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捷径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ao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眼、耳、口、脑多器官并用的阅读方式,其基本特征是出声,其原理是文字信息通过眼睛传输到大脑,大脑中枢对语言信息进行处理后指令嘴巴发声,声音信息再通过耳朵传回到大脑,由大脑进行再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多种感觉器官协同作用,对表达同一内容的语言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从而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见,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奠基石,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捷径。
  一、朗读能促进语感的形成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叶圣陶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我认为语感就是使学生在长期的规范语言使用和语言训练中形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既包括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反复运用语言而不自觉地养成一种良好习惯,又包括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自觉地运用语言知识来分析、使用语言而形成的能力。而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如朗读记叙文要达到渲染气氛、塑造人物的效果;诗歌要读出平仄、对仗、节奏;童话的朗读要将自己的声音“化化妆”,说明文要用叙述的语速,把握平实的基调等。采用朗读这种阅读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二、朗读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说明了读书量的积累产生质的飞跃的道理。朗读又是一种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精读细赏过的文章烂熟于心,会转化为人的语言背景,迁移到新的语言环境中,利用现成的形式表达新的内容。再细细品味文中描写景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最后体会小兴安岭美丽四季的景色是如何安排在文章中的,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以朗读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朗读有利于文中思想内容的领悟
  朱自清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朗读是感性认识,分析归纳是理性认识。阅读过程中知识接受和能力形成要同时进行。因此,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背景经验,激发出思考的热情,才能获得深刻的语言洞察力。
  四、朗读能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中对文意俱佳的美文,要采取“细嚼慢咽”式的朗读方式,必要时对同一文本进行重复读、反复读。在读的过程中,对不理解的字词借助于工具书进行正确的理解,有疑惑处查阅资料搞清楚;如“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草一木、一举一动,全都赋予了生气,和谐的画面仿佛就出现在眼前。鉴赏力的获得往往表现为一种顿悟,是量的积累的必然结果,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安排时间的。当学生对文章的意蕴有了理性的把握后,再回头去朗读,会对形式美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实现对文学作品全面、深刻的鉴赏。
  五、朗读能增强学生记忆的效果
  大量背诵范文,是中国人学习语文的一个基本方法。朗朗读书声,自古以来,无论是学本国语文还是外国语文,我们中国人都大量采用朗读这个办法。日本有一位心理学家,叫高木重朗,他曾说过:“一般来说,朗读比较好记。尤其是头脑不清醒的时候,更应该清楚地读出声来,这是因为朗读会给大脑以刺激,思想容易集中到一点,整个身心好像进入了‘临战’状态。”教材中有些文质优美的文章,我要求学生背诵下来,可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总也背不出,我就让他们大声地读,没几分钟他们就背下来了。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多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从而使他们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张家小学)
其他文献
大中祥符年间,君臣合力上演了一幕“神道设教”的闹剧,先是真宗梦遇神人,紧接着神降“天书”,符瑞屡现,最终封禅。关于这次封禅,《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都有详细记载。关于这
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指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历史学习和社会现实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学会收集历史资料和运用历史
朱自清在20世纪上半叶的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不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时在古典文学理论和新诗等现代文学理论方面都有颇高建树。而陶渊明作为古代文学史上别树新风的旗帜,自然而
阐述了乡镇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叶圣陶说:“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辩,高精能自探。”它一语道出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今天仍字字珠玑。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有效的阅读,学生阅读质量的高低不
开放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所应积极提倡和发展的教学思想。它能够有效地融合各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在集体授课制下充分发挥作用。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检验,对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例如,在讲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根据同学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你们能举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具体事例
摘 要:计算机及其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改变,同时也使英语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发生了变化。初中英语的网络辅助教学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网络辅助教学具有其他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探讨了该教学方式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英语;初中;网络  一、初中英语教学与网络资源结合的优势  1.教材的网络化构建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公平共享  自从课程改革提倡国家、地
探究性学习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方式。那么,何谓探究性学习呢?它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搜集、查阅、处理信息资料,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情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发展潜能的动力,是活跃课堂气氛、深入理解内容、保持学习情趣的关键。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讲
爱美是人的天性。古往今来,人们在生活中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美,创造着美,才有了辉煌灿烂的现代文明。审美素质即学生发现美、鉴赏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综合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领悟课文的美感入手,发展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教学效率。  一、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语文教材中美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足可以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掌握审美知识,形成审美能力。因此,教