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初步接触初中物理就感受到物理世界的奇妙,如物态变化、声现象、光现象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课本中的插图,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通过问题质疑,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通过合作研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包括实验、观察、探究、争鸣.这样,使学生快乐漫游于物理知识的海洋中,寻找珍珠宝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物理教学谈点体会.
一、以插图为突破口,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实验中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步骤,以及实验仪器性能、作用,教师要充分用好教材中的插图,简明直观,图文并茂,而且配之以图,晓之以理.插图中所寄之理,所隐之迷,所显之行,所念之情,所藏之趣,无不显现物理插图的直观性,可读性,趣味性,启发性.
1.有利于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理解物理规律.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本单元.它是在物理现象和科学实验基础上抽象其本质而形成的,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刚刚涉及物理学科的初中学生来说,建立一些物理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中有意识安排了大量插图,许多插图是从不同角度渗透物理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插图,恰到好处地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请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四幅插图:a.自行车的刹车装置;b.向自行车转轴处家润滑油;c.体操运动员上杠前在手上涂镁粉;d.鞋底的花纹.通过对这些插图的观察、分析、总结,抽象其本质,学生容易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一定范围内,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2.有利于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物理课本中有些插图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揭示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愿望.例如,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教师可以请学生观察两幅插图:a.用手指压笔尖;b.小华和小明穿着旱冰鞋静止在地面上.同时,提出问题:用手指压笔尖,你的感觉如何?小华推小明,会发生什么现象?在指导学生读图时,教师的语言要力求贴近插图、幽默风趣、通俗生动.学生纷纷兴高采烈地进行模仿,从各自感觉中快乐理解知识: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时相互的.
3.有利于加强练习.对于教材中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应用型插图,教师应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练习为主,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分析插图所涉及的物理现象.教师对所涉及的个别知识稍加点拨即可.
二、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趣味性问题情境
1.“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则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物理有许许多多的疑问,那么如何设疑最科学,最有效?答案是必须要联系生活设计问题.例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为什么高压锅容易把坚硬的食物煮烂?而普通的电饭煲则不能?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回答问题,然后进行点拨:高压锅顾名思义就是压强大,而水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高.这样,使学生认知到生活中压力锅还有这么多的物理奥妙,从而更加热爱物理这门学科.又如,在讲“浮力”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人们在淡水河里不动时会沉入水底,而在死海里,人们总是漂浮在水面?为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这堂课里找到答案.学生心生好奇之心,带着迫切的心情等待老师揭开这个谜底,堂课效率不会差.
2.遵循认知规律设计问题.为了使设计的问题有效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合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并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物理规律.
三、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开展师生研讨
许多物理概念、定理、公理都是通过实验揭示出来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实验操作,创设轻松、民主、和谐的研讨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对实验中产生的物理现象,可以开展师生研讨,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习氛围,逐步完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总之,只要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策略有效,方法得当,就一定能打造高效优质的物理课堂.
一、以插图为突破口,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实验中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步骤,以及实验仪器性能、作用,教师要充分用好教材中的插图,简明直观,图文并茂,而且配之以图,晓之以理.插图中所寄之理,所隐之迷,所显之行,所念之情,所藏之趣,无不显现物理插图的直观性,可读性,趣味性,启发性.
1.有利于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理解物理规律.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本单元.它是在物理现象和科学实验基础上抽象其本质而形成的,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刚刚涉及物理学科的初中学生来说,建立一些物理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中有意识安排了大量插图,许多插图是从不同角度渗透物理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插图,恰到好处地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请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四幅插图:a.自行车的刹车装置;b.向自行车转轴处家润滑油;c.体操运动员上杠前在手上涂镁粉;d.鞋底的花纹.通过对这些插图的观察、分析、总结,抽象其本质,学生容易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一定范围内,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2.有利于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物理课本中有些插图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揭示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愿望.例如,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教师可以请学生观察两幅插图:a.用手指压笔尖;b.小华和小明穿着旱冰鞋静止在地面上.同时,提出问题:用手指压笔尖,你的感觉如何?小华推小明,会发生什么现象?在指导学生读图时,教师的语言要力求贴近插图、幽默风趣、通俗生动.学生纷纷兴高采烈地进行模仿,从各自感觉中快乐理解知识: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时相互的.
3.有利于加强练习.对于教材中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应用型插图,教师应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练习为主,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分析插图所涉及的物理现象.教师对所涉及的个别知识稍加点拨即可.
二、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趣味性问题情境
1.“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则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物理有许许多多的疑问,那么如何设疑最科学,最有效?答案是必须要联系生活设计问题.例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为什么高压锅容易把坚硬的食物煮烂?而普通的电饭煲则不能?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回答问题,然后进行点拨:高压锅顾名思义就是压强大,而水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高.这样,使学生认知到生活中压力锅还有这么多的物理奥妙,从而更加热爱物理这门学科.又如,在讲“浮力”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人们在淡水河里不动时会沉入水底,而在死海里,人们总是漂浮在水面?为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这堂课里找到答案.学生心生好奇之心,带着迫切的心情等待老师揭开这个谜底,堂课效率不会差.
2.遵循认知规律设计问题.为了使设计的问题有效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合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并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物理规律.
三、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开展师生研讨
许多物理概念、定理、公理都是通过实验揭示出来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实验操作,创设轻松、民主、和谐的研讨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对实验中产生的物理现象,可以开展师生研讨,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习氛围,逐步完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总之,只要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策略有效,方法得当,就一定能打造高效优质的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