东西普通教师是不如专家教师的,那就是对每一节课是否用心去备、用心去上,是否每节课都会有灵光的闪现和智慧的火花,是否每节课都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普通教师往往满足于既定的方法、老去的经验,不求无功但求无过, 这几天准备复习必修二《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思前想后没有好办法,从原因、表现、特点、影响一路说下去走老路自己又不满意,怎么办?
在整理一份资料的时候,突然看到下面这道久违了的高考题。
(2006年上海卷第38题)观察左图,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回答:
(1)你认为,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分别指代什么?
(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
(3)“药方”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医生”指代马歇尔(或杜鲁门、美国、美国总统)。“病人”指代“二战”后的西欧。
(2)“药方”指: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
(3)“药方”的实质是:复兴欧洲经济,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这道题体现了上海高考领先全国卓尔不群的不争事实,很多年过去了,许多地区的高考题都达不到这个水平和境界。它以一幅引人入胜的漫画为材料,创设了一个历史情景,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不但体会到历史无穷的乐趣,而且在愉快的心情中完成了思考、作答和学习,这是真正的愉快考试啊!为什么我们不能真正让学生快乐学历史呢?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完成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提升呢?为什么不能追求快乐、学习、思考的和谐统一呢?
受这道题的启发,在复习中,我把美国比做病人,设计了下面的一张病历,请同学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复习本课。
设计说明:
学生对这种学习形式感到很新鲜,因而觉得很有意思,在学习前就充满了乐趣,兴趣可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是最重要!结果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事情。
“病史”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历次经济危机,学生想要填好这个项目,必须想方设法去查找一些资料,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查找资料的多种方法,学生在查找的过程中学会选择查找资料的最佳途径;另外,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会频繁发生经济危机?这些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吗?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引起学生探究经济危机原因的欲望和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足够的动力。
“病症”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填写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和特点,填好这个项目不难,但学生仍然需要一定的概括能力才能做好,要知道“概括”能力可是高考必考的能力之一。
“并发症”要求学生写出美国发生的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学生要结合教材从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在归纳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这场经济危机给全世界经济、政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提高了必须解决经济危机的意识,也能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病因”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和现实并阅读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深度探究这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爆发的深刻原因,关于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人教版教材不够全面也不够系统,学生还需借助一定的材料才能够真正理解,在阅读教材和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还能够体会到教材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想得到更多更准确的结论,我们必须占有更多更科学的材料,结论应该从史料出!
“专家建议及理由”要求学生针对美国的经济危机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设计,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研究的习惯,整理有关材料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的研究习惯,一举多得!
学生在填写的过程中,非常感兴趣也非常认真,特别是课堂上对“专家建议及理由”进行讨论评比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唇枪舌剑,好不热闹。
刘茜同学说:“……我感觉必须来个彻底手术,革掉美国的命,把资本主义变成社会主义,治标不治本,无济于事!”
周宝圣同学说:“如果资本主义还有自我调节能力,为什么要革命呢?革命的成本远远高于改革的成本,如果都能解决问题,为什么不选成本低的,花小钱办大事吗?”(注:我在谈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时候曾经谈到推动社会进步的“成本”问题)
刘琴同学说:“我同意周宝圣的观点,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期,经过调节还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后的史实不是证明了这一点吗?”
……
这个设计对老师而言突破了常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浓厚,感受到了快乐学习的魅力,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归纳结论、口头表达等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有效锻炼,一节课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我认为已经足够。当然这个设计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大可以提升的空间,比如如何在这个设计中体现更多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更好的体现历史与现实的有效联系,总之,课上完了,思考不能停止。
一位外国著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呼唤、鼓励学生。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我渴望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命的灵动,充满思辩的深邃,我知道这一天的到来还很遥远,但我愿意做一个逐日的夸父,为了理想,生命不息,奔跑不止。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
在整理一份资料的时候,突然看到下面这道久违了的高考题。
(2006年上海卷第38题)观察左图,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回答:
(1)你认为,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分别指代什么?
(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
(3)“药方”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医生”指代马歇尔(或杜鲁门、美国、美国总统)。“病人”指代“二战”后的西欧。
(2)“药方”指: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
(3)“药方”的实质是:复兴欧洲经济,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这道题体现了上海高考领先全国卓尔不群的不争事实,很多年过去了,许多地区的高考题都达不到这个水平和境界。它以一幅引人入胜的漫画为材料,创设了一个历史情景,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不但体会到历史无穷的乐趣,而且在愉快的心情中完成了思考、作答和学习,这是真正的愉快考试啊!为什么我们不能真正让学生快乐学历史呢?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完成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提升呢?为什么不能追求快乐、学习、思考的和谐统一呢?
受这道题的启发,在复习中,我把美国比做病人,设计了下面的一张病历,请同学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复习本课。
设计说明:
学生对这种学习形式感到很新鲜,因而觉得很有意思,在学习前就充满了乐趣,兴趣可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是最重要!结果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事情。
“病史”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历次经济危机,学生想要填好这个项目,必须想方设法去查找一些资料,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查找资料的多种方法,学生在查找的过程中学会选择查找资料的最佳途径;另外,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会频繁发生经济危机?这些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吗?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引起学生探究经济危机原因的欲望和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足够的动力。
“病症”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填写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和特点,填好这个项目不难,但学生仍然需要一定的概括能力才能做好,要知道“概括”能力可是高考必考的能力之一。
“并发症”要求学生写出美国发生的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学生要结合教材从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在归纳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这场经济危机给全世界经济、政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提高了必须解决经济危机的意识,也能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病因”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和现实并阅读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深度探究这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爆发的深刻原因,关于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人教版教材不够全面也不够系统,学生还需借助一定的材料才能够真正理解,在阅读教材和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还能够体会到教材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想得到更多更准确的结论,我们必须占有更多更科学的材料,结论应该从史料出!
“专家建议及理由”要求学生针对美国的经济危机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设计,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研究的习惯,整理有关材料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的研究习惯,一举多得!
学生在填写的过程中,非常感兴趣也非常认真,特别是课堂上对“专家建议及理由”进行讨论评比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唇枪舌剑,好不热闹。
刘茜同学说:“……我感觉必须来个彻底手术,革掉美国的命,把资本主义变成社会主义,治标不治本,无济于事!”
周宝圣同学说:“如果资本主义还有自我调节能力,为什么要革命呢?革命的成本远远高于改革的成本,如果都能解决问题,为什么不选成本低的,花小钱办大事吗?”(注:我在谈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时候曾经谈到推动社会进步的“成本”问题)
刘琴同学说:“我同意周宝圣的观点,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期,经过调节还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后的史实不是证明了这一点吗?”
……
这个设计对老师而言突破了常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浓厚,感受到了快乐学习的魅力,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归纳结论、口头表达等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有效锻炼,一节课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我认为已经足够。当然这个设计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大可以提升的空间,比如如何在这个设计中体现更多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更好的体现历史与现实的有效联系,总之,课上完了,思考不能停止。
一位外国著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呼唤、鼓励学生。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我渴望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命的灵动,充满思辩的深邃,我知道这一天的到来还很遥远,但我愿意做一个逐日的夸父,为了理想,生命不息,奔跑不止。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