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为例,结合“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阐述了“理想课堂”的构建思路与策略,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 理想课堂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111
干国祥老师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中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是实现“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表格,将课堂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部分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二是据此内容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让学生获得求知的快乐;三是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那么,就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而言,我们应该怎样构建“理想课堂”呢?
一、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构建高中生物“理想课堂”,我们立足于干国祥老师提出的“理想课堂”的第一重境界,并结合学生的特点,总结出了“2332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其中包括了高效课堂教学应有的十个环节,即引入——目标——预习——问题——讨论——精讲——练习——答疑——小结——作业。其时间分配和实施目的如右图所示。
教学效益的高低不取决于教师教了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例如,在《降低化學反应活化能的酶》的教学设计中,我将"2332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十个环节具体细化为以下教学实施过程。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充分体现了有效教学的目标要求,而且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教学中,了解酶的发现、理解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是这一节课的知识目标,但是我们若将知识目标转化成“是什么”,那么这节课的目标很容易达成,这样的课堂是“理想课堂”吗?显然不是。优秀的课堂教学,要重现创造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一节的知识目标设计成探索新知识,寻找新方法的过程,即首先在酶的发现中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学习生物学实验的设计原则;其次在酶的作用和本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让学生踏着科学家的足迹,遵循实验设计原则自己设计实验;最后在酶的特性的实验设计与操作中注重实验细节,突出难点与考点。这样,我们不仅在教学中发掘了知识的内在魅力,而且也让学生获得了求知的快乐。
三、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我认为,在教室里,在学生中间,在知识面前,我们教师的形象应该是一个真诚的探索者,一个智慧的求知者,虽然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自己去发现,我们也有足够的勇气去承认自己并不是全能全知;但是,我们更应该努力去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共鸣。例如,在教学《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一课时,我们可以以学生熟知的发面蒸馍为例讲解酶的作用条件,再让学生举例说明酶的其他应用,如酒、食醋、酸奶的生产等,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应用中酶的作用条件,最后引出酶对人类生产、生活及环境的影响的讨论。这样,用具体实例创设情境,把问题留给学生,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引发了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有人曾提出“理想课堂”的六个度为整合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延展度和练习度,这是我们对课堂教学持久思考、实践的又一个里程碑,让我们一起研究“理想课堂”,攀登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
(特约编辑 安平)
[关键词]新课程 理想课堂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111
干国祥老师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中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是实现“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表格,将课堂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部分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二是据此内容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让学生获得求知的快乐;三是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那么,就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而言,我们应该怎样构建“理想课堂”呢?
一、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构建高中生物“理想课堂”,我们立足于干国祥老师提出的“理想课堂”的第一重境界,并结合学生的特点,总结出了“2332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其中包括了高效课堂教学应有的十个环节,即引入——目标——预习——问题——讨论——精讲——练习——答疑——小结——作业。其时间分配和实施目的如右图所示。
教学效益的高低不取决于教师教了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例如,在《降低化學反应活化能的酶》的教学设计中,我将"2332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十个环节具体细化为以下教学实施过程。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充分体现了有效教学的目标要求,而且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教学中,了解酶的发现、理解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是这一节课的知识目标,但是我们若将知识目标转化成“是什么”,那么这节课的目标很容易达成,这样的课堂是“理想课堂”吗?显然不是。优秀的课堂教学,要重现创造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一节的知识目标设计成探索新知识,寻找新方法的过程,即首先在酶的发现中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学习生物学实验的设计原则;其次在酶的作用和本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让学生踏着科学家的足迹,遵循实验设计原则自己设计实验;最后在酶的特性的实验设计与操作中注重实验细节,突出难点与考点。这样,我们不仅在教学中发掘了知识的内在魅力,而且也让学生获得了求知的快乐。
三、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我认为,在教室里,在学生中间,在知识面前,我们教师的形象应该是一个真诚的探索者,一个智慧的求知者,虽然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自己去发现,我们也有足够的勇气去承认自己并不是全能全知;但是,我们更应该努力去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共鸣。例如,在教学《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一课时,我们可以以学生熟知的发面蒸馍为例讲解酶的作用条件,再让学生举例说明酶的其他应用,如酒、食醋、酸奶的生产等,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应用中酶的作用条件,最后引出酶对人类生产、生活及环境的影响的讨论。这样,用具体实例创设情境,把问题留给学生,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引发了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有人曾提出“理想课堂”的六个度为整合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延展度和练习度,这是我们对课堂教学持久思考、实践的又一个里程碑,让我们一起研究“理想课堂”,攀登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
(特约编辑 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