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视野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来源 :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ton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克服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原子式个人主义、工具理性“铁笼”、柔性专制主义、技术至上主义、世俗主义、虚无主义等弊病,极大提升了人类的文明程度.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对“人”的全新理解为基础的.这种对“人”的全新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思想成果.它以个体与社群和谐互动的观念丰富、深化、完善“人”的理念,进而推动“人的解放”的真正完成.
其他文献
一、教学内容分析rn本课时以“劳动创造幸福,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整合统编新教材必修2《经济与社会》的综合探究“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中“弘扬劳动精神与投身创新创业”“推动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和“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等教学内容,以“幸福剧场——破解幸福密码——献计献策——青年担当”为主线,以学科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期刊
最早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结缘,是刚刚参加工作的1996年,至今已有25年的时间了.25年间,我从读者到作者,一直订阅和阅读着杂志.杂志也真正践行了“为思政教师搭建专业化学习平台、铺架高水平进阶之梯,引领思政教师高质量专业成长”的使命,促使我成长,并不断加深对思政教学的理解.值此杂志创刊40周年之际想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一下我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故事.
期刊
回眸二十多年的思政教师生涯,从幼稚困惑到成熟笃定,一路跌宕前行中,有一位朋友始终陪伴并激励着我的教育旅程.有时她是我的教育导师,指引我教书育人的百般智慧,提醒我身为人师的素养与操守;有时她是我的同行密友,与我切磋教学的种种方法,呈现给我丰富的教育启示.因为她亦师亦友般的存在,这些年我收获过教学上的豁然开朗、教育中的怡然自得、事业里的真诚坚定等诸多感受.她的同行成为我专业成长的重要驱动力,她丰蕴和美丽了我的教育人生,她就是我挚爱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期刊
马里翁认为笛卡尔的“宽宏”概念实现了笛卡尔形而上学和道德哲学的结合,超越了笛卡尔在1637年提出的“临时道德准则”;宽宏这种激情作为一种“重视”,既具有自我-感受的特征,又具有非对象性的特征,是笛卡尔的形而上学第一命题“cogito,ergo sum”的“最后的”表达,甚至是一种“唯一严格的”“最确定的”表达.通过对马里翁的论证思路进行补充解释可得出,马里翁在我们对笛卡尔形而上学第一命题“cogito,ergo sum”的第一种理解“我思,我是一个纯粹在思维的东西”之外,提供的是第二种不同的理解:“我思,
人工智能时代为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契机,思政课教师应主动利用人工智能优化教育教学以提高育人质量,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应诉诸三种学习取向:自主学习、反思学习、互惠学习.与此相对应则存在三种专业发展路向:依托自主学习实现知行合一、依托反思学习实现行思相随、依托互惠学习实现共同发展.
本文引介三个方法论概念,即概念考古、诠释取向,以及体系义,这些视角可以揭示《老子》之自然在古今中外的比较中所凸现的独特性,忽略这种独特性是《老子》研究中的盲点.全文从六个层次说明《老子》之自然的独特性:(1)独特的人文自然,(2)从词典释义看其独特性,(3)从自然与nature之不同看其独特性,(4)从学界分歧看其独特性,(5)从原文看其独特性,(6)从自然之义的演化看其独特性.
一、教材分析rn1.梦想教育指向核心素养.本课是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二框题.其课程标准依据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等,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综合性、实践性,需要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地生根.
期刊
义利之辨是儒家哲学传统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漫长而丰富的诠释史与研究史中,本文试图回归与关注的是朱熹对《孟子》首章“造端讬始之深意”的解读.与通常停留在道德伦理与政治哲学等层面对义利的理解不同,朱子关于义利的思考与其心性论特别是理气同构的生成论紧密相关,从而呈现出超乎寻常的思想品质.通过朱子对仁义与利心生成论意涵的揭示,“义利之辨”所指向的人在道德活动中的抉择问题实际转变成了是否朝向人的生成本真而共在的问题.这也使儒家哲学传统中关于“义”与“利”的探讨获得了真正本质性的分判与说明.
随着“气质之性”说的确立,“气”的观念成为朱子晚年讨论已发未发问题时的一个要素.文章从黄榦论性时所引述朱子“气不用事”的思想出发,梳理分析明清朱子学和朝鲜性理学中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对于朱子学中所说的“未发”,如果从性去理解可称为主性派,从心去理解则是主心派.主性派中,又可细分为主“天地之性”说和主“气质之性”说.主心派中,又可细分为“未发为中”说和“未发不中”说.通过这些不同理解,可见有的问题朱子本人虽论述较少,但却成为后世朱子学者的重要讨论对象.正是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形成了朱子学内部的不同观点或派别,这一
人的生命的产生,使宇宙中事物存在的互为对象性关系进入“自我对象关系”,从而宇宙“所含蕴的理性(Nous)得到意识”.“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主体自身意识经过“反思”升华为“我”的根据.生命意识作为“此在的存在的规定”,不仅随着生命活动的展开而展开,而且使生命活动在其展开中展开.“生命是人的定在的整个范围”,生命意识包括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生存意识使生命在量上延伸,生活意识使生命在质上拓展.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交融所引发的生命活动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动力,推动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向死存在”使此在通过死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